你能回答這些問題嗎? 1.你是誰?為何要被生出來? 2.為何一出生就要邁向死亡! 3.死了之後又要去哪裡? 4.那個拖著死屍的人又是誰? 5.誰才是真正的你? 現在許多人走在路上總是視而不見、聰而不聞,只顧著自己手上的那支手機,無法感受到生命的真實現狀,更遑論說「開悟」。 其實「開悟這件事」不但不影響你忙碌的生活,還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這不是出家法師的專利,你本來就具有開悟的能力,只要有一塊敲門磚,讓禪師善巧引導您,就能帶您一窺「開悟」的堂奧! 而大慧宗杲禪師的「話頭禪」,經歷千百年而屹立不搖,精彩絕倫的機鋒相對,幫助許多禪師開悟證果。它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時時刻刻,不必困在蒲團上,是你我都能輕鬆上手的禪法。 話頭禪:「在與人對話的時候,仍然繫念話頭、不離話頭。只要你會用話頭的禪修方法,則任何工作、生活狀態,都能以話頭用功。」 本書節錄大慧宗杲禪師語錄,有禪師與在家居士的書信對話,其中不乏忙得腳不沾地的高官權貴,像這麼忙碌的人都能開悟,你我更有機會親證生命實相。 話頭比起其他禪修方法更容易上手,因為是透過看似有答案的疑問,引發您的好奇心,在「不知道而想知道」的疑情中去發掘生命實相。應用這方法摧毀你種種的妄想分別心,在找不到答案的無可奈何情況下,心的造作分別自然來到盡頭,在最後的徹底放下、粉碎對內統一的定境,即可在剎那間見己真心。 別說你工作有多忙,沒有機會禪修!無論是西方的賈伯斯,還是東方的馬雲,重要的決策都是在禪堂裡決定。看了本書中大慧宗杲禪師的禪法,你就知道「工作、生活、禪修是三而一,一而三。」一次搞定,從此不再成為困惑的問題。透過此書跟著果如法師的腳步一起找到話頭禪的奧妙,讓您的真心靈妙大用現前。 本書特色 一句「話頭」,勝過十年打坐! 歷經千百年來屹立不搖的「話頭禪」,超越了時空的限制,最適合忙碌的現代人。 超速時代必修的功課! 大慧宗杲禪師的話頭禪,讓您親自體會生命奧義,顛覆慣性再突破現狀,不斷開創嶄新的未來,成為生命真正的不倒翁。
《大般涅槃經》為您破解實修最難解的誤區: 1.入涅槃到底是什麼狀態? 2.佛陀將煩惱滅後,就不再生煩惱了嗎? 3.涅槃是無常的還是永恆的? 4.為什麼無論世間人說有我、無我,都是顛倒? 5.為何一切顛倒都是苦?顛倒是真實嗎? 6.佛陀的金剛智,能治療眾生所有的病苦及消除所有的眾罪嗎? 7.無常之因會生出常的現象嗎? 8.內在的神通與外在的神通有何不同? 9.菩薩修行大涅槃所得的神通,是什麼樣的? 10.為什麼說一闡提也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呢? 11.眾生的業報身千差萬別,怎麼會具有相同的一種佛性呢? 12.為何說佛性是恆常的,不在內也不在外? 13.顛倒就不是真實的,那什麼才是真實的? 14.要如何滅除不清淨的色,而獲得解脫而清淨的色? 15.是因煩惱才有身;還是因為有身,然後才有煩惱的呢? 《大般涅槃經》的核心即是「人人本具佛性」,也就是佛性潛藏在自己的心中。學佛不相信自己有佛性,這是人們不能成佛的重要原因。在本經的觀念中,可說只有不行善的人,沒有不具善心的人,這正是儒家常說的「人皆有惻隱之心」,行事殘暴惡劣的人,仍舊有慈悲的本質。眾生成佛的根本依據在於人人都有一個本性無瑕的淨心,即是清淨心性。 這個本淨之心是沒有形體的純精神存在。佛陀要我們去認知「佛性」,就是針對我們這個內在的心性。「佛性」不是神我、靈魂、梵,而是每個人都有的一種存在於內心的覺悟能力。只要頓悟佛性,我們就能大自在地生活在塵世之中。 本書主要內容如下: 純陀品第二: 佛接受了純陀的最後供養,而拒絕了純陀請佛久住,莫入般涅槃的請求。佛陀也說佛具常命、常力、常安樂、常無礙辯才等常住五果。說明平時供養和最後供養,同等果報與功德。 哀歎品第三: 大眾哀請住世,佛陀給以慰語,並告諸比丘不應思惟諸佛長壽短壽,世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長存。有為有生滅,有變化的事物,其體性本來就是無常遷變的。涅槃就是恆常,如來法身恆常,不能把有常看成無常。一旦有生,則不能永住,直到煩惱生死盡了之時,即得涅槃寂滅,而超越生滅變化無常之法,才是真正的安穩快樂。 長壽品第四: 佛陀為諸比丘們宣說無常、苦、空、無我,了知常、樂、我、淨,離四顛倒。更為迦葉菩薩說佛身長壽的菩薩因行,以平等心視諸眾生,如來常住不變易法,世出世間的差別,涅槃即法性義,佛法僧三歸依處等。 金剛身品第五: 佛為迦葉宣說如來法身常住、金剛不壞。 名字功德品第六: 佛宣說此《大般涅槃經》的名義和所具的功德。 四相品第七之上: 佛為迦葉說如來常住不變易義。又如來隨順世間神通變化,已於無量劫中成佛,更示現種種色相化眾。 四相品第七之下: 犯了重罪的人能不成佛道,是沒有道理的,一闡提如果盡滅的話,就不能再叫做一闡提了。 邪正品第九 佛為迦葉菩薩說明佛法非波旬所能破壞。佛陀流淚,一為憐憫魔王及其徒眾,必墮地獄,受無量苦。二為憐憫眾生愚癡,不辨正邪,斷送聞法機緣。 四諦品第十 佛為迦葉菩薩說明修習甚深四聖諦法。 本書特色 為什麼惡念多的人,也可以成佛! 如何從表面的惡,看見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 佛教的普世價值與精神,無非是從入世的修行開創理想的人生。而這只有從佛性入手才是根本,大般涅槃經正是佛性論的根本經典。透過本經,可以從一切有情身上看見他們與自己的佛性,讓您在成佛的路上,照見自心、頓悟佛性、成就生命的圓滿與大自在。
為什麼禪門祖師說吃飯喝水無一不是禪? 為什麼我一樣吃飯喝水,卻感覺不到半點「禪滋味」? 「禪」,到底是什麼? 把心靜下來,煩惱就消失了嗎? 打坐時,腦袋像演電影一樣停不下來? 聽說打坐會有外靈干擾、走火入魔是真的嗎? 打坐時侯遇到身體不聽使喚,無緣無故動起來,該怎麼辦? 打坐時容易胸悶頭脹,到底有沒有解? 生活非常忙碌疲憊,還能學禪嗎? 很多人想禪修,但不是跟錯人,就是用錯了方法,甚至被一些錯誤的見解誤導,說什麼禪師可以幫您消業障、擔業障、扛業障,或禪師自稱是釋迦牟尼佛派來世間的「佛」,學眾以為「感恩」、「讚嘆」、「供養」就能學禪。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掉入無明的陷阱,誤入歧途!走了許多不該走冤枉路,當您要回頭的時候已是進退兩難的困境,不但自討苦吃,還勞命傷財,自己也不知如何是好。 這些禪病問題,就讓果如法師透過自己的修行及帶禪修經歷,用最淺顯的文字一一為您解答,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解決您的問題,讓您跳脫出忙碌緊張、煩煩惱惱的生命狀態。這本書正是果如法師為現代人打造的禪修教戰手冊。 祖師大慧宗杲曾批評默照禪是邪禪,但是,默照禪也是祖師禪的源流之一,他這麼批評又是出自何因? 既然祖師禪包含默照禪與話頭禪,怎麼知道自己適合哪種禪法呢?每種禪法都是為了不同特質的學人應運而生、都是為了導引開悟,沒有孰優孰劣。因此,當務之急是透過果如法師在本書中評析禪法的特點,讓學習禪法的學人抉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大多數的人對於「禪」的印象,只是安靜坐著不動的「打坐」,如果是這樣錯解「禪」法,縱使入禪堂打坐,最終仍淪為「冷水泡石頭」。 果如法師在本書中幫讀者破除一般人對禪修的誤解,在資訊爆炸時代,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您,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體得「禪,無所不在」、讓我們能跳脫重重煩惱,在生活中安住身心,忙得自在又歡喜。 對於已經開始學習打坐,因為打坐而產生種種身心反應卻苦無人訴的禪眾,果如法師在書中教導您如何處理身心反應,免除禪病的障礙,讓您安心禪修。 許多人以為,禪修就是要把自己改造成截然不同的面貌,好像是要把每個人統一改造成安靜的樣子。果如法師在書中否定了這樣的錯誤認知。學佛修行、學習禪法,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 更可以說是認識自己內心世界如何運作的過程,唯有深入了解自己,才有突破自行施設藩籬的那天,那就是「開悟」。 透過果如法師這本禪修寶典的種種提點,原來,開悟並非遙不可及;原來,你我都能在為五斗米折腰的忙碌職場生活中,依然自在快樂幸福地做自己的主人。 本書特色 為何靜心、打坐,都不是禪? 忙碌勞苦的現代人,最需要的是迅速擺平一切的「禪」智,這不是靠打坐就能辦到的。 果如法師教您用最簡單的心體會「禪,無所不在」,開悟「祖師禪」的智慧。 即使生活繁忙緊湊焦慮,都可以讓您忙得歡喜自在。隨處進入「在在處處,無一不是禪」的境界,時時刻刻享受「禪,不離生活」的究竟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