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四日,柏楊在美國愛荷華大學演講〈醜陋的中國人〉,強烈批判中國人的「髒、亂、吵」、「窩裡鬥」以及「不能團結」等,歸結到「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濾過性病毒,使我們子子孫孫受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癒」,我們可以想像當場的震撼程度,從稍後在留學生群中引發的討論,已經可以預知其演說內容終將引爆。 當呂嘉行的演講記錄分別刊載於香港(《百姓》,十一月十五日)、紐約(《台灣與世界》,十二月一日)、台北(《自立晚報》,十二月八日)、洛杉磯(《論壇報》,十二月十三日),「醜陋的中國人」乃擴大成為全球華人論爭的焦點。 次年八月,此篇講稿和另兩場演講的記錄(〈中國人與醬缸〉、〈人生文學與歷史〉)、一篇訪問稿(〈正視自己的醜陋面〉)及三十二篇雜文組成的「老昏病大展」結集,並收入二十篇回應文章,合成《醜陋的中國人》一書,在台北林白出版社出版,緊接著大陸版、韓文版、日文版、英文版紛紛出版,大約十年之間風波不斷,海峽兩岸都出有評論專書。 柏楊愛深責切,他說:「中國人,是一個迷失在濃厚醬缸裡的族群,需要警醒」。是的,「醜陋的中國人」是二十世紀末葉知識分子在沉痛的反省之後,向自己民族所擊出的一記警鐘。
本書記載一九四九年底從雲南往緬甸撤退的孤軍之奮戰及其艱難險阻,孤軍腹背受敵(共軍、緬軍),又得不著政府之支援,在複雜情勢中的戰略擬定及戰術運用,以及袍澤、親子的關係等情節,交織成一部感人肺腑的戰爭文學作品。 如今世人皆已知鄧克保是柏楊的化名,他以第一人稱「我」敘述,像是自傳體,但柏楊並未參與其事,而是一種「代言」,不過發表及初版的當時,人們都信其為親身經歷者的報告,這就形成文類歸屬上的歧異,全集從舊,列入報導文學類,撇開文類的糾結,從戰爭文學的角度來看,《異域》堪稱一部台灣文學的經典之作。 作者相關著作:柏楊版資治通鑑精裝紀念版(36冊) 醜陋的中國人 柏楊愛深責切,他說:「中國人,是一個迷失在濃厚醬缸裡的族群,需要警醒」。是的,「醜陋的中國人」是二十世紀末葉知識分子在沉痛的反省之後,向自己民族所擊出的一記警鐘。 中國人史綱(上)(下) 《中國人史綱》是柏楊重要經典作品之一,也是他在獄中書寫的一部中國通史,但它與過去所有的通史都不相同,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史籍中,有許多空前突破性的特點。 帝王之死: 可怕的掘墓人.忘了他是誰 皇后之死: 姑蘇響鞋‧溫柔鄉‧長髮披面
《帝王之死》包括《可怕的掘墓人》和《忘了他是誰》兩部作品。 一九八三年,柏楊在《美洲中國時報》寫讀史專欄「帝王之死」,結集而成二輯:《可怕的掘墓人》和《忘了他是誰》。 第一集從黃帝時代到春秋時期,介紹了伊祁放勳(堯帝)、姚重華(舜帝)、姒相和后羿、寒浞、姒孔申、姒履癸(桀帝)、子受辛(紂帝)、姬瑕(周昭王)、姬靖(周宣王)、姬宮涅(周幽王)、姬頹、姬帶、羋熊艱(杜敖)、羋熊惲(楚成王),柏楊不稱其「尊號」,皆直呼其名,但在每位帝王之前都做了一個小檔案,包括時代、王朝、綽號、在位、遭遇等五項,內文則大量使用古史文獻,夾敘夾議,說得我們如見其人,而各種敗亡之因果,亦昭然若揭了。 第二集寫了十二位帝王,包括楚國的羋麇(郟敖);羋圍(楚靈王)、羋比(楚初王)、羋槐(楚懷王);趙國的趙雍(武靈王);宋國的宋偃(康王);燕國的姬噲和子之;齊國的田地(湣王)、田建;吳國的吳諸樊、吳餘祭等。時間從紀元前六世紀到三世紀,大約是春秋後期到秦亡這段歷史時期。柏楊徹底發揮說書人的看家本領,把歷史文獻中相關的材料,融裁活用,說的全都是現代人聽得懂的話。 柏楊說:「嗚呼,暴君總以為酷刑和虐殺,可以根絕叛變造反,而暴君們卻往往死於叛變造反者之手。」但很少人能以史為鑑,就如同宮廷奪嫡之爭的戲碼不斷上演,連勳業彪炳的趙國武靈王(雍)皆毀於此,柏楊說「當君王的都有點怪」,「絕對權力使人絕對糊塗」,這樣的「君王論」發人深省。
《中國人史綱》是柏楊重要經典作品之一,也是他在獄中書寫的一部中國通史,但它與過去所有的通史都不相同,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史籍中,有許多空前突破性的特點,諸如: 一、以世紀(一百年)為敘述單元──傳統史書以朝代為敘述單元。 二、明確時間坐標以公元為計算時間的標準──傳統史書常陷於糾纏不清的年號制度。 三、本於平等原則直呼帝王及歷史人物姓名──傳統史書多用封建時代的諡法尊號。 四、以全體中華人為主體──傳統史書以帝王為主體常被戲稱為帝王家譜。 五、以人權為重心直書是非──傳統史書多是聖君賢相的君父神話。 六、不計成敗以事實為根據──傳統史書多是成王敗寇顛倒是非的醬缸史筆。 七、加敘東西方世界使中國在世界史上的相對位置一目瞭然──傳統史書多忽略不提。 八、柏楊獨特的流暢而趣味盎然的文筆──傳統史書多枯燥艱澀難以閱讀。 此書已縱橫書市二十餘載,如今讀來,仍是字字句句發人深思。
《中國人史綱》是柏楊重要經典作品之一,也是他在獄中書寫的一部中國通史,但它與過去所有的通史都不相同,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史籍中,有許多空前突破性的特點,諸如: 一、以世紀(一百年)為敘述單元──傳統史書以朝代為敘述單元。 二、明確時間坐標以公元為計算時間的標準──傳統史書常陷於糾纏不清的年號制度。 三、本於平等原則直呼帝王及歷史人物姓名──傳統史書多用封建時代的諡法尊號。 四、以全體中華人為主體──傳統史書以帝王為主體常被戲稱為帝王家譜。 五、以人權為重心直書是非──傳統史書多是聖君賢相的君父神話。 六、不計成敗以事實為根據──傳統史書多是成王敗寇顛倒是非的醬缸史筆。 七、加敘東西方世界使中國在世界史上的相對位置一目瞭然──傳統史書多忽略不提。 八、柏楊獨特的流暢而趣味盎然的文筆──傳統史書多枯燥艱澀難以閱讀。 此書已縱橫書市二十餘載,如今讀來,仍是字字句句發人深思。
《皇后之死》包括《姑蘇響鞋》、《溫柔鄉》、《長髮披面》三部作品。 ●《姑蘇響鞋》 一九七九年六月起,柏楊開始在《台灣時報》寫「湖濱讀史札記」專欄,內容是「皇后之死」,後來結集了三冊,《姑蘇響鞋》是第一冊,從伊娥皇(舜帝姚重華之妻)到衛子夫(漢武帝劉徹之妻),總計十三位。 柏楊說,皇后是世界上危險性最高的職業,在歷朝歷代宮廷鬥爭中大批的皇后死於非命。他把宮廷視為最最黑暗的人間地獄,在那裡面,「每個女人都為了生存而拚命掙扎鬥爭」,皇后之死,不管怎麼死的,都是悲劇,有時也是醜劇,柏楊寫這一系列文章,就是要探其成因。 伊娥皇怎麼死的?很難說,或是殉情,或是政治謀殺;施妹喜(夏桀帝姒履癸之妻)國亡被放逐而死;蘇妲己(商紂王子受辛之妻)亦國亡而被殺;褒姒(周幽王姬涅之妻)國破夫死而下落不明;翟叔隗(周襄王姬鄭、及其弟姬帶之妻)因國際與宮廷雙重鬥爭最後被亂箭射死;西施(吳王夫差之妻)國亡夫死,不知所終;虞姬(西楚霸王項羽之妻)舉劍自刎於垓下;戚懿(漢高祖劉邦之妻)因奪嫡之爭被砍斷雙足雙手,挖出眼珠、喝下啞藥,極悲慘;張嫣(漢孝惠皇帝劉盈之妻)被囚死;薄皇后(漢景帝劉啟之妻)亦被囚死;栗姬(漢景帝之妻)氣死;陳嬌及衛子夫(漢武帝劉徹之妻),一被廢囚死,一懸樑自盡。 姑蘇曾聞鞋響聲,這是夫差的溫柔鄉;然而一旦勾踐先是火燒姑蘇台,再是攻陷姑蘇,由越派來的西施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下場呢? ●《溫柔鄉》《皇后之死》第二集《溫柔鄉》,命名典出漢成帝劉驁的後宮,蓋劉驁視皇后趙飛燕之妹趙合德的胸部為「溫柔鄉」,這個比喻充分顯示帝王之沉迷女色,但柏楊在〈趙飛燕‧趙合德〉一章中用的一個小標,將「禍水」置於「溫柔鄉」之上,可知其間的微妙關聯。這集有九位皇后,趙鉤弋(漢武帝劉徹夫人)、許平君(漢宣帝劉詢皇后)、霍成君(宣帝皇后)、馮媛(漢元帝劉奭昭儀)、趙飛燕(漢成帝劉驁皇后)、趙合德(成帝昭儀)、許皇后(成帝皇后)、傅孝哀(漢哀帝劉欣皇后)、王孝平(漢平帝劉箕子皇后,王莽女兒)。不論是由於在宮中翻雲覆雨,終於惹禍上身;抑或是別人手中的一粒棋子,任其擺放,一切的榮寵都是短暫的,帝王的好惡、進宮的過程、後宮的爭寵,乃至於牽扯上朝廷政治人物的惡鬥,一個女人,她再怎麼內外雙美,都難以自保,最終被毒死、被廢、被殺,乃至於自殺、自焚,慘絕人寰。 柏楊為了說清楚皇后的死因,對於「宮廷」這個特定的空間及有關制度,做了不少說明,譬如介紹馮媛,為了讓讀者知道她的身分「昭儀」,乾脆就把宮中后妃組織詳細說了一遍。有時為了講清楚后妃之下場,不惜把宮廷鬥爭的來龍去脈告訴我們,像趙鉤弋之死與她之所生(漢昭帝劉弗陵)繼承帝位有關,因此也就交代了漢武帝身邊的眾美女,以及他的兒子們。這是說書人的本事,柏楊牽動著我們的情緒,讀後彷彿也觀賞了一場又一場的宮廷大戲。 ●《長髮披面》《皇后之死》第三集以「長髮披面」為名,係出於〈甄洛〉一章,其中提到郭女王與甄洛爭奪后位,甄洛被「誣以謀反」,被逼服毒自殺,死後「長髮披面,以糠塞口」,柏楊的解釋是「教她的靈魂,既無臉見人,又有口難言」。柏楊說,「誣以謀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拿手的合法屠殺」,罪證是「巫蠱」;柏楊說這是兩漢王朝的殺手鑑,不斷地被操作,像被鄧綏鬥垮的陰孝和,藉口也是「巫蠱」。然後便是「冤獄」,柏楊特別批判苦刑拷打的冤獄,顯然有切身之痛。通常冤死的都不只一人,還包括家族系統中的要員,沒死的全遭放逐。 參與一場又一場慘烈的宮廷鬥爭者,主要是外戚和宦官,這是東漢王朝的特色,從光武帝劉秀到滅漢的曹丕,後宮都鬥得不可開交,柏楊從郭聖通(光武皇后)寫到甄洛(最終還是沒當上魏文帝曹丕的皇后),中間包括宋敬隱(漢章帝劉炟貴人)、梁恭懷(同上)、陰孝和(漢和帝劉肇皇后)、李恭愍(漢安帝劉祜宮人)、閻姬(劉祜皇后)、梁瑩(漢桓帝劉志皇后)、鄧猛女(同上)、田聖(桓帝采女)、竇妙(桓帝皇后)、董孝仁(漢靈帝劉宏的母親)、宋孝靈(靈帝皇后)、王靈懷(靈帝美人)、何靈思(靈帝皇后)、董貴人(漢獻帝劉協貴人)、伏壽(獻帝皇后)等,以這些女性為主要敘述對象,柏楊勾勒了東漢帝位變遷的悲慘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