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小鵰還是未離巢的雛鳥時,就失去雙親,只好努力鼓動羽毛未豐的雙翅自行覓食。小鵰好不容易長成幼鳥,卻為了掙脫鵰族定規的束縛,希冀在強者為王的世界裡找到足以伸展自我的天空,跌跌撞撞、徬徨無依。而最後,雄鵰為了將源次的狗從雌鵰爪下救出還反被源次的槍彈所傷。 整篇「兩隻大鵰」的故事始終追求的是動物與動物、動物與人類之間可謂無情嚴苛的牽絆。 縱然這部作品表現出自然法則嚴苛的一面,但讀後卻感覺不到灰暗和冷漠,反倒覺得作品的黑洞越大,魅力越深。這是因為這部作品的主軸所描寫的是對動物的深厚情感。這份情感當然也不是僅止於動物很可愛,或很可憐這類單純的感情,而是人類除了必須懷抱愛心與動物共存的同時,動物和人類是對立,彼此否定對方的一種複雜的情愫。作者這樣的動物觀正是構成這部作品的主要根基。
本書共有十一篇以動物為主體所描寫的故事。書中很明顯地呈現了椋鳩十的動物文學風格──知性與感性的融合。他對動物生態、習性的觀察,是那麼準確入微;對動物有情、勇氣、智慧,又是詠歌讚美;景物的描寫更是那麼美,讓人浸浴在大自然氤氳的氛圍,享受親近動物的樂趣。比如在「獨耳大鹿」的故事中,描述的是歷經滄桑,與獵人周旋中累積了智慧的大鹿。有一次獵人們追逐著鹿蹤,在荒山裡遭受驟然而來的風雨。緊張、顫抖、恐怖,無意中撞入神祕的洞穴,發現洞裡群鹿與群猴和平共避風雨,人們在此受到同樣的平等待遇。大自然裡的動物,牠們共生的方式真是不可思議!在這些動人的故事裡,我們接觸了動物們的情意,一改對牠們的觀感,也提升了自己的智慧和心靈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