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富閔作品集 書系 ,共計7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花甲男孩(15週年紀念版)

楊富閔  著
九歌  出版
2025/06/01 出版

★ 楊富閔影視改編的成名之作★ 除了作家白先勇的專文推薦和二○一七年版後記,特別新增一篇二○二五年版後記。★ 隨書附贈《i聽聽》7天免費VIP體驗序號,可暢聽《花甲男孩》有聲劇與其他超過8萬集有聲內容。 ★《花甲男孩》發行十五週年紀念版★★二十一世紀文學跨界改編經典之作★★第五十三屆金鐘獎最佳戲劇節目原著小說★★2018年東京國際戲劇節「最佳海外作品特別賞」原著小說★歷經電視、電影、漫畫、有聲劇等不同形式的轉譯衍生。「姊接,我們這世界,還有規矩嗎?」楊富閔說:「十五年前寫在小說的一個問題。現在我才知道,這個問題涉及生存──它充滿了困惑、懷疑、不安,乃至抗議。底迪是明知故問,也是自問自答。同時,這個問題,十五年後,它也是一個『文學』的好問題。」白先勇專文推薦王德威(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講座教授)梅家玲(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兼現代中華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蔡妃喬(結果娛樂營運長)王小棣(導演.「植劇場」總監)瞿友寧(導演)李青蓉(導演)吳翰杰(編劇)楊璧瑩(編劇)詹傑(編劇)灑花推薦!從儀式到文字、從說話到寫作、從音聲到風土、從鄉域到想像……《花甲男孩》是楊富閔創作生涯的首部作品──九篇短篇小說,各自以其跳彈生動的語言文字,極具識辨的敘事腔調,穿搭豐沛充實的土俗情事,拓墾解嚴後臺灣囝仔的心靈疆域,譜寫出了二十一世紀庶民百姓的悲喜劇。動情於文學,鍾情於文學,猶如說書人的小說家,引領我們搭上大內一姊的發財仔、跟隨水涼阿嬤的小粉紅、國文教師的夜光校車,相揪北東南西電臺鄉親,歡歡喜喜,作伙來去遊歷臺灣民間的花花世界。那片從山區而來的烏雲消散,今天的雷陣雨就這樣悶在天尾頂,落沒來,親像大內一姊掛在目眶的目屎。鄉內四界真平靜,無消無息,無動無靜。〈暝哪會這呢長〉搖鈴聲讓她過了重建後的「麻善大橋」,依稀看見橋下菅芒花海,驚呼的原是來到了「揚州江」,水涼阿嬤望橋下,無數亡靈無舟楫可渡,心頭暗自筆記,要給讀冊阿公燒艘船。〈逼逼〉車爬坡而上,整座山浸泡墨汁,放下車窗便能觸及月亮,撈星星,帶給保詢當祭品貼滿他的天堂。蘇保詢就住在最逼近天堂的天堂,兩旁路樹延伸長成黑色海……〈繁星五號〉花甲這兩年先是騎單車繞臺北街衢看樓,至少要二十層以上,這樣才夠格上網買支天文望遠鏡,遠眺嘉南平原,花甲實在太想在這座城市找到一點點臺南了。〈花甲〉

9 特價30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賀新郎:楊富閔自選集

楊富閔  著
九歌  出版
2020/07/01 出版

「賀新郎」最讓人玩味之處在於「賀」字──如果「新郎」是作者對自我的期許與祝福,那麼,「賀」的主體又是誰?我認為這個動詞某種意義上指陳出他長年以來作為一個故鄉書寫的觀察者位置:「賀」使作者的自我在這裡裂解為二,兩個富閔悟空猴毛般地變現。而書寫者彷彿掉落出紙紮人偶外的主體,將自我指稱為一個客體來道賀:一位新郎,新人──新長成的人:對那將要成為「新人」的「我」作揖道賀。這一彎身,既是告別,同時也是新生的開始:彷彿喜喪的最後總要用一串鞭炮來作結。───言叔夏,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楊富閔是一個有志於鍛造獨特文體,對書寫仍懷抱信念的說故事的人。他的文體綜合抒情風格和本土主義,幻想與現實,告白體乃至地誌書;他的信念奠定於對世界的「愛」。文體的持續生長讓楊富閔的故事有容納、反思各種異質的超彈性,而「愛」的能力則使他仍信守書寫對於真誠的承諾。《賀新郎》是楊富閔的十年自選集,當為認識這位大內楊先生的最佳管道。現在,讓我們掌聲歡迎——楊富閔。 ──鍾秩維,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   楊富閔很會說故事。藉由《賀新郎》收錄的十七篇作品,他帶領讀者走進他的家鄉大內,跟他一起經歷成長的起伏。不論是祖孫二人趴在陽臺乘涼,還是與友人成群結隊在三合院放煙花,富閔娓娓道出鄉土生活的點點滴滴。日常的細節在《賀新郎》中交織出非常的情感,既讓人對大內的風土人情嚮往不已,同時又使人因鄉親的生死老病而感慨傷懷。在悲喜交集之間,我們看到富閔遣詞用字的靈巧,也看到他對感知世界有着細膩的把握。 ──許明德,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博士     楊富閔是二十一世紀臺灣文學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賀新郎:楊富閔自選集》收錄作者二○一○—二○二○此一時期的關鍵創作。全書選錄十七篇作品,打破文類規約,故事自由串流,除了是楊富閔文學生涯的縮時攝影,同時也是作者十年以來的心靈截圖。   楊富閔說:「這十七篇文章,彙整成為一本新書,它將內建一個時間性的敘事理路,我覺得這個理路是文章自己手牽手,自己走出來的。我們可以看到一支空間從三合院出發,時間跨越世紀的失散隊伍,人物散在護龍、無尾巷、芒果園、曾文溪堤。我列隊其中,一下脫隊,一下乖乖排好。有時拿著手機側錄,有時東張西望,有時大開直播,有時就只是隨隊低頭默默地走。」   《賀新郎:楊富閔自選集》全書一氣呵成,充滿作者對於文體追求、形式摸索,乃至內容生產的繁雜思考,而文學創作的基本單位──語言文字,則是選集收錄的美學準則。《賀新郎:楊富閔自選集》更是一份來自富閔的文學契書,對於文學創作的超前部署,熱情預約臺灣文學的下一個十年。 本書特色 ★ 《賀新郎》為金鐘優質戲劇《花甲男孩轉大人》、強檔賀歲國片《花甲大人轉男孩》、《臺灣歌劇:我的媽媽欠栽培》之原著作者楊富閔回顧自己十年創作的自選集。 ★ 《賀新郎》選錄楊富閔文學歷程的代表作品十七篇,一方面帶領讀者穿越楊富閔十年以來的文業長廊;與此同時,透過打散重編,全書除了宛如為一則全新的長篇故事,亦彰顯了楊富閔文學的另類視野。 ★ 《賀新郎》是楊富閔對於「當代」/「文學」的提問與回應。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為阿嬤做傻事: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1(增訂新版)

楊富閔  著
九歌  出版
2019/05/01 出版

阿嬤的過去式、媽媽的未來式,成就了楊富閔的寫作進行式。 青春的自我,老去的故鄉,流轉而出解嚴後臺灣囝仔的心靈小史。   楊富閔生長於臺南大內,自幼即在古厝、宮廟邊玩耍,亭仔腳、菜園、墳場都是他𨑨迌的所在;籤詩、杯筊、謝籃皆是他玩樂的器具。楊富閔從這些尋常的鄉間場所與什錦物件,看出家鄉的光芒與衰頹,經由獨特的視點,重新賦予那人那事那物嶄新的樣貌。楊富閔說:「我對於探索腳下每方寸土地之典故有難以言說的狂熱,我從文史工作者筆下接收關於臺灣的知識。我的『臺灣』閱讀史,想來就是我的心靈養成史。」   楊富閔也藉由流經村莊的曾文溪串流而出家族遺事,以其樸實、生動的筆觸,細膩刻畫家中長輩的生活截圖,尤其是象徵家族精神的阿嬤。楊富閔是屘孫,他以文學書寫展演何謂「為阿嬤做傻事」,同時爬梳阿祖二爺伯公姑婆姆婆姨婆的人生圖像,種種前塵往事,都內化成了楊富閔的大內心事。   年輕的臺灣囝仔楊富閔,在書桌上遊走出自己的故鄉,透過對象為老作家老人會老歲人的「老年」書寫,從認識臺南再到認識臺灣,進而爬梳個人的心靈地圖。「寫成一個老作家。」是楊富閔的自我期許,也是臺灣文學對這位「大內」高手的冀盼。   【徐至宏封面插畫創作概念】 最初接觸到富閔的作品,是在看到電視上的花甲男孩,當時被故事中媽媽與花甲,奶奶與家人之間的牽絆感動得濕了好幾次眼框。這次難得有了機會為作者繪製插圖,我覺得作者的書就像是個記憶拼圖,無論是《我的媽媽欠栽培》或是《為阿嬤做傻事》,在閱讀的當下,都像是直接走進了作者所拼貼出的大內的故鄉,那樣深刻的兒時記憶,看著看著,也令人想起自己的童年。看著一棟老宅,一張桌子或是聯絡簿所勾勒出的種種回憶,一個個如同記憶拼圖的物件,慢慢地拼出每個七年級生們也曾生活過的場景,有些已經模糊的、被歲月堆疊的生活一幕一幕又重映在眼前。 本書特色     ★特收錄依書中篇章繪製而成的漫畫,以不同的方式呈現楊富閔的大內鄉情。 ★最年輕的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專欄作者,最受期待的文壇新生代的散文集。 ★本書入圍二○一四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 ★王德威、向陽、汪其楣、李渝、季季、周芬伶、洪淑苓、柯慶明、封德屏、郝譽翔、張輝誠、游源鏗、賴清德、鍾怡雯等人誠摯推薦。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故事書/楊富閔(果盒限定)套書(福地福人居+三合院靈光乍現)

楊富閔  著
九歌  出版
2018/10/01 出版

王德威:「楊富閔是當代臺灣新鄉土寫作的代表人。《故事書》寫故鄉的人,故鄉的事,點點滴滴,實實在在,無不有情。《故事書》也是一個臺灣囝仔追尋文學的真誠告白。從臺南大内到臺中臺北、美西美東,遙遠的路,熾熱的心——《故事書》就是南臺灣版《一位青年藝術家的畫像》。」 《故事書:福地福人居》 千禧年的第一場葬禮多麼福氣,於我性命而言亦是全新的世紀。 〈地號:花窯頂〉 深冬午後我們披麻戴孝站在花窯頂,幾乎以為視野如果可以夠好,便得以看到曾文溪畔的菅芒草原。千禧年後我就開始走在送葬行伍同時也走在離鄉道途。新墳剛到據說花窯頂立刻枯死兩株酪梨樹。許多事物都從根本開始產生體質變化,我也漸漸發育成人。 〈地號:花窯頂〉 我看到月臺對岸有一對老夫妻大包小包,後來還跟著兩個小的,小的衝得很快,老夫妻卻走三步停兩步,絕對是累了,我突然有跳下火車的衝動,此時鈴聲大作,列車要準備落南了。 〈農暇:落南〉 《故事書》是國民作家楊富閔繼《花甲男孩》、《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以來,再度探討鄉村與家庭,媒體和書寫,自我及世界的全新作品集。兩書得以合而觀之,亦可視作獨立作品,體例特殊,層次井然。 《故事書》亦是楊富閔對於創作的自我定錨,篇篇都是生命的註解。全書系一方面嘗試以「地號系列」貫穿兩書;另一方面,號召「大內楊先生十二位」等人物圖像為索引。整合、延伸而出對於山川草木、市鎮興衰、當代人文,乃至於新世紀的複雜思考。 《故事書》打破習慣的分輯或者編年手法,讓人事物走出一時一地的制式藩籬,讓文字符號於其自身脈絡舒展流變,讓敘述自行串聯與修復,讓是非因果隨聚隨散,渡入世情的曖昧地帶,讓聽故事和說故事的人彼此接駁、相互應答──全書無不流露楊富閔致力於發出語言新枝、形式新葉的實驗精神。 全書系其一:《故事書:福地福人居》從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場葬禮說起,曾祖母在世紀交替之際歸葬福地花窯頂,這場葬禮多麼福氣,也開啟了楊富閔的新世紀、新生命。全書行文風格極具辨識,無不瀰漫楊式講古的特殊「饋口」。 〈收成:青菓市的故事〉栩栩重現青菓市的氣味、聲音、影像,紙箱上的「大內柳丁」、「關廟鳳梨」、「玉井芒果」,是一鄉鎮一物產的水果地理課;〈邊界:一個人的試膽大會〉寫曾祖母入殮那日,執事的土公仔從腳尾飯中拈出熟鴨蛋,阿嬤要給作者食來做膽,讓他面對神明廳的幢幢暗影攏免驚。〈上下文:二十一世紀的動態時報〉以短篇連綴形式,布置嶄新時空架構,緩緩道來南國少年的地上歲月。 《故事書:福地福人居》狀寫南臺灣鄉村的地勢水文,莊稼農暇,個人與果物的世代交替,紀實中有抒情,風景裡見百態。全書布滿出入故事的閘口,處處暗藏隱喻:百葉箱的天啟、榕樹下的俗諺課、窯口的餘燼,無主有主的墳塋,敘事一路爬高落低,終於到達生命紀念園區。讀來盡是作者獨特的敘事風采與語言魅力。 編輯熱情推薦:〈花窯頂〉、〈落南〉、〈河床本事〉、〈歲次庚午的鬧熱〉 《故事書:三合院靈光乍現》 我們世居的百年古厝如今正是媽祖廟的大殿,我們的三合院後來成了媽祖地。我們曾經住在媽祖隔壁。 〈文體:古厝埕斗的同框敘事〉 實則古厝空間充滿各種活用可能,這是一個適合練習講故事與聽故事的好地方,理想的故事會找到理想的文字,說者聽者在其中取捨、狂想與捏拿,說與聽合而為一,我會繼續摸索、慢慢建立、朝向一些關於文體或者什麼的作品。 〈文體:古厝埕斗的同框敘事〉 生命中一場一場的雷陣大雨,總是困我於曾文溪中游山區聚落,我的生命內建了一個關於地形的隱喻,苦雨追趕已是生活的常態:在麻善大橋、在縱貫公路、在四周盡是甘蔗平原的故鄉臺南,在看得見善化糖廠巨大煙囪的溪尾路段,我的身後身前,總有山勢一般湧動的烏雲跟蹤…… 〈說明:暴雨將至〉 《故事書》是國民作家楊富閔繼《花甲男孩》、《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以來,再度探討鄉村與家庭,媒體和書寫,自我及世界的全新作品集。兩書得以合而觀之,亦可視作獨立作品,體例特殊,層次井然。 《故事書》亦是楊富閔對於創作的自我定錨,篇篇都是生命的註解。全書系一方面嘗試以「地號系列」貫穿兩書;另一方面,號召「大內楊先生十二位」等人物圖像為索引。整合、延伸而出對於山川草木、市鎮興衰、當代人文,乃至於新世紀的複雜思考。 《故事書》打破習慣的分輯或者編年手法,讓人事物走出一時一地的制式藩籬,讓文字符號於其自身脈絡舒展流變,讓敘述自行串聯與修復,讓是非因果隨聚隨散,渡入世情的曖昧地帶,讓聽故事和說故事的人彼此接駁、相互應答──全書無處不流露楊富閔致力於發出語言新枝、形式新葉的實驗精神。 全書系其一:《故事書:三合院靈光乍現》以〈九層塔得勝頭回〉破題,經由人與樹的日暮對話,布置了一個欲晚山村的故事背景,在柚皮蚊香氤氳之中,引領人物、讀者同步進入楊富閔的講古現場:「到處都在放光,照出一處處的舞臺,連月光也在替我打上斯巴賴。」 《故事書:三合院靈光乍現》一方面狀寫個人與家族的切身記憶:〈儀式:惦惦仔吃〉;出出入入臺灣文史敘述:〈愛文:從小寫起的故事〉;另一方面也寫臺南山海的氣候、信仰及其變與不變:〈地號:大西仔尾〉;以及媒介、記憶與人情之間的萬千葛藤:〈有圖:我們之間〉。 《故事書:三合院靈光乍現》呈現重新理解、詮釋傳統家屋的時空感知,乃至生活與倫理的獨特美學。既是一本過現未「同框」之書:混搭拼裝中長出井然的紋理,斷牆頹垣中隱約可見恍若有光的神思;《故事書:三合院靈光乍現》更是一帖邀請函,邀請你我身歷其境古厝埕斗的百年故事。同時也是作者對於當前此刻的一次凝神,自我許諾一場朝向未來的文學行動。 編輯熱情推薦:〈上下文:鄉村符號生產器〉、〈鬧廳:超高清失散隊伍〉、〈行動中:破布子念珠大賽(搞剛的書寫)〉、〈開地球:自我的索引〉 本書特色 ★ 文字作品屢獲改編,金鐘優質戲劇《花甲男孩轉大人》、強檔賀歲國片《花甲大人轉男孩》原著作者楊富閔2018最新概念創作。 ★ 《故事書》以地號書寫和人物群像連鎖鄉村少年的日常生活,體例特殊,層次井然,呈現活跳跳的庶民文化。全書故事接地氣而富有生命力,一篇一篇引領你我光臨臺灣文學的二十一世紀。 ★ 國民作家楊富閔在《故事書》中提問,置身當代新媒體的虛擬語境中,一個「寫作者」如何定錨文字的功用、文學的角色?一個「有土地的人」怎樣才能重新腳踏「實」地?二十一世紀的文學還可以是什麼──「故事書」熱切邀請讀者進入楊富閔的文學鄉村,一起行動,一起再狂想。 ★ 《故事書》果盒套書有酪梨、芒果兩款,隨機出貨。

9 特價57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故事書:福地福人居

楊富閔  著
九歌  出版
2018/10/01 出版

千禧年的第一場葬禮多麼福氣,於我性命而言亦是全新的世紀。--〈地號:花窯頂〉 深冬午後我們披麻戴孝站在花窯頂,幾乎以為視野如果可以夠好,便得以看到曾文溪畔的菅芒草原。千禧年後我就開始走在送葬行伍同時也走在離鄉道途。新墳剛到據說花窯頂立刻枯死兩株酪梨樹。許多事物都從根本開始產生體質變化,我也漸漸發育成人。--〈地號:花窯頂〉 我看到月臺對岸有一對老夫妻大包小包,後來還跟著兩個小的,小的衝得很快,老夫妻卻走三步停兩步,絕對是累了,我突然有跳下火車的衝動,此時鈴聲大作,列車要準備落南了。--〈農暇:落南〉 《故事書》是國民作家楊富閔繼《花甲男孩》、《解嚴後臺灣囝仔新靈小史》過後,再度探討當代鄉村與家庭,媒體和書寫,自我及世界的全新作品集。兩書得以合而觀之,亦可視作獨立作品,體例特殊,層次井然。 《故事書》亦是楊富閔對於創作的自我定錨,篇篇都是生命的註解。全書系一方面嘗試以「地號系列」貫穿兩書;另一方面,號召「大內楊先生十二位」等人物圖像為索引。整合、延伸而出對於山川草木、市鎮興衰、當代家庭,乃至新世紀自我的複雜思考。 《故事書》打破習慣的分輯或者編年手法,讓人事物走出一時一地的制式藩籬,讓文字符號於其自身脈絡舒展流變,讓敘述自行串聯與修復,讓是非因果隨聚隨散,渡入世情的曖昧地帶,讓聽故事和說故事的人彼此接駁、相互應答──全書無不流露楊富閔致力於發出語言新枝、形式新葉的實驗精神。 全書系其一:《故事書:福地福人居》從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場葬禮說起,曾祖母在世紀交替之際歸葬福地花窯頂,這場葬禮多麼福氣,也開啟了楊富閔的新世紀、新生命。全書敘事風格極具辨識,無不瀰漫楊式講古的特殊「饋口」。 〈收成:青菓市的故事〉栩栩重現青菓市的氣味、聲音、影像,紙箱上的「大內柳丁」、「關廟鳳梨」、「玉井芒果」,是一鄉鎮一物產的水果地理課;〈邊界:一個人的試膽大會〉寫曾祖母入殮那日,執事的土公仔從腳尾飯中拈出熟鴨蛋,阿嬤要給作者食來做膽,讓他面對神明廳的幢幢暗影攏免驚。〈上下文:二十一世紀的動態時報〉以短篇連綴形式,布置嶄新時空架構,緩緩道來南國少年的地上歲月。 《故事書:福地福人居》狀寫南臺灣鄉村的地勢水文,莊稼農暇,個人與果物的世代交替,紀實中有抒情,風景裡見百態。全書布滿出入故事的閘口,處處暗藏隱喻:百葉箱的天啟、榕樹下的俗諺課、窯口的餘燼,無主有主的墳塋,敘事一路爬高落低,終於到達生命紀念園區。讀來盡是作者獨特的敘事風采與語言魅力。 編輯熱情推薦:〈花窯頂〉、〈落南〉、〈河床本事〉、〈歲次庚午的鬧熱〉 本書特色     ★文字作品屢獲改編,金鐘優質戲劇《花甲男孩轉大人》、強檔賀歲國片《花甲大人轉男孩》原著作者楊富閔2018最新概念創作。 ★《故事書》以地號書寫和人物群像連鎖鄉村少年的日常生活,體例特殊,層次井然,呈現活跳跳的庶民文化。全書故事接地氣而富有生命力,一篇一篇引領你我光臨臺灣文學的二十一世紀。 ★國民作家楊富閔在《故事書》中提問,置身當代新媒體的虛擬語境中,一個「寫作者」如何定錨文字的功用、文學的角色?一個「有土地的人」怎樣才能重新腳踏「實」地? 二十一世紀的文學還可以是什麼──「故事書」熱切邀請讀者進入楊富閔的文學鄉村,一起行動,一起再狂想。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故事書:三合院靈光乍現

楊富閔  著
九歌  出版
2018/10/01 出版

我們世居的百年古厝如今正是媽祖廟的大殿,我們的三合院後來成了媽祖地。我們曾經住在媽祖隔壁。〈文體:古厝埕斗的同框敘事〉 實則古厝空間充滿各種活用可能,這是一個適合練習講故事與聽故事的好地方,理想的故事會找到理想的文字,說者聽者在其中取捨、狂想與捏拿,說與聽合而為一,我會繼續摸索、慢慢建立、朝向一些關於文體或者什麼的作品。〈文體:古厝埕斗的同框敘事〉 生命中一場一場的雷陣大雨,總是困我於曾文溪中游山區聚落,我的生命內建了一個關於地形的隱喻,苦雨追趕已是生活的常態:在麻善大橋、在縱貫公路、在四周盡是甘蔗平原的故鄉臺南,在看得見善化糖廠巨大煙囪的溪尾路段,我的身後身前,總有山勢一般湧動的烏雲跟蹤……〈說明:暴雨將至〉 《故事書》是國民作家楊富閔繼《花甲男孩》、《解嚴後臺灣囝仔新靈小史》過後,再度探討當代鄉村與家庭,媒體和書寫,自我及世界的全新作品集。兩書得以合而觀之,亦可視作獨立作品,體例特殊,層次井然。 《故事書》亦是楊富閔對於創作的自我定錨,篇篇都是生命的註解。全書系一方面嘗試以「地號系列」貫穿兩書;另一方面,號召「大內楊先生十二位」等人物圖像為索引。整合、延伸而出對於山川草木、市鎮興衰、當代家庭,乃至新世紀自我的複雜思考。 《故事書》打破習慣的分輯或者編年手法,讓人事物走出一時一地的制式藩籬,讓文字符號於其自身脈絡舒展流變,讓敘述自行串聯與修復,讓是非因果隨聚隨散,渡入世情的曖昧地帶,讓聽故事和說故事的人彼此接駁、相互應答──全書無處不流露楊富閔致力於發出語言新枝、形式新葉的實驗精神。 全書系其一:《故事書:三合院靈光乍現》以〈九層塔得勝頭回〉破題,經由人與樹的日暮對話,布置了一個欲晚山村的故事背景,在柚皮蚊香氤氳之中,引領人物、讀者同步進入楊富閔的講古現場:「到處都在放光,照出一處處的舞臺,連月光也在替我打上斯巴賴。」 《故事書:三合院靈光乍現》一方面狀寫個人與家族的切身記憶:〈「儀式:惦惦仔吃」〉;出出入入臺灣文史敘述:〈愛文:從小寫起的故事〉;另一方面也寫臺南山海的氣候、信仰及其變與不變:〈地號:大西仔尾〉;以及媒介、記憶與人情之間的萬千葛藤:〈有圖:我們之間〉。 《故事書:三合院靈光乍現》呈現重新理解、詮釋傳統家屋的時空感知,乃至生活與倫理的獨特美學。既是一本過現未「同框」之書:混搭拼裝中長出井然的紋理,斷牆頹垣中隱約可見恍若有光的神思;《故事書:三合院靈光乍現》更是一帖邀請函,邀請你我身歷其境古厝埕斗的百年故事。同時也是作者對於當前此刻的一次凝神,自我許諾一場朝向未來的文學行動。 編輯熱情推薦:〈上下文:鄉村符號生產器〉、〈鬧廳:超高清失散隊伍〉、〈行動中:破布子念珠大賽(搞剛的書寫)〉、〈開地球:自我的索引〉 本書特色 ★    文字作品屢獲改編,金鐘優質戲劇《花甲男孩轉大人》、強檔賀歲國片《花甲大人轉男孩》原著作者楊富閔2018最新概念創作。 ★    《故事書》以地號書寫和人物群像連鎖鄉村少年的日常生活,體例特殊,層次井然,呈現活跳跳的庶民文化。全書故事接地氣而富有生命力,一篇一篇引領你我光臨臺灣文學的二十一世紀。 ★    國民作家楊富閔在《故事書》中提問,置身當代新媒體的虛擬語境中,一個「寫作者」如何定錨文字的功用、文學的角色?一個「有土地的人」怎樣才能重新腳踏「實」地? 二十一世紀的文學還可以是什麼──「故事書」熱切邀請讀者進入楊富閔的文學鄉村,一起行動,一起再狂想。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花甲男孩(增訂新版)

楊富閔  著
九歌  出版
2017/05/01 出版

從儀式到文字、從說話到寫作、從音聲到風土、從鄉域到想像…… 《花甲男孩》是楊富閔創作生涯的首部作品──九篇短篇小說,各自以其跳彈生動的語言文字,極具識辨的敘事腔調,穿搭豐沛充實的土俗情事,拓墾解嚴後臺灣囝仔的心靈疆域,譜寫出了二十一世紀人間百姓的悲喜劇。 鍾情於文學,動情於文學,猶如說書人的小說家,引領我們搭上大內一姊的發財仔、跟隨水涼阿嬤的小粉紅、國文教師的夜光校車,相揪北東南西電臺鄉親,歡歡喜喜,作伙來去遊歷臺灣文學的花花世界。 那片從山區而來的烏雲消散,今天的雷陣雨就這樣悶在天尾頂,落沒來,親像大內一姊掛在目眶的目屎。鄉內四界真平靜,無消無息,無動無靜。 〈暝哪會這呢長〉 搖鈴聲讓她過了重建後的「麻善大橋」,依稀看見橋下菅芒花海,驚呼的原是來到了「揚州江」,水涼阿嬤望橋下,無數亡靈無舟楫可渡,心頭暗自筆記,要給讀冊阿公燒艘船。 〈逼逼〉 車爬坡而上,整座山浸泡墨汁,放下車窗便能觸及月亮,撈星星,帶給保詢當祭品貼滿他的天堂。蘇保詢就住在最逼近天堂的天堂,兩旁路樹延伸長成黑色海…… 〈繁星五號〉 花甲這兩年先是騎單車繞臺北街衢看樓,至少要二十層以上,這樣才夠格上網買支天文望遠鏡,遠眺嘉南平原,花甲實在太想在這座城市找到一點點臺南了。 〈花甲〉 得獎記錄 博客來網路書店二○一○年度新秀作家 入圍二○一一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 入圍第三十五屆金鼎獎 本書特色 ★新生代作家領軍者楊富閔的成名之作。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