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安專家親自講解,內容深入淺出,一本完整掌握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網路安全」! ★從5大面向解說60個與網路安全相關的知識,超好懂的網路資安入門書! ★沒有艱澀的專業術語與技術,完整圖解說明、輕鬆易讀,零概念也不用擔心! 詳盡解說×豐富圖解×實用對策跟著資安專家輕鬆讀懂基礎知識、原理和應用,從實踐數位安全到個資安全維護,完整建構資訊素養!試著想像一下你一天的生活。早上出門搭上由微電腦精準控制的大眾捷運,接著使用智慧型手機播放串流音樂並快速瀏覽網路新聞。到了辦公室打開視訊會議軟體與客戶進行遠距會議,中午休息時間,則透過手機App即時看盤下單買賣股票。晚上回到家後登入影音串流平台,一邊吃飯一邊觀賞喜歡的影集,洗完澡後,打開購物網站開始選購各式日用品……在資訊化的現代社會中,從工作到生活,現代人幾乎每天都離不開網路,雖然網路帶給了我們生活上的便利性,卻也使每個人暴露在遭受網路攻擊的危險中,個資外洩、遭綁架資料勒索贖金、透過網路被盜走銀行存款……這些涉及網路安全的犯罪是你我身邊都可能發生的事。千萬不要以為「維護網路安全是專家的工作」,即使是為了消遣或工作而使用手機或電腦的一般人,也應該了解網路安全的知識,才能保護自己、家人,以及公司的資產。什麼是DDoS攻擊和注入攻擊?為什麼應該定期更新作業系統?該怎樣防範惡意軟體感染?本書結合了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和完整豐富的插圖,讓不具資安知識的零基礎讀者也能輕鬆閱讀,並理解網路安全的基本觀念、網路攻擊手法與資安防護措施。不妨現在就翻開本書,培養自己的資安意識,在保護個資的同時也避免受到網路犯罪的侵害!
□除了企鵝和北極熊,極地還住著什麼樣的生物?□我想了解有關前往南北極探險的資訊!□南北兩極有哪些地方不同?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呢?□我們真的有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嗎?這些可能連身旁的大人都無法回答的問題,翻開書來找找答案吧!所有人都適用的南北極知識就在書裡。用簡單易懂的說明及豐富圖片,幫助孩子輕鬆學習科普知識掌握關於南北極的知識,就能了解地球的過去與現在!「北極」和「南極」分別位於地球的兩端,這兩處有許多相似之處,也存在許多差異。目前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也正持續調查和研究。調查南北兩極的冰、海洋和大氣,蒐集大量數據能夠了解地球的過去、現在以及預測未來將發生怎樣的變化。本書將從各方面來觀察北極和南極包含地理、地質、氣候、植物、人類生活等,從各個角度審視過去、現在和未來所要面臨的問題。幫助我們更加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如何前往北極?首先搭乘飛機前往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在該地轉機,前往格陵蘭島南部一座名為康埃盧蘇阿克的城鎮。若要從該地進一步往北或往東,則必須多次轉乘小型飛機或直升機。此外,若是無法搭機前往的地方,夏季會搭船,冬季則利用狗拉雪橇移動。◎什麼樣的狗會成為雪橇犬?狗拉雪橇是指拖曳載著人或貨物的雪橇,在北極的雪地上穩步移動。並非任何狗都適合拉雪橇。牠們必須身強力壯且耐寒。因此,雪橇犬通常會採用西伯利亞哈士奇、阿拉斯加馬拉穆犬、薩摩耶犬、樺太犬、格陵蘭犬等體重約在45公斤左右的犬種。這些狗狗腳大且毛多,可在雪地上奔跑而不會陷入雪中或滑倒,皮毛還可保護身體抵禦寒冷。
圓圓的大眼睛、纖細的四肢鮮豔的配色、靈活的動作與多變的3頭身外型想飼養兩棲類的人千萬不能錯過的小可愛‧樹蛙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是否曾抓過青蛙,想將牠們養在家裡呢?近年來,我們隨時都能搜尋到飼養蛙類的大量資訊,也有不少商店開始銷售蛙類的餌料,能在家裡飼養的物種也愈來愈多。 這次介紹的樹蛙(Tree frog)有許多顏色鮮豔的種類、可愛的種類、樣貌奇特的種類、動作很可愛的種類,讓人們一看就很想飼養。雖然不少物種的飼養門檻很高,但愈是困難,便愈是讓人想要挑戰看看。而在飼養爬蟲類、兩棲類、魚類的時候,與其說是飼養,不如說是在「研究」與「了解」牠們。 不過,要特別留意的是,由於蛙類的皮膚只有一層黏膜,非常敏感。所以除非是要換籠或打掃飼養箱,否則請盡可能不要觸摸牠們。雖然某些蛙可以放在手上把玩,但不代表牠們喜歡這樣,觸摸對牠們來說,不是「無感」就是「討厭」。 做好這些心理準備後,那麼就可以開始打造飼養環境與挑選喜歡的個體。本書將會介紹建議的飼養方式與工具,並提供各物種的詳細講解,請參考並選擇與自己的生活方式相吻合的樹蛙吧! 一書囊括蛙類的基礎知識、各種樹蛙的介紹與需要注意的飼養細節 本書收錄的樹蛙總共可區分成5個科。這5個科的樹蛙都很需要水,所以雖然牠們不是住在水裡的生物,卻只能生活在有「水」的地方,例如河川、池子或雨水積成的水窪。 在食性方面,蛙幾乎都吃昆蟲(肉食),而且除了部分物種之外,幾乎都只吃會動的生物。反過來說,牠們不會將靜止不動的生物視為餌料,這點在樹蛙身上尤其顯著。希望大家把餵樹蛙吃人工餌料這件事,當成「永遠不會實現的夢想」就好。 樹蛙頗適合放在飼養箱中照料,尤其小型個體更是可以一邊想像棲息地,一邊在箱裡擺放植物,享受飼養的樂趣。不過若是體型接近10公分的大型個體,動作通常較粗枝大葉,而且很喜歡趴在葉子上,所以大小足以放進飼養箱的植物常會因承受不住重量而應聲折斷,這也需要留意。 樹蛙或者可說所有的蛙類,通常很難從外觀判斷個體的性別,而且繁殖的難度相當高,可說是「很難完全自然繁殖的物種」。因此若要繁殖,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大量購買個體,然後再從中試著配成一對。不過,希望大家先將該種蛙類好好地照料1年,再開始思考繁殖這件事,將「繁殖視為細心照顧牠們之後得到的獎賞」。
「真的可以人工飼養變色龍嗎?」 「我不知道變色龍居然可以當寵物來養……。」 「感覺難度很高,新手也可以養嗎?」 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疑問。變色龍的知名度頗高,但似乎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牠們可以作為寵物在市面上流通。因為變色龍不管在外觀與飼育方式上,都與其他寵物相差甚遠。 變色龍的特徵與其他蜥蜴大不相同,諸如體色變化、可分別轉動的眼睛、可伸長的舌頭、可抓物的腳趾等,不過愈是了解愈會發現,「牠們是狀態很好掌握的蜥蜴」。因此,如果「第一次飼養的爬蟲類就是變色龍」,通常會比較順利。 本書是以高冠變色龍、七彩變色龍、傑克森變色龍這3種類型的變色龍為主軸,逐一介紹飼育與繁殖的方式。一般人往往以為變色龍很難飼養,希望大家能試著仔細觀察牠們的個性,包括身體的體色、紋路的變化與動作等,這些都是牠們所發出的各種信號。準備一個適合該品種的飼育環境,學習如何解讀這些信號,正是飼養變色龍的妙趣所在。 Q:該從何處購買變色龍? A:變色龍並非寵物商店常態販售的品項,通常都是在主打變色龍的爬蟲類專賣店購買。可以透過網路或SNS搜尋這類店家,或是翻閱爬蟲類與兩棲類的專門雜誌等,裡面便有刊載大量專賣店的廣告,可以有效率地搜尋。 Q:相同的品種,飼養WC個體與CB個體是否會有所不同? A:WC個體是在嚴苛的野生環境中求生,生命力旺盛且格外頑強,比較容易適應飼育環境,但是寄生蟲很多。另一方面,CB個體從出生時便待在人工飼育的環境之中,因此從一開始就習慣人類所打造的環境,但較禁不起意外或飼育環境的變化。價格卡上大部分都有標示「WC」或「CB」,購買時確認清楚即可。 Q:該如何選擇變色龍? A:如果是專賣店,販售的都是已經調整好狀態的健康個體,但為了謹慎起見,希望留意以下幾個事項:1.強而有力地待在樹枝上;2.沒有出現消瘦的跡象;3.眼睛睜得大大的,並未凹陷;4.嘴角等處無傷口,輕微的小傷則無大礙;5.沒發生脫皮不完全的狀況;6.腰骨並未突起;7.握力強勁;8.可伸出舌頭捕食。不僅如此,購買時最好也問問店家都是餵食什麼樣的餌食、提供多大的空間等。
解答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關於物理的所有疑惑,收錄了15個對學習高中、大學物理有幫助的主題。 每個主題都會用三位科學家解說,了解「科學家如何思考」,打好物理學習的基礎! 從「人物」解讀科學的歷史! 現代科學從我們身邊的各種現象,乃至包含地球在內的宇宙的誕生到終結,都已經可以給出廣泛的解釋。現代科學有時會被當成一個整體,有時則會被分成我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但這四個領域本來其實是沒有分界的。因為它們全都是為了解釋這個世界而存在的研究和知識。 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連科學這個概念本身都還不存在的時候,人類便開始思考、探究、創造,嘗試許多除了單純的求生以外的事情。這世界上存在許多喜歡觀察身邊的環境,對各種事物感到好奇,於是追究他們的關聯、原理、成因,並嘗試去預測它們的人。 最終科學演化成一種以無論何時、何地、任何人都能辦到的驗證為根基,講求檢驗,以「實驗」為核心的思維。所謂的驗證的就是反覆確認。我們常聽到可驗證性、可重複性等字眼,而它們正是科學的重要之處。也就是說,只要進行與前人一樣的實驗,就能得到與前人相同的結論。而重複進行實驗,一定能帶來更進一步的發展。 在各種科學中,物理學的工作是將宇宙的原理拆解成最基礎的組成元件。物理學研究的對象,包含物體的運動、結構、溫度變化、聲音和光、電和磁等等,目的是找出我們身邊萬事萬物共同的基本規則和關係。現代科學家要找出某個問題的答案時,通常會先建立假說,做出預測,然後進行「實驗」,從實驗結果找出規律性。而這個方法最早就是由物理學發展而來的。還有,物理學的另一項特徵,就是會用數學式來描述世界的基本定律。 然而,在現在最尖端的物理學領域,最流行的卻是以夸克為首的基本粒子、大霹靂、黑洞等與宇宙有關的研究。從現代物理學的角度來看,發現重力和電的真面目,都已經是相當古老的事件。去回溯這些古老發現的足跡,乍看之下只有浪漫或歷史性的意義,對於學習科學沒有太多幫助。但這並不是事實。我敢清楚斷言,認識以前的科學家們的大腦,對生活在現代的我們絕對有幫助。 例如,有些在現代早已被推翻的古希臘先哲亞里斯多德的思想,仍常常被現代人自然地當成常識。所以去認識這些思想是如何被推翻的非常重要。還有,出生在日本的關原之戰時代的伽利略,以及伽利略以後的科學家們的思想,直到今日依然沒有褪色。這是因為物理學是一門藉由亞里斯多德時代的思想中仍沒有的「實驗」,經過許許多多科學家的經驗積累而成的學問。因此回溯這個累積的過程同樣十分重要。 閱讀本書時的重點,除了認識那位科學家發現了什麼、發明了什麼外,更重要的是去認識他們思考的脈絡。愛因斯坦曾說「思考本身就是目的」。物理可以說是一門為「思考」提供了良好題材的學科。希望本書也能成為大家「思考」的契機。
近年來最熱門的科技關鍵字「AI人工智慧」,到底是如何做出判斷的呢? 目前人工智慧領域中最熱門的「深度學習」,又是怎麼一回事? 在科技快速進步的現代,了解AI的機制與原理,已經成了必備的知識。 AI相關的科技雖然看似複雜,但若只是想了解原理,而不深究數學上的細節的話,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深度學習」是機器學習方式的一種,與過往由人類教導機器學習的方式不同,是由機器自己從大量的資料中學習,並做出判斷。 本書即是一本從頭解說「深度學習」運作機制的入門書。 書中搭配了豐富的圖表,文字淺白且說明深入淺出,只要有高中程度的數學知識,就可以充分理解本書所講解的內容,讓你在閱讀本書時,實際體會到「原來AI是這樣思考、這樣做出判斷的!」。 Step 1→說明深度學習的活躍情況 深度學習的登場,讓現代的AI有了飛躍性地發展。一開始會先從「現在的AI」是什麼樣子,以及AI與深度學習之間的關係開始講起。 Step 2→用許多插圖及例子說明深度學習的機制 在進行數學性的說明之前,先讓我們用插圖來看看深度學習是什麼樣的東西吧。雖然這樣的說明並不嚴謹,但可以幫助各位了解深度學習的概念。 Step 3→用數學式仔細說明神經網路的機制 在藉由許多插圖解釋深度學習與神經網路的機制之後,接著會用數學式更進一步深入解說神經網路是如何運作的。 ●大量插圖與圖表,幫助理解 ●說明輕鬆好懂,適合初次想深入了解AI的入門者 ●提供書中所用的訓練資料與範例檔案下載
學校絕對學不到! 超有趣的數學入門書! ‧為何要先+―後×÷ ‧為何分數的除法要把分母和分子顛倒 ‧為何一圈是360度 這些都是小學數學的範疇,但回答得出來的人意外地少。 有些事物儘管對於那些專門從事數學的人和 據說是數學愛好者的人來說是「常識」, 但對於一般大眾可不是如此。 也就是說,數學的內容可以分為「規則」和「事實」。 本書以小學的數學為題材, 為了不擅長數學的人能順利閱讀, 特別以老師vs學生的兩人對話形式, 帶領讀者以「規則」和「事實」的觀點來認識數學。
一本完整學會所有生物學的基礎知識! ★人類是在哪裡誕生的? ★心臟為什麼在左邊? ★細胞內也有骨頭? ★植物也有荷爾蒙? ★父母會把什麼傳給孩子? 如果你也曾對這些問題感到疑惑, 歡迎進入充滿奧妙之謎的生物學世界。 人類是「生物」。動物、昆蟲、植物也是「生物」。 「生物」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而生命經歷了什麼樣的曲折,才變化成今天的模樣呢? 我們的身體中,正在發生哪些事呢? 本書網羅與「生物」有關的各種主題, 搭配可用日常生活事物來理解的舉例, 以及一目了然的插圖輔助閱讀, 是一本能輕鬆享受學習樂趣的科普讀物! 生物學並非晦澀難懂的領域, 而是了解生命演進與自我存在, 使人類得以永續發展的必備知識。 讀完本書,你將徹底學會自生命誕生、人類出現以來, 細胞運作的原理和基因、DNA等生物學的基礎。 第1章 從生命誕生到人類出現 第2章 從細胞的構造到個體的形成 第3章 構成生物體的物質 第4章 揭開基因和DNA的面紗 第5章 動物誕生的機制 第6章 維繫生命的機制 第7章 生物反應與調整的機制 第8章 生物多樣性和瀕危物種 第9章 生物如何在環境中生存
公式和專有名詞太多記不起來… 又不想讀太長的說明文字… 把「重點」先整理起來的最快學習法! 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第一次接觸高中化學的同學們 更有效率地學好這些課程。 為了讓學生們「更有效率的學習化學」, 因此會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化學原理, 並且會詳細說明每個重要詞彙的意義。 而且除了文章,書中也用許多插圖與圖表,幫助你直觀理解化學。 如果一直盯著文字會讓你疲勞的話,可以把文字暫放一邊, 就算只是簡單看過一張張插圖,也先大概了解章節的概要。 各章節中還設計了「速成重點!」, 把特別需要注意的重點列出來。 若能在看到「速成重點!」的同時想起學過的內容, 就表示你確實已經將該部分融會貫通了。 此外,設計了與內文相關的「了解就會很有幫助的內容」或 「稍微艱深一些的內容」的專欄。 雖然可能有些超出課程綱要的範圍, 但閱讀之後,有助於拓展知識的深度及廣度。 不管是學校課程的預習、複習,還是準備大考, 本書都一定能對你有所助益。 讓我們為了提升化學能力,一起加油吧! ★各章節皆整理出「速成重點」,讓你迅速了解化學的重要內容,也可用在考前的重點複習! ★詳細說明每一個重要詞彙的意義。可做為化學的「辭典」! ★詳列豐富的插圖、圖表!只翻閱圖表也可以掌握各章節的概要。
公式和專有名詞太多記不起來… 又不想讀太長的說明文字… 把「重點」先整理起來的最快學習法! 我撰寫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 第一次接觸高中「化學基礎」與「化學」的同學們 更有效率地學好這些課程。 第一本「化學基礎」的主題是化學理論(化學鍵、基本計算、酸鹼、氧化還原), 第二本「化學」除了提到化學理論(化學平衡等)之外, 也會講到有機化學、無機化學、高分子化合物,以及各種物質的性質。 書中有許多插圖,如果一直盯著文字會讓你疲勞的話, 不妨簡單看過一張張插圖,先了解個大概就好。 閱讀本書時,基本上建議從頭開始看起。 不過,書中說明淺顯易懂,所以就算從中間開始看起也可以理解內容。 另外,各章節中的「速成重點!」會列出特別需要注意的重點。 如果你能在看到「速成重點!」的同時,回想起學過的內容, 就表示你已經掌握這些內容了。 希望本書能幫助各位提升化學能力。一起加油吧! ★各章節皆整理出「速成重點」,讓你迅速了解化學的重要內容,也可用在考前的重點複習! ★詳細說明每一個重要詞彙的意義。可做為化學的「辭典」! ★詳列豐富的插圖、圖表!只翻閱圖表也可以掌握各章節的概要。
AMAZON五星★★★★★大賞 日本最強九位氣象專家 ╲帶你看懂天氣預報與生活中不可不知的氣象學╱ 儘管每天都在看氣象預報,對「颱風」、「強降雨」、「酷暑」、「霸王級寒流」等名詞耳熟能詳,但什麼是「異常氣象」?除了身體感覺之外,好像不知道它的確切定義,還有諸如全球暖化、熱島現象、用人工智慧研究氣象等等,這些看似與我們很遙遠的名詞其實天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 所謂的生活氣象,就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最息息相關的氣象。譬如「熱傷害」和「流感的流行」,以及近年關注度迅速攀升的「PM2.5」,還有2019年夏天引發討論的「森林大火」等等,全面檢視人類與氣候,各種常在新聞中出現的關鍵字,在本書中你都可以一一獲得解答! 也因此,本書希望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這些正受到社會關注,又或是未來可能將會受到關注的天氣術語,以及針對該領域當前最新的真知灼見。本書的執筆方式,有別於過往的「知與未知」系列,不採用由研究者講解自己專門領域的書寫風格,而以電視新聞上出現的術語為主軸。不過,這次的內容也同樣集結了活躍於氣象學和天氣預報研究領域的九位氣象專家,為讀者們解說最尖端的知識和理論。 收錄9位高人氣日本氣象學專家的專門圖書,附詳細解說照片! 看懂氣象預報的必備知識!還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氣象學名詞一次搞懂,更讓自己豐富生活話題,人氣高漲! 大氣科學 × 生活知識 × 豐富圖表,精彩又清晰易懂的氣象科學全面掌握!
.被蚊子咬為什麼會癢呢?咬的時候怎麼都沒感覺? .食物為何要放入冰箱?壞菌軍團很怕冷嗎? .什麼白天看不見星星?星星都到哪裡去了? 孩子對周遭環境總是充滿好奇心,有時他們願意多加了解,卻很難找到入門方法。請家長成為他們的科學老師,帶領他們一同思考、透過書本尋求答案!讓年幼時的探究精神,化成將來鑽研科學知識的原動力! 本書的一大特點是,為了讓兒童讀者能對動物×植物×地球×人體×生活小常識等主題產生親近感,先是透過繪本故事的方式,將主角擬人化來引發閱讀興趣。最後再以豐富的圖文解說,詳實地補充相關知識。 與孩子一同閱讀故事之前,家長可以先瀏覽解說頁進行預習,這樣一來,當孩子對某些主題特別感興趣時,便可引導他們自行思考,最後為其解說,藉此培養孩子探究問題的興趣與技巧。倘若孩子還想更加深入了解,請務必提供他們進一步學習、接觸相關知識的機會。 倘若本書能成為孩子們研究「科學」的契機,將是我們莫大的榮幸。
距今6600萬年前, 一顆巨大的隕石衝撞地球── 據說恐龍們受此影響而絕種消失。 但是…… 如果隕石未曾撞上地球,恐龍們並未絕跡的話,牠們會演化成什麼模樣呢? 這是一本關於恐龍族群未曾滅絕並繼續演化的「假想」圖鑑。 這裡出現的恐龍,牠們的模樣稀奇古怪、名字或許聞所未聞,跟我們經常在書中、在電視上看到的恐龍不太一樣。 牠們是「新恐龍」。是依照生物演化與環境變遷,原本有可能存在的生物(如果恐龍並未滅絕的話)。 作者道格爾‧狄克森曾在《After Man》一書中描繪人類滅絕之後的動物,這次他又發揮驚人的想像力,描繪出原本可能存在的另一個平行世界。 讓我們跟隨他筆下美麗細緻的圖,一起看看這個奇幻的世界吧! ☆以美麗細緻的全彩手繪插圖,搭配輕鬆好懂的文字與排版 ☆全書分成六大動物地理區,共有63種前所未見的「新恐龍」登場 ☆為了讓兒童更直觀地理解本書概念,特別於刊頭加入5頁原作沒有的繪本風格彩頁
★每日只要1分鐘!瞬間理解118個化學元素,愛上化學 ★118個元素配合手繪插圖,加上淺顯易懂的詳盡解說,超好懂!超好記! ★詳細說明考試必出的元素知識及重點化學反應 ★用簡易模擬試題測驗自己是否了解吧! ★對於社會人士想要重新理解元素也超有幫助! 給對於化學充滿興趣的小學生 定期會面臨化學考試的國高中生 離開學校已久、想重溫化學的社會人士 由東大生傳授!用插畫了解元素 「化學」這門學問, 就是以「原子這種粒子是構成所有物質的要素」為前提,探討各種物質之性質的領域。 而支持這個領域的基礎,就是所謂的元素。 目前已發現的元素有118種,其中有「氫」或「氧」等常見的元素, 也包括了才剛發現不久的「重」元素。 本書會以插圖、專欄、問答等方式,解說118種元素的性質, 以及這些元素所形成之化合物的性質。 期盼讀者在看過本書之後, 能更了解「乍看之下只是由一兩個字母所組成的符號」是什麼樣的物質, 如果能不再排斥「化學」這個看似難以接近的領域的話,那就太棒了。
帶您探索這個由元素構成的世界 118個元素完全收錄,隨書附贈大型海報 ●用圖像了解元素! ●配合元素周期表徹底解說 ●從宇宙的起始到重元素的合成,長達138億年的元素發現史 ●「地球上最多的元素?」「最危險的元素是?」之類用排名輕鬆學習元素的性質 ●用科學實驗&模型來了解元素週期表的結構 週期表並不是單純把元素依照順序排列出來而已, 也是一張可以讓我們瞭解這個宇宙所有物質組成的「科學世界地圖」。 本書摺頁附錄的週期表海報含有共118種元素的資訊, 歡迎您在閱讀本書時對照著這張海報, 瞭解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如何由這些元素組成的。 這是一本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您瞭解元素週期表奧秘的導覽書。
宇宙的起源到底是什麼呢? 人類又是如何觀測廣袤無邊的宇宙? 你知道宇宙有138億年的歷史嗎? 從宇宙誕生到現在,中間到底經過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跟著兩個可愛的漫畫角色:昴星團望遠鏡「阿昴」跟超級神岡探測器「SK」,一起來了解宇宙的演變吧! 全彩插圖+可愛四格漫畫, 帶你進入迷人的宇宙世界! 本書藉由輕鬆有趣的插圖跟漫畫,淺顯易懂地講解有關宇宙的所有知識! 現在最夯的基本粒子到底是什麼?我們的世界是幾次元?為什麼在宇宙放晴之前什麼都看不到?無法看見的暗物質與暗能量又是什麼?宇宙最後會如何終結呢? 各種你想得到或想不到的問題,都可以在書中獲得解答! 原來身在地球上的科學家們, 用各種千奇百怪的方式在觀察宇宙!? 這些設施是透過什麼原理來觀測宇宙的呢? 一起來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吧! 離開地球,從太空中觀察【哈伯太空望遠鏡】 從沙漠用電波觀察宇宙【ALMA望遠鏡】 用來自宇宙的重力波觀察宇宙【DECIGO】 用南極的冰觀測微中子【冰立方微中子天文台】 用伽瑪射線眺望宇宙【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
想理解現代科學,就絕對不能不知道20世紀初葉前的科學知識。 構成現代物理‧化學基礎的70項定律 理解物理‧化學從「定律、原理、公式」開始! 槓桿原理、摩擦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虎克定律、鐘擺定律、慣性定律、 高斯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弗萊明定則、質量守恆定律…… 高中教的「定律、原理、公式」,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可說是總結和代表了這個世界基本運作。 因此,對這些定理、原理有個縱貫的理解, 對於知識的整理和貫通非常有幫助。 不僅如此,也更容易理解新的知識。 本書將以古希臘阿基米德的時代到20世紀前半葉為重心, 介紹與「物理、化學」相關的知名「定律、原理、公式」。 並用生活具體親切的例子,並輔以豐富的圖例, 來幫助讀者理解「物質運動的原理」和「構成世界的機制」等科學的宏觀面貌。 現在,物理和化學界正迎來過去學識收割期。 劃時代定律的發現愈來愈少,但舊有知識的應用卻一個又一個地開花結果。 因此,重新彙整20世紀初葉前的知識對未來將非常有幫助。 請各位一起透過本書,再次找回現代與過去的接點吧。 第1章 中小學教過的基本定律 第2章 物理就是理解物體的運動 第3章 理解「電」就能理解近代科技的基礎 第4章 探究氣體、液體、固體的定律 第5章 搞懂化學反應就會愛上化學! 第6章 從量子的世界到相對論
□給患者致命一擊的「送行者」……鮑氏不動桿菌 □因生拌牛肉事件而大受矚目……病原性大腸桿菌 □因性病而廣為人知……梅毒螺旋體 □因為是由志賀潔所發現……志賀氏菌 □要小心比目魚生魚片……庫道蟲 □透過奶粉造成感染……阪崎氏腸桿菌 農大菌物語和感染科醫生令人在意的菌辭典 日本銷售突破800萬本‧《農大菌物語》的72種角色大集合!! 《農大菌物語》是一個以農業大學為舞台,講述能用肉眼看見菌類的少年,和他的夥伴之間發生的輕鬆小品故事。登場的菌類是以與發酵食品有關的微生物們為主。 本書挑選出來作為主題的,則是在這部祥和的《農大菌物語》中很少登場,且對人類會造成危害的微生物們,由感染症的專家岩田健太郎醫師透過專業角度的說明,輔以詼諧的語氣,讓一般人也能對於感染症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流行性感冒病毒 Influenza viruses Influenza一詞是源自義大利文,意同英文的「influence」(影響)。 影響指的是「天體的影響」,因為古人認為,Influenza(流行性感冒)是天體的作用及氣溫(寒冷)所造成的疾病。 流行性感冒病毒分為A、B、C三型,其中A型和B型對人類有較高的致病性。 尤其,A型因抗原變異性大,所以每隔數十年就會發生一次全球性的大流行。 ●結核桿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全球人口約3分之1都感染了結核桿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指出,中國在2015年的結核病發病率(一年間在每10萬人口中新發現結核病患者所占的人數)為67。 罹患了結核病,體重會減輕,臉色會因貧血而變得蒼白,發燒會造成臉頰潮紅, 能量的消耗會造成眼周消瘦,使得眼睛看起來變得又大又圓, 於是看起來就像一個擁有一副水汪汪大眼,但又眼神呆滯的美人。 ●幽門螺旋桿菌 Helicobacter pylori 幽門桿菌是呈現螺旋狀的細菌,與梅毒螺旋體、萊姆病的致病原因菌(疏螺旋體)等細菌一樣。 因為它們長得很幽暗,所以叫作幽門桿菌…… 開玩笑的,是因為發現於胃的幽門部位(pylorus),所以才稱作「pylori」。 幽門桿菌不僅會造成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還會引起胃癌、胃MALT淋巴瘤等疾病。
如果你是以下的人,請看這本漫畫! ★為了「答不出孩子的問題」而煩惱的爸爸媽媽★ ★覺得「數學好難!」的小學生★ ★「想複習小學六年數學」的中學生、高中生、大學生★ ★想「溫故知新」的大人★ 小學求學階段,100%理解上課內容的人應該不多,考試前才臨時抱佛腳更是常態。尤其身為台灣人的我們,下課會主動去問老師不懂問題的更是少之又少。(如果你認識這樣的人,請告訴我) 上課聽不懂,回去也不問,到最後只能求助於補救教學(補習班)。這樣的過程,我想幾乎是每個人(尤其是數學不好的人)再熟悉也不過的套路。 但是上補習班,不但花錢、又會吃掉原本可以玩耍或發展自己興趣的時間。而且通常需要補救教學的,都是自己「沒興趣」、「不擅長」的科目。既然本來就沒興趣,那麼就算特地進補習班,能夠順利提升成績的機率想必也不高。 但是,如果能一邊看漫畫、一邊學數學呢? 本書由專業數學講師「小杉拓也」與漫畫家星野裕未合作。小杉講師畢業於東京大學,曾親手將無數個數學不好的孩子一個個地送進明星中學。他認為理解小學數學除了對日常生活有許多好處,還能訓練我們的『邏輯能力』。因為算數就是不斷練習若A則B、若B則C的邏輯推理,所以可以提昇閱讀能力和論述能力,使人生更充實。故此,模糊的論述是無法傳達本質的。 在理解數學本質的同時,更能解答孩子的疑惑。如果孩子問你「為什麼分數的除法要倒過來算?」你答得出來嗎?但藉由本書,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就算數學不好也沒問題,請各位爸爸媽媽都一起來學!當然小學生~大學生甚至中年人也沒問題。歡迎所有想重新學好數學的人!! 本書特色 ★(數學很爛的)編輯淚推!「我小時候要是有這本書就好了……」 ★ 看漫畫就能學習小一~小六的所有數學概念,輕鬆簡單又有趣! ★ 為了「答不出孩子的數學問題」而煩惱的爸爸媽媽,本書是你的救星! ★ 內容深入淺出。小一就能閱讀、想補國小數學漏洞的國、高中生適讀,想重溫國小數學的大人更能詳讀!
‧「+」「-」是從船上誕生的! ‧時鐘的指針為什麼是向右轉? ‧不可思議的莫比烏斯帶! ‧過去的人們要怎麼測量大象的體重? ‧雷電距離我們有多遠? ‧視力檢查的數字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把紙對摺43次之後就能抵達月球! ‧在滿天星空中的三角形、四角形&六角形…… 原來生活周遭的數字這麼有趣! 讓孩子喜歡上數學的365個小故事。 每天只要花10分鐘就能提升對數學的興趣, 數學不是課堂上的生硬知識,而是富有創造性的有趣主題。 本書4大特色 1.用淺顯易懂又貼近生活的有趣常識,引導孩子們愛上算數。 2.由領導日本算數教育的日本數學教育學會研究部小學部提供的小故事,並由月刊雜誌《孩子的科學》編輯部負責編輯。孩子可以吸收到研究者提供的正確知識。 3.每個小知識都附有「試試看」、「做做看」、「玩玩看」等可以動手體驗的主題。還有許多知識可以當成暑假作業的主題! 4.從孩子單純的疑問到父母也不知道的關於數學與圖形的歷史應有盡有。討論數學相關的話題,可以促進親子間的知識性交流。 本書是由「日本數學教育學會」研究部小學部會的成員,秉持著「希望讓小朋友們了解數學的有趣之處!」、「希望幫助小朋友喜歡上數學!」的想法執筆寫成。研究部的成員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更多人喜歡上數學!」 想讓更多人喜歡數學,就必須幫助各位從生活中,發現算術與圖形的不可思議之處,親自感受到算術的優點與美感,以及思考的樂趣。這本書就像往池子丟入小石頭後,會掀起陣陣漣漪般,或許會有哪一句話啟發了你,讓你能更深入且更廣泛地探索數學世界。 數學並不是死板的知識,數學理論能夠將過往的經驗串在一起,能夠從中發現甚至創造出新的事物,正因如此,數學才顯得更加有趣。
下巴長有鬍鬚的龍──鬆獅蜥 大大的頭部、密集的鱗片、短短的尾巴 具有魄力的外觀與親人的個性深受喜愛 鬆獅蜥屬的英文名稱是「Bearded Dragon」,指的是「下巴長有鬍鬚的龍」。全長約45cm左右,最大甚至可長至49cm左右。頭部相當大,身體又粗又寬,表面擁有不規則且略為粗糙的鱗片,以及圓錐狀尖起的棘狀鱗片。 後腦勺與身體側邊有密集成列的棘狀鱗片,臉頰與下巴也以不同的形式分布著棘狀鱗片,使鬆獅蜥整隻看起來很蓬鬆。尤其是雄性成體的棘狀鱗片格外發達,顏色也帶有黑色,看起來就像長了鬍子一樣。 鬆獅蜥重視個體個性大於品種個性,所以只要個體本身的個性較親人,飼主就可以積極與個體互動,比其他爬蟲類更有「寵物」的感覺,所以可以容忍撫摸牠們等輕度的動作。鬆獅蜥也有好幾個品種存在,本書會盡量將所有品種都介紹出來,希望能幫助各位從眾多的品種與血統當中,選出符合自己喜好的個體。 Q:可以同時飼養數隻嗎?(幼體時) A:鬆獅蜥年紀愈大地盤觀念就愈強,屬於獨居型的生物,但是幼體時期的協調性較佳,所以可以同時飼養數隻幼體。幼體時住在一起的鬆獅蜥,長大之後也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個群體,但看到個體受傷之後應立刻隔離。 Q:可以同時飼養數隻嗎?(成體時) A:鬆獅蜥天生具有社會性觀念,因此弱小的雄性與雌性會服從強大的雄性。但是讓牠們從小開始相處的話,就會自成一個群體,比較不容易打起來。如果是一雌一雄的話,就算是成體也不容易打起來。不管如何,要將多隻個體放在一起飼養時,就應準備足夠的空間、遮蔽物以及讓所有個體都能夠吃飽的餌料。 Q:鬆獅蜥的身體動作有什麼意思嗎? A:鬆獅蜥的身體訊息主要分成兩種,一個是「揮手」,鬆獅蜥從幼體時,就經常藉這種動作向同伴打招呼,有時則是用來向強者表示服從。另外一種則是「點頭」。牠們會衝到同伴的面前,做出頭部上下揮動的行為,這是雄性用來表現自己強度的方式,也會用來對雌性求愛。
能夠用手與其互動的爬蟲類──豹紋守宮 大大的頭部、肥肥的尾巴、美麗的花紋 能夠滿足多元飼育目的的爬蟲界新寵 豹紋守宮又稱為「豹紋擬蜥」,是蜥蜴的一員,也是屬於守宮的一種,由於野生個體的外表擁有黃褐色的體色以及細小的黑色斑點,看起來就像豹一樣,所以才命名為「豹紋守宮」。 豹紋守宮和其他守宮一樣都棲息在地面上,不太會爬樹或鑽進洞穴,另外也因為沒有趾下薄板的關係,無法爬上玻璃等牆面。豹紋守宮的頭部偏大,體格較為壯碩,全長可達20~25㎝,粗大的尾巴具有儲蓄營養的功能。 爬蟲類中很少有像豹紋守宮這樣,能夠讓飼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體型、性別、品種與適合自己的個性,同時也有明確的飼育方法與繁殖方法。飼育豹紋守宮的目的五花八門,有些人享受將幼體撫育成長的過程、有些人喜歡已經各方面都成熟的成體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色彩或花紋等,有些人則是以繁殖為目的,希望能夠繁殖出目標品種或新的原創品種等。本書則盡可能列出大量的品系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各位順利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豹紋守宮。 ●豹紋守宮Q&A Q我被咬了! 豹紋守宮的個性較為安份,不太會咬人。因此被豹紋守宮咬到之後,請不要慌張,將傷口清洗乾淨,再好好消毒。並且須冷靜地反省自己的行為,同時也別忘了豹紋守宮可能會因為咬人而下巴受傷。 Q我的豹紋守宮逃走了! 豹紋守宮不太會爬上爬下,但是如果飼養箱過低又沒有蓋子的話,當然會逃走。萬一豹紋守宮真的逃走時,必須先確認有沒有跑到室外。有時豹紋守宮會順著窗簾等攀到意想不到的高處,此外,由於牠們喜歡陰暗處,所以也可以找找桌子、冰箱或摺好的衣物中等處,找完家中後也應地毯式搜索住宅周遭。 Q我的豹紋守宮斷尾了! 通常受到飼養的豹紋守宮,都不是因為感受到危機而自行斷尾,往往是因為飼主將數隻幼體期的個體養在一起,結果因為某種原因互咬後咬斷了,或者是飼主捕捉的方式有誤(例如強力抓住尾巴等),才會引發牠們自行斷尾的行為。在個體斷尾之後,必須格外留意餵餌的狀況,不能餓到斷尾的個體,同時也應勤加保持飼養箱的清潔,避免弄髒尾巴的斷面。
將物體不斷分割下去,最後會變成什麼狀態?地球為什麼是圓的?掉進黑洞裡會怎樣?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隱藏了許多有趣的物理知識!一提到物理,許多人可能會聯想到錯綜複雜的定律,或是解也解不開的難懂算式。其實物理並不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而是扎根於你我生活中的日常知識!想必大家一定都有經驗,小時候心中浮現的「為什麼」,在小學、中學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往往透過課程內容而慢慢地解開疑問。然而當我們一旦離開學校,不僅過去所學的知識開始變得模糊,同時也無法再接觸到新的理論。不過只要從現在開始重新學習,勢必可以刺激自己的腦細胞,獲得不同於以往的新視野。本書內容便是藉由生活中常見的40個現象來解說物理的定律,包括為什麼在電車裡往上跳,還是會掉落在同一個地方?(慣性定律)、光在水中為什麼會折射?(惠更斯原理)、為什麼沒有空氣,太陽卻依舊可以燃燒(核融合)……透過不同於教科書的生動解說,讓人重新理解生活中的物理學。除了淺顯易懂的文字之外,還搭配簡易的圖表輔助說明,讓人得以透過閱讀輕鬆吸收物理知識、體會多采多姿的物理世界,進而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如果你也想重新培養自己的物理腦,不妨從現在開始,跟著本書走進生活學物理!
黑洞是什麼?它的正確位置在哪裡?聽說它很巨大,實際尺寸到底有多大呢?在黑洞裡看得見東西嗎?如果真的進入了黑洞,回頭看的話,身後的太空是否會變得愈來愈小呢?黑洞是世界上最大的謎團。每個曾在童年時代對著星空發白日夢的人,一定都有過上述這些疑問。然而無論是中學時代的物理課,或是成年後試著打開愛因斯坦著作的閱讀經驗,相信都很難提供難易適中、淺顯易懂的說明。作者以清新生動的插畫穿插在簡潔優美的文字敘述中,將讀者緩緩引領至前往黑洞的宇宙單程之旅。請各位旅客盡速繫好安全帶,本車即將發動。終點站,黑洞。
天空和海洋為什麼是藍色?90℃的桑拿蒸氣浴為什麼不會燙傷?…讓我們一起來破解顏色、聲音、空氣、溫度、金屬、電氣等等的「不可思議」現象吧!解說詳盡的文字內容,搭配將精要易懂的插畫,讓您隨著本書一起探索身邊許多不可思議的自然現象!本書將出現在身邊的顏色、聲音、空氣、溫度、金屬、電氣等「不可思議」現象,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和插圖加以解答,讓讀者都能將每一種不可思議的自然現象原理加以充分理解並吸收成為常識。這是一本從小孩到大人都適合閱讀的好讀物,也希望讀者都能藉由此書更加瞭解這個奧妙的世界。
有些人吃宵夜會變胖,有些人卻不會。有人一滴酒都沾不得,有人卻能千杯不醉。人類身上的大同小異到底源自何處?究竟是什麼東西控制了人類的生理時鐘、性格,和體質?也許你不知道,其實,基因決定了你的一生!自19世紀孟德爾以豌豆交配實驗奠定遺傳學基礎以來,直到生物科技、遺傳工程蔚為潮流的今日,基因研究對現今的學者來說仍有許多隱而不明之處。為什麼人會發胖?為什麼人小時候可以只喝母奶,長大後卻要攝取別的食物?為什麼嬰兒遇寒不會發抖?又是什麼東西掌控人的感官?生物的奧妙絕對不只有一百個為什麼,其幕後黑手──基因,到底是如何運作,著實令人好奇。神秘的DNA全長可延伸至1.8公尺,卻被收納在直徑僅10微米大的細胞核裡,而生物體的一切都是源自這串核?酸化合物上的基因。你能想像嗎?一串和我們身高幾乎等常的核?酸化合物,居然存在於比米粒還小的空間內,默默地對我們的大腦和四肢發號施令,實在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在無以計數的基因當中,本書特選出與我們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聯的50種基因,解說它們如何操控人類的行為、感知、思考和體質,密切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天。本書特色◎ 圖文並茂,附有完整清晰的染色體圖片。◎ 從日常生活細節當中切入,認識體內奇妙的基因。
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消費化石燃料等地球資源,創造了高度發展的經濟社會,但另一方面,也破壞大自然平衡,造成地球環境永遠無法回復。天候異常、暴雨颶風、甚至遭受污染的生物鏈等等,在在是人類不當使用地球資源的後果。人類的私欲危及自己及地球其他生物的存亡,而能夠實現解決之道的技術也掌握在人類手中。本書以豐富的圖表,清楚詳細的解說地球的生態機制、科技發展破壞環境的原因、人口問題、糧食及資源戰爭、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共生等等,關於地球環境的一切。透過本書,我們可以了解所生活的這個地球,知道正確與其共存的方法,而面對迫在眉睫的生態危機,地球能否停止衰敗,就看所有人類今後如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