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世界上存在著「多元宗教」此一現象,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這事實在某些脈絡下、對某些人成為了一個課題。對於宗教研究的學者來說,他需要描述這現象在歷史、社會、政治等方面的涵義與效應,特別是當多元宗教在公共領域產生各種層次的衝突時。而對各宗教內部的信仰傳統來說,這現象則需要獲得解釋,在其自身的信仰語境中作出說明,以幫助信徒既在信念上確立自己的信仰與其他宗教的關係,也在生活上相應地去確立與其他宗教信徒互動的方式。 對基督教來說,多元宗教的存在究竟意謂了什麼,在其內部也呈現出紛雜的看法,本書就是其中四種看法的對話交鋒。就此而言,本書乃是以多元宗教為主題而進行一場基督教內部對話的成果。 本書所呈現的四種看法可概括為三種立場:多元主義(pluralism)、包容主義(inclusivism),與特殊主義(particularism),而特殊主義又細分為兩種類型。全書的四個章節總共由五位學者執筆:多元主義的章節是由極具代表性的約翰.希克(JohnHick)執筆,他在宗教多元主義的領域裡可說是宗師級的人物,本書的相關爭論對他來說皆是駕輕就熟的課題,甚至在相當程度上這些論題多少也是由他的學術工作來定義的。包容主義的章節則是由長年投入宗教多元性問題之相關論爭的畢諾克(ClarkH.Pinnock)撰寫,畢諾克身為福音派的一員卻擁抱作為天主教官方立場的包容主義,這使他的學術生涯陷入備受攻詰與不斷爭辯的情況,但他也確實無愧於成為福音派內部包容主義的代言人。特殊主義的第一種看法找來了素富盛名的麥葛福(AlisterE.McGrath),麥葛福並不是宗教多元性問題的專家,但他對是次爭論的參與緩和了特殊主義與其他立場間的尖銳對立,以較不具論戰性格的方式,提出一種較傳統特殊主義更加開放、但仍站穩基督中心之信仰立場的穩健論述。特殊主義的第二種看法則由兩位後起之秀蓋維特(R.DouglasGeivett)與菲利普(W.GaryPhillips)共同負責,在三位大師面前絲毫無懼,跳脫宗教多元性問題傳統論述語式,以分析哲學的語言提出一番令人耳目一新的論述。除了希克是位宗教哲學家以外,其他作者都是屬於福音派陣營的神學家,因此,全書之基調可視為:在以希克為引子(也是共同的靶子)的情況下、福音派神學界對宗教多元性問題的一個反思,反思的形式則採取了不同立場間的交相論辯;這便構成本書的兩大特色。 第一,單純就宗教多元性的理論層面來說,本書並沒有提供突破性的見解,因此恐怕不太會獲得宗教研究相關學門的關注。但本書格外有意義的地方在於:這是福音派陣營以開放對話的態度來探討宗教多元性問題的一次嘗試,它反映出福音派自身對此一問題的正視、理解,以及重新定位。從這角度來說,最後一章可被視為本書的獨到貢獻,甚至可以說,這一章最能傳達出本書成書的用意;而從兩位年輕學者在辯論過程中的表現來看,他們也顯然是用力最深、企圖心最強的一方。不過我們必須提醒,這兩位學者是在英美分析哲學的傳統下來進行信仰論述,這對不熟悉分析哲學的讀者來說不啻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因此,我們建議讀者在閱讀這一章時要有的心理準備是:毋須被那些思想實驗所困惑,重要的是掌握到作者透過這種論證方式要說服讀者相信的結論是什麼。 第二,作為一份在對話中來陳述立場的文獻,本書的辯論部分自然是亮點所在,許多關鍵的問題都可在問答對質之間獲得釐清。透過交相詰問與回覆,個別作者的盲點可獲得補救,原本在各自論述中顯得融貫的論點,在辯論當中則被看出破綻。因此,我們鼓勵讀者深入閱讀這些辯論的章節,它們並不是本書的附屬部分,相反的,它們是本書卓具價值之處。但也務請讀者要注意,辯論的章節當然會帶有辯論的術語和口氣,其中難免有些情緒性的發言,而這並不應該減損這些章節的貢獻,雖然這些情緒用語原本是不應該出現的。
現代猶太人的信仰是什麼?他們如何解讀律法、救恩、末世以及猶太人和基督徒的關係?我們只有進入博大精深的猶太拉比典籍,才得以一窺其堂奧。 本書是最精通猶太拉比典籍的大師雅各‧紐斯納最精彩的著作,介紹猶太拉比典籍裡的所有文獻,包括《米示拿》、《增補的傳統》、兩部《他勒目》,以及《米大示》,簡要介紹它們的背景、形成過程、內容,以及核心概念。猶太拉比典籍是猶太信仰的核心典籍,大部分和基督教新約聖經同時期完成,它對過去數千年猶太人對希伯來聖經詮釋發展史有重要的影響,並且對跨宗教研究,以及認識早期基督教的形成背景也具有高度價值。讀者藉由本書將可以跨進猶太信仰獨特又如謎的殿堂,並透過猶太拉比典籍加深對聖經以及基督信仰的認識。對欣賞過《猶太信仰之旅》(聖經資源中心出版)這本傑作的讀者來說,《猶太拉比典籍要點指南》將會是另一本經典之作。 本書是紐斯納對拉比典籍所作之眾多論著中最好的一本,將拉比典籍這個令人生畏的文字叢林作了極有條理的歸納與簡介。拉比典籍可以讓基督教更明白,猶太教是以怎麼樣的演進式理解來詮釋舊約聖經,並同時讓基督教更珍惜自身從新約立場對舊約所作的解釋。 ――臺北衛理神學院教授 張聖佳
女性主義的興起,讓女性地位日漸提高。女性主義者也對各個領域提出了問題,詢問它們如何提升婦女的尊嚴、權利、福祉。不可避免的,女性主義也對基督教叩門,使教會增加了女性牧者,更詢問基督教神學如何提升女性生命,進而產生了基督教女性主義神學。 本書就是一本基督教女性主義神學的導讀。作者從「有沒有可能身為基督徒,但不是女性主義者?」這個問題出發,指出女性主義的基本定義:「對於人性、尊嚴、所有人皆平等的一種委身」,與基督教基本神學主張:「所有人皆按神的形像所造,因此皆為寶貴、有恩賜、有自由、有責任感」相合後,接著討論女性主義對傳統基督教神學的批判與修正,其中包括聖經的詮釋、關乎上帝的語言、人性與罪、基督論、罪、教會與神職服事。 若你想知道基督教女性主義者如何處理父權主義、對女性的看法,以及探討基督教提升與鼓勵女人的神學內容,本書是一本不可不讀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