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貫穿過去、現在的星國史,告訴你這個富裕小國的起源, 剖析新加坡各個時期的政治領導人的關鍵作為, 從他們的政治和經濟決策,深入了解新加坡在外交、經濟發展 及多元種族文化等方面的應對措施, 學習如何能在變化萬千的國際情勢中站穩一席之地。 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長期觀察新加坡, 對新加坡歷史客觀描述與分析, 特別著眼於「後李光耀時期」, 看一個國家在面臨政治、社會變動之際, 如何能秉持其靈活的商業營運策略, 設定目標、發展未來。 蕞爾小國新加坡,總是能在馬來西亞、中國等鄰國列強環伺下屹立不搖 此一光環在後李光耀時代仍持續不滅, 李光耀的理念充分說明新加坡是怎麼樣的一個國家: 「新加坡是個小地方,卻可以成就大事業。」 從十四世紀新加坡歷史開始寫起,剖析其歷史起源和相關記載, 探討英國登陸並治理新加坡、二次大期間日本入侵時,新加坡的樣貌, 回溯二戰前後,新加坡受英國統治的殖民地位, 其政治人物如何決心脫離英國,爭取自治及獨立。 認識過去的新加坡後,更進一步理解當代的新加坡, 真正體會「當代的新加坡史,可說是李光耀的奮鬥史,一種單色但耀眼的歷史發展。」 關鍵特色 ★筆者以數十年教授東南亞史之經驗,將新加坡歷史之研究心得整理完成此書。 ★新加坡的建國史就是李光耀一生的政治奮鬥史,他的思想和觀念左右了新國在英國和馬來西亞、甚至東南亞之間的權力關係發展路徑。 ★特別增加敘述在後李光耀時期,新國仍將秉持其靈活的商業營運策略經營國家,其所設定及計畫的未來發展目標,小而美的國家體制將會繼續屹立在東南亞。
關鍵特色 ★筆者以數十年教授東南亞史之經驗,將泰國歷史之研究心得整理完成此書。 ★本書偏重政治史,另專列文化一章,對於經濟、外交等歷史僅約略論述。 ★新增一節敘述2014年泰國再度爆發軍事政變的情況。 內容說明 泰國歷經素可泰、大城、吞武里和曼谷四個王朝,時間共七百多年, 有很長的時間與周鄰的緬族、高棉族和寮族戰爭。 自1932年成為君主立憲國家以來,長期陷入軍人執政局面, 在文人執政期間,亦經常受黨爭之患,憲政民主之路跌宕起伏。 本書將略述在泰國領土內所進行的早期考古發現,並根據中國古籍對泰國境內早期王朝的興滅作一簡單敘述。泰國在建國過程中,歷經各種對緬甸、柬埔寨和寮國的戰爭,由於次數很多,本書無意對各次戰爭進行描述,僅簡略介紹幾次重要戰爭的時間和經過。同樣地,泰國跟其他君主制國家一樣,經常發生王位爭奪現象,本書也僅作簡略介紹。對於重大政治變革,例如拉瑪四世蒙固特的開始西化運動、拉瑪五世朱拉隆功的現代化改革運動、1932年軍事政變、披汶首相的國家主義運動、塔信首相引發的政治動亂、以及蒲美蓬國王的君主立憲角色等,則作了較為詳細的描述和分析。 新增一段敘述2014年泰國再度爆發軍事政變的情況。 此外,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採政教分離政策,佛教是由政府管理,但國王卻非宗教的領袖,只是保護人;佛教界另有佛教領袖,泰王、佛教和國家構成三位一體,這也是泰國政治文化特出之處;本書特有專章討論此一問題。 本書也另闢一章專門討論泰國的文化和風俗習慣。
★伊斯蘭和你想得不一樣!伊斯蘭不只是宗教,更是繁盛偉大的世界性文明! ★跟隨權威史家哈濟生的前瞻視野,走過伊斯蘭文明史上每一個偉大時刻。 ★台灣第一套以伊斯蘭為主軸的歷史書,歷史課本上沒教的伊斯蘭文明,不容錯過。 伊斯蘭不只是宗教!讀完伊斯蘭文明,才能真正讀懂的世界史。 台灣首次出版伊斯蘭文明史套書,歷史迷必讀入門經典之作, 是掌握世界歷史的最佳案頭書。 穆罕默德於西元七世紀創立伊斯蘭教,歷經數百年,伊斯蘭發展出遠遠超越宗教範疇的世界性文明,觸及歐亞非三大洲,更融合波斯、閃族、突厥、蒙古、印度、甚至不同宗教的文化傳統。 《伊斯蘭文明》縝密刻畫伊斯蘭歷史的重大發展,一覽浩瀚的世界性文明發展。上卷「伊斯蘭的古典時期」描述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的過程,以及穆斯林政治體制從初期到伍麥亞朝、阿巴斯朝的繁榮發展。中卷「中期伊斯蘭的擴張」講述十到十六世紀伊斯蘭文明如何傳播至歐亞非三大洲,而其中的阿拉伯帝國與蒙古帝國的影響力更是遍布世界各地。下卷「火藥帝國與現代伊斯蘭」則是關於薩法維波斯帝國、帖木兒帝國與歐斯曼土耳其帝國帶來的二次繁盛,以及二十世紀穆斯林對抗西方,獨立自決意識如何興起。 讀完上卷,你會知道…… ★穆斯林朝同一方向禮拜的習俗源自於猶太教,伊斯蘭其實是猶太教、基督宗教等一神教傳統的革新版本。 ★穆罕默德不只是伊斯蘭教的創立者,更改革當時阿拉伯半島的社會制度,提出全新的價值觀念。 ★為了改善當時特權階級中情婦與私生子受歧視的狀況,伊斯蘭建立一夫多妻制,規定丈夫須公平對待每位妻子,所有子女都擁有繼承權。 ★什葉派與順尼派分裂的開端,伊斯蘭社群中為何衍生出不同的政治與宗教主張。 ★繽紛燦爛的伊斯蘭藝術融合了許多不同的文化,更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狀態。 歷史學界權威著作中的遺珠之憾- 領先薩依德的《東方主義》十餘年, 歷史學家哈濟生領先世界的世界史鉅作。 哈濟生堅信,理解任何歷史發展都應該從整個大歷史的角度切入,才能看見真正的歷史全貌,這樣的歷史哲學在《伊斯蘭文明》中表露無遺,他推翻了全球文明是以西方為中心的迷思,闡述伊斯蘭文明參與現代文明的重要角色。 《伊斯蘭文明》的寫作比薩依德的《東方主義》早了十餘年,但哈濟生已經在書中以歷史為佐證,批判東方主義和西方霸權的自滿,更讓人驚豔的是,這樣具有前瞻性的觀點竟然出自一位西方學者之筆,更顯現他深刻且敏銳的思考與反省。 哈濟生還不只描寫朝代政權的輪替,也關注背景脈絡、社會階級、世俗文化、文學藝術等面向,他筆下的伊斯蘭文明鮮活立體、充滿哲思與魅力。 《伊斯蘭文明》娓娓道來數百年的文明歷史進程,但其中所隱含的觀點卻遠遠超越歷史,幾乎預示了現代西方與伊斯蘭世界之間對立的激化,即使已經成書四十年仍歷久彌新。 世界歷史的幕後推動者:伊斯蘭文明 在西方主流撰寫的主流世界歷史中,總是把「東方」視為「原始」、「落後」的代名詞,但事實上先進的現代性發展並非完全依靠西方的力量,其中更有強大東方力量的推動。伊斯蘭文明對宗教、法律、科學、哲學各個領域都有深遠的影響,卻在主流歷史敘述中銷聲匿跡。 世界史其實並非由西方帶領,而是各個文化與文明發展的交融,但台灣長期受西方觀點影響,導致伊斯蘭文明史也在台灣的歷史課堂上缺席。我們讀著西方版本的世界,就以為那是世界的全貌。 而東西衝突頻繁的當代,正是我們跳脫西方偏見的最佳時機。透過閱讀歷史、增進多元的史觀,才能補足片面的世界史想像。當我們能從不同的視角觀看人類的過去,才能深刻理解世界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