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回到80年代一間傳統餅鋪,傳遞家的溫暖!全家動員包粽子,動手縫香包端午節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出現的紀念節日,先民划龍船、包粽子避免屈原被水中的魚蝦咬食。但其實更反應了先民對於時序進入夏季,各種毒蟲疫病開始盛行,為了防疫而掛香包、掛菖蒲、喝雄黃酒等民俗活動。誰說古人不懂的防疫呢?本書透過明正齋餅店一家人,讓讀者領略過去在家裡自己包粽子、做香包、立蛋等端午節的日常,回憶起具有媽媽味道的粽香。
中秋節戴上柚子帽慶賀,「秋天的蚊子猛於虎」的時節,順道驅蚊,不僅中秋儀式感滿分,還能讓柚子香氣圍繞一家人,享受中秋團圓的美好! 1傳統民俗節慶或是宗教活動,都可以讓孩子對自身的固有文化進行體驗和參與,只有透過一代一代的傳承,傳統信仰與民俗才能持續茁壯發展,並延續到後代子孫的生活中。 2.結合課綱,成為本土民俗的補充教材。 3.中秋節是華人重要的傳統節慶之一,各地外出的家人陸續返鄉,所以中秋節也代表一家團圓,家人們會一起吃飯、賞月、烤肉……。其中,「殺柚子」非常典型的家庭活動,這時候,柚子正是鮮甜多汁;吃完烤肉還能再來口柚子,令人清爽可口又解膩;大小孩子還能戴上特別的柚子帽呢!
中秋節戴上柚子帽慶賀,「秋天的蚊子猛於虎」的時節,順道驅蚊,不僅中秋儀式感滿分,還能讓柚子香氣圍繞一家人,享受中秋團圓的美好! 1傳統民俗節慶或是宗教活動,都可以讓孩子對自身的固有文化進行體驗和參與,只有透過一代一代的傳承,傳統信仰與民俗才能持續茁壯發展,並延續到後代子孫的生活中。 2.結合課綱,成為本土民俗的補充教材。 3.中秋節是華人重要的傳統節慶之一,各地外出的家人陸續返鄉,所以中秋節也代表一家團圓,家人們會一起吃飯、賞月、烤肉……。其中,「殺柚子」非常典型的家庭活動,這時候,柚子正是鮮甜多汁;吃完烤肉還能再來口柚子,令人清爽可口又解膩;大小孩子還能戴上特別的柚子帽呢!
1. 傳統民俗節慶或是宗教活動,都可以讓孩子對自身的固有文化進行體驗和參與,只有透過一代一代的傳承,傳統信仰與民俗才能持續茁壯發展,並延續到後代子孫的生活中。 2. 結合課綱,成為本土民俗的補充教材。 3. 民俗活動中,神明與祖先鬼魂常常都在故事中扮演許多引導人向善感恩的角色,尤其我們更是有「死者為大」的傳統觀念。但是過度迷信卻也不可取,如何在傳統民俗文化與宗教信仰之間取得一個平衡,就是我們要教給孩子們的重要功課。只有讓孩子們了解民俗背後代表的意義和根源,才能使我麼優良的文化傳統持續不斷,讓孩子們養成更開闊的視野和想像力。 4. 中元節是感恩與祈福的節日,也都有屬於各地自己的供養、祈福活動。放水燈更是在亞洲地區廣為流傳,跟著媛媛的腳步,看看我們是怎麼放水燈,祈福慶中元。
1. 傳統民俗節慶或是宗教活動,都可以讓孩子對自身的固有文化進行體驗和參與,只有透過一代一代的傳承,傳統信仰與民俗才能持續茁壯發展,並延續到後代子孫的生活中。 2. 結合課綱,成為本土民俗的補充教材。 3. 民俗活動中,神明與祖先鬼魂常常都在故事中扮演許多引導人向善感恩的角色,尤其我們更是有「死者為大」的傳統觀念。但是過度迷信卻也不可取,如何在傳統民俗文化與宗教信仰之間取得一個平衡,就是我們要教給孩子們的重要功課。只有讓孩子們了解民俗背後代表的意義和根源,才能使我麼優良的文化傳統持續不斷,讓孩子們養成更開闊的視野和想像力。 4. 中元節是感恩與祈福的節日,也都有屬於各地自己的供養、祈福活動。放水燈更是在亞洲地區廣為流傳,跟著媛媛的腳步,看看我們是怎麼放水燈,祈福慶中元。
據說在端午節這天讓蛋站立起來,就會有一整年的好運氣!浩浩當然想要有一年份的好運氣,但是不管他怎麼擺,那顆蛋就是不肯乖乖站好,於是爸爸就拿出了祕密武器,究竟浩浩的爸爸要怎麼幫浩浩完成端午節立蛋的任務呢? 本書特色 1. 傳統民俗節慶或是宗教活動,都可以讓孩子對自身的固有文化進行體驗和參與,只有透過一代一代的傳承,傳統信仰與民俗才能持續茁壯發展,並延續到後代子孫的生活中。 2. 結合課綱,成為本土民俗的補充教材。 3. 包粽子、做香包、對小朋友都有相當的難度!通常都是大人才能做的事情,但是「立蛋」卻是從小到老,只要有個平坦的場地、細心跟耐心,就可以進行的一種闔家歡活動,尤其在端午節更是不可少的名場面,端午節的各種習俗都有屬於個別的文化意涵,透過繪本故事,加上有趣的畫面,除了介紹傳統端午節的活動之外,更讓孩子學習到耐心、細心,以及如何解決問題。
據說在端午節這天讓蛋站立起來,就會有一整年的好運氣!浩浩當然想要有一年份的好運氣,但是不管他怎麼擺,那顆蛋就是不肯乖乖站好,於是爸爸就拿出了祕密武器,究竟浩浩的爸爸要怎麼幫浩浩完成端午節立蛋的任務呢? 本書特色 1. 傳統民俗節慶或是宗教活動,都可以讓孩子對自身的固有文化進行體驗和參與,只有透過一代一代的傳承,傳統信仰與民俗才能持續茁壯發展,並延續到後代子孫的生活中。 2. 結合課綱,成為本土民俗的補充教材。 3. 包粽子、做香包、對小朋友都有相當的難度!通常都是大人才能做的事情,但是「立蛋」卻是從小到老,只要有個平坦的場地、細心跟耐心,就可以進行的一種闔家歡活動,尤其在端午節更是不可少的名場面,端午節的各種習俗都有屬於個別的文化意涵,透過繪本故事,加上有趣的畫面,除了介紹傳統端午節的活動之外,更讓孩子學習到耐心、細心,以及如何解決問題。
時光回到80年代, 一間傳統餅鋪,傳遞家的溫暖! 兒童文學作家鄭宗弦, 將兒時家中餅鋪在農曆新年期間,藉由製作年糕的回憶融合熟悉的傳統味道,述說團圓的滋味。 插畫家陳奕喬, 細膩刻劃台灣早期日常景物,溫暖呈現80年代的樸質風情。 闔家團員的農曆新年 新年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節慶之一,不管人在哪裡,過年時都要回家團圓。過年時各種應景的年糕更是不可或缺的傳統食物、蘿蔔糕、發糕、甜年糕、鹹甜糕。吃年糕表示來年會「步步高(糕)升」,豐盛的年夜飯在過去農業生活中,更是難得的大餐,除夕夜守歲,更包含著對長輩的祈福和親情的凝聚。 本書特色 1.從主角皓翔的視角,描述明正齋在農曆新年前製作應景年糕的生產過程。 2.過年期間大家都會吃年糕,但年糕是怎麼做出來的很多人都不清楚,或許家中爺爺奶奶曾經親自蒸年糕,那一大塊又白又圓的蘿蔔糕剛蒸出來的香氣,應該是很多爸爸媽媽童年的回憶。 3.從年糕延伸到大掃除、吃年夜飯、守歲,讓孩子們對傳統新年習俗有更深入的認識。 4.細膩畫出早期台灣的日常景致,彷彿回到樸實的80年代。
時光回到80年代, 一間傳統餅鋪,傳遞家的溫暖! 兒童文學作家鄭宗弦, 將兒時家中餅鋪在農曆新年期間,藉由製作年糕的回憶融合熟悉的傳統味道,述說團圓的滋味。 插畫家陳奕喬, 細膩刻劃台灣早期日常景物,溫暖呈現80年代的樸質風情。 闔家團員的農曆新年 新年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節慶之一,不管人在哪裡,過年時都要回家團圓。過年時各種應景的年糕更是不可或缺的傳統食物、蘿蔔糕、發糕、甜年糕、鹹甜糕。吃年糕表示來年會「步步高(糕)升」,豐盛的年夜飯在過去農業生活中,更是難得的大餐,除夕夜守歲,更包含著對長輩的祈福和親情的凝聚。 本書特色 1.從主角皓翔的視角,描述明正齋在農曆新年前製作應景年糕的生產過程。 2.過年期間大家都會吃年糕,但年糕是怎麼做出來的很多人都不清楚,或許家中爺爺奶奶曾經親自蒸年糕,那一大塊又白又圓的蘿蔔糕剛蒸出來的香氣,應該是很多爸爸媽媽童年的回憶。 3.從年糕延伸到大掃除、吃年夜飯、守歲,讓孩子們對傳統新年習俗有更深入的認識。 4.細膩畫出早期台灣的日常景致,彷彿回到樸實的80年代。
傳統觀念中,讀書做官是被認為最能光宗耀祖的一件事情,所以很多父母就算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可以唸書。也因此延伸出拜文昌的民俗活動,然而拜文昌卻跟拜一般的神明有些不同,若沒有照規矩來,可能會不小心就考鴨蛋喔!
俗話中有一句「田頭田尾土地公」,正是展現這位與百姓最親近,也是最庶民化的神祇的最佳見證,祂不在乎廟宇的大小或豪華,千百年來一直都在鄰里間守護著芸芸眾生,成為凝聚民間向心力的重要力量。 民眾只要遇到問題,都會到各地的土地廟祈求土地公幫忙並保佑;甚至每個月農曆十六,做生意的人們一定都要祭拜土地公,祈求同時具有「財神」身分的土地公可以保佑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台灣四面環海,先民對這片大海更是依賴與敬畏,所以「媽祖」就成為了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與安定的力量。 每年的媽祖遶境更是展現出凝聚民間力量的慶典,就讓小寶跟奶奶,帶著大家跟著媽祖的腳步,體會一下這充滿活力的民間熱情。
放天燈是歷史悠久的民俗活動, 現在更是舉世聞名的國際盛事! 但是你知道原本天燈的用途是因應戰亂嗎?泰國人也會放天燈嗎? 當一盞盞天燈帶著滿滿的心意緩緩飄上夜空, 彷彿每個人的願望都會被老天爺看見、實現…… 本書特色 1. 台灣本身因為歷史地理環境的關係,融合了各地先民的文化與傳承,產生了豐富且多元的民俗內涵。 2. 小文房「民俗與節慶」系列繪本,透過引導性的故事解說,搭配專業插畫家,呈現出一幅幅台灣在地各種民俗活動的精彩畫面,讓孩子透過繪本,對生活的這塊土地,可以有更加多元且豐富的認知。 3. 選題廣泛,根據一整年不同節令產生的節日慶典,或是各種民俗活動,做完整豐富的描述,例如「農曆新年」、「元宵節」、「媽祖生日」、「土地公生日」「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等等,讓孩子在一整年不同時節都可以有相對應的繪本可以欣賞收藏,兼具藝術欣賞與鄉土教育雙重功能。
過年最棒了! 除了全家一起圍爐吃大餐之外, 還可以去拜年,拿到很多壓歲錢! 可是,我今年好想自己保管壓歲錢喔! 本書特色 1. 台灣本身因為歷史地理環境的關係,融合了各地先民的文化與傳承,產生了豐富且多元的民俗內涵。 2. 小文房「民俗與節慶」系列繪本,透過引導性的故事解說,搭配專業插畫家,呈現出一幅幅台灣在地各種民俗活動的精彩畫面,讓孩子透過繪本,對生活的這塊土地,可以有更加多元且豐富的認知。 3. 選題廣泛,根據一整年不同節令產生的節日慶典,或是各種民俗活動,做完整豐富的描述,例如「農曆新年」、「元宵節」、「媽祖生日」、「土地公生日」「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等等,讓孩子在一整年不同時節都可以有相對應的繪本可以欣賞收藏,兼具藝術欣賞與鄉土教育雙重功能。
提燈歡喜過元宵,福氣平安慶圓滿! 元宵提花燈、猜燈謎、吃湯圓,是每個孩子都知道的活動。 我們對七彩絢麗的電子花燈習以為常,但是在早期科技不發達的時代, 孩子們都是怎樣做出屬於自己的元宵燈籠呢? 本書特色 1. 台灣本身因為歷史地理環境的關係,融合了各地先民的文化與傳承,產生了豐富且多元的民俗內涵。 2. 小文房「民俗與節慶」系列繪本,透過引導性的故事解說,搭配專業插畫家,呈現出一幅幅台灣在地各種民俗活動的精彩畫面,讓孩子透過繪本,對生活的這塊土地,可以有更加多元且豐富的認知。 3. 選題廣泛,根據一整年不同節令產生的節日慶典,或是各種民俗活動,做完整豐富的描述,例如「農曆新年」、「元宵節」、「媽祖生日」、「土地公生日」「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等等,讓孩子在一整年不同時節都可以有相對應的繪本可以欣賞收藏,兼具藝術欣賞與鄉土教育雙重功能。
放天燈是歷史悠久的民俗活動, 現在更是舉世聞名的國際盛事! 但是你知道原本天燈的用途是因應戰亂嗎?泰國人也會放天燈嗎? 當一盞盞天燈帶著滿滿的心意緩緩飄上夜空, 彷彿每個人的願望都會被老天爺看見、實現…… 本書特色 1. 台灣本身因為歷史地理環境的關係,融合了各地先民的文化與傳承,產生了豐富且多元的民俗內涵。 2. 小文房「民俗與節慶」系列繪本,透過引導性的故事解說,搭配專業插畫家,呈現出一幅幅台灣在地各種民俗活動的精彩畫面,讓孩子透過繪本,對生活的這塊土地,可以有更加多元且豐富的認知。 3. 選題廣泛,根據一整年不同節令產生的節日慶典,或是各種民俗活動,做完整豐富的描述,例如「農曆新年」、「元宵節」、「媽祖生日」、「土地公生日」「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等等,讓孩子在一整年不同時節都可以有相對應的繪本可以欣賞收藏,兼具藝術欣賞與鄉土教育雙重功能。
展現民間活力,普渡眾生平安! 中國人講求「慎終追遠」,藉由宗教儀式的力量,希望在中元節這天,所有「好兄弟」們都能得到供養,不只自己得到滿足,也庇佑後代子孫平安順心。 中元為什麼要拜拜呢?為什麼是在外面拜拜?有好兄弟,為什麼沒有好姐妹? 就讓我們跟著小翔一家,一起了解——普渡過中元。 本書特色 1. 台灣本身因為歷史地理環境的關係,融合了各地先民的文化與傳承,產生了豐富且多元的民俗內涵。 2. 小文房「民俗與節慶」系列繪本,透過引導性的故事解說,搭配專業插畫家,呈現出一幅幅台灣在地各種民俗活動的精彩畫面,讓孩子透過繪本,對生活的這塊土地,可以有更加多元且豐富的認知。 3. 選題廣泛,根據一整年不同節令產生的節日慶典,或是各種民俗活動,做完整豐富的描述,例如「農曆新年」、「元宵節」、「媽祖生日」、「土地公生日」「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等等,讓孩子在一整年不同時節都可以有相對應的繪本可以欣賞收藏,兼具藝術欣賞與鄉土教育雙重功能。
展現民間活力,普渡眾生平安! 中國人講求「慎終追遠」,藉由宗教儀式的力量,希望在中元節這天,所有「好兄弟」們都能得到供養,不只自己得到滿足,也庇佑後代子孫平安順心。 中元為什麼要拜拜呢?為什麼是在外面拜拜?有好兄弟,為什麼沒有好姐妹? 就讓我們跟著小翔一家,一起了解——普渡過中元。 本書特色 1. 台灣本身因為歷史地理環境的關係,融合了各地先民的文化與傳承,產生了豐富且多元的民俗內涵。 2. 小文房「民俗與節慶」系列繪本,透過引導性的故事解說,搭配專業插畫家,呈現出一幅幅台灣在地各種民俗活動的精彩畫面,讓孩子透過繪本,對生活的這塊土地,可以有更加多元且豐富的認知。 3. 選題廣泛,根據一整年不同節令產生的節日慶典,或是各種民俗活動,做完整豐富的描述,例如「農曆新年」、「元宵節」、「媽祖生日」、「土地公生日」「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等等,讓孩子在一整年不同時節都可以有相對應的繪本可以欣賞收藏,兼具藝術欣賞與鄉土教育雙重功能。
時光回到80年代 一間傳統餅鋪,傳遞家的溫暖! 全家動員包粽子,動手縫香包 端午節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出現的紀念節日,先民划龍船、包粽子避免屈原被水中的魚蝦咬食。但其實更反應了先民對於時序進入夏季,各種毒蟲疫病開始盛行,為了防疫而掛香包、掛菖蒲、喝雄黃酒等民俗活動。誰說古人不懂的防疫呢? 本書透過明正齋餅店一家人,讓讀者領略過去在家裡自己包粽子、做香包、立蛋等端午節的日常,回憶起具有媽媽味道的粽香。
福氣村,好福氣, 有虎爺將軍陪伴小朋友、保衛村莊。 守護小朋友多年,虎爺終於要退休展開新生活了! 可是……誰來當虎爺的接班人呢? 虎爺是民間宗教信仰裡的動物神祇,一般隨主神供奉於廟中,是許多民間神明的坐騎。因供奉於神桌底下,小朋友進廟參拜時最容易看見,因此虎爺也被視為兒童的守護神。 《再見!虎爺將軍》以我們熟悉的民間信仰為背景,融合童趣的想像,讓大家對民俗信仰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發現我們的文化是多麼豐富且具有包容性。 *適讀年齡:幼稚園大班、國小一、二年級
福氣村,好福氣, 有虎爺將軍陪伴小朋友、保衛村莊。 守護小朋友多年,虎爺終於要退休展開新生活了! 可是……誰來當虎爺的接班人呢? 虎爺是民間宗教信仰裡的動物神祇,一般隨主神供奉於廟中,是許多民間神明的坐騎。因供奉於神桌底下,小朋友進廟參拜時最容易看見,因此虎爺也被視為兒童的守護神。 《再見!虎爺將軍》以我們熟悉的民間信仰為背景,融合童趣的想像,讓大家對民俗信仰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發現我們的文化是多麼豐富且具有包容性。 *適讀年齡:幼稚園大班、國小一、二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