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導論與十六個章節所組成。或許我國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可能疑惑,本書書名是法律倫理,但是為何本書作者討論的核心角色是律師,而未對檢察官倫理、法官倫理同等著墨。譯者認為由於美國法官、檢察官必然具備律師資格,一樣仍須遵守「專業行為模範規則」(The Model Rules of Professional Conduct)和「專業責任守則」(Model Code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律師是美國法律界的絕大組成份子,因此律師之養成與職業倫理價值觀之建立是美國法律界完善法律倫理的開端。本書作者認為法律與倫理分開討論,難有實益。從哲學處理倫理(ethics)與道德(moral)議題的思維觀點討論法律倫理難題,本書中摘錄大量重要美國司法判決、法律倫理專書章節與期刊文章,帶領讀者思考法律倫理問題,並在每個主題結尾提出實際案例衍生或假設性問題供讀者進一步思考。閱讀本書每一章節猶如經歷一趟哲學諮商之旅,也是與內心自己、本書作者的問答辯論。譯者希望本書能成為現在、未來的法界人士面對法律倫理難題的思考指引,也能作為社會大眾理解司法人員的倫理困境之起點。
本書由導論與十六個章節所組成。或許我國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可能疑惑,本書書名是法律倫理,但是為何本書作者討論的核心角色是律師,而未對檢察官倫理、法官倫理同等著墨。譯者認為由於美國法官、檢察官必然具備律師資格,一樣仍須遵守「專業行為模範規則」(The Model Rules of Professional Conduct)和「專業責任守則」(Model Code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律師是美國法律界的絕大組成份子,因此律師之養成與職業倫理價值觀之建立是美國法律界完善法律倫理的開端。本書作者認為法律與倫理分開討論,難有實益。從哲學處理倫理(ethics)與道德(moral)議題的思維觀點討論法律倫理難題,本書中摘錄大量重要美國司法判決、法律倫理專書章節與期刊文章,帶領讀者思考法律倫理問題,並在每個主題結尾提出實際案例衍生或假設性問題供讀者進一步思考。閱讀本書每一章節猶如經歷一趟哲學諮商之旅,也是與內心自己、本書作者的問答辯論。譯者希望本書能成為現在、未來的法界人士面對法律倫理難題的思考指引,也能作為社會大眾理解司法人員的倫理困境之起點。
序╱陳傳岳 1 奠定民主與法治的倫理基礎╱黃瑞明 3 序言 7 第一部分 前導思考 1 第一章 導論 3 第二章 研究方法 35 第二部分 聯邦憲法法院的意志形成與決定過程 83 第三章 內部決定過程的結構 87 第四章 報告作成人的影響 159 第五章 評議作為「衡平批判性審議」的論壇 201 第六章 評議中的行為資源 253 第七章 合致性與異質性 293 第三部分 聯邦憲法法院與社會的溝通 331 第八章 正當性與溝通 335 第九章 透明性、整合與正當性 389 第四部分 聯邦憲法法院存在的正當性資源 441 第十章 藉由對外發揮影響力(externe Steuerung)來維持結構之存續 445 第十一章 規範審查中不同裁判類型的影響可能性 497 第十二章 聯邦憲法法院社會接受度的來源 543 第十三章 非正式規範是聯邦憲法法院組織文化的核心要素 599 第十四章 正當性產物的矛盾 675 第十五章 訪談問卷 691 謝 辭 699 讀書心得 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