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現代哲學家在這二百年之中,給了我們什麼啟發?或者,我們要選擇哪些哲學家,向他們學習重要的觀念?西方哲學史上所謂的「近代」,止於黑格爾(1770-1831);自此以後即可稱為「現代」,值得我們深入了解的哲學家至少有以下幾位: 一、從叔本華到尼采:焦點由德國唯心論的「理性至上」,轉向「意志唯一」, 要追求生命的發展,要追求勢力的擴張。生之勇氣足以震懾人心。 二、從齊克果到海德格:這是存在主義的路線,以個人的「存在」為核心,清晰洞澈人生意義,再將其安立於「存有」的永恆基礎上。 三、從柏格森到德日進:宇宙是「生命衝力」的貫注,人生是創新向上的過程,在道德與宗教方面最能突顯此一契機。 四、從卡繆到勒維納斯:從「我反抗,所以我們存在」,肯定了個人與群體的關係;進而體察自己與「他者」的微妙聯繫,讓人深思不已。
人類文明所以能不斷進步,是因為我們總能承先啟後,從學習前人的經驗與知識的基礎上,持續增進解決問題的智慧與能力。而所謂「經典」歷久彌新的價值也在於此。 然而,往往因為時空乖隔,古人卓絕的智慧也常淹沒在這「深奧難解」的經典中,讓現代人難以一窺其堂奧。 而當傅佩榮教授以深入淺出、清晰易懂的方式,逐一揭開這隱晦難解的文字面紗,總不禁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原來經典潛藏的智慧光芒,是如此地貼近人性,這些古人的諄諄教誨,更是指引人生,解決生命問題的最佳良方。 長期沉潛鑽研國學的傅佩榮教授,擁有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的學位,他以西方嚴謹務實的治學方法來窮究探研中國哲學的深層意涵,常有令人耳目一新、發人深省的見解。不管是孔孟老莊,儒釋道、諸子百家、西方哲學等諸多言論,他總能信口道來,親切有味,像把古人、哲人請到面前和您聊聊天,原來人生歷程的種種,也總能在這經典中找到您的答案。 本書特色 西方近代哲學隨著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科學革命的腳步,隆重登上舞台。從培根的《新工具》與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展開思想的新頁,歷經理性論與經驗論的對峙激盪,再由康德統宗會元,成其系統,到德國唯心論的黑格爾畫下句點。 短短兩百多年的時間,哲學界新人輩出,踵事增華,形成脫胎換骨的全新格局,啟發並主導了西方文化的演變方向,進而對世人產生廣泛的影響。没有近代哲學,則啟蒙運動與浪漫主義最多只是風起雲湧的即興之作,難以促成人類心靈的覺悟與具體改變的行動。我們將以提綱挈領的方式,介紹近代哲學的關鍵人物及其思想。(傅佩榮)
第一講:從希臘哲學到基督宗教第二講:奧古斯丁的哲學體系第三講:中世紀特有的哲學問題第四講:多瑪斯哲學及其後續發展本書特色西方中世紀從公元第二世紀到第十五世紀,綿延1300年。這段期間經常被稱為「黑暗時代」,究竟是怎麼回事?人類在尋求「智慧」時,總是要求獨立思考,好像理性可以解釋及解決一切問題,但事實並不如此樂觀。理性有其限制,而人的生命卻顯示全方位的需求,因此宗教從來不曾在歷史上絕跡。中世紀融合希臘哲學與基督宗教,引發新的思想潮流,使理性與信仰之間的衝突、矛盾、折衷、協調,清楚浮上檯面。它造成了什麼結果,塑造了什麼心態,啟發了什麼觀念,又為西方哲學帶來了什麼難題,這些都是值得我們省思的。(傅佩榮)
第一講 神話、宗教與城邦生活第二講 從哲學起源談到蘇格拉底第三講 柏拉圖的豐富心靈第四講 亞里斯多德及其後續發展本書特色西方思想的源頭,在希臘哲學。聽到「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這三個名字,好像他們揭示了「愛智」的理想,洞見了生命的本質,可以指引我們何去何從。值得深問的是:希臘哲學是怎麼產生的?在那小小的愛琴海四周,如何閃現一系列動人的思維?理性所能抵達的極致境界是什麼?這樣哲學對西方文化,以至人類文化,又有什麼長遠而深刻的影響?存思這一類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希臘哲學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