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被認為圭臬的「IQ決定論」認為人的聰明才智是與生俱來的-IQ 高的人才會成功。 這個錯誤的觀念,導致社會上不少優秀人才不幸被埋沒! 事實上,人的一生大腦根本開發不到百分之十,每個人的IQ都還有百分之九十沒有被開發。 因此LQ-學習智商(Learning Intelligence Quotient)才是學習與成功的關鍵! 莊淇銘教授43歲前只會講3種語言,43歲後卻能通曉11種! 因為他發現,學習方法才是影響學習最大的原因,LQ才是翻轉人生的最強武器!
台灣六成以上的大學生畢業後學非所用,稱為「學用不符」。 亦有不少的碩士及博士薪資相當低。 其主要原因就是所學的科系,在畢業後競爭力相對不足。 然而,為何會花四年學習競爭力低的知識?就是沒有「知識競爭力」。 其次,企業界選才的標準除了專業知識外,也重視其他能力。 這些能力就是「核心能力」。 不瞭解這兩種能力,將成為知識社會的弱勢群。
身在知識時代,大家都明白「閱讀的重要」,但常常為讀而讀,而忽略了「閱讀重要,閱讀後更重要」! 「閱讀」只是將知識輸入腦中的準備階段,更重要的是在「閱讀後」進一步學習思考知識,運用知識,以及創新知識,才能將所閱讀的知識轉化成力量。 未來,活用知識的能力,將如同創新能力,將成為重要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