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最後一統天下的卻非魏蜀吳,而是司馬懿家族。較之於三國為逐鹿中原付出慘痛代價,司馬懿僅出計謀,就兵不血刃取得天下,是否只是機遇?然而,成敗非偶然,司馬懿能異軍突起,其謀略、智慧必有可觀之處;在高志斌教授演繹下的司馬懿將讓您耳目一新…
一個人的智慧需要靠記憶的連續,團體或民族的智慧則靠傳統的延續。   1.台灣三個厚道的文化遺產 a.奉茶的服務文化 : 體貼順心 b.騎樓文化:想像溫柔細膩 c.柑仔店的社群文化:熱心與度量,咱厝邊久久交,債務慢慢結。   2.茶葉為何叫茶米? 3.捧人家的場為何叫郊關? 4.為什麼殺雞可以“教猴”? 5.為什麼捉姦叫捉猴? 6.有無發現,田螺在水田中都是走一直線! 點評:習慣一旦養成,很難更改。   7.殺豬沒有相請,嫁女兒送大餅! 點評:專門賺人家便宜。 吃虧:是一種胸懷、風度、坦然、達觀、超越。                        ps.過於計較,得失心太重,反而會捨本逐末,以致丟掉應有的幸福。 8.憨入嘸憨出。 點評:扮豬吃老虎。 9.好天要積雨天糧。 點評:對未來有打算和有準備的態度,對自己的工作或事業的成本有計算的能力。 對應成語:未雨綢繆。   10.惦惦的吃三碗公飯。 點評:黑矸仔裝醬油看無出。 對應成語:深藏不露。 11.吃甘蔗,吃一疳算一疳。 點評:循序漸進。   12.秤砣掛在眼睛,算盤掛在嘴巴。 點評:能夠管理人的人,只能管理可以管理的東西;但能管理錢的人,可以管理所有的一切。 對應成語:斤斤計較。 13.田無溝,水無流 → 老死不相往來。 14.一代親,二代表,三代無了了。 點評:韓非子說:「人情厚,禮作薄。」俗話說,近廟欺神,冷淡是宗族親情的殺手。因為它帶來不聞不問,各人自掃門前雪的現象。 15.日頭赤炎炎,隨人顧生命 → 自顧不暇。 16.入山看山勢,入人厝看人意 → 聰明、靈巧。 17.吃菓子拜樹頭 → 飲水思源。 18.四兩磅秤要自己秤 → 凡事要量力而為。 19.嫁女兒看娘禮,買田看田地 → 文化與本質。 20.富在深山有遠親,貧在鬧市無人問。 點評:正常事態,無須不平。 21.有效,青草一葉;無效,人蔘一石。 點評:不在貴重,而在有用。 22.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點評:渴望知音,不是企求信徒;跪著的人無法平等的思索。 23.人情留一線,以後卡好相看。 「恩怨」,歷史對它總是一笑置之。 點評:朋友沒有明確的界定,在不同的人眼裡,朋友代表著不同的人:多個朋友,多條路。廣結善緣,朋友不嫌多, 掌握關鍵權力者,地位不一定高,三教九流都是好朋友。 本書特色 一個人的智慧需要靠記憶的連續,團體或民族的智慧則靠傳統的延續。 經驗來自生活的體認和自然秩序的交錯演化,一枝草,一點露,台灣先民用對生命的禮讚及對土地的認同,用簡樸的語言,簡煉的啟蒙了自我的心智,在當代,它擴大了橫山跨海的交流,於後世,它給我們留下了寶貴歷史印象的點點滴滴。
引言: 海格‧雷根其實沒什麼能力的人,但他能將總統的角色演得很好。 1.伍子胥;夫差 2.范增;項羽 3.田豐;袁紹 問題一:他們的共同特點 a.前朝重臣:伍子胥為吳王闔盧重臣 范增為項梁的智囊 田豐為袁家舊臣 b.閱歷豐富 c.見事於先 d.骨梗敢言 e.倚老賣老 f.直諫,放逐見死 問題二:他們為什麼在輔佐少主的時候都面臨失敗的宿命: a.角色模糊 b.方法不當(楚莊王欲殺廚一事) c.言論過激(言行須合位階之宜) 問題三:用一句成語來介紹一段明君與賢臣的對話佳作。 宋弘:貧賤之交不可棄,糟糠之妻不下堂。 事因:光武帝的姊姊湖陽公主的丈夫去世,新寡;湖陽與光武帝閒談之中有意思想嫁德行高超的宋弘,故光武帝藉機探了宋弘的口氣。 宋弘回話的技巧高人一等,常識與智慧反應等量齊高。 鮮明的個性,活潑了歷史的可讀性! 1.蔣介石與李宗仁的總統選舉往事! 點評:蔣介石的小心眼。(小不忍則亂大謀) 1.蔣介石與毛澤東的重慶雙十協定! 點評:蔣介石的慧眼。(意志的堅持,在於使命必達) 一、才:專業→有賴於深化 情:進退之間→ a.比例 b.分寸:李左車與韓信言:〈史紀〉 1.臣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 2.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c.態度:三國志賈詡傳 d.人際關係:承認者的存在,你在別人眼中是什麼角色? e.自我要求:內方外圓,可變與不可變! 二、個性應該是角色成就的基礎,而不是障礙。 角色一旦混淆,個性往往受到最大的約束或傷害。 角色→定位 有用,惟才適所,抓住有利於自己的長處努力發展,不利的要妥為因應,缺點是,名聲起來,毀謗也跟著來。 無用,即便默默的過一輩子,生命也是一個獨特的感受,莊子閒散的生活哲學提供了一個舒服的思想天堂。 個性→習慣 環境認知:〈富‧窮〉〈兄弟姊妹的競爭‧社群條件〉 〈進步‧落後〉〈樂觀‧悲觀〉 三、有的角色依人倫而定→家庭的角色 有的角色依制度而設(如政府、公司行號)→職業角色、官方角色 有的角色依人際需求→功能角色 有的角色依社會進步而產生→社團角色   四、可變與不可變: 人生像爬山,人生也像旅程,每一程,每一站,每一標高點,都有你要演的角色,把角色演好是責任。 選擇能選擇是勇氣,選擇不能選擇的是無奈,選擇能放棄的是智慧,選擇能放棄卻不放棄是懦弱。   五、讓自己變成可以被喜歡的人! 是甚麼角色,就去做那角色適合的事情。角色不等於個性,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生、旦、淨、墨、 丑;例如:京劇之王梅蘭芳、黃梅調的凌波、歌仔戲的楊麗花與孫翠鳳,他們都把該演的角色都演得 淋漓盡致,而忘乎所以,看得觀眾如癡如醉,不知古今。   六、角色的配置是互為因果,互為紅花綠葉,就好像是萬里長城的石頭,每一顆長城的石頭都是平凡與普 通價值,因彼此的造就而創造了長城的偉大。 本書特色   人生的運程像爬山,一階段到另一階段緩步向上,經驗和客觀的山水景物概有不同→生、旦、淨、末、丑,而每個人從自身家庭出發,其角色伴隨著環境的觸媒和遺傳基因的相互作用,也顯得晦澀而不明朗,人往往因其自身的個性而影響了角色的扮演,尤其在出社會的時候更有明顯而具破壞性的作用。做甚麼要像甚麼,說明白就是,除了能力高低之外,個性的效應或可加分,但更應注意它破壞減分的效用。 當年的美國國務卿海格曾經如此說過的形容他的老闆雷根,海格說:雷根其實能力是非常不好,但是它能把總統這個角色演得出神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