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十年(1935),大稻埕紡織富商之獨孫竇蓮魁,為承繼家業而回到了台北。那時,蓮魁年方二十,原是個純真善良對這世界充滿好奇與憧憬的俊美青年,與表親林妙峰、醫生高騰、攝影師白雲清,先後成為莫逆之交。 雲清為蓮魁拍了張寫真。那不僅留下蓮魁絕美的樣貌,也引來詭譎的力量,能讓蓮魁永保青春,不受病傷,一切都由照片裡的自己去承受身體的衰敗及心理的醜惡。 從此恣意妄為的蓮魁,變得會運用自身的美貌去換得想要一切,進而忽略了其背後必然付出的代價,最終也讓自己與雲清的情愛悲慘收場。 本書特色 漫畫《竇蓮魁》的前作為《美男子竇蓮魁》(稱:戲曲版),是正在動映參與第四屆青年戲曲藝術節的力作,曾於2015年3月,假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大稻埕戲苑演出。當時因題材特殊、選角精確、加上多元性的跨域藝術合作,自發布起,即引起轟動,最終票房長紅場場滿座,並在相關網路社群上形成熱烈討論,可謂佳評如潮。 本故事的原型是以愛爾蘭詩人、劇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的《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890)為藍本,將其鑲嵌在日治時期的台北。講述一名富豪美男竇蓮魁,自純潔良善而衰敗墮落的心路歷程。重新界說《格雷的畫像》,這結合耽美、愛慾與驚悚的複合文本,在當代台灣的嶄新詮釋與意義。
昭和十年(1935),大稻埕紡織富商之獨孫竇蓮魁,為承繼家業而回到了台北。那時,蓮魁年方二十,原是個純真善良對這世界充滿好奇與憧憬的俊美青年,與表親林妙峰、醫生高騰、攝影師白雲清,先後成為莫逆之交。 雲清為蓮魁拍了張寫真。那不僅留下蓮魁絕美的樣貌,也引來詭譎的力量,能讓蓮魁永保青春,不受病傷,一切都由照片裡的自己去承受身體的衰敗及心理的醜惡。 從此恣意妄為的蓮魁,變得會運用自身的美貌去換得想要一切,進而忽略了其背後必然付出的代價,最終也讓自己與雲清的情愛悲慘收場。 本書特色 漫畫《竇蓮魁》的前作為《美男子竇蓮魁》(稱:戲曲版),是正在動映參與第四屆青年戲曲藝術節的力作,曾於2015年3月,假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大稻埕戲苑演出。當時因題材特殊、選角精確、加上多元性的跨域藝術合作,自發布起,即引起轟動,最終票房長紅場場滿座,並在相關網路社群上形成熱烈討論,可謂佳評如潮。 本故事的原型是以愛爾蘭詩人、劇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的《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890)為藍本,將其鑲嵌在日治時期的台北。講述一名富豪美男竇蓮魁,自純潔良善而衰敗墮落的心路歷程。重新界說《格雷的畫像》,這結合耽美、愛慾與驚悚的複合文本,在當代台灣的嶄新詮釋與意義。
昭和10年(1935年)、竇蓮魁(ドリアングレイ)は20歳でした。彼は家業を継承するために台北に来ました。 彼はもともと好奇心と世界への憧れに満ちた純粋で心の優しい青年でしたが、彼の美しさが力であることに気づいたとき、未来は悲惨になりました... 本書特色 物語の原型はオスカー・ワイルド(1854〜1900)の「ドリアン・グレイの肖像」。 これはBL、エロティシズム、スリラーを組み合わせた複合テキストであり、現代の台湾で新しい意味を探しています。
In the10th year of the Showa era (1935), Dorian Gray was Twenty-year-old. He came to Taipei forInherit family business. He was a pure and kind-hearted young man who was full of curiosity and longing for the world, but when he discovered that his beauty was a power, he abused this power to cause his future to become miserable... 本書特色 The prototype of the story is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by Oscar Wilde (1854~1900).This is a composite text that combines Slash, Eroticism and Thriller, looking for a new meaning in contemporary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