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就是文學的玩具店,每位讀者和作者都可以在這裡找尋娛樂和啟發。——馬丁.普赫納(哈佛大學文學教授)◎融合魔幻與寫實的故事迷宮包含奇幻、冒險、推理、驚悚、愛情等類型,還有變身、穿越、善惡精靈、人魔大戰、預見未來等情節,歷經千年依然能與現代讀者無縫接軌。◎文學與藝術創作的基因庫腦洞大開的想像力、超有戲的角色、人物立場的對比翻轉,影響莎士比亞、普魯斯特、波赫士、卡爾維諾、帕慕克等大師,更是電影、動畫、遊戲、音樂等創作的靈感寶庫。◎最具代表性的10個原型故事精選十大敘事文本原型,還原經過刪節的故事內容,保留原汁原味。◎獨特的說書語氣《魔戒》譯者鄧嘉宛以符合現代語彙的譯筆,生動展現「戲中有戲、故事裡有故事」的說書形式,引領輕鬆進入古人腦洞世界。◎百科全書式的細節對白活潑,描繪風土民情與社會階層的細節豐富,翻開書,就像打開通往伊斯蘭文化的任意門。【最具代表性的原型故事 ✕ 最有戲的角色塑造】《一千零一夜》起源於阿拉伯世界,又有《天方夜譚》之名。它戲中有戲、故事裡有故事的獨特形式,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一直保持懸念,加上主角配角都擅長鋪哏,因此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故事經典,譯本及發行量緊追《聖經》。由於流傳久遠,《一千零一夜》的內容也隨不同版本而不斷增加。過去中文選譯本大多經過改寫或刪節,本書以英國詩人培恩的英文全譯版為基礎,精選最受歡迎的十個故事,並由《魔戒》譯者鄧嘉宛以符合現代語彙的譯筆重新翻譯,讓讀者輕鬆進入古人腦洞世界,其中包括:◎〈舍赫亞爾國王和弟弟的故事〉:宰相之女莎赫薩德為拯救無辜女孩而自願進宮。她以鋪不完的哏、故事串連故事等方式來製造戲劇張力,吊足國王胃口,保住自己性命,也治好國王的厭女症。◎〈水手辛巴達和腳夫辛巴達〉:辛巴達每次出海必出事,每次遇難必會痛哭流涕悔不當初,偏偏又得了不出海就厭世的病,從此成為史上船難經驗最豐富的男主角。◎〈腳夫和三個巴格達姑娘的故事〉:腳夫送貨來到富有人家,不但拿了金幣、吃香喝辣,還聽三位美麗姑娘、三個異國托缽僧述說宛如「悲慘大賽」的命運,讓他覺得自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一旁插花的,還有微服出巡、任性白目的蘇丹,以及偶爾會吐嘈蘇丹的淡定宰相。◎〈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在與四十大盜交手過程中,阿里巴巴的確發揮了智慧──牢牢記住通關密語。不過,真正智取大盗、讓阿里巴巴逃過大劫並獨享寶藏的,其實是冷靜果斷的女奴莫爾吉娜。難怪當年周作人翻譯這個故事時,把它命名為〈俠女奴〉。◎〈阿里.沙爾和茱穆綠蒂的故事〉英俊但只會闖禍大哭的男主角,遇上美麗且智慧過人的女主角,兩人一見鍾情卻遭惡人拆散。之後茱穆綠蒂的遭遇宛如雲霄飛車般起伏,但靠著機智和運氣,不但走出自己的路,還為夫妻倆報了仇。與此同時,阿里.沙爾卻像個媽寶似的,整天哭天搶地,怨歎命運作弄,最後還是靠著鄰居老大娘多次伸出援手,才走上千里尋妻的路⋯⋯◎〈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成天鬼混的阿拉丁,逃過一死後得到了神燈。有一天,他看見蘇丹女兒,從此為她深深著迷,死纏爛打要求媽媽去向蘇丹提親。一個遊手好閒的窮小子,只靠著神燈,就能徹底脫胎換骨,學會各種本事,迎娶蘇丹之女,甚至率軍上戰場打敗敵人?有了神燈,他和蘇丹女兒真的就能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與現代讀者無縫接軌,也是創作者的靈感寶庫】《一千零一夜》是敘事文本的原型,因而有「所有敘事之根源」美譽,帶來無數影響,例如:莎士比亞《終成眷屬》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談》喬叟《坎特伯雷故事集》塞萬提斯《堂吉訶德》亞力奧斯托《瘋狂奧蘭多》莫里哀《喬治.唐丹》拉封丹《故事詩》大仲馬《基度山恩仇記》狄福《魯濱遜漂流記》馬哈福茲《千夜之夜》萊辛《智者納旦》還有歌德、普魯斯特、福婁拜、斯湯達爾、內瓦爾、菲爾丁、薩克萊、托爾斯泰、普希金、葉慈、卡瓦菲、波赫士、卡爾維諾、魯西迪、帕慕克、喬治.培瑞克、A. S. 拜雅特、安潔拉.卡特、約翰.巴斯、華特.史考特、威爾基.柯林斯、伊莉莎白.蓋斯凱爾、查爾斯.諾迪耶、馬塞爾.舒渥、霍夫曼斯塔爾、柯南道爾、H. G. 威爾斯、洛夫克拉夫特⋯⋯等。【專文導讀】鄭慧慈(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退休教授)杜蘊慈(作家)
別再抱怨「人間不值得」!從先知到先知的花園,從人間風景到自然萬物,從追尋真理的價值到向宇宙的一切存有致敬……紀伯倫跨越歲月長河,將從生到死的道理化為炙熱深情的散文詩,宛如飢渴心靈的一汪泉眼,指引我們步上最清醒、最有意義的坦途。【本書特色】●收錄紀伯倫絕筆遺作《先知的花園》,完整總結先知思想與智慧。●一部人間清醒、宇內和諧的「身心靈小聖經」,2023發行百年紀念版!●靈性語言搭配親手畫作,讓閱讀沉浸在愛與美的終極境界。《先知》出版後舉世驚艷,而《先知的花園》則是從紀伯倫遺稿中整理而來的續作,市上絕少流傳,卻是詩人耗盡生命、等待千年的「重生之書」。內容記述先知回到出生的島嶼,向人們傳遞他旅居漂泊十二年間獲得的啟迪,在經歲月洗禮的真知灼見中展現對命運的理解、豁達和慈悲。紀伯倫走過顛沛流離的生命,在《先知》與《先知的花園》中展現了不同的關注,前者著重人情世故和處事價值,後者轉而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兼以詠歎日月星辰萬物依存,可謂一脈相承又別具視野的體悟。關於無知或智慧,他說:別說我有智慧,除非你認為人人皆有智慧。我是尚未成熟的果子,緊緊攫住樹枝,直至昨日我都還只是樹上的花朵。也別說你們之中任何人無知,因為我們是生命之樹上青翠的樹葉,而生命本身超越智慧,必然也超越了無知。■看著晨光下消融的露珠,他說:露珠所映之朝陽並不比太陽黯淡,你靈魂中所映照的也不遜於生命本身。露珠反射日光,因它與光並無分別,你映照生命,也因你與生命實為一體。■他評價一般人眼中沒有生命的石頭或星星:你若能探測靈魂之深,衡量宇宙之高,你會聽見一種共同的旋律,那旋律之中石頭與星子齊聲歌唱,完美交融。紀伯倫跳脫宗教與傳統的束縛,在二書中以格外清晰的意識牽起世界與萬物的關連。他所闡揚愛與美的終極信念,自內而外洞察了生命的價值,這正是如今與疫情戰爭共處的惶惑年代,我們亟需尋獲的信仰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