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取得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iCAP職能導向課程」標章的職訓工具書,邀集數位學有專精並且具備實務專長的師資群共同完成。全書共九章,第一章介紹殯葬服務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說明殯葬業務行銷專員存在的價值;第二到五章介紹殯葬業務基礎知識,包括認識殯葬業務行銷專員的工作、臨終關懷與悲傷輔導、傳統殯葬禮儀與客製化、殯葬服務定型化契約;第六到八章手把手教學業務開發與銷售的藝術,包括業務開發的關鍵、殯葬產品的銷售技巧與難題的解決、殯葬業務經驗談,最後第九章介紹殯葬業務行銷專員iCAP證書,帶領讀者看見殯葬業務行銷專員的發展前景。冀望本書的出版能對殯葬業的專業化有所貢獻,提供更深度、更多元、更實用的殯葬業務行銷專員從業知能,不僅可做為大專院校生死學、生命關懷、長期照護相關科系之教科書,也適合殯葬企業因應產業需求,人力資源提升培訓的教材。本書同樣適合對「兼職」或「專職」殯葬業務行銷兩種工作模式有興趣的讀者,作為入門與自學的教材。
本書的內容包含了遺體美容「證照教學」與「實務操作」兩部分,第一部分「遺體美容操作流程(初階)」著重於遺體美容實務操作層面,內容涵蓋遺體美容導論、事前準備工作與用品介紹、七孔與臉部清潔操作流程、實際案例操作流程分析等。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提供初學者從無到有的遺體美容知識,並佐以實際案例,逐一拆解示範遺體美容操作的流程與步驟,完整而詳實。第二部分「乙級美容紙圖技法於丙級喪禮服務的運用」則是以目前勞動部喪禮服務丙級術科技能檢定之第二站模特兒紙圖教學操作解說為主。作者援引勞動部美容乙級的化妝技法,運用於喪禮服務丙級模特兒紙圖繪製,針對男女紙圖眉、眼、唇、頰部位的妝容進行細部比例、位置的操作說明,並採用教學過程學生紙圖作品為範例,展現教學成果。這本遺體美容專書是最佳的遺體美容入門學習教科書,此書分就證照教學、實務操作兩部分來論著,讓初學者可以透過此書,先學習如何繪製完美模特兒紙圖,以便順利考取喪禮服務丙級證照,取得進入殯葬業的門票。實務案例操作則讓初學者能夠按表操作,輕鬆掌握遺體美容的精髓,以實用化妝技法,為亡者服務。
本書的內容包含了遺體處理理論與技能實務兩個層面,共計分為四個專章。第一章「遺體處理的意義」,本章乃遺體處理基本理論,內容有遺體處理所需遵守的衛生規範,教導認識與辨識遺體狀況,且進一步闡釋遺體處理的精神與意義。第二章「丙級術科洗穿化技能」,以喪禮服務丙級術科第二站洗身穿衣化妝技能的介紹為主,可供證照訓練之參考運用。第三章「遺體縫合技能(初階)」,內容有遺體縫補器械認識,基本遺體縫補技能介紹等。第四章「大體SPA與尊體服務」,認識遺體SPA可使用之精油種類,遺體臉部、軀幹、四肢SPA按摩手技等。四個章節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提供初學者從無到有,建構其遺體處理學基礎理論,以圖示方式拆解遺體洗穿化、基本縫補、遺體SPA的實務操作技能,是遺體處理師入門技能最佳學習教科書。
「喪禮」是生命流程中最終的關卡,而喪儀卻多承襲明清及日治時代之舊制,雖然其中部分已隨時代改良,卻也因「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緣故,另添增了許多似是而非的習俗。國人平日忌言喪事,喜談吉慶,若遇家族親人離世即手忙腳亂、無所適從,若又無正確且合乎時宜的禮俗規範,如何幫助逝者通過生命關卡呢?本書整理出現代處理喪事之基本儀節禮俗,期待民眾了解殯葬相關專業知識與服務,也讓治喪期間的家屬凝聚情感、共同參與,完成這項莊嚴隆重的儀禮。
台灣殯葬教育發展,因有前瞻者與先行者開疆闢地,投入心力於殯葬教育與殯葬專業服務等相關領域,才得以促成現今殯葬國家證照制度、禮儀師制度,確立了殯葬的專業性。本論文集集結了殯葬教育界的先驅者、學者與專家們,共同針對台灣十年以來殯葬教育發展進行回顧與未來展望。環繞「殯葬教育」主軸,學者專家們分別針對四大主題進行探討與研究﹕一、殯葬教育歷史沿革回顧﹔二、殯葬教育變革與創新﹔三、殯葬專業管理與禮儀師制度﹔四、殯葬教育課程活動的研究與規劃等層面。透過各位專家學者的經驗分享、專題研究,重新詮釋、再建構,抑或提出前瞻性的引導,相信除了提供國家禮儀師們一個自我提升與精進方向指引,也能讓一般大眾讀者們對台灣殯葬或殯葬教育有較為全面與宏觀的認識。
本論文集結合台灣、日本、中國與馬來西亞殯葬產業、學術及各領域之專家學者,共同針對綠色殯葬及殯葬實務議題進行專業或跨領域的研究與報告。論文主題有區域跨國性台灣、日本、馬來西亞與中國等地綠色殯葬推動、生態殯葬改革、南洋華人殯葬的探討與研究;亦有以環保自然葬專題為論述,集結產官學三方的不同視角的研究;另有跨領域殯葬實務性論文,如傳承家風文化的陵園、創新的綠色殯葬設施、綠色葬具及綠色葬法、告別式創新設計規劃、芳療在遺體處理運用、成套服務商業模式在殯葬服務的運用等不同層面切入殯葬實務的創新觀點;更有中華跪拜禮連貫古今演變的嚴謹考證論述、唐代官修禮書重葬祭的教化意義、唐代道家思想影響下的厚葬文化等殯葬文化議題的探究,並對儒家、墨家到佛教思想的殯葬生死觀,台灣多元宗教儀節,悲傷輔導與文化撫慰,祭拜到追思的時代思考等議題,進行古今時空對話與重新詮釋。這些論文的發表體現了當前綠色殯葬的現況與殯葬跨領域層面的新思維,期許經由這些論文的提出讓我們思索殯葬產業未來前景,重新省思中華殯葬文化的深刻底蘊與時代精神,同時也希望能作為政府推動綠色殯葬政策時參考之用。
本論文集結合殯葬產業、學術及各領域之專家學者,共同針對現今殯葬變革與創新的議題,進行專業或跨領域的研究與報告,有針對當前殯葬重要變革如綠色殯葬、環保自然葬、醫殯分流變革提出分析;也有從殯葬實務層面如遺體處理、殯葬設施一元化、產業創新等提出新作法與新觀點;抑或從生死教育角度去探究殯葬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更多針對殯葬文化、宗教關懷、悲傷輔導等議題,進行古今時空對話與重新詮釋。這些論文的發表無非是希望讓大眾瞭解當前殯葬改革創新與殯葬教育的努力成果,同時也希望能為政府未來推動殯葬改革提出參考,共同期許將中華殯葬文化的深刻底蘊與孝道精神傳承下去。
對於一般人而言,要想瞭解綠色殯葬的來龍去脈及其問題,平心而論,非如同表面所看到的如此容易,可是如果不瞭解清楚,只是想當然爾地接受,那麼在個人的生死安頓上,可能就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發生。所以為了讓接受綠色殯葬的人可以生死兩相安,本書特別以綠色殯葬為主,探討其相關問題,並做為另一本專著《綠色殯葬》的補充。
對現代人而言,生命不只要活著,還要活得透明一些。同樣地,在殯葬處理上,我們不只要處理得技術一點,更要處理得有意義一些。因此,要真正瞭解殯葬處理的意義,就必須深入殯葬生死觀。唯有瞭解殯葬生死觀,我們的生死才能獲得真正的安頓。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探討殯葬生死觀的專著,其中除了探討殯葬生死觀的由來、存在的意義與定義的問題外,更探討類型的問題以及幾種主要的殯葬生死觀,如科學的殯葬生死觀、基督宗教的殯葬生死觀、佛教的殯葬生死觀、道教的殯葬生死觀,和傳統禮俗的殯葬生死觀,希望藉由各種殯葬生死觀的瞭解,讓讀者對於自己的殯葬選擇和生死安頓能夠更加清明與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