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學習的習字原本是象形字,表示一隻小鳥不停地煽動翅膀學習飛的圖形。逐漸簡化成了現在的習字。繁寫的習是───「習」,上面有兩個羽毛翅膀在煽動,下面的白字是平臺或身體。古人為什麼把小鳥煽動翅膀定位為習,他們的觀察不但沒有錯,相反很深入細緻,那就是任何初始階段的學習都要經過一個不斷重複和不停地練習這樣一個必然階段。 學習圍棋同樣如此,也要有一定數量的不斷加強和鞏固的練習。翻開小學或初中的數學課本,這些課本都已經經歷了至少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考驗才基本定型,可以說它們是比較成熟,並且經過大量實踐檢驗了的。在每一個新概念的講授之後都會留有一定數量的練習題,老師除了講課以外,還要布置作業,那就是做習題,為的是把所學的知識真正掌握。 我在寫《無師自通學圍棋》一書前,參閱了大量圍棋入門的書籍和幾個不同版本的數學教科書。應該說許多圍棋的書籍都是精心之作,也都各有所長,但是,如果把這些書和已經成熟的數學教科書相比的話,那麼欠缺的就是練習的內容少了一些,大多忽視了初學階段要有許多像小鳥練習飛行一樣的練習。 有了這樣的認識和比較,另外也汲取了我多年給初學圍棋者講課的實際感受,我有意識地把《無師自通學圍棋》一書向已經經過教學檢驗的各類教科書靠攏,精心收集和編寫了許多練習題,放在每一個從初學圍棋角度看,應該掌握的知識的後面,作為必要的學習過程,讓讀者多做練習。 古人總結的學習經驗主要有這兩條:一是「熟能生巧」;二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第一條說的是,不管什麼樣的知識和技能,達到了熟練的程度,就能有質的變化,就可以做到靈活多變,事半功倍,引申到圍棋上就是到了可以把所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的程度。第二句話,是說學習中反覆的練習就會不斷地有新的認識和提高,每次練習後有了新的學習收穫,哪能不高興啊? 可見,一定程度的練習也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和其他初學圍棋的書在別的方面並沒有什麼大的不同,主要是加多了許多有針對性的練習題,並附有答案供讀者參考。希望我的努力和嘗試能對讀者有新的啟發和幫助。 所謂「無師」,並不是真的不要老師,書本在一定意義上講就是一位好的老師。我在這裡所說的無師是指:讀《無師自通學圍棋》時可以不依靠其他的人親自來給你講解,仔細閱讀這本書和經由認真做其中的練習題就可以掌握初學階段的圍棋知識了。 能否達到我所說的這一境界,當然還要經過讀者的實踐檢驗,但是,我在寫此書時所定下的這一目標應該說還是值得肯定的吧。 最後,希望我的努力和探索能給大家帶來收獲和喜悅。
從業餘四段到業餘五段的躍進 第1課 從場合手段考察棋的實用性第2課 從後續手段看發力的連貫性第3課 從昏著中去追究棋的迷惑性第4課 從華麗的棋風中去體會美感第5課 從自由奔放中探索未知棋道第6課 從高手布局中培養敏銳感覺第7課 從高級對殺中提高計算能力第8課 從定石新手導致主動性開局第9課 從快速進攻中掌握全局主動第10課 從屠龍中去體會氣合的莊嚴參考書目後記
圍棋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精彩的智力魔方。數千年來,它風靡中國,東渡日本,西去歐美,南下澳洲,日益成為世界各民族喜聞樂見的高雅遊戲。 圍棋是一種寧靜與淡泊,它象徵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所以說,圍棋不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門藝術,一種陶冶性情的藝術。在學習圍棋和下棋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這是一種薰陶,一種理性培養的過程,讓浮躁的心漸漸沉靜下來,最終歸於一種深沉的質樸的思想情操。那些圍棋大師的沉著冷靜,相信也可以使您感受到一種莊嚴的智慧的力量。對,這就是圍棋的偉大魅力。 《圍棋出藍秘譜》把黑白世界的玄妙,用最樸素的文字,最生動的習題講出來,讓你體會到圍棋的和諧與完美。每課有趣味閱讀,講的都是古今中外經典圍棋故事,讓熱心的讀者,不僅可以學到圍棋知識,而且還享受到圍棋文化的薰陶。 我真誠地說,這是一部難得的好書。
圍棋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精彩的智力魔方。數千年來,它風靡中國,東渡日本,西去歐美,南下澳洲,日益成為世界各民族喜聞樂見的高雅遊戲。圍棋是一種寧靜與淡泊,它象徵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所以說,圍棋不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門藝術,一種陶冶性情的藝術。在學習圍棋和下棋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這是一種薰陶,一種理性培養的過程,讓浮躁的心漸漸沉靜下來,最終歸於一種深沉的質樸的思想情操。那些圍棋大師的沉著冷靜,相信也可以使您感受到一種莊嚴的智慧的力量。對,這就是圍棋的偉大魅力。 《圍棋不傳之道》把黑白世界的玄妙,用最樸素的文字,最生動的習題講出來,讓你體會到圍棋的和諧與完美。每課有趣味閱讀,講的都是古今中外經典圍棋故事,讓熱心的讀者,不僅可以學到圍棋知識,而且還享受到圍棋文化的薰陶。我真誠地說,這是一部難得的好書。
《圍棋石室藏機》一書,不僅系統地介紹了圍棋知識,還講了許多生動有趣的圍棋故事,祝願它在圍棋的普及和發展中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圍棋易學難精。 布局、中盤、官子各有奧妙,但對大多數愛好者來說還是中盤戰鬥最難駕馭。定石是有型的,布局也有一定程度的通型,而中盤則給人一種變化莫測的感覺。這是因為中盤頭緒多,矛盾複雜,方向多變,使初學者感到無從著手。 本書首先介紹了圍棋攻防的基本手筋,掌握了這些手筋,你就可以針對中盤的不同情況以最簡明的手段來解決實戰中的問題。 中盤的攻防技巧一章,我們多方位地介紹了一些有效的攻防技巧,掌握了這些技巧,你就可以對局勢做出正確的估計判斷、戰略決策和戰術對策。本章在講解上也力求深入淺出,儘可能把較難的問題,講得通俗易懂,便於讀者接受,並引導讀者去思考。 中盤實戰妙手一章是我國著名棋手在最近重大國際比賽中創造性棋技的展示。這一章的精彩對局片段會令你拍案叫絕,可以說是圍棋中最具有魅力的部分。 我們把自己多年指導青少年棋手的經驗總結出來,希望為普及圍棋運動,提高圍棋水平盡綿薄之力。書中不當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斧正。編 著 者
「煙雨湖山六朝夢,英雄兒女一枰棋。」1979年4月在蘇州舉行第四屆全運會棋類預賽,象棋27支參賽隊被分為4個小組,各組(經單循環後)前兩名可在下半年進京決賽。我打江蘇隊第三臺(一、二、四臺為戴榮光、李國勳、徐俊),前五盤四勝一和,但最後一盤負於傅光明,結果該小組河北、北京出線,江蘇被淘汰,由於在家門口輸棋,心裡格外難受。 也許有這個原因,經過了又一年的苦練,1980年度比賽我打得較順,4月福州全國個人賽預賽暨團體賽,各隊指定3名棋手為團體賽成員,以個人賽的小組名次計算團體總分(小組頭名25分、第二名24分,餘者類推)。我分在第二小組,「組內有蔡福如、柳大華、錢洪發、臧如意、趙慶閣、徐天利、言穆江、於紅木等,實力相差不遠。」(《羊城晚報》語)激戰結果,我以六勝四和一負僥倖獲第一,為江蘇隊團體獲第四名立功,自己也取得甲組棋手資格。 8月四川樂山全國聯賽,「打得三起三落,雖敗給胡(榮華)楊(官璘),卻勝了柳(大華)徐(天利),大出人們所料。」(《北方棋藝》語)結果我獲得第六名。1982年國家體委評定首批象棋特級大師、大師名單時,我恰巧符合入選條件(須「文革」前的兩次前六名或「文革」後的一次前六名)。 1995年夏江蘇棋院落成,我的崗位轉到院辦公室。離開摸爬滾打二十多年的專業隊,一眨眼六載多,對象棋的熱情倒未變,不過既然已經「跳出三界外」,對棋壇之龍爭虎鬥就只是作壁上觀了。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少年子弟江湖老,紅顏少女的鬢邊終於也見到了白髮。」(《倚天屠龍記》)1999年夏,國家體育總局在上海舉行全國象棋國家級裁判員培訓考試,赴考前一個月我就開始研究《規則》,據說考試成績還不錯。2001年春,樂山全國團體賽我擔任裁判工作時,蜀蓉棋藝出版社宴客,程明松社長誇我是「棋手、教練、筆桿子、裁判四項全能。」我說,程社長過獎了,不過不管是打哪份「工」,勤奮勁頭自問還是有的。 離開了枰場,棋藝自會有所生疏,由於好友徐哲雄、林益世(臺北)、林博修(加拿大)、阮明昭(基隆)等一再熱情的鼓勵,再加上上海《象棋天地》叢刊編輯楊柏偉的「緊、逼、圍」(申花隊徐根寶的法寶是「搶、逼、圍」)這「無形劍」之壓力,筆者雖感力不從心,仍鼓足勇氣竭微薄之力,總算完成了這部書稿。 本書蒐集了棋賽中出現精彩場面的百餘則攻殺戰例,綜合個人見解感受進行述評,希望讀者閱後對開拓思路啟迪線索有一點幫助,並會對閱讀象棋書籍(一般說來有點枯燥)之興趣有所增進。
前言 初學圍棋的人,往往可以作活的棋,結果被殺;本來可以吃住對方的棋,結果未能成。該補的棋不補,不該補的棋多補上一手。這些都反映了初學者處理死活的能力弱,說得確切一些,就是還不懂得死活。 自古以來講解死活的名著甚多,現代出版的死活題解書也不少,讀來令人賞心悅目,思路大開。但有兩個方面令人遺憾:一是這些書內容重複頗多;二是基本上以題解的形式講解死活。還不曾有一本系統指導怎樣去思考死活問題方法的書。 我們在本書的第一章對死活棋的思考方法進行了概括,真正理解並掌握這些指導性的方法,對解決死活問題實在太重要了。 懂得了死活的道理,就要運用到實戰中去。我們發現不少業餘棋手在實戰中對於有些常見的死活問題不能作出正解,這是缺少死活基本常識的表現。因此,我們在第二章介紹了一些必備的各種類型的死活常識,這也是處理死活問題的基礎。 死活是作戰的基本技巧,一個棋手善於處理死活問題,毫無疑問他的作戰能力必然強。學習死活問題不要急於求成,我們在第三章精選了富有趣味性的死活題50例。讀者可在充滿興趣之中提高處理死活問題的能力。
前言 古今中外的棋手,經過多次對奕實戰,對於角上或邊上的著子,逐漸形成了一些被公認的比較妥善的程式,這就是所謂「定石」。 我們在本書第一章介紹了一些基礎定石,初學者從中可以學到不少有關定石的知識,如果運用到實戰中去,肯定會發揮很大的作用。 但是,如果光學基礎知識,不瞭解其運用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只能是「紙上談兵」的棋手。所以,接下來我們向大家介紹定石的選擇與運用這兩個很重要的課題。 一名優秀棋手,必須能夠根據形勢選擇最佳定石並靈活運用,亦正亦奇,出奇制勝,這是取得優勢的關鍵。正所謂「兵形象水,因地而制形,因敵而制勝,能與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我們希望圍棋愛好者能夠深入領會定石的選擇與運用這兩章的內容。 時代在進步,圍棋在發展,定石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高手的布局中,常可以看到新變化的不斷湧現。所以,我們把定石的變化與發展作為一個專題介紹給大家,一方面把新的定石及其變化展示出來,供大家學習;另一方面,讓圍棋愛好者們體會高手對每一手棋的刻意追求,鼓勵愛好者開闊思路,不迷信和依賴已有的定石。 囿於我們的水準和時間,書中錯漏之處,熱忱希望讀者和專家指正。編著者
經過眾多棋藝高手的研究、實踐,象棋布局不斷革新、發展,如今,已經走向系統化和戰略化。 對布局的研究,更顯示出其重要性和現實性。青少年棋手要提高水準,就要把布局學好,認真研究各種變化、能夠牢記變化的主流、掌握其變化的規律,創造性地運用到實戰中去。 五七炮進三兵對屏風馬是當前非常流行的布局,其布局特點是形勢簡要,攻殺激烈複雜,攻守比較含蓄,變化內藏鋒芒。要更好地發揮這一布局的特點,需要具備一定的實力。 象棋特級大師呂欽、趙國榮、劉殿中、李來群、許銀川、柳大華等對此布陣都深有研究和體會,有著不同的見解和創新,為此種布局增添了豐富的變例。 我們收集了象棋特級大師、大師們比較典型的對局,並連帶將中殘局部分也作了評解,經過綜合整理,一併提供給讀者研究、參考。 限於水準,不妥之處,希望棋友們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