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是「易開罐」式的文化,容易使用,也容易失卻記憶與熱情,但廣告是社會的鏡子,從廣告可以看到社會的變遷。我國媒體(報紙)產業始於1885年英國傳教士創辦的《台灣府城教會報》,光大於日治時期的《台灣日日新報》,日治時期已有廣告業,但真正進入現代化的「廣告代理」時期則是戰後的1958年, 該年來自恆春、留學日本的溫春雄創辦了台灣第一家綜合廣告代理公司---「東方廣告社」。本書以台灣的社會變遷、媒體發展、廣告發展為經,東方的人與事為緯,記錄了一個產業、一個時代,這個時代是你我共同走過,歷經匱乏貧困到豐裕富足、從冷漠不語到眾聲喧嘩的五十年!這個產業則用「廣告」記錄了台灣歷史,讓我們看到台灣五十年來的發展軌跡。
一個親身經歷二二八事件的賣煙小孩,和絕大多數的台灣居民一樣,都恐懼中共政權的統治。一九七三年靠著美金七萬元,到美國洛杉磯打天下,短短的六年內創造出上千萬的財富,並逐步成為台美大亨。他賺大錢後,不忘回饋鄉土,反哺生他、養他、育他的出生地 ......1974年,在美國發起第一個專業工會──南加州旅館公會 、台美商會,以及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會,對團結海外台灣人盡一份力量。1980年,與台灣同鄉共同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愛德華.甘迺迪參議員舉行千人募款餐會,募得十萬,得到善意回應,促使美國國會通過台灣獨得兩萬名移民配額法案。1982年,與蔡同榮、彭明敏、陳唐山等人合創「台灣人公 共事務會」(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FAPA),遊說美國國會議員,提升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1982年,將出售假日旅館所得,捐出一百萬美元,成立「 台美基金會」,設置工程科技、人文科學、社會服務三項成就獎,獎掖海內外台灣傑出人才,是海外台灣人第一個 回饋社會性質的基金會。參與台灣同鄉組織,居間協調成立「台灣長輩會」,不靠 美國政府而自力興建鶴園公寓,安頓台灣移民美國生活的老人,解決他們居住的問題,同時也贏得當地人的敬重。1998年,捐獻土地四萬英呎、建地二萬英呎,做為「台灣 會館」永久會址之用,作為南加州台灣人社團共同的家、精神的堡壘。
成功的台南幫事業 吳尊賢為「台南幫企業集團」的第一代領導人之一,並創辦「財團法人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致力社會文教公益事業。他一向堅持「勤儉誠信,穩健踏實」的行事準則,也在其事業有成之際,積極投入文化、公益、體育事業。 民國七十年,本諸「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信念,捐資壹億元等值之股票,創立「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捐助慈善公益事業、體育活動、學術研究機構,培育優秀人才,表揚愛心人士,對改善社會風氣不遺餘力。民國八十七年,個人更捐建約值新台幣兩億元之「尊賢館」,作為台灣大學邀請海外學人來台講學期間交誼、住宿及學術會議之用。 本書出版不只是又一份企業家的回憶錄,更是在提倡一種人格的典範,是對當前社會人心至為有益的一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