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做事情特別入迷時,周圍就會形成一個大泡泡,聽不見外面的事情。 我喜歡我的泡泡,它能讓世界立刻安靜下來,可是家人不太喜歡我的泡泡。 有一天,泡泡突然消失了,家人說的話我都能聽見,但心裡亂糟糟的,玩遊戲也不再開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理解孩子,才能讓孩子安心發展個性。 呵護孩子的泡泡,讓他們專注於自己的世界。
小雨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最喜歡穿一樣的藍裙子。 可是,有一天,我們一起選班長,小雨當上了,老師很稱讚她。 我有種說不出的感覺,不想再和小雨一起回家,不想教她數學作業。 甚至開始討厭那件藍裙子,我這是怎麼了? 嫉妒是會困擾自己,影響我們跟別人做朋友的,必須化解。 學會為他人鼓掌,是可以軟化這種情緒的,甚至轉化成為進步的力量。
在公園,別的小朋友搶走了我的玩具,我只好找另一個玩具玩。 在學校玩耍時,同學打傷了我。 大人生氣的說:「別人欺負你,你就還手!」可是,我不想還手。 我不喜歡打人,我是不是做錯了......但是,除了還手,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面對他人攻擊時,可以自主選擇回應的方式。 尊重自己的感受,比違背自己意願而還手,更顯得真實和勇敢。
家裡有了弟弟之後,媽媽只講故事給弟弟聽,爸爸說我要照顧好弟弟,奶奶要我帶著弟弟玩,爺爺叫我把腳踏車讓給弟弟。 什麼都是弟弟、弟弟!他們說:「你是哥哥。」 我受不了了,要是媽媽沒生弟弟就好了,我不想當哥哥...... 哥哥也還是個孩子,也會嫉妒、厭煩、委屈,需要被看見、陪伴。 一直要他讓著弟妹,複雜的內心感受就被忽視了。
我喜歡把說不出口的話寫在日記裡,寫出來後會覺得舒服一點。 我會寫一些不開心的事,要是能自己把這些事說出來就好了,可是我做不到。 有一天,同學搶走了我的日記本,準備念出來。 我真的好生氣,不自覺大聲說出「我不準你唸!」 勇敢「說不」,可以捍衛自己,化解欺凌,找回權利。 雖然過程不免掙扎,但這是保護自己,獲得尊重不被傷害很重要的一步。
開心的時候、拍照的時候,我喜歡大笑。 外婆提醒我別那樣笑,否則不整齊的大門牙會被看見的。 我有點沮喪,這樣就不能痛痛快快笑了啊! 大門牙確實有點大,可是要矯正,我也好害怕。 其實只要喜歡自己,就不需為了迎合他人,放棄自己。 而且也只有喜歡自己,才能真實的表現自己,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