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龍的心中有一顆南十字星。這是一顆很小,但卻很閃耀,而且充滿著神奇力量的星星。它不僅為他帶來幸運,同時照亮著他的心靈,成為他的繆斯,引領著他的繪畫生涯……他的繪畫是嚴肅的古典主義和有節制的表現主義的一種混合,他常常藉由少數民族、漁民或農民,甚至擬人化的動物世界來描述他想像中的烏托邦,他希冀他的繪畫也能夠成為喧囂的現代社會中,眾人心中的那一顆南十字星……
偉大的土地啊,今天你把一根車桿插進去,明天它就會長出一駕馬車來!這是大文豪契訶夫對烏克蘭土地的詠嘆。這塊豐沃的黑土大地上,一群優秀的藝術家用他們的畫筆吟唱著大地之歌,他們迷人的歌聲,彷彿微風拂過白樺林般,優雅動人。
岑龍,窮其一生捍衛自己對藝術追求的真理的藝術家。他用最真誠的心靈畫出了充滿生命力,深具靈性的作品。他只畫他尊敬的人們,也就是認真奮鬥,即時遭遇困難也不願妥協,反而是想盡辦法克服困難活下去的人們。岑龍的繪畫帶來的是一種光明,是善的力量。從早期的遊吟詩人系列,樸實的北方人物、動物和風情,帶給觀眾的是一種面對艱困生活所產生的韌性,以及大自然和人的和諧關係所帶給人類生活的希望,此時期的光芒是淡淡的希望之光。而近期的油畫〈仰望星空〉(2017) 中的農婦抱著動物家人仰望著夜空,星星閃爍的光芒似乎落入到婦人的眼睛裡,或是現在正在威尼斯馬爾他教堂展出的〈海女祭〉(2019),最前方的海女手拿著火把,照亮了上岸的道路,都寓意了宛如火把般堅定的信念。這是在為人們指明追求的目標,也是人們為了生存頑強拼搏的精神支撐。如今,已邁入耳順之年的岑龍,近年來將他所感悟到的更多的人生真諦融入其藝術表現中。他的藝術在這些年仍屢屢突破,不斷的進步。就像約翰·克里斯多夫的一句話:「⋯⋯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時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不斷延續著自己藝術生命的岑龍,期許自己的畫永遠可以給人們帶來愛,帶來希望,帶來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