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計文君的中篇小說大都選擇與作者對位關係明顯的女性角色作為聚焦人物和主人公。作為敘述視角和觀察世界的切入點,這一女性角色是敏銳的、易感的,她的「知曉方式」能輕而易舉地將讀者引領到世界的深層,即人的心靈世界。 其中收錄的〈天河〉與〈剔紅〉二篇,讓我們看到一個頗有意味的「形式」——與作者對位關係明顯的女性為主體和中心與作為鏡像的同性和作為愛情對象的男性構成的兩女一男的「三角結構」。異性戀與「同性聯盟」賦予小說一種新穎的故事形態,而潛隱的女性視角與細密的心理觸角造成了張弛有致、疏密相間的敘述形態。一方面它是一個有關女性成長的精神分析學結構,女性的創傷、焦慮、掙扎與成長是在與男性「他者」和同性助體的交流與對話中被體現,女性主體性建構是這種內在性對話的結果。 ——孫先科(河南師範大學教授)
東君在中國當代作家系譜裡誼屬七○後創作者,作品開始發表迄今約有十六年,本書乃是作者「從各個時期,擷取了幾篇代表性作品」所輯,大抵以東甌為小說場景,寫溫州一帶的歷史掌故或當代人物。 初讀東君作品,必然驚詫於其廣博的涉獵與借鑒,他的小說形式、風度不拘一格,既有沈從文《邊城》色彩,又略有幾分錢鍾書《圍城》的影子。同時也展現了帶有野史、民間文獻的風格之作,也有鄉野傳奇的況味,收尾尤興難以言宣的神祕感。更令人驚豔的,作者還將對古典文學與宗教的熱愛,融入其筆下創作。書中既有中國式的古典意蘊,但亦非脫離現實的仿古之作。 託形於古,實寫今世,古雅、散淡的氣質裡,存在著日常的恐怖感與諷諭的聲調,這是小說裡頑固的低音、壓抑的和聲,是蓄勢待發的張力,也正是東君找到的、屬於自己真實的聲音。 ——石曉楓(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本書特色 八○後的大城與小愛、青春與滄桑、愛欲與庸常 再會,吾愛。我深深愛著的,不只是你。還有你身後的一切。 第五屆老舍文學獎 第十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最具潛力新人獎 第二屆西湖新銳文學獎 我曾經無數次追問過你關於那事件的種種,流血和吶喊,軍隊和坦克。那些被遺忘了的工人和學生們。我問,你那時在做什麼?和什麼人在一起? 你全都默然。你所做的最多的事,不過只是微笑地垂下眼睛:別問了,你當時還小。 你不過只是比我大九歲。這九歲卻變成一道年代的鴻溝,中間絕無可以溝通的可能。你總是笑著說:這事你們八○後不能夠了解。而你呢,這方面你是驕傲的,經歷過十年浩劫、七六年以及八九年夏天的七○後北京男人。 因此你有沒有想過,我飄過大洋彼岸,其實只是為了尋找關於生命的一個真實? ──〈我們夜裡在美術館談戀愛〉 他那時只想愛她,好好愛她,讓她過全世界最美滿的生活,卻從來沒有想過要把她帶到一個齷齪、複雜、無法言喻的氣味之城裡面。他曾經許諾她和自己的也許是一個真正的城堡,永遠潔淨,華美,明亮,日影可以直接從窗中射入,而窗邊便滿栽木槿與桃花。牆壁上貼著深白色有暗紋的牆紙,室內有一個很大的噴水池,可以在池邊晝夜跳舞,不眠不休。桌子上放一大瓶插滿了的百合,以及許許多多新鮮水果。園子裡滿植大葉栀子,桂花,香樟樹,池塘飄著淡緋的睡蓮和浮萍。他會拉著她的手跳一整夜的舞,在噴水池邊試圖親吻她,她笑著躲開,黑如鴉鬢的髮邊還插著一朵新開的茉莉花,又白,又美,又香,後來跳舞跳了太久,便不知落向何方。──〈氣味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