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為儒家的四書之一,一說為孔子之孫孔伋 (子思)所作。中庸以修養心性為主,所謂「盛德至道之全體,原於天命,發為人道,本於至誠之性,發為大教之化。」可見:孔子教之始於人道,孔子之道出於人性,而人性之本於天生。
康有為氏之學識淵綜博雅,鴻儒經世之才,將乾嘉訓詁考證之經學,一變而為有理論、有系統之哲學,使傳統經學發生空前的思想大革命。本書為其全部經學思想之立論基礎。說明孔子改制創教,為制法之王,治定百世,廣為條理,推之不窮。康氏本此經學新說,出而主張變法維新,撥亂世而入昇平,成其理想大同社會,為人道進化之極軌,其以理論施之實踐,蓋可謂文學運動之領袖矣。 《孔子改制考》光緒二十三年丁酉(1897年),印於上海,其後適逢戊戌、庚子之變,清廷下令焚版禁行。二十年後(民國九年庚申),重刊於北京,十一年壬戌成印行。民國五十七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取庚申本重印,距上海初刊行已七十一年矣。今逢建國百年,重印此書,以誌康氏「探研古訓,創發新義」之偉行,非偶然也!本書特色 康有為氏將乾嘉訓詁考證之經學,一變而為有理論、有系統之哲學,本書說明孔子改制創教,為制法之王,治定百世,廣為條理,推之不窮。
上古創字依類象形,所以形聲相益,會意記事;商周之後文章典宣,會通應變致用之外更求文飾。所謂鳥蟲書,即古代之花體篆字也。其文具鳥魚螭蟲之狀,盤屈宛轉,游走飛舞,飾象華美,實為漢字中之奇葩,最富於裝飾藝術者,惜流傳較少,如鳳毛麟角不可多得。 本書所輯以彝器古兵款識及秦漢印文為主,摹集之字依拓本照片或影印本為據,並參許慎《說文解字》字例,耗時六年計蒐得654字、重文1153成書十五卷。本書特色 所謂鳥蟲書,即古代之花體篆字。其文具鳥魚螭蟲之狀,盤屈宛轉,游走飛舞,飾象華美,實為漢字中之奇葩,本書所輯以彝器古兵款識及秦漢印文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