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先展示周易關於天道、地道和人道的自然結構,突破了把自然作為人的對立物的西方哲學傳統自然結構,並且根據老子關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和道法自然的觀點,揭示了自然結構之間的復雜關系,以及周易關于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觀點,闡述了精神和物質之間的幽明和感通的關系等獨特自然結構觀。 其次,研究了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以及生生謂之易的周易特有的自然演化觀。 第三,探索了周易自然觀的立象取義的核心內容。其基本做法是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周易自然觀就是這樣善待自然,順其自然,認識自然、解釋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第四,本書用獨特的易象思維方式,演繹卦象結構和變化關系,盡解自然之易、立象盡意、卦爻符號轉換、制器尚象、取象比類、變易為性、簡易為用、交易為通、不易為宗以及為變所適、和諧論、地之道、災異觀、整體有機自然觀等。 當代科技革命和社會改革兩大潮流,使人類進入工商文明和信息文明的新時代,從根本上改變了古代周易賴以存在的經驗科學基礎和農耕文明的社會條件,周易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易學文化體系的核心是「天人同構」和「天人合一」,謀求周易自身的科學化去實現其社會化,把巫史文化變成哲理文化,以科學的精神和現代人文理念建成現代易學體系,是歷史的必然。
田合祿 《易經》是什麼?《說文》引《秘書》說「日月為易」,說明「易」就是日月,《易經》講的就是日月的運行規律,以及日月的運動變化,及其對自然界生物和人的影響,並闡述人順從自然變化的道理。探討日月的運行規律屬於自然科學,由此產生的天文、曆法、季節、氣候、氣象、物理、數學等都是科學,由此可知《易經》也應該是一本講科學的書,不是講迷信的書,研究《易經》,就是研究科學,因此,我們將這套叢書定名為《周易與現代科學研究叢書》。 《易經》的功能是什麼?《繫辭傳》說「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原來《易經》的功能是講生命科學的,講一切事物的誕生、發展、壯大、直到其死亡。乾為日,還為天;坤為月,還為地。所以《序卦傳》說「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彖傳》還深入地闡發了乾坤日月合德創生化育萬物的特性,謂「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人有生命,動物有生命,植物有生命,一個國家、一個機關也有生命,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所以《易經》可以用到萬事萬物之中,萬變不離其宗。 日月運動,有時間,有空間,這一特性《易經》就用卦符來表示,故《易經》的卦都有時、空的特性,時空相結合研究就成了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大特徵,所以孔子研究《易經》之結晶產物——《易傳》,不但強調「時」,也強調「位」,「時」就是時間,「位」就是空間,「時」「位」結合,就是時空結合,是自然科學的研究,不只是人文科學的研究,要把它從人文圍牆中解放出來,放到自然科學中去考慮,就會知道孔子不只是一位教育家、哲學家,還是一位偉大的古代科學家。 日月運動有規律,有時間,這是一切推前和演後運算必須具備的條件。《易經》之卦是日月運動的代表符號,故用卦也能推知以前和演義以後。 再說孔子儒家,《漢書‧藝文志》說「儒家者流,蓋出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教化者也」。原來儒家主要是講「陰陽教化」學說的,而「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所以孔子在《繫辭傳》中說「陰陽之義配日月」。羲和是個觀天文制定曆法的官員。由此可知,孔子研究《易經》的目地是「治曆明時」,供民政之事用的,所以孔子《易傳》處處都是體現出了科學精神。 《易經》是一部偉大的古代科學著作,在歷代易學研究者的科學闡釋下,今天科學易已經形成,其研究正在逐步深入,我們相信到二十一世紀,科學易的研究將讓《易經》重放科學光輝,古樹將開新花。
青年時代的葛洪,因戰功被晉帝鰣為關內侯,而後他因渴望並勤奮休學深造中國道家內丹養生修真學而取得豐碩成果,故爾歸隱中國道家第七大洞天、廣東羅浮山中,一邊潛心修煉中國道家養生修真學中的內丹與外丹和道醫與中醫學,一邊對中國晉代之前道家養生修真學中的一切思想、方法、秘術、醫術、道術進行了全面的學習、繼承、研究、總結與發展,然後寫出被譽為中國晉代之前道家養生百科全書的《抱朴子》等一系列著作。 《道家養生與現代生命科學系列叢書之9:葛洪《抱朴子》道醫丹道修真學》為全面弘揚葛洪傳承中華聖祖黃帝、老子創立的中國道家內丹養生修真學,特優先收入中國道家文庫《道藏》中所載:《抱朴子‧胎息謝》、《抱朴子‧養生論》鄭隱與葛洪師徒二人論丹道修真的名著《大丹問答》。 《道家養生與現代生命科學系列叢書之9:葛洪《抱朴子》道醫丹道修真學》將葛洪在羅浮山編著的中國中醫藥學名著《肘後備急方》精心注釋並譯成白話文後收入。然後將葛洪羅浮山為發展中國道家文化而創建沖虛觀、酥醪觀、白鶴觀、黃龍觀、九天觀事蹟與道場勝景詳載書中。
《鬼谷子》一書的主人翁眾說紛紜,大體上可歸類為二:一說,此書乃蘇秦就自己所實踐的外交謀略彙集之後,並以虛構的人物「鬼谷子」來烘托其神秘性。一說,為周陽城之士王栩,潛居鬼谷,能通天徹地,不但精日星象緯且博兵學,更善遊學、修養心性。其藉鬼谷棲身,偶爾入市為人占卜,所言皆應驗如神;慕名者眾,然先生擇人甚嚴,資質平庸者不得入其門。其弟子中以擅長兵法的孫臏、龐涓及善遊說的張儀、蘇秦最著名。蘇秦自離谷後,發揚其遊說之說,欲結六國以孤秦勢,未料,終因反覆不忠而被暗殺於齊國。史官記載:季子周人,師事鬼谷;揣摩既就,陰符伏讀;合從離橫,佩印者六;晚節不終,燕齊反覆。《鬼谷子》自古以來被世人視為情報參謀工作者所不可或缺的典籍,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尤其在今日經濟掛帥以情報、資訊為主流的時代,愈來愈多人視企業為「經濟戰爭」,無形中,人與人之間、公司與公司之間、國與國之間,刺探機密與打擊士氣之事層出不窮。德國史學家、社會政治家施賓格勒,曾高度評價鬼谷子的智謀,並且強調它在當今國際激烈競爭中的借鏡。被稱為當代縱橫家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也稱讚施賓格勒的觀點。在人類腳步日形急促,科學知識一日千里,情報需求日益迫切的情況下,鬼谷子受人重視的程度也日益增加。古代兵書的策畫、運營和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實用都有啟迪作用。
『孫子』與克勞傑維茲的『戰爭論』是東西方論戰的古典名著。 尤其是『孫子』,內容縱貫二千五百年,除了中國本土之外,是日本、東南亞等漢字文化圈所傳承的兵法書。而近年來不僅作為兵法的經典,也被認為是商場策略書或經營管理者、運作經營策略者的參考指南。當然,市面上『孫子』應用篇的商業叢書為數甚多。在美國電影『華爾街』一片中出現,想利用股票的內線交易獲取暴利的人物,引用『孫子』之言的場面,同時,甚至還有新聞報導指出,參與波斯灣戰爭的美國海軍隊員身上,帶有英譯本『孫子』的拷貝文件。 兵法書因閱讀者的取捨,可能變成兵法以外的經典,也可能是跳出古典的範疇,隨時提示我們因應問題的睿智的經世指南。 本書『百戰奇略』可說是集中國歷史所蘊育的兵法書(『孫子』為代表)的大成。本書將戰爭的原則分類為一百項,各以『孫子』『吳子』『司馬法』為首的兵法七書做縱橫的引用,也可說是中國兵法精髓的抽樣。一百項的原則由賞戰、罰戰;遠戰、近戰;進戰、退戰等相反的對句構成,暗示著戰爭原則的相對性。另外,文中還指出歷史上的戰例與一百項的原則對應,可說是各項原則的實例。 克勞傑維茲在其著述『戰爭論』中如此記載: 「歷史上的實例,一般都是說明許多事項,然而,除了戰爭內容的說明之外,它還具備經驗科學中最強的證明力。這一點在戰爭術中尤為顯著。」而『百戰奇略』藉由列舉一百項的原則對應的各個戰例,除了可證明原則之外,還具備做為歷史讀物或戰記的趣味性。 這是一本編排井然有序的兵法書,也是標題『百戰奇略』的由來。
在二十一世紀來臨的今天,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急遽變化的時代。世界固然如此,就是我們的國家、商場、家庭和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也莫不隨著而有了很大的改變,因為這樣,更導致人們價值觀的不同,這些改變來得如此迅速而劇烈,所以在人與人相處的人際關係上,造成了難以調適的困難。 對這樣的情形,我們該採取什麼因應措施,才能使自己能有個圓通、順利的人生呢?我們以為古籍將能為我們提供許多資訊和答案。 所謂「鑑往知來」,即明識往事,可以推知未來。例如,我們閱讀史書,多識古事,可以鑑往知來,有助於做人、做事,甚至為政治國。 在古籍裡,無論歷史著作、文學作品、哲學思想、處世訓誡,或兵法,都是經過激烈的政治環境的變化過程而完成的,因此,書中的人物透過作者的文筆,呈現出來的思想,是很可以作為我們參考的。何況,這些古籍都經過悠久歷史的考驗,而被流傳下來,自然最能為我們提供適應生存與變化的學問。 另外,古籍作品的可貴在於,在這些著作裡,它雖然表現出彈性的風貌,以期能適應中國長期以來政治變化多且大的環境,但是,在這些著作的精神裡層,每一部不同的書籍,都還保持著它們自己的主觀性的個性。 對現代的人們而言,我們所要探討的主題之一,是有關於心的問題。 ……被周圍物質環境所包圍的空虛的心。
越南 一九九六年是揭開新生越南序幕的一年;實現與美國的正式邦交加入東南亞國家聯盟,是越南躍登國際舞台的一年。以往越南揭示三個口號,朝新的建國理想邁進;這個理想就是自由、獨立及幸福,是胡志明的建國思想。 在建國思想當中,自由與獨立在經過許多的苦難之後,於在九五年完成了;九六年開始,朝向創造國民幸福的新國家邁進;現在的越南,官民都為了達到幸福的這個目的,而開始建立一個充滿夢想及希望的國家。 追溯越南的發展過程,到九五年以前越南是第一期建國的時期;從九六年開始的下一個步驟,則是追求幸福的第二建國的時期;一九七五年越戰獲勝,七六年完成民族統一,越南成為備受世界矚目的社會主義國家;在東西冷戰的緊張時代,得到蘇聯及東歐諸國的支援和協助,開始了越南的建國之路。 充滿理想而開始的建國之路,卻因為糧食不足及極端貧困,而產生了反政府運動;運動開始後的第五年,蘇聯的社會主義也遇到挫折,結果在國民的主意之下,誕生了刷新政策;越南國民完全否定以往的條件政策,選擇了一百八十度的政策轉變。
菲律賓 菲律賓長達三世紀半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在東南亞諸國當中是最早接受西歐文明洗禮的國家;殖民地時代,西班牙以菲律賓為轉運站,用墨西哥生產的銀購買中國及日本的陶瓷器等產物,在西歐銷售,得到莫大的利益。 世界一周的航路則是以西班牙為起點,到達墨西哥大西洋側貝拉.克魯斯的海路,然後再由兒經由陸路連接到太平洋側的亞卡普爾克為止,從亞卡普爾克到馬尼拉再次以海路連接;像日本伊達藩的支倉常長就是利用這一條路遠渡羅馬。 現在國內有很多來自菲律賓的勞工,形成多數菲賓在國內的就業問題,但是在本世紀初期日本的勞工也曾經到菲律賓去賺錢,從事碧瑤的道路建設或民答那峨島的馬尼拉麻的栽培工作,總數與目前在日本的菲律賓相匹敵,但是知道這件事情的日本人很少;當時,菲律賓在歐美國人的眼中看來是比日本先進的國家;事實上,在馬可仕政權的第一期為止,菲律賓還是東南亞諸國的領導者,甚至被提名為繼日本之後的奧運舉辦國。 在此充滿勞動慾望,活潑的七千萬名菲律賓人,等待國內企業的雇用機會;也許對日本而言,菲律賓是東南亞中殘存的最後聖地了;最近美國最大型的航空貨運公司聯邦快遞公司,對於昔日美國海軍基地蘇比克,設置對亞洲的大型轉運基地深感興趣,我想二十一世紀,菲律賓將再度成為東南亞的領導者。
兩岸戰爭 開始封鎖台灣的中國軍隊,終於對台灣本土發射百枚以上的導彈飛彈,海空方面也展開激戰,爆發兩岸戰爭的危機已經到來。而日本不能靜觀其變。成為生命線的航路柔寸斷,連民間運輸機都遭魚雷擊毀。日本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呢?而大國的美國又會如何處理呢? 從海峽兩邊的決戰開始,描述了中國、日本、臺灣三方的動作及反應,有為自己的利益著想,為自已的生存而努力的,為已身的野心而慘忍的,寫出了戰爭時的情況,接續到廣東軍決斷,而反叛中國投入臺灣,最後也寫到中國已身的內戰爆發,華南地區起身獨立… 中國內部的華南開始獨立,反叛北京政府。包括中國分裂的危機灶內,巨龍開始翻騰了。 作者簡介 森詠,今年二度進入中國大陸取材。洞察時代趨勢的本小說,在海內外成為話題,在台灣也加以出版。為了躲避編輯的催稿,筆者甚逃到輕井澤避難,努力專心地寫稿。
開始進攻台灣 中國在70年代控制西沙群島,而這一次繼南沙群島之後又控制了東沙群島。事實上,已經打算在南海稱霸了。而且,外洋艦隊具有航空母艦。所以,藉著與台灣的戰爭為契機,可能觀察日本和美國的對應態度如何,隨時都可能封鎖南海,導致兩國船隻無法航行海上。如此一來,中東的石油無法運到日本,日本立刻就會露出破綻。 或者是中國繼續進行改革開放經濟,持續高速經濟成長,在幾年內中國的農業生產無法供應中國的12億人口,中國必須由外國進口大量的農產品,到時對日本和周邊諸國就會造成不良影響。在中國內吃不飽的人,恐怕會有幾百萬難民湧向周邊諸國。 所以,這次對台戰爭展開,可能會使台灣和中國兩邊的難民大量地湧向日本。談到這些問題,中國對日本的確是重大的威脅,所以絕對不能夠忽視中國的情勢。
迫切的危機 台灣政府向聯合國事務局提出加盟申請的手續。兩週後要舉行聯合國總會。當然台灣加盟問題會成為緊急議題拿出來加以討論。台灣政府目前為了各國能夠同意台灣加入聯合國,因此對各國展開猛烈的外交工作。台灣以GNP 佔世界第二位的經濟力為後盾,提出以援助亞洲諸國和非洲諸國、中南美諸國、阿拉伯諸國的經濟為交換條件,希望這些國家能夠支持台灣加盟聯合國。同時還有已經承認台灣的二十八國的基本票,支持國家會陸續增加。到目前為止連印度在內四十二個國家已經開始承認台灣了。台灣如果想要加入聯合國,必須要得到加盟國一八五國過半數的支持才行,如果美國和法國等先進國家、及我國支持台灣的話,國際輿論也傾向支持台灣,台灣就可以獲得同意加入聯合國了。 中國政府面對這種事態,認為台灣問題是國內問題,希望在他國干涉之前就加以處理。所以在聯合國總會召開之前,可能會趕緊處理台灣問題,而且想要向國內外宣示台灣是中國的領土,所以趁著台灣支持國還沒有增加之前,就必須要展開行動。這是第一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