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哲思 類別 ,共計59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電子書】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周保松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15/08/07 出版

「人人生而平等。」 「不自由,毋寧死。」 人在社會,既學習獨立自主,亦要活在一起,在家庭、學校、工作等各樣制度之下,互相依存。道德和理性有何重要價值?自由與平等是否非此即彼?本書作者認為羅爾斯所代表的自由主義左翼傳統提供的正義社會圖像,值得我們認真對待,並真誠地提出實踐之可能。 「我翻讀本書各章,既欽佩他的為學之認真、思考之縝密、追問之不懈,更注意到他的強烈道德關懷與社會意識在文字之後搏動,知道政治哲學於他不僅是知性的探索,也是追求理想社會和美好人生的困勉之旅。」─錢永祥(臺灣中央研究院)

7 特價16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粵語的政治:香港粵語的異質與多元

文潔華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14/08/31 出版

文化研究的總方向,在於對本土政治的取態,在雅俗複疊中以小眾自居,又通過日常生活點滴,提煉批判元素,以之與所謂主流、精英的陽春白雪有所抗衡。在取材和論述角度上,在文本型態的系統與環境的收放之間,本書各篇論文均展現出既嚴謹又精闢的分析和探究。作者們又特別將其研究目標放置於香港文化明確的「當下」時空,冀望替純屬香港的文藝注入能量,使之切入逆境求存的契機。──王建元,香港樹仁大學英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閱讀本書,我們會更加明白:香港的歷史記憶如果遺落了「師娘南音」、「牛精良」、「黃飛鴻」,或者「許冠傑」等以粵語為形體的文化符號,就是香港面相的重要缺損。本書又提醒我們,所謂「本土」政治,離不開語言的營構。香港政治上的內外,又往往延伸自香港的粵語與普通話、英語,以至少數族裔的語言的對衡關係。要深入了解香港的語言環境與社會文化現象的關係,本書應該是最好的導引。──陳國球,香港教育學院人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講座教授

7 特價28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延續與變革:香港社區建醮傳統的民族誌

中文大學  出版
2014/08/23 出版

本書以1980年代以來香港的建醮活動為平台,藉著口述歷史、民間文獻和民族誌紀錄,從比較的角度探討鄉村社區內在結構和外緣關係的變遷。全書按照舉辦建醮活動的不同主體,劃分為單姓宗族聚落、複姓村落、單姓主導的複姓聚落、墟市、客家等章節。 讀者可以透過不同時空的民族誌,理解地方社會組織、社區歷史沿革、群體意識、文化價值認同和特定時空的世界觀、傳統權益與政府干預之間的張力,以及鄉村社會與都市之間的隔閡與界限。

7 特價47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中國社會:變革、衝突與抗爭

中文大學  出版
2014/06/30 出版

當今中國建立在經濟迅猛增長之上的政權合法性已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急劇擴大的區域及階層分化、嚴重的環境破壞、數量龐大的弱勢群體、愈演愈烈的民族紛爭……頻繁的社會衝突廣泛地以對抗、甚或暴力的形式在中國社會全面上演。本書從衝突與抗爭的角度探索當代中國社會經濟轉型三十多年來所發生的深刻嬗變及其複雜根源,集合十多位不同學術與文化背景的學者,從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政治學以及歷史研究等多個角度條分縷析,系統地解讀衝突與抗爭的紛繁形式、龐雜根源、廣泛影響,以及國家應對策略的利弊得失。

7 特價45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再見亞洲:全球化時代的解構與重建

羅貴祥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14/06/16 出版

● 向「亞洲」告別 亞洲這個概念原是歐洲人的構想,從誕生以來一直未能逃脫殖民主義和民族主義的雙重騎劫。 ● 「亞洲」的再發現 本書集結中日韓印等亞洲各國學者,嘗試建立一種既不依仗西方思想理論、亦不以國族利益為主導的「亞洲」視野。 ● 對香港的啓示 香港是否可以跳出港英、港中的二元論述,選擇在亞洲視野中尋找建構自我的另一種可能?

7 特價28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民主台灣:後威權時代的社會運動與文化政治

莊雅仲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13/12/01 出版

解嚴後二十五年,民主已經成為每個台灣人的日常生活,台灣也已經從威權社會轉型為亞洲一個獨特的民主範式。國家體制和法律系統重構的同時,市民社會逐漸成型,基進政治文化日趨成熟。台灣人類學家莊雅仲十餘年來密切關注民主生活的種種日常片段,檢視自由、平等、自治、獨立、集體、反抗權威等等抽象理念的具體在地實踐。他認為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政治和集體行動是台灣政治異質多元的展現,豐富了過去各種執政主權論述下的政治體系。本書正是從社會運動團體和地方社群的角度出發,探討後威權時代台灣的民主發展。作者親身參與環保運動、社區保育等基層行動,近距離觀察勞工和女性組織的運作結構和少數族裔的身份抗爭。基於這些深入細緻的民族誌調查,他記錄一般民眾和社運人士的行動與反思,剖析「公共」、「本土」與「地方」三個構建台灣民主論述與實踐的關鍵概念,幫助我們深入了解這個不斷前行但仍矛盾重重的民主時代。

7 特價4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受苦人的講述:驥村歷史與一種文明的邏輯

郭于華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13/07/01 出版

本書通過對陝北「驥村」村民長達15年的田野訪談,結合其他史誌資料的記載,重新講述了土地改革、農業集體化、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包產到戶等「大歷史」下的普通村民的個人、家庭、社區的生活史及其演變,並由此考察和解釋農民與國家、民間社會與國家權力的複雜動態關係,由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理解共產主義文明的過程和邏輯。 本書的理論架構鮮明,全書論述緊貼底層社會研究理論和斯科特(James Scott)關於農民的道義經濟學理論這兩條思路進行。豐富的第一手材料與第一人稱的引述編排,在社會學與人類學的研究著作中獨樹一幟。

7 特價4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Democracy on Trial:Social Movements and Cultural Politics in Postauthoritarian Taiwan

中文大學  出版
2013/06/01 出版

Democracy on Trial is an attempt to begin to negotiate the problem of writing about and understanding democracy and social movements in Taiwan, and what they can tell us about a place and country that for me is both home and the field, an object of study and yet also an area of hope and engagement.

7 特價70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淮南子》韻讀及校勘

劉殿爵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13/05/01 出版

《淮南子韻讀及校勘》是劉殿爵先生晚年的力作,繼清儒王念孫《淮南子韻譜》之後,此書是最精確的韻讀研究。校勘部分兼採諸家異說,提出獨到的見解,尤其精采。今後此書必將成為討論西漢楚語的堅實基礎,同時更是了解漢初思想史的重要依據。──丁邦新,中央研究院院士 D. C. Lau was, at the time of his passing in 2010,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scholars of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 Long renowned for his translations of the Laozi, the Analects and the Mencius, and the Founding Editor for the CHANT series of critical texts and concordances, Lau was also a devotee of the Huainanzi. But during his long scholarly career he was only able to publish one article of textual notes in 1968 and the translation of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HNZ with Roger Ames, Yuan Dao: Tracing Dao to Its Source. This publication of his meticulous notes on the rhymes and textual criticism of the HNZ represents a heretofore unknown gift of Professor Lau’s profound scholarship to the world of Chinese Studies.─Harold D. Roth, Professor of Chinese Religious Studies, Brown University In what is indeed a highly technical study, Professor D. C. Lau wields the rhyme structure of the Huainanzi like Butcher Ding’s cleaver in carving up his ox. Indeed, Professor Lau with his knee pressed tightly against this ancient canon, dissects it to shows how the judicious use of rhyme unfolds for the reader—dare we say—the reasoned schemata of this highly poetic document by bringing into focus its concatenation of images, its metric patterns, its tonal structure, its parallel constructions, and the rhythmic pace of its verse lines.──Roger T. Ames,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University of Hawai‘i

7 特價192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報人報國:中國新聞史的另一種讀法

李金銓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13/04/01 出版

面對「媒介黨國化」和「媒介商業化」排山倒海之勢,中國報刊的「文人論政」有何時代意義? 本書以「結繩記事」的方法,選取中國新聞史上的關鍵人物、關鍵事件、關鍵節點,串起一部曲折而複雜的中國新聞史。以這樣的方式進入歷史,既觸碰了交錯生動的人與事,深入探究其間的文化肌理,又提供了新聞史脈絡的整體圖景。本書兼收史學、傳播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試圖打破學科壁壘;同時涵括學界新銳及中堅,博採各家所長,為中國新聞史,乃至近現代史提供另一種讀法。 「新聞史的研究不能抱殘守缺,必須從人文和社會科學吸取理論和方法的資源,同時從新聞史迴向給人文與社會科學,保持一個開放互動的態度。 歷史真相是曲折、複雜、具體而矛盾的,更不可能「一語定乾坤」,唯有多視角多維度探索,切磋琢磨,才能慢慢地還原歷史場景,逼近歷史「真相」,配合時代的呼喚以獲致更真切而有意義的瞭解。我們願意在這個平台上對話下去,有志者盍興乎來!」——李金銓

7 特價53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邊城對話:香港‧中國‧邊緣‧邊界

彭麗君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13/01/01 出版

回歸十多年來,香港在身份認同、中港關係等議題上越來越陷入矛盾境地。港人對自己超然於大陸邊界的他者地位感到驕傲,又為香港日漸成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輻射範圍內邊緣地帶的前景感到焦慮。 本書中十三位香港學者從各自專業領域出發,縱觀中國不同時空、不同階層的少數邊緣族群,以期檢視與解析香港的邊緣處境及其與中央權力的博弈,同時展望香港未來跨界和流動的多種可能。 作者們從歷史入手,探究香港以外的中國邊界,回溯邊疆少數民族與中央政權的博弈過程,論述邊界與中心在政治、經濟、語言、文化等等場域的角力。從歷史看地理的同時,作者們也不忘將目光投向今日中國的邊緣族群,反思新自由主義時代權力中心與邊緣的不平等關係,以探討香港在經濟文化領域內邊緣而前沿的多重特殊地位。最後,本書回到邊城香港,具體討論回歸前後港中關係的變化,及其在文化、政治與日常生活中的影響,整理出一套港中關係的另類論述。 本書各篇文章均從香港出發,涉及的議題及討論多元開放,是讀懂今日邊城及其與中國關係的必備之選。本書由彭麗君發起,邀約一群中青年學者,嚴肅地思考中港關係而成論文結集,探討中國邊界論述,重塑香港的邊緣性,以跨境的文化思考,反省香港身份和中港關係的各種可能,實在是非常有價值的一個起點。我衷心推薦,並樂意在日後從不同角度回應本書提出的問題,延續這場對話。 ─也斯

7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中國傳統智慧的真我

閔建蜀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13/01/01 出版

中國儒、道、佛三家的智慧都在探索生命的真諦,尋求做真實的人。真實的人即「真我」,分別是儒家的君子、賢人、聖人,道家的真人,佛家的佛。三家都側重人的心靈明覺與正善行為,而所體認到的「真我」其實就是「理想的人」。本書以「真我」切入,廣泛檢視了《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壇經》、《墨子》,以及朱熹、王陽明、牟宗三等諸家思想,涵容豐富而簡明扼要。 本書強調體悟須與實踐結合,運用易卦分析方法闡明「真我」在各家學說中的共性,即是「一」或「太極」的性質;並詳盡解說如何在現代生活中修煉「我」的性格,以提升「真我」的屬性。 全書文字淺白,闡述客觀;以分類和圖表說明抽象的概念,清晰可解;採用易卦作為分析工具,獨闢蹊徑,可謂理論與實用並重。作者身為現代管理學學者,而深得中國傳統文化之厚澤,意在將歷久彌新的傳統智慧提煉和融,為現代人立身之鏡鑒。

7 特價37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The Ivory Tower and The Marble Citadel:Essays on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Our Modern Era of Interacting Cultures

中文大學  出版
2012/12/01 出版

The Ivory Tower and the Marble Citadel opens up a new way of pursuing the critical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today’s intercultural intellectual arena. Metzger holds that political philosophies are linguistically unavoidable efforts to infer the principles of morally legitimate government from a maximally enlightened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universal human condition. Because these efforts depend on a vocabulary embodying culturally inherited premises, textual analysis uncovering these premises and debate about how they should be revised are cruci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7 特價126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先秦兩漢典籍引《周易》資料彙編、先秦兩漢典籍引《論語》資料彙編、先秦兩漢典籍引《孟子》資料彙編

中文大學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12/03/27 出版

《先秦兩漢典籍引〈周易〉、〈論語〉、〈孟子〉資料彙編》(合訂本)是「先秦兩漢文獻引經叢書」之一。本叢書利用現有「先秦兩漢一切傳世文獻電腦化資料庫」的研究成果,全面檢索先秦兩漢文獻引錄十三經(包括《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孟子》、《論語》、《爾雅》及《孝經》)的文例。《先秦兩漢典籍引〈周易〉、〈論語〉、〈孟子〉資料彙編》所列《周易》、《論語》、《孟子》經文,以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出版的《逐字索引》為底本。《周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經書,異文特多。《周易》異文的內容,包括古今字、假借字、同義字、衍文、脫文,不一而足。本書彙輯先秦兩漢所載《周易》異文,由於這批典籍距古不遠,所稱引的經傳較接近原書面貌,對釋讀和校讎《周易》,不無裨助。《論語》是儒家的原始經典,記載孔子及其門弟子的言行。本收錄先秦兩漢典籍所引《論語》,按經史子集次第排列。通過對讀、比較,對《論語》的解讀及是書與先秦兩漢典籍的關係,可有更深的體會。《孟子》七篇,戰國孟軻撰,當中也有弟子的筆墨。先秦兩漢典籍所載《孟子》異文,對於其書文字的詮釋、假借、校勘等問題,均可供參考。

7 特價140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現代日語語法詳解

余均灼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12/03/27 出版

全書以品詞為綱,將基礎階段的各種品詞用法作分析和討論,並以例句闡明各種詞類用法的異同及詞感的區別等。

7 特價36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邁進中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三十年1963-1993

中文大學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12/03/27 出版

本書回顧了香港中文大學三十年的發展經過。

7 特價4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變革中的兩岸德育與公民教育(修訂版)

中文大學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12/03/27 出版

二十一世紀伊始,人類便面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鉅變,在這樣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處境下,各地政府都在思考如何培育新一代以應付未來,創造前景。在新世紀的全球競爭上,提升國民素質與改善教育體系便成為重要的課題。除了世界性的變化外,兩岸華人地區的急速社會變遷也締造了新情境。價值教育乃成為兩地政府與教育界之關注點,以期解決在社會、政治、及經濟的轉變中所衍生的各種問題。為此,本書收集了多篇論文,特別集中討論大陸和台灣社會之經驗。文章既有觀念之闡述,亦有兩岸華人社會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經驗之討論。本書主要選輯了是次會議裡發表之中文論文。兩岸德育和公民教育正處於變革中,預計將會對德育和公民教育課程產生重大之影響。在急劇社會變遷的衝擊下,面臨道德真空或失範之困境,諸如傳統與現代價值之融和;個人和社群的關係和平衡;地方、國家和國際之張力;意識型態之宰制和主流文化之迷思;理論和實踐之結合;政府和民間的關係和職份等,均為兩岸當前共同面對之急切議題,有待學者、教育工作者和各界人士深刻地反省、批判與改革,以開創德育和公民教育的新路。希望本文集在記錄兩岸三地學者對當前現狀的總結和反思時,也能對這些課題的日後探討有所裨益。

7 特價36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Between Universalism and Indigenism

Arif Dirlik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12/03/01 出版

Within this text, the contributors provide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thropology and sociology since their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hought and education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1930s and 1980s. The authors offer different windows on theoretical and research agendas of anthropologists and sociologists of the PRC and Taiwan, shaped as much by their political context as by disciplinary training. In examining the careers of several individual scholars, they also make note not only of their creative contributions, but also of the resonance of their intellectual concerns with contemporary issues in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culturalism, frontiers, women). Finally, the volume is organized loosely around the problem of how to translate these disciplines into a Chinese context(s), the issues of “indigenization” (bentuhua 本土化) or “making Chinese” (Zhongguohua 中國化), which have haunted the two disciplines since their establishment in the 1930s because of the contradictory expectations that they generate. This is where the case of China resonates with similar concerns in other societies where the disciplines were imported from abroad as products of a Euro/American capitalist modernity, conflicting with aspirations to create their own localized alternative modernities.

7 特價9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Multiple Modernities:A Tale of Scandinavian Experiences

中文大學  出版
2011/11/01 出版

Multiple Modernities approaches the concept of modernity through two historical phases of Norawy. The first study focuses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Lutheran state officials and popular movement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the growth of social democracy. The second examination of modernization centers on twentieth-century Norway after World War II. The book is balanced between theoretical remarks on conceptual issues, an assessment of modernization processes, and a study of basic epistemic and structural challenges that confront us in our time. Scandinavian countries are often noted as cases of successful modernization processes. However, these references to a "Scandinavian model" tend to focus on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after World War II. In Skirbekk's view, the uniqueness of modernization processes in Scandinavia, for instance in Norway, is better conceived historically, not least by focusing o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ith a continuation in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7 特價81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陰陽的思考與應用:傳統思想與現代活動的思辨分析

閔建蜀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11/01/01 出版

  「陰陽」概念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它最初用於解釋自然現象,後來逐漸向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伸展。目前,一談到「陰陽」就想到了《易經》,其實中國傳統思想都含有「陰陽」的思辨成份,老子就是一代表,儒家學說同樣含有陰陽思維,只不過是隱伏著的性質。  本書的第一部分周密闡釋各主要的傳統思想中所含有的陰陽概念,包括了《易經》、《論語》、《老子》、《莊子》、《孟子》、《大學》、《中庸》、《韓非子》、《孫子兵法》與宋明理學等。 那麼,中國傳統文化中特有的陰陽概念又是否可以解析現代人們的社會經濟活動?  本書的「現代篇」即旨在用陰陽觀點剖析企業活動、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世界各國的經濟關係、世界貿易關係、股票市場的活動、市場的預期行為、牛熊市的週期、外匯投資活動、期權的買賣、道德的他律與自律等,說明陰陽概念並非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有性,在現代人們的活動中也具有普遍性。

7 特價4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毛澤東與《文匯報》

鄭重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10/03/01 出版

  《文匯報》創辦於1938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兩度因政治原因而停刊。中共建政以後,《文匯報》仍保持「民間報紙」的色彩,被視為一份知識分子的報紙,得到毛澤東的重視。毛澤東經常把《文匯報》上發表的報道、社論、文章、調查報告等,順手拈來寫上批語,在全國範圍內製造出一個個政治宣傳攻勢。1957年7月,毛澤東發表重頭文章〈《文匯報》的資產階級方向應當批判〉,為反右運動掀起波瀾;1965年11月,《文匯報》發表了姚文元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拉開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都可看到這份報紙與政治的關係。  本書從報史的角度,記錄了1949–1976年間毛澤東、《文匯報》、知識分子和多宗重大歷史事件的關係,以及各派知識分子被操控、被改造時的不同反應,既可見到國家政權在意識形態層面的諸多運作方式,也可見到徐鑄成、浦熙修、欽本立等一代文匯報人的風骨。

7 特價56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The Mozi:A Complete Translation

TRANS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10/01/01 出版

The Mozi is a key philosophical work written by a major social and political thinker of the fifth century B.C.E. It is one of the few texts to survive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03–221 B.C.E.) and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s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two other foundational works, the Mengzi and the Xunzi. Ian Johnston provides 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entire Mozi, as well as the first bilingual edition in any European language to be published in the West. His careful translation reassert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ext’’s central doctrines, and his annotations and contextual explanations add vivid historical and interpretive dimensions. Part 1 of the Mozi is called the "Epitomes" and contains seven short essays on the elements of Mohist doctrine. Part 2, the "Core Doctrines," establishes the ten central tenets of Mo Zi’’s ethical,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while articulatin

7 特價173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周恩來的政治生涯

芭芭拉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09/08/31 出版

無論在政治、軍事、外交和文化上,周恩來都有卓越的貢獻,贏得了中國和世界人民的敬仰。但是,迄今對周恩來的評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只談他的功勳,而諱言他做的錯事壞事。這樣就使周恩來的形象失真。本書是對周恩來這位傑出政治家的一本扎實的研究成果。作者根據官方文獻並廣泛搜集資料,採訪同周恩來有長期工作關係的人,對他作為一個個人、同時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複雜個性和矛盾行為,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聚焦周恩來的政治行為,特別是他與毛澤東的關係,有獨到的見解。

7 特價34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求索之迹: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六十周年系慶論文集‧校友卷

中文大學  出版
2009/05/01 出版

為慶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成立六十年,該系編輯出版了一套兩冊的文集,名為《修遠之路.同寅卷》、《求索之?.校友卷》。《修遠之路》全書分三部分︰回憶與展望、已故/榮休老師的文章,以及現任老師的文章;《求索之?》全部是歷任校友的學術研究成果。通過兩冊文集,讀者可以看到中文大學哲學系在教師陣容方面不斷擴大,除唐君毅、牟宗三等老師宿儒外,也有許多來自英美歐陸歸來的中、青年學人。哲學系在教育與研究之內容也多樣而豐富,中國哲學,除新儒學外,亦有道家哲學與佛家哲學,而西方哲學則更見完備,如分析哲學、詮釋學、現象學、社會及政治哲學、理論與應用倫理學及各個哲學範疇,一應俱有。香港中文大學之哲學系,六十年來,代有人才,聲光不絕,不止是中國哲學的一個中心,而且在世界大學哲學教育中亦佔有一席之位。這兩冊文集最可以見證中大哲學系師生在漫漫的哲學之路上,修遠、求索的心?。

7 特價4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修遠之路: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六十周年系慶論文集‧同寅卷

中文大學  出版
2009/05/01 出版

為慶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成立六十年,該系編輯出版了一套兩冊的文集,名為《修遠之路.同寅卷》、《求索之?.校友卷》。《修遠之路》全書分三部分︰回憶與展望、已故/榮休老師的文章,以及現任老師的文章;《求索之?》全部是歷任校友的學術研究成果。通過兩冊文集,讀者可以看到中文大學哲學系在教師陣容方面不斷擴大,除唐君毅、牟宗三等老師宿儒外,也有許多來自英美歐陸歸來的中、青年學人。哲學系在教育與研究之內容也多樣而豐富,中國哲學,除新儒學外,亦有道家哲學與佛家哲學,而西方哲學則更見完備,如分析哲學、詮釋學、現象學、社會及政治哲學、理論與應用倫理學及各個哲學範疇,一應俱有。香港中文大學之哲學系,六十年來,代有人才,聲光不絕,不止是中國哲學的一個中心,而且在世界大學哲學教育中亦佔有一席之位。這兩冊文集最可以見證中大哲學系師生在漫漫的哲學之路上,修遠、求索的心?。

7 特價4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政治學新探:中華經驗與西方學理

中文大學  出版
2009/04/01 出版

「政治學」這門學科探討的課題,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更新。《政治學新論》斷版後,兩位編者有感於中港台關係日趨密切,原來的內容也可重新調整,以應時代的需求。擺脫原版的局限,本書作者包攬了內地、澳門及東洋的同行,他們來自其他的科際,如法學、社會學,目的是令華人社會政治研究的經驗檢討更形豐富。在課題上,一些至關宏旨的,例如政治科學的研究趨勢;又或是十年來變化不可小覷的,例如台灣、澳門的情況,中國大陸的基層選舉,都帶給讀者不一樣反思;一些《新論》未及編修的課題,例如是政治與傳媒、政治與司法,甚至是一些傳統的政治學基礎讀物未必會涵括的,例如是政治與秘密會黨,中國大陸的政治學本土化,都是本書的特點,有助擴?政治學的視野,也是一個新的嘗試。

7 特價4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Confucian Wisdom for the 21st Century

SHIU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09/03/01 出版

Our world today is troubled by war and conflicts, and leaders are seeking solution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Some are turning to the Confucian principles of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and trust for moral guidance. These are simple concepts pertaining to human relationships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This book is a rendition of selected parts of the Four Books, focusing on the nature and morality of man, the education process, and the perfect personality. It will help the modern reader to appreciate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 wisdom.

7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知而行‧行而知:香港社會工作教育的反思與探索

中文大學  出版
2008/10/01 出版

社會工作這門學科,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而不斷調整。與別的科目不同,社會工作尤其講究理論與實踐並行。本書主要是一群香港社工訓練和教育學者,環繞專業教育和實踐兩方面,討論、反思和總結他們的經驗和研究成果,當中包括中國大陸目前的情況。本書內容分三部份︰教學理念與實踐模式、督導教育和社工教育的新課題,探討如何在社工教育中採取新的教學和督導模式,反思目前社會服務界的新趨勢和專業方向的發展,以及提出社工教育未來的路向。最後,本書以香港境外包括內地及海外城市為實務訓練場地的經驗,作為總結。

7 特價28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親子關係教室

陳頌儀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08/07/01 出版

現代的父母,總會遇到林林總總的問題: ‧究竟如何與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方式? →實戰提示:父母在說出意見前,可緊握拳頭,忍一忍,先聆聽孩子的說話。 ‧為何孩子總是和我作對? →實戰提示:不要勉強要求孩子的意見與我們一致,也不用急於附和孩子的想法。 ‧究竟應該給小孩子安排甚麼興趣班呢? →實戰提示:不要常與主流社會比較,盲從別人學習的東西。 本書作者、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陳頌儀博士,通過其歷年來的專業輔導個案和親身經驗,以及日常生活中一些饒有趣味的案例,總結出49項建立和諧親子關係的 實戰提示,與父母一同分享。這些實戰提示主要是藉「聆聽」、「尊重」、「獨立訓練」、「互相溝通」等技巧,讓父母能夠擺脫社會風氣造成的偏差和誤解、學習尊重孩子的思想及看法,並嘗試從日常生活習慣中,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讓他們自由發展。希望透過這一套優質有效的實戰提示,可以讓你們家中充滿安 詳、輕鬆的氣氛。

7 特價16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易經》解析:方法與哲學

閔建蜀  著
中文大學  出版
2008/01/01 出版

《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對儒道的思想皆有影響,歷來被認為是指導人們合理行為的書,包含了豐富的人生智慧與生活哲理。本書將《易經》的內容作較深層的解析,特點是對傳統的概念作不同的解說。本書著重解析方法與人生哲理的探討,對歷代易學的學派例如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有扼要的說明,對太極哲學與九個陰陽規律有詳盡的解釋,對占卦的目的、方法和應用也作了闡明。本書作者認為《易經》的奧妙不在文字系統,而在符號系統。本書採用「取象法」解析卦爻象,以「象」作為推演卦爻象義理的基礎和解析的主要工具,結合卦爻辭作 綜合性的解說,透過本書,讀者能對卦爻象有所認識而瞭解卦爻辭的含義,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聯想力和推演力,以擴大思維的空間。作者認為《易經》亦是一本鍛 煉思考能力的工具書。

7 特價50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2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