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中,作者林南說明社會連結與社會關係的使用在達成目標上的重要性。社會資本,或說經由社會連結與社會關係所取得的資源,(除了人力資本,或是個人與社會組織實際持有的資源以外)對於個人、社會團體、組織與社群的目標達成足極為重要的。本書將社會資本視為資本理論家族(古典與新古典理論)的一員,說明它的元素與命題,呈現研究的計畫、發現與議題,並且理論化它在個人行動與社會結構之間的不同互動時刻的重要性 (例如,原初團體、社會交換、組織、制度轉型與網際網路)。林南極具說服力地提出一個開創性的理論,有力的指出並且說明為何「你認識誰」以及「你知道什麼」將造成生活與社會中的差異。
什麼是全球化?為什麼全球化會引起如此激烈的辯論?全球化會創造一個更為失序的世界?我們又能加以馴服嗎?911事件之後,這些問題需要更新的詮釋,同時也極具緊迫性。 本書提供理解當代最為重要的智識性與政治爭辯的鑰匙。作者對於全球化的證據提出質疑,並且觸及全球的趨勢。治理、文化、經濟、不平等模式、以及全球道德的議題,皆透過全球化論辯中主要論點的正反意見加以討論。Held 與 McGrew藉由廣泛的全球化論辯,反省重要的政治生活議題,換句話說:誰來統治?依照誰的利益統治?達成誰的目標,以及透過什麼手段?他們以提出二十一世紀的嶄新政治議題作結─符合世界主義社會民主的全球協議。 本書對於那些對於全球化及其影響感到複雜、困惑或些許混亂的人士來說,是一本極為卓越的入門書。 哈頓(Will Hutton)「本書不僅詳述全球化的正方與反方論點,同時也完整指出這二十一世紀偉大工程的內涵─也就是進步性多邊主義的開展。」──《我們身處的國家與世界》(The State We're In and The World We're In)作者 赫茲(Noreena Hertz)「明白、簡潔、文筆流暢,本書絕對是所有想要理解或參與全球化論辯的人士不可不讀的著作。Held 與 McGrew不只界定許多急迫的重要議題,同時也對於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提供真實可行的洞見。」──《寧靜接管》(The Silence Takeover)作者 科歐漢(Robert O. Keohane)「對於當代全球化之論辯提供清晰、平衡、與簡潔的詮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
本書作者從各種不同的面向來探討社會人類學的許多議題,而且簡介某些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類學家所從事的研究方法,並說明社會人類學對於當代世界的作用與貢獻。 除此之外,本書有許多精采的實例,不僅可以讓讀者耳目一新與擴展視野,而且也使得讀者有機會藉由社會人類學的研究態度與方法,來檢視自己所抱持的觀點或信念。 「放眼世界,立足台灣」,或許我們可以藉由社會人類學的知識,從我們所處的台灣社會開始,認識不同地方包羅萬象的習俗或觀點,以增進不同族群之間的瞭解。
儘管讀者可能從來沒想過購物的定義,但卻很少沒有購物的經驗,購物看稱最貼近生活的經驗之一。或許正因為購物這個議題太過於貼近生活,太過於接近世俗瑣事,因此向來不是學術殿堂的要角. 過去幾十年來,除了因應商業運作的需要,透過行銷角度做過探討之外,這方面的研究可謂寥寥可數,而社會學或相關研究領域中,也傾向透過較為抽象的「消費文化」作為研究議題,很少見到學者專門以「購物」為主題來進行研究。 但仔細想想,這熟悉而尋常的經驗中其實蘊含了極為豐富多樣的面貌,本書便為讀者詳細分析購物歷程中所經驗到的各種細節,探索購物可以行成何種經驗,以及行成該種經驗的種種原因。
本書作者在台灣生活足足八年,因而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台灣,每每加以評論並發表於報刊,這便是本書後半部的來源。作者表示:「台灣之自由超過我想像,台灣之民主不及我想像」,並指出有人以「速度論」來解釋這種現象,認為快速發展的社會使民主與自由的調節失控,也有人以「亂象論」來解釋,認為選舉的制度沒有到家,台灣式選舉使民主與自由的編碼(coding)工程錯亂,以及更有許多人認為台灣社會應該受批評的並非自由與民主的關係,而是台灣本土的歷史和地位並未取得一致的認同。作者進一步指出,在各種見仁見智的評論中,許多人忽視「思想傳染」的作用,他認為台灣特殊的歷史環境助長了某些思想的傳播速度,同時限制了另一些思想的傳播規模,換句話說,以進化論的「物競天擇」來比喻的話,即台灣「天擇」了某些思想族群。
以後再看到現實主義的論著時,就知道哪一個作者的理論,可以擺在哪一個格子裡面,藉此掌握整個理論的發展脈絡,建立起對現實主義宏觀的全局關照。 現實主義是國際關係中相當重要的傳統。儘管許多人對現實主義提出批評,包括本書作者在內,都認為現實主義有過度誇張的論點,但無可否認,許多政治決策者都或多或少,承認自己是現實主義者。現實主義固然不能幫助我們在事後解釋,為什麼國際事件沒有照我們所預測的方向發展,但它卻能在我們採取行動之前,幫助我們做外交決策的思考。 理論無論新舊,都能給我們不同的啟發。這也是看這本書的樂趣:初入門者,可以藉此了解現實主義各派間的定位,而已經深入了解者,又可以藉此對各家理論做一有系統的快速複習,掩卷沉思之際,或也能激盪出一些新的思考。而德源的譯筆流暢,讓閱讀翻譯書不再是一件苦差事,更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我也願意把這本好書,推薦給所有對國際關係有興趣、想深入了解現實主義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的朋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其實才是國際人權理念發展及實踐的重要時期,五十多年來國際上建構了許多重要的人權機制及條約,這些人權機制及條約形成了國際人權系統,當然這也就牽涉國際人權規範的形成與實踐。而國際人權條約涉及各種權利議題,諸如政治權、經濟權、發展權等,人權實踐者更可能擴及國際組織、區域組織、國家、非政府組織及跨國公司,因為國際人權之研究有關龐大的議題及多元實踐者,剛入門者非常需要一本精簡扼要之導論書籍,而Forsythe教授的《人權與國際關係》正是屬於這種類型之作品,因為此書可說是Forsythe教授三十多年來研究成果的精華濃縮,其以洗鍊之筆法與結構探討國際人權規範之形成及實踐,無疑地是一本重要的國際人權書籍。
次級資料包括不同的資料來源,以及由其他研究人員所搜集的資料或不同形式的檔案。這些資料來源包括政府部門的報告、工商業界的研究、文件記錄資料庫、企業組織資料以及圖書館中的書籍及期刊。次級資料能提供一個相當便捷及經濟的路徑以回答不同的問題。次級資料更包涵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將原始研究所搜集的資,作新的方向分析。 最近,一間相當有規模的國際冷凍食品公司考慮在日本開拓家庭用冷凍炸薯條市場,其中一個重要的考量,是日本家庭對購買冷凍薯條的意願。換言之,該公司需要掌握日本的消費型態傾向。明顯地,其它類似的大企業也打算進軍日本市場,所以需要迅速作一明智的決定。 一個可行的辦法,是進行一項全日本的家庭消費調查,但這樣一來,不單成本昂貴,而且十分耗時。另一個更有效、更省時及更經濟的方法,就是使用與消費性行為有關的既存國際統計資料。所以,研究人員開始尋找相關的資料記錄,例如「國際統計資料索引」(Index to International Statistics: A Guide to the Statistical Publications of International Inter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這是由美國國會資訊服務中心(Congress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所編印的資料。從此可以說明,不是每一個研究都需要搜集第一手資料。(例如,研究者為了達成研究目的,親自搜集原始資料)。上述例子可以證明,重要的資訊往往已經存在於可以方便取得的公開資料庫中。 面對相同市場的競爭者,在獲得資料的時效性、調查研究的成本、以及現存資訊的應用等考量上,使用公開資料庫實為明智之舉。
「全球化」現象究竟是什麼?全球化世界長得什麼模樣?為何會有這種現象的發生?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彷彿著了魔,1990年代之後的媒體和學界全都感染了「全球化」熱潮,動輒在報導和文章中加諸「全球」字眼,然而「全球化」現象究竟是什麼?全球化世界長得什麼模樣?為何會有這種現象的發生?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趕流行的人們對這些問題並不十分清楚。 本書就在這股浪潮,簡要而清晰地勾勒全球化的概念及其發展圖像,透過《全球化》一書不僅能窺視全球化理論的雛形,更能瞭解全球化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三個面向的開展,將一個熱得發燙的詞彙置入溫涼的現實脈絡中,清醒而客觀地審視究竟什麼是全球化。
本書針對如何進行文獻的回顧,提出一套系統化的實務方法,其中共有五個階段,從所探討的問題之概念化,一直到成果的呈現,一個步驟接著一個步驟地教導讀者精通隱含的各種技術,是學生與實務研究人員必備的參考書。
倫理與價值 社會科學研究者快速取得大量資料最有效且最便利的方法,同時可以從這種資料,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的推估。但是問卷的問題與答案都是預先設定的,因著成本和時間的考慮,只能放進有限的問題,個別差異大的現象也不容易設計成標準化的問題,於是問卷調查對社會現象的部析,並非無往不利。 不同的社會情境,不是家庭、醫療組織或制度、教育機構或是社區,在社會科學方法的運用上,社會科學研究者可能都有特別的因應方法與態度。另外,對各種社會方法的運用,在分析上、在研究的倫理上以及在與既有理論或文獻的結合上,都有著共同的問題。 作者介紹 Allan J. Kimmel 社會心理學與工業組織心理學方面的知名教授;在他還是研究生時,就對於實驗室實驗的倫理問題產生濃厚興趣,其博士論文專門探討美國心理學者在做成各種決策時常見的偏見,是調查研究倫理領域的權威學者之一。
雖然調查所得的資料有各種潛在的誤差來源,但是調查的效度大部份決定於詢問問題的設計,即問卷的設計,那麼,如何才算是良好的問卷問題呢?這就是本書的主題。本書詳細探討問卷問題該如何用字與建構,才能收集到關於客觀事實與事件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