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當今學者咸以為魔幻現實主義已經不再只是隸屬拉丁美洲,而是一種全球化的國際論述,我們不該忘記,魔幻現實主義之於拉美的特殊本土意義才是啟發後現代與後殖民學者的根源,這也是我們認識魔幻現實主義在台灣所必須關照的背景基礎。特別是在台灣的學術研究中,對於魔幻現實主義的定義、淵源等相關知識,大多是援引中國大陸的翻譯或編輯,往往陷於去脈絡化的截取。檢視魔幻現實主義在拉美的本土化過程之後,將進入本研究的重心,也就是要處理臺灣文學的應用。相較於魔幻現實主義在歐洲與拉美所建立的批判精神,在台灣,我們將可以得到怎樣的理解?或者說,八0年代臺灣政治的轉型,使得文學創作者用多元化的形式呈現當代文化場域的軌跡。在此延燒的魔幻現實主義熱潮只是一種文學形式的表達,抑或潛藏對於某種集體意識下的批判?
我們的抽屜裡,藏著許多令人討厭卻又無法捨棄的記憶……。桌面上散置著關於愛情的手札,電腦的工具列裡,收著許多過往與痕跡……。愛情,是最令人討厭的記憶形態。愛情的技術存有論令人著迷,愛情的殘酷造型令人不捨,愛情讓人口出甜言蜜語、汙穢惡言……。《討厭/表現的維度》作者廖晉儀先生為資深廣告人,用其廣告生動的語言,以文學、以評論、以論述、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深入簡出地討論諸多重要的文化現象。像是廚房與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女人的鞋子與愛情等。全書由生活事務出發,引出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等觀看世界的方法。並在全書搭配頗具震撼力的拼貼圖片,為作者之巧思與壯舉。本書更首開人文書先例,一書內含二書。以前、後分別,不同書名,顛倒裝訂,交叉呈現,無論在書籍題材的撰寫和呈現格式上,均屬創新。本書諸多內容曾在國語日報、聯合電子報發表。文章對藝術評論、社會動脈、愛情生活、資本邏輯均有深入淺出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