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哲思 類別 ,共計12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活下來,不是你的錯:從韓國天安艦沉船看倖存者與心理創傷

金昇燮  著
EZ叢書館  出版
2023/11/03 出版

人類比我們想像中脆弱,可能因為一次的創傷導致一輩子的痛苦,而這種悲劇可能發生在任何你我身上。本書將帶你跳脫媒體謠言、社會輿論及政治操弄,透過第一手訪談資料,傾聽倖存創傷者最真實的沉痛告白。並藉此機會進一步審視、反思,身為社會一員的我們該以何種信念來面對這些事件。本書不談政治,談的是社會與心。這是屬於那些被迫與創傷共存、掙扎,並努力回歸社會的人們的故事,也是屬於每個你我的故事。★韓國人文社科類暢銷作家最新著作★韓國YES24書店讀者評價高達9.7分★韓國中央日報、韓民族日報、京鄉新聞推薦讀物「我們這些倖存者為了討生活必須偽裝自己,找工作的時候也只能裝作天安艦事件對我沒有影響。而這也讓我變得很擅長裝作若無其事。畢竟只要一說我是天安艦的倖存者,人們就會問我:『現在還好嗎?』而我必須回答還好,然後大家就會說我很了不起。但其實我一點都不好,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是這樣。」——倖存官兵C2010年3月26日,載著韓國海軍104人的天安艦在黃海海域沉沒了。40人死亡、6人失蹤,這是韓國海軍史上最嚴重的沉艦事件——天安艦沉沒事件。媒體輿論爭相報導,探討政治議題的書籍也大量出版,但好像哪裡不對勁……「剩下的」58人呢?這些倖存者後來怎麼樣了?沒有人在乎、被當成配角因為還活著,所以不被重視但,這些創傷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天安艦沉船事件罹難的46名官兵獲頒花郎武功勳章,成了為國捐軀的崇高英雄;倖存的58名官兵,則必須與殘兵敗將的污名對抗。他們不只因船隻沉沒而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更為了獲得「衛國有功」的榮譽,展開一連串艱苦的抗爭。沒能跟同袍一起活下來,面對罹難的同袍及其家屬時的罪惡感;韓國社會因為他們在船隻沉沒後生還,沒有跟著一起死去而帶給他們的羞辱感……種種痛苦都讓倖存者對自己感到失望。在韓國社會成為受害者一事,不如想像中容易,因為人們心中都有一個典型的「受害者形象」,而不符合這個形象的人,便無法獲得人們的同情。甚至對社會群眾來說,這些倖存下來的人不像受害者,更像是「好運的人」。藉由本書,我們可以看到韓國社會是如何放置自己的傷與社會的傷;政治操弄、媒體謠言、社會輿論與確認偏誤是如何助長社會對受害者的不諒解;倖存者與創傷者又是如何受到社會的各種暴力對待……藉由作者的第一線訪談,傾聽韓國天安艦官兵、世越號師生、軍中性少數者,以及其他社會受害者的沉痛告白,重新審視、反思身為社會一員的我們,該以何種態度、認知及信念來面對這些事件。我們無法阻止悲劇到來,但能學習如何傾聽創傷、接住身處困境之人。當我們開始去看見、了解創傷,未來所有的受害者將在更安全的環境中療傷。「為了記住這些事,我們必須『哀悼』;為了與慘案所帶來的傷害共存,我們必須『紀念』。這雖然痛苦,卻也是我們能以人類之姿繼續活下去的唯一途徑。」——本書作者 金昇燮★專文導讀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姜冠霖|臺韓情報獨立記者好評推薦奶奶 Nainai|IG 奶奶心理學版主黃雅羚|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元品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兼所長黃敬雅|復興空難倖存空服員黃鈺翔|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新屋大火倖存消防員楊適瑋|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創會理事長鍾成鴻|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海軍軍官學校學生輔導中心主任(依首字筆畫排序)倖存者的心理創傷需要被理解和肯認。心理創傷一直容易被忽略,因為我們不懂,更可能是我們不知道該如何陪伴和療癒。心理創傷的療癒之路,首先要理解創傷,學習辨識創傷,給予醫療及諮商資源,才有機會防止再受創。作者貼近和跟隨倖存者,因此才有機會映照出心理創傷對人和其生活的侵蝕。經歷過創傷的人,日常中不斷擔心再受傷,對人和環境保持警戒。長期的警戒,讓他們經常處於戰鬥、凍結或逃的狀態,這是「毒性壓力」,倖存者復原歷程需要個人、家庭和社會整體一起正視。創傷非從己身而來,當我們經歷到並意識到它(心理創傷),才有機會開始轉化為療癒及智慧來源。——黃雅羚|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元品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兼所長對於曾經歷創傷的患者來說,社會支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新屋保齡球館大火八年以來,有一句話深深印在我心中:「活下來的人,才是必須扛起悲傷重擔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我咀嚼本書的文字後感到如此共鳴的原因……由衷感謝那些願意分享自己經歷的倖存官兵,同為倖存者,我深刻理解對於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患者來說,回憶過去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最後,也感謝作者願意承擔起沉重的輿論,鼓起勇氣去做正確的事,傾聽倖存官兵的聲音,並試圖以最佳方式傳達他們的親身經歷,讓這些屬於你我的故事,能夠被更多人看見。——黃鈺翔|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新屋大火倖存消防員消防員是救死扶傷的行業,水裡來火裡去的英勇形象是世人對消防員的傳統認知。但我們同時也比其他人更容易體驗傷害,不論是身體或是心靈。就如災難現場的慘況抑或是同儕的死傷,其實都會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痕跡,所以我們也可以說是與創傷共存的職業吧!但,卸下職業包裝的我們,跟每個人一樣,就是會受傷、會哭、會笑、會軟弱。我希望世人可以同理並且理解到,沒有人生來就應該要堅強。只要是人,就應該要有表達痛苦與療傷的權利。希望這本沉重的故事書,能夠讓讀者身歷其境體驗不同族群的傷痕,認識PTSD,也認識那個可能受傷的自己。——楊適瑋|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創會理事長對於長期深耕國內重大意外災難事件創傷諮商工作的自己而言,拜讀過韓國首爾大學金昇燮教授大作後,看見金教授為了這群被社會放棄、遺忘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倖存者,願意費盡心力揭露韓國2010年「天安艦事件」倖存者調查研究報告,真的令我敬佩不已。本書不僅透過各國實徵研究資料,讓我們能夠以科學化角度去認識創傷,甚至讓整個社會能夠去重新理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倖存者,幫助他們重新詮釋彼此與社會產生對話的空間。最後,是我對於本書中非常有感觸的一句話——「PTSD,存在於世上任何地方,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本書即是讓我們有機會認識創傷、看見創傷,甚至讓我們更進一步與創傷人們的心重新對話、再次靠近的一條路。——鍾成鴻|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海軍軍官學校學生輔導中心主任韓國讀者口碑推薦–這是一本在困難時期能給予社會力量的書。–作者勇於揭露韓國社會的勇氣,以及持續關注弱勢族群實在太符合社會正義了。 –這是一本關懷且向社會提出疑問的書。那些因為事故留下創傷的人,大眾應該給予關注。–作者跳脫左派與右派等政治束縛,僅僅描述身為軍人,以及身為一個人類所經歷的悲傷與痛苦。本書是我們理解這些悲劇的重大契機。–這本書能讓我們反思一路走來,身而為人的價值。 

79 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活下來,不是你的錯

金昇燮  著
EZ叢書館  出版
2023/11/03 出版

人類比我們想像中脆弱,可能因為一次的創傷導致一輩子的痛苦,而這種悲劇可能發生在任何你我身上。本書將帶你跳脫媒體謠言、社會輿論及政治操弄,透過第一手訪談資料,傾聽倖存創傷者最真實的沉痛告白。並藉此機會進一步審視、反思,身為社會一員的我們該以何種信念來面對這些事件。本書不談政治,談的是社會與心。這是屬於那些被迫與創傷共存、掙扎,並努力回歸社會的人們的故事,也是屬於每個你我的故事。★韓國人文社科類暢銷作家最新著作★韓國YES24書店讀者評價高達9.7分★韓國中央日報、韓民族日報、京鄉新聞推薦讀物「我們這些倖存者為了討生活必須偽裝自己,找工作的時候也只能裝作天安艦事件對我沒有影響。而這也讓我變得很擅長裝作若無其事。畢竟只要一說我是天安艦的倖存者,人們就會問我:『現在還好嗎?』而我必須回答還好,然後大家就會說我很了不起。但其實我一點都不好,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是這樣。」——倖存官兵C2010年3月26日,載著韓國海軍104人的天安艦在黃海海域沉沒了。40人死亡、6人失蹤,這是韓國海軍史上最嚴重的沉艦事件——天安艦沉沒事件。媒體輿論爭相報導,探討政治議題的書籍也大量出版,但好像哪裡不對勁……「剩下的」58人呢?這些倖存者後來怎麼樣了?沒有人在乎、被當成配角因為還活著,所以不被重視但,這些創傷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天安艦沉船事件罹難的46名官兵獲頒花郎武功勳章,成了為國捐軀的崇高英雄;倖存的58名官兵,則必須與殘兵敗將的污名對抗。他們不只因船隻沉沒而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更為了獲得「衛國有功」的榮譽,展開一連串艱苦的抗爭。沒能跟同袍一起活下來,面對罹難的同袍及其家屬時的罪惡感;韓國社會因為他們在船隻沉沒後生還,沒有跟著一起死去而帶給他們的羞辱感……種種痛苦都讓倖存者對自己感到失望。在韓國社會成為受害者一事,不如想像中容易,因為人們心中都有一個典型的「受害者形象」,而不符合這個形象的人,便無法獲得人們的同情。甚至對社會群眾來說,這些倖存下來的人不像受害者,更像是「好運的人」。藉由本書,我們可以看到韓國社會是如何放置自己的傷與社會的傷;政治操弄、媒體謠言、社會輿論與確認偏誤是如何助長社會對受害者的不諒解;倖存者與創傷者又是如何受到社會的各種暴力對待……藉由作者的第一線訪談,傾聽韓國天安艦官兵、世越號師生、軍中性少數者,以及其他社會受害者的沉痛告白,重新審視、反思身為社會一員的我們,該以何種態度、認知及信念來面對這些事件。我們無法阻止悲劇到來,但能學習如何傾聽創傷、接住身處困境之人。當我們開始去看見、了解創傷,未來所有的受害者將在更安全的環境中療傷。「為了記住這些事,我們必須『哀悼』;為了與慘案所帶來的傷害共存,我們必須『紀念』。這雖然痛苦,卻也是我們能以人類之姿繼續活下去的唯一途徑。」——本書作者 金昇燮★專文導讀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姜冠霖|臺韓情報獨立記者好評推薦奶奶 Nainai|IG 奶奶心理學版主黃雅羚|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元品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兼所長黃敬雅|復興空難倖存空服員黃鈺翔|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新屋大火倖存消防員楊適瑋|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創會理事長鍾成鴻|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海軍軍官學校學生輔導中心主任(依首字筆畫排序)倖存者的心理創傷需要被理解和肯認。心理創傷一直容易被忽略,因為我們不懂,更可能是我們不知道該如何陪伴和療癒。心理創傷的療癒之路,首先要理解創傷,學習辨識創傷,給予醫療及諮商資源,才有機會防止再受創。作者貼近和跟隨倖存者,因此才有機會映照出心理創傷對人和其生活的侵蝕。經歷過創傷的人,日常中不斷擔心再受傷,對人和環境保持警戒。長期的警戒,讓他們經常處於戰鬥、凍結或逃的狀態,這是「毒性壓力」,倖存者復原歷程需要個人、家庭和社會整體一起正視。創傷非從己身而來,當我們經歷到並意識到它(心理創傷),才有機會開始轉化為療癒及智慧來源。——黃雅羚|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元品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兼所長對於曾經歷創傷的患者來說,社會支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新屋保齡球館大火八年以來,有一句話深深印在我心中:「活下來的人,才是必須扛起悲傷重擔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我咀嚼本書的文字後感到如此共鳴的原因……由衷感謝那些願意分享自己經歷的倖存官兵,同為倖存者,我深刻理解對於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患者來說,回憶過去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最後,也感謝作者願意承擔起沉重的輿論,鼓起勇氣去做正確的事,傾聽倖存官兵的聲音,並試圖以最佳方式傳達他們的親身經歷,讓這些屬於你我的故事,能夠被更多人看見。——黃鈺翔|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新屋大火倖存消防員消防員是救死扶傷的行業,水裡來火裡去的英勇形象是世人對消防員的傳統認知。但我們同時也比其他人更容易體驗傷害,不論是身體或是心靈。就如災難現場的慘況抑或是同儕的死傷,其實都會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痕跡,所以我們也可以說是與創傷共存的職業吧!但,卸下職業包裝的我們,跟每個人一樣,就是會受傷、會哭、會笑、會軟弱。我希望世人可以同理並且理解到,沒有人生來就應該要堅強。只要是人,就應該要有表達痛苦與療傷的權利。希望這本沉重的故事書,能夠讓讀者身歷其境體驗不同族群的傷痕,認識PTSD,也認識那個可能受傷的自己。——楊適瑋|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創會理事長對於長期深耕國內重大意外災難事件創傷諮商工作的自己而言,拜讀過韓國首爾大學金昇燮教授大作後,看見金教授為了這群被社會放棄、遺忘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倖存者,願意費盡心力揭露韓國2010年「天安艦事件」倖存者調查研究報告,真的令我敬佩不已。本書不僅透過各國實徵研究資料,讓我們能夠以科學化角度去認識創傷,甚至讓整個社會能夠去重新理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倖存者,幫助他們重新詮釋彼此與社會產生對話的空間。最後,是我對於本書中非常有感觸的一句話——「PTSD,存在於世上任何地方,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本書即是讓我們有機會認識創傷、看見創傷,甚至讓我們更進一步與創傷人們的心重新對話、再次靠近的一條路。——鍾成鴻|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海軍軍官學校學生輔導中心主任韓國讀者口碑推薦–這是一本在困難時期能給予社會力量的書。–作者勇於揭露韓國社會的勇氣,以及持續關注弱勢族群實在太符合社會正義了。 –這是一本關懷且向社會提出疑問的書。那些因為事故留下創傷的人,大眾應該給予關注。–作者跳脫左派與右派等政治束縛,僅僅描述身為軍人,以及身為一個人類所經歷的悲傷與痛苦。本書是我們理解這些悲劇的重大契機。–這本書能讓我們反思一路走來,身而為人的價值。 

特價27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活下來,不是你的錯:從韓國天安艦沉船看倖存者與心理創傷

金昇燮  著
EZ叢書館  出版
2023/11/03 出版

人類比我們想像中脆弱,可能因為一次的創傷導致一輩子的痛苦,而這種悲劇可能發生在任何你我身上。本書將帶你跳脫媒體謠言、社會輿論及政治操弄,透過第一手訪談資料,傾聽倖存創傷者最真實的沉痛告白。並藉此機會進一步審視、反思,身為社會一員的我們該以何種信念來面對這些事件。本書不談政治,談的是社會與心。這是屬於那些被迫與創傷共存、掙扎,並努力回歸社會的人們的故事,也是屬於每個你我的故事。★韓國人文社科類暢銷作家最新著作★韓國YES24書店讀者評價高達9.7分★韓國中央日報、韓民族日報、京鄉新聞推薦讀物「我們這些倖存者為了討生活必須偽裝自己,找工作的時候也只能裝作天安艦事件對我沒有影響。而這也讓我變得很擅長裝作若無其事。畢竟只要一說我是天安艦的倖存者,人們就會問我:『現在還好嗎?』而我必須回答還好,然後大家就會說我很了不起。但其實我一點都不好,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是這樣。」——倖存官兵C2010年3月26日,載著韓國海軍104人的天安艦在黃海海域沉沒了。40人死亡、6人失蹤,這是韓國海軍史上最嚴重的沉艦事件——天安艦沉沒事件。媒體輿論爭相報導,探討政治議題的書籍也大量出版,但好像哪裡不對勁……「剩下的」58人呢?這些倖存者後來怎麼樣了?沒有人在乎、被當成配角因為還活著,所以不被重視但,這些創傷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天安艦沉船事件罹難的46名官兵獲頒花郎武功勳章,成了為國捐軀的崇高英雄;倖存的58名官兵,則必須與殘兵敗將的污名對抗。他們不只因船隻沉沒而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更為了獲得「衛國有功」的榮譽,展開一連串艱苦的抗爭。沒能跟同袍一起活下來,面對罹難的同袍及其家屬時的罪惡感;韓國社會因為他們在船隻沉沒後生還,沒有跟著一起死去而帶給他們的羞辱感……種種痛苦都讓倖存者對自己感到失望。在韓國社會成為受害者一事,不如想像中容易,因為人們心中都有一個典型的「受害者形象」,而不符合這個形象的人,便無法獲得人們的同情。甚至對社會群眾來說,這些倖存下來的人不像受害者,更像是「好運的人」。藉由本書,我們可以看到韓國社會是如何放置自己的傷與社會的傷;政治操弄、媒體謠言、社會輿論與確認偏誤是如何助長社會對受害者的不諒解;倖存者與創傷者又是如何受到社會的各種暴力對待……藉由作者的第一線訪談,傾聽韓國天安艦官兵、世越號師生、軍中性少數者,以及其他社會受害者的沉痛告白,重新審視、反思身為社會一員的我們,該以何種態度、認知及信念來面對這些事件。我們無法阻止悲劇到來,但能學習如何傾聽創傷、接住身處困境之人。當我們開始去看見、了解創傷,未來所有的受害者將在更安全的環境中療傷。「為了記住這些事,我們必須『哀悼』;為了與慘案所帶來的傷害共存,我們必須『紀念』。這雖然痛苦,卻也是我們能以人類之姿繼續活下去的唯一途徑。」——本書作者 金昇燮★專文導讀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姜冠霖|臺韓情報獨立記者好評推薦奶奶 Nainai|IG 奶奶心理學版主黃雅羚|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元品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兼所長黃敬雅|復興空難倖存空服員黃鈺翔|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新屋大火倖存消防員楊適瑋|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創會理事長鍾成鴻|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海軍軍官學校學生輔導中心主任(依首字筆畫排序)倖存者的心理創傷需要被理解和肯認。心理創傷一直容易被忽略,因為我們不懂,更可能是我們不知道該如何陪伴和療癒。心理創傷的療癒之路,首先要理解創傷,學習辨識創傷,給予醫療及諮商資源,才有機會防止再受創。作者貼近和跟隨倖存者,因此才有機會映照出心理創傷對人和其生活的侵蝕。經歷過創傷的人,日常中不斷擔心再受傷,對人和環境保持警戒。長期的警戒,讓他們經常處於戰鬥、凍結或逃的狀態,這是「毒性壓力」,倖存者復原歷程需要個人、家庭和社會整體一起正視。創傷非從己身而來,當我們經歷到並意識到它(心理創傷),才有機會開始轉化為療癒及智慧來源。——黃雅羚|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元品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兼所長對於曾經歷創傷的患者來說,社會支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新屋保齡球館大火八年以來,有一句話深深印在我心中:「活下來的人,才是必須扛起悲傷重擔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我咀嚼本書的文字後感到如此共鳴的原因……由衷感謝那些願意分享自己經歷的倖存官兵,同為倖存者,我深刻理解對於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患者來說,回憶過去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最後,也感謝作者願意承擔起沉重的輿論,鼓起勇氣去做正確的事,傾聽倖存官兵的聲音,並試圖以最佳方式傳達他們的親身經歷,讓這些屬於你我的故事,能夠被更多人看見。——黃鈺翔|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新屋大火倖存消防員消防員是救死扶傷的行業,水裡來火裡去的英勇形象是世人對消防員的傳統認知。但我們同時也比其他人更容易體驗傷害,不論是身體或是心靈。就如災難現場的慘況抑或是同儕的死傷,其實都會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痕跡,所以我們也可以說是與創傷共存的職業吧!但,卸下職業包裝的我們,跟每個人一樣,就是會受傷、會哭、會笑、會軟弱。我希望世人可以同理並且理解到,沒有人生來就應該要堅強。只要是人,就應該要有表達痛苦與療傷的權利。希望這本沉重的故事書,能夠讓讀者身歷其境體驗不同族群的傷痕,認識PTSD,也認識那個可能受傷的自己。——楊適瑋|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創會理事長對於長期深耕國內重大意外災難事件創傷諮商工作的自己而言,拜讀過韓國首爾大學金昇燮教授大作後,看見金教授為了這群被社會放棄、遺忘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倖存者,願意費盡心力揭露韓國2010年「天安艦事件」倖存者調查研究報告,真的令我敬佩不已。本書不僅透過各國實徵研究資料,讓我們能夠以科學化角度去認識創傷,甚至讓整個社會能夠去重新理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倖存者,幫助他們重新詮釋彼此與社會產生對話的空間。最後,是我對於本書中非常有感觸的一句話——「PTSD,存在於世上任何地方,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本書即是讓我們有機會認識創傷、看見創傷,甚至讓我們更進一步與創傷人們的心重新對話、再次靠近的一條路。——鍾成鴻|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海軍軍官學校學生輔導中心主任韓國讀者口碑推薦–這是一本在困難時期能給予社會力量的書。–作者勇於揭露韓國社會的勇氣,以及持續關注弱勢族群實在太符合社會正義了。 –這是一本關懷且向社會提出疑問的書。那些因為事故留下創傷的人,大眾應該給予關注。–作者跳脫左派與右派等政治束縛,僅僅描述身為軍人,以及身為一個人類所經歷的悲傷與痛苦。本書是我們理解這些悲劇的重大契機。–這本書能讓我們反思一路走來,身而為人的價值。 

75 特價27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大叔之牆:掙脫男性優位主義的枷鎖,日本首位全國性大報女性政治部長的奮鬥實錄

EZ叢書館  出版
2023/10/05 出版

剛當上政治記者時某位男記者對我說:「若是想從眾多記者中脫穎而出,獲得政治人物的信任,我大概會先排擠女記者吧,因為最容易啊!」性別歧視、性騷擾、玻璃天花板,在男性優位主義的日本社會裡,是否仍沒有女性的立足之地?日本全國大報首位女性政治部長佐藤千矢子,寫下作為一名女性政治記者所經驗、感受到的,那堵「大叔之牆」。‧首相出訪海外,報社安排女記者隨行,卻接到總理秘書打電話來嚴正抗議:「首相出訪如此重要的行程,居然讓女記者陪同,到底在搞什麼東西啊!是看不起人嗎?」‧某次夜間採訪,在議院宿舍大廳遭到某位大議員強行擁抱,驚嚇過度只能慌張逃離。因為工作需要,再度前往採訪時,大議員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般親切地和我打招呼。‧一位總是非常溫柔體貼、平常還會替記者們倒水的高齡議員,在房間內接受一對一採訪時卻突然對我說:「妳應該常常睡眠不足吧,要不要在這裡稍微睡一下?」,一邊開始鋪棉被,我手足無措,只好找藉口離開。然而卻不禁懷疑,這應該算性騷擾吧?‧前任內閣官房長官被指責私下把重要情報洩漏給記者,卻立刻認為是愛講八卦的女記者洩密,在眾人面前憤怒的質問我:「是不是你洩漏消息!?」給我難堪。為什麼男性優位社會無法改變?歧視女性才是日本社會的真心話嗎?職業女性的困境該如何解決?「大叔之牆」到底是什麼?要如何跨越?作者以最真誠的筆觸,分享自己成為全國大報首位女性政治部長的心路歷程,真實呈現日本社會男性至上、性別歧視的具體情況,不僅在日本國內引發熱烈討論,也期待能為所有關心性別平權的台灣讀者,帶來更多的思考和啟發。本書特色作者為日本全國性大報首位女性政治部長,以自己在男性主導的政治媒體中,身為女性面臨的種種「職業困境」與「性別歧視」為主軸,徹底揭露日本政治界的荒唐、政治媒體界的實態。身為女性又是政治記者,不僅時常受到歧視、排擠,還得忍受不合理的工作時數,天還沒亮就出門、忙到沒時間洗澡都是日常。看作者如何在「大叔們」之中奮力生存,打破玻璃天花板爬上頂端的過程,是一本精彩絕倫的職業女性奮鬥記。好評推薦國際新聞記者 翁琬柔教育部性平教育諮詢團隊常務委員 晏向田前政大新聞系教授、現任台師大台文系教授 林芳玫吾思傳媒(女人迷) 創辦人暨執行長 張瑋軒新聞主播、主持人  張齡予臺灣女性影像學會顧問、淡水社區大學副主任 范情短文推薦作者作為政治記者,提出第一手近距離觀察,讀來生動寫實,揭發女性在職場所遭遇各種性別平等假象的真實情境,發人省思。作者雖自謙非女性主義學者,但實是親身採取行動實踐女性主義企圖推倒「大叔」之牆的先鋒。─晏向田│教育部性平教育諮詢團隊常務委員「耐操、好擋、拼第一」是我們台灣新聞圈跟新人講的存活心法,而在日本,女記者們還得抵擋無法想像的性別歧視,聽作者娓娓道來如何在毫不遮掩的仇女、厭女職場中攀頂,新聞圈的朋友們要看,不是新聞圈的朋友更要看!這是一本精彩的職業女性奮鬥記;也是勇敢面對高牆並征服的啟示錄!─張齡予│新聞主播、主持人作者於此書暢談新聞記者這一行的各種面向,及其艱難與挑戰。由於記者須每日在外奔波,也因此被視為不適合女性擔任的工作。即使現代女性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在採訪報導的表現上不遜色於男記者,但該行業仍有許多不利女記者的潛規則,作者大膽揭露新聞業的性別歧視,讓我們看到這個行業本身,也充斥許多值得被揭發與反省的真相。─林芳玫│前政大新聞系教授、現任台師大台文系教授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大叔之牆

EZ叢書館  出版
2023/10/05 出版

剛當上政治記者時某位男記者對我說:「若是想從眾多記者中脫穎而出,獲得政治人物的信任,我大概會先排擠女記者吧,因為最容易啊!」性別歧視、性騷擾、玻璃天花板,在男性優位主義的日本社會裡,是否仍沒有女性的立足之地?日本全國大報首位女性政治部長佐藤千矢子,寫下作為一名女性政治記者所經驗、感受到的,那堵「大叔之牆」。‧首相出訪海外,報社安排女記者隨行,卻接到總理秘書打電話來嚴正抗議:「首相出訪如此重要的行程,居然讓女記者陪同,到底在搞什麼東西啊!是看不起人嗎?」‧某次夜間採訪,在議院宿舍大廳遭到某位大議員強行擁抱,驚嚇過度只能慌張逃離。因為工作需要,再度前往採訪時,大議員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般親切地和我打招呼。‧一位總是非常溫柔體貼、平常還會替記者們倒水的高齡議員,在房間內接受一對一採訪時卻突然對我說:「妳應該常常睡眠不足吧,要不要在這裡稍微睡一下?」,一邊開始鋪棉被,我手足無措,只好找藉口離開。然而卻不禁懷疑,這應該算性騷擾吧?‧前任內閣官房長官被指責私下把重要情報洩漏給記者,卻立刻認為是愛講八卦的女記者洩密,在眾人面前憤怒的質問我:「是不是你洩漏消息!?」給我難堪。為什麼男性優位社會無法改變?歧視女性才是日本社會的真心話嗎?職業女性的困境該如何解決?「大叔之牆」到底是什麼?要如何跨越?作者以最真誠的筆觸,分享自己成為全國大報首位女性政治部長的心路歷程,真實呈現日本社會男性至上、性別歧視的具體情況,不僅在日本國內引發熱烈討論,也期待能為所有關心性別平權的台灣讀者,帶來更多的思考和啟發。本書特色作者為日本全國性大報首位女性政治部長,以自己在男性主導的政治媒體中,身為女性面臨的種種「職業困境」與「性別歧視」為主軸,徹底揭露日本政治界的荒唐、政治媒體界的實態。身為女性又是政治記者,不僅時常受到歧視、排擠,還得忍受不合理的工作時數,天還沒亮就出門、忙到沒時間洗澡都是日常。看作者如何在「大叔們」之中奮力生存,打破玻璃天花板爬上頂端的過程,是一本精彩絕倫的職業女性奮鬥記。好評推薦國際新聞記者 翁琬柔教育部性平教育諮詢團隊常務委員 晏向田前政大新聞系教授、現任台師大台文系教授 林芳玫吾思傳媒(女人迷) 創辦人暨執行長 張瑋軒新聞主播、主持人  張齡予臺灣女性影像學會顧問、淡水社區大學副主任 范情短文推薦作者作為政治記者,提出第一手近距離觀察,讀來生動寫實,揭發女性在職場所遭遇各種性別平等假象的真實情境,發人省思。作者雖自謙非女性主義學者,但實是親身採取行動實踐女性主義企圖推倒「大叔」之牆的先鋒。─晏向田│教育部性平教育諮詢團隊常務委員「耐操、好擋、拼第一」是我們台灣新聞圈跟新人講的存活心法,而在日本,女記者們還得抵擋無法想像的性別歧視,聽作者娓娓道來如何在毫不遮掩的仇女、厭女職場中攀頂,新聞圈的朋友們要看,不是新聞圈的朋友更要看!這是一本精彩的職業女性奮鬥記;也是勇敢面對高牆並征服的啟示錄!─張齡予│新聞主播、主持人作者於此書暢談新聞記者這一行的各種面向,及其艱難與挑戰。由於記者須每日在外奔波,也因此被視為不適合女性擔任的工作。即使現代女性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在採訪報導的表現上不遜色於男記者,但該行業仍有許多不利女記者的潛規則,作者大膽揭露新聞業的性別歧視,讓我們看到這個行業本身,也充斥許多值得被揭發與反省的真相。─林芳玫│前政大新聞系教授、現任台師大台文系教授 

特價26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大叔之牆:掙脫男性優位主義的枷鎖,日本首位全國性大報女性政治部長的奮鬥實錄

EZ叢書館  出版
2023/10/05 出版

剛當上政治記者時某位男記者對我說:「若是想從眾多記者中脫穎而出,獲得政治人物的信任,我大概會先排擠女記者吧,因為最容易啊!」性別歧視、性騷擾、玻璃天花板,在男性優位主義的日本社會裡,是否仍沒有女性的立足之地?日本全國大報首位女性政治部長佐藤千矢子,寫下作為一名女性政治記者所經驗、感受到的,那堵「大叔之牆」。‧首相出訪海外,報社安排女記者隨行,卻接到總理秘書打電話來嚴正抗議:「首相出訪如此重要的行程,居然讓女記者陪同,到底在搞什麼東西啊!是看不起人嗎?」‧某次夜間採訪,在議院宿舍大廳遭到某位大議員強行擁抱,驚嚇過度只能慌張逃離。因為工作需要,再度前往採訪時,大議員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般親切地和我打招呼。‧一位總是非常溫柔體貼、平常還會替記者們倒水的高齡議員,在房間內接受一對一採訪時卻突然對我說:「妳應該常常睡眠不足吧,要不要在這裡稍微睡一下?」,一邊開始鋪棉被,我手足無措,只好找藉口離開。然而卻不禁懷疑,這應該算性騷擾吧?‧前任內閣官房長官被指責私下把重要情報洩漏給記者,卻立刻認為是愛講八卦的女記者洩密,在眾人面前憤怒的質問我:「是不是你洩漏消息!?」給我難堪。為什麼男性優位社會無法改變?歧視女性才是日本社會的真心話嗎?職業女性的困境該如何解決?「大叔之牆」到底是什麼?要如何跨越?作者以最真誠的筆觸,分享自己成為全國大報首位女性政治部長的心路歷程,真實呈現日本社會男性至上、性別歧視的具體情況,不僅在日本國內引發熱烈討論,也期待能為所有關心性別平權的台灣讀者,帶來更多的思考和啟發。本書特色作者為日本全國性大報首位女性政治部長,以自己在男性主導的政治媒體中,身為女性面臨的種種「職業困境」與「性別歧視」為主軸,徹底揭露日本政治界的荒唐、政治媒體界的實態。身為女性又是政治記者,不僅時常受到歧視、排擠,還得忍受不合理的工作時數,天還沒亮就出門、忙到沒時間洗澡都是日常。看作者如何在「大叔們」之中奮力生存,打破玻璃天花板爬上頂端的過程,是一本精彩絕倫的職業女性奮鬥記。好評推薦國際新聞記者 翁琬柔教育部性平教育諮詢團隊常務委員 晏向田前政大新聞系教授、現任台師大台文系教授 林芳玫吾思傳媒(女人迷) 創辦人暨執行長 張瑋軒新聞主播、主持人  張齡予臺灣女性影像學會顧問、淡水社區大學副主任 范情短文推薦作者作為政治記者,提出第一手近距離觀察,讀來生動寫實,揭發女性在職場所遭遇各種性別平等假象的真實情境,發人省思。作者雖自謙非女性主義學者,但實是親身採取行動實踐女性主義企圖推倒「大叔」之牆的先鋒。─晏向田│教育部性平教育諮詢團隊常務委員「耐操、好擋、拼第一」是我們台灣新聞圈跟新人講的存活心法,而在日本,女記者們還得抵擋無法想像的性別歧視,聽作者娓娓道來如何在毫不遮掩的仇女、厭女職場中攀頂,新聞圈的朋友們要看,不是新聞圈的朋友更要看!這是一本精彩的職業女性奮鬥記;也是勇敢面對高牆並征服的啟示錄!─張齡予│新聞主播、主持人作者於此書暢談新聞記者這一行的各種面向,及其艱難與挑戰。由於記者須每日在外奔波,也因此被視為不適合女性擔任的工作。即使現代女性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在採訪報導的表現上不遜色於男記者,但該行業仍有許多不利女記者的潛規則,作者大膽揭露新聞業的性別歧視,讓我們看到這個行業本身,也充斥許多值得被揭發與反省的真相。─林芳玫│前政大新聞系教授、現任台師大台文系教授 

75 特價26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我是醫生,在監獄上班

崔世鎭  著
EZ叢書館  出版
2022/12/02 出版

監獄醫師才能告訴你的──監獄診間故事。   收容人詐病、藥物成癮、吞食異物… 在這個地方早已不足為奇, 然而,在大韓民國這塊土地上, 守護他們健康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監獄。   大多數醫學院生畢業後,壓根不會想到矯正機關(看守所和監獄)服務,作者崔世鎭卻選擇這裡作為他醫師生涯的第一站,成為1500名收容人的唯一醫生,將在監獄裡看到的一切記錄下來:   · 在這裡,詐病幾乎天天上演。為了多領藥、為了逃避勞役、為了搬到其他舍房、為了戒護外醫……我也因此練就了一身詐病判定功夫。   · 身上別著藍色號碼牌的,就是「煙毒犯」。他們要的不只是毒品,還有各式各樣的藥物。為了把藥拿到手,甚至威脅醫生也在所不惜。   · 為了達到目的,有些收容人會自殘、吞食異物。照了X光之後,我完全想不透他到底是怎麼把這麼大一顆警報器塞進喉嚨裡的。   然而監獄裡,也經常發生這樣的事:   · 許多人幼年時都沒接種過B型肝炎疫苗,他們成為犯罪者的機率之高,幾乎可以說是「天生的」。   · 因為自離開監獄起,醫藥費就不再由監獄負擔,許多收容人縱使已病入膏肓,但礙於經濟壓力,也只能等待死亡。   · 許多毒品成癮患者,多半都是生長在惡劣環境,從小開始跟著身邊的人吸食強力膠。監獄官們說:他們被關一次、兩次、三次,如果好一陣子沒再進來,不會認為他們戒毒成功,反而會覺得他們應該是自殺了。   透過書裡的故事,我們或許可以思考: 究竟是社會的灰色地帶催生了犯罪者,還是因為人性本惡? 「報應主義」真的能讓社會更好嗎? 「公共醫療」該如何發揮最大實質效益?   監獄這個地方,自成一個世界,是社會的縮影, 裡面的人,真的生病了。   本書特色   ● 帶領讀者站在第一線,以醫師角度看收容人與其背後故事。其中,醫師該如何不受情感影響、保持專業,發人省思。 ● 不僅點出監獄醫療的問題,也具體舉出他國矯正機關的方式、作者在體制內所做的新嘗試,亦能提供台灣借鏡。 ● 作者崔世鎭:「如果因為對方是犯罪者,就無視他們的醫療需求,不僅是侵害人權,也會醞釀出更多的被害者。」引領你我一同思考個人與社會的健康是如何相互影響,又該如何降低再犯率,甚至預防犯罪,打造更安全健康的社會。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我是醫生,在監獄上班

崔世鎭  著
EZ叢書館  出版
2022/12/02 出版

監獄醫師才能告訴你的──監獄診間故事。   收容人詐病、藥物成癮、吞食異物… 在這個地方早已不足為奇, 然而,在大韓民國這塊土地上, 守護他們健康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監獄。   大多數醫學院生畢業後,壓根不會想到矯正機關(看守所和監獄)服務,作者崔世鎭卻選擇這裡作為他醫師生涯的第一站,成為1500名收容人的唯一醫生,將在監獄裡看到的一切記錄下來:   · 在這裡,詐病幾乎天天上演。為了多領藥、為了逃避勞役、為了搬到其他舍房、為了戒護外醫……我也因此練就了一身詐病判定功夫。   · 身上別著藍色號碼牌的,就是「煙毒犯」。他們要的不只是毒品,還有各式各樣的藥物。為了把藥拿到手,甚至威脅醫生也在所不惜。   · 為了達到目的,有些收容人會自殘、吞食異物。照了X光之後,我完全想不透他到底是怎麼把這麼大一顆警報器塞進喉嚨裡的。   然而監獄裡,也經常發生這樣的事:   · 許多人幼年時都沒接種過B型肝炎疫苗,他們成為犯罪者的機率之高,幾乎可以說是「天生的」。   · 因為自離開監獄起,醫藥費就不再由監獄負擔,許多收容人縱使已病入膏肓,但礙於經濟壓力,也只能等待死亡。   · 許多毒品成癮患者,多半都是生長在惡劣環境,從小開始跟著身邊的人吸食強力膠。監獄官們說:他們被關一次、兩次、三次,如果好一陣子沒再進來,不會認為他們戒毒成功,反而會覺得他們應該是自殺了。   透過書裡的故事,我們或許可以思考: 究竟是社會的灰色地帶催生了犯罪者,還是因為人性本惡? 「報應主義」真的能讓社會更好嗎? 「公共醫療」該如何發揮最大實質效益?   監獄這個地方,自成一個世界,是社會的縮影, 裡面的人,真的生病了。   本書特色   ● 帶領讀者站在第一線,以醫師角度看收容人與其背後故事。其中,醫師該如何不受情感影響、保持專業,發人省思。 ● 不僅點出監獄醫療的問題,也具體舉出他國矯正機關的方式、作者在體制內所做的新嘗試,亦能提供台灣借鏡。 ● 作者崔世鎭:「如果因為對方是犯罪者,就無視他們的醫療需求,不僅是侵害人權,也會醞釀出更多的被害者。」引領你我一同思考個人與社會的健康是如何相互影響,又該如何降低再犯率,甚至預防犯罪,打造更安全健康的社會。

特價26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我是醫生,在監獄上班

崔世鎭  著
EZ叢書館  出版
2022/12/02 出版

監獄醫師才能告訴你的──監獄診間故事。   收容人詐病、藥物成癮、吞食異物… 在這個地方早已不足為奇, 然而,在大韓民國這塊土地上, 守護他們健康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監獄。   大多數醫學院生畢業後,壓根不會想到矯正機關(看守所和監獄)服務,作者崔世鎭卻選擇這裡作為他醫師生涯的第一站,成為1500名收容人的唯一醫生,將在監獄裡看到的一切記錄下來:   · 在這裡,詐病幾乎天天上演。為了多領藥、為了逃避勞役、為了搬到其他舍房、為了戒護外醫……我也因此練就了一身詐病判定功夫。   · 身上別著藍色號碼牌的,就是「煙毒犯」。他們要的不只是毒品,還有各式各樣的藥物。為了把藥拿到手,甚至威脅醫生也在所不惜。   · 為了達到目的,有些收容人會自殘、吞食異物。照了X光之後,我完全想不透他到底是怎麼把這麼大一顆警報器塞進喉嚨裡的。   然而監獄裡,也經常發生這樣的事:   · 許多人幼年時都沒接種過B型肝炎疫苗,他們成為犯罪者的機率之高,幾乎可以說是「天生的」。   · 因為自離開監獄起,醫藥費就不再由監獄負擔,許多收容人縱使已病入膏肓,但礙於經濟壓力,也只能等待死亡。   · 許多毒品成癮患者,多半都是生長在惡劣環境,從小開始跟著身邊的人吸食強力膠。監獄官們說:他們被關一次、兩次、三次,如果好一陣子沒再進來,不會認為他們戒毒成功,反而會覺得他們應該是自殺了。   透過書裡的故事,我們或許可以思考: 究竟是社會的灰色地帶催生了犯罪者,還是因為人性本惡? 「報應主義」真的能讓社會更好嗎? 「公共醫療」該如何發揮最大實質效益?   監獄這個地方,自成一個世界,是社會的縮影, 裡面的人,真的生病了。   本書特色   ● 帶領讀者站在第一線,以醫師角度看收容人與其背後故事。其中,醫師該如何不受情感影響、保持專業,發人省思。 ● 不僅點出監獄醫療的問題,也具體舉出他國矯正機關的方式、作者在體制內所做的新嘗試,亦能提供台灣借鏡。 ● 作者崔世鎭:「如果因為對方是犯罪者,就無視他們的醫療需求,不僅是侵害人權,也會醞釀出更多的被害者。」引領你我一同思考個人與社會的健康是如何相互影響,又該如何降低再犯率,甚至預防犯罪,打造更安全健康的社會。

75 特價26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今天也要去見殺人犯:韓國犯罪側寫師眼中的人性故事

李珍淑  著
EZ叢書館  出版
2021/06/03 出版

犯罪側寫師是協助偵破重大刑案的重要角色, 想攻破殺人犯的心防,首先要做到的是「傾聽」。 事實上,除了少數天生的惡魔之外,更多的是原本不必成為罪犯的人類。 ▍經手韓國著名的〈李春在華城連續殺人案〉、〈高有情殺害前夫事件〉等,具備15年資歷的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李珍淑,結合專業與感性的視角,與你分享案件背後的故事。▍ 李珍淑女士在取得心理學、社會學博士後,於35歲錄取韓國第一屆的犯罪側寫分析官,成為了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不僅如此,她同時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一般人或許難以想像,在韓國如此重視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一位身兼母職的女性竟能長時間擔任這麼高風險的職務。但,誰說身為女性就做不到呢?如今她已是擁有15年經歷的資深側寫師,亦參與了許多韓國的重大刑案分析。 她的溫柔,正是開啟犯人心門的那把鑰匙;擅長傾聽,使她得以從兇手的證詞與證物的矛盾中找出真相。 本書作者李珍淑女士將帶領讀者認識「犯罪側寫師」一職,透過真實案例故事分享她面談犯人的過程中,曾遇過哪些挫折,以及側寫師須具備的能力和特質;辦案時應觀察哪些細節,進而抽絲剝繭、最後找出兇手。 另一方面,除了少數天生的惡魔之外,李珍淑認為,近期犯罪動機不明或隨機傷人案件的根本原因,來自於家庭的破碎和孤獨,並吐露了對於凶嫌與社會問題的心聲。今後她也為了達成「不再留下任何懸案、還給無辜的受害者公道」的目標,持續埋首於案發現場中。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今天也要去見殺人犯

李珍淑  著
EZ叢書館  出版
2021/06/03 出版

犯罪側寫師是協助偵破重大刑案的重要角色, 想攻破殺人犯的心防,首先要做到的是「傾聽」。 事實上,除了少數天生的惡魔之外,更多的是原本不必成為罪犯的人類。 ▍經手韓國著名的〈李春在華城連續殺人案〉、〈高有情殺害前夫事件〉等,具備15年資歷的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李珍淑,結合專業與感性的視角,與你分享案件背後的故事。▍ 李珍淑女士在取得心理學、社會學博士後,於35歲錄取韓國第一屆的犯罪側寫分析官,成為了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不僅如此,她同時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一般人或許難以想像,在韓國如此重視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一位身兼母職的女性竟能長時間擔任這麼高風險的職務。但,誰說身為女性就做不到呢?如今她已是擁有15年經歷的資深側寫師,亦參與了許多韓國的重大刑案分析。 她的溫柔,正是開啟犯人心門的那把鑰匙;擅長傾聽,使她得以從兇手的證詞與證物的矛盾中找出真相。 本書作者李珍淑女士將帶領讀者認識「犯罪側寫師」一職,透過真實案例故事分享她面談犯人的過程中,曾遇過哪些挫折,以及側寫師須具備的能力和特質;辦案時應觀察哪些細節,進而抽絲剝繭、最後找出兇手。 另一方面,除了少數天生的惡魔之外,李珍淑認為,近期犯罪動機不明或隨機傷人案件的根本原因,來自於家庭的破碎和孤獨,並吐露了對於凶嫌與社會問題的心聲。今後她也為了達成「不再留下任何懸案、還給無辜的受害者公道」的目標,持續埋首於案發現場中。

特價26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今天也要去見殺人犯:韓國犯罪側寫師眼中的人性故事

李珍淑  著
EZ叢書館  出版
2021/06/03 出版

犯罪側寫師是協助偵破重大刑案的重要角色, 想攻破殺人犯的心防,首先要做到的是「傾聽」。 事實上,除了少數天生的惡魔之外,更多的是原本不必成為罪犯的人類。 ▍經手韓國著名的〈李春在華城連續殺人案〉、〈高有情殺害前夫事件〉等,具備15年資歷的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李珍淑,結合專業與感性的視角,與你分享案件背後的故事。▍ 李珍淑女士在取得心理學、社會學博士後,於35歲錄取韓國第一屆的犯罪側寫分析官,成為了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不僅如此,她同時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一般人或許難以想像,在韓國如此重視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一位身兼母職的女性竟能長時間擔任這麼高風險的職務。但,誰說身為女性就做不到呢?如今她已是擁有15年經歷的資深側寫師,亦參與了許多韓國的重大刑案分析。 她的溫柔,正是開啟犯人心門的那把鑰匙;擅長傾聽,使她得以從兇手的證詞與證物的矛盾中找出真相。 本書作者李珍淑女士將帶領讀者認識「犯罪側寫師」一職,透過真實案例故事分享她面談犯人的過程中,曾遇過哪些挫折,以及側寫師須具備的能力和特質;辦案時應觀察哪些細節,進而抽絲剝繭、最後找出兇手。 另一方面,除了少數天生的惡魔之外,李珍淑認為,近期犯罪動機不明或隨機傷人案件的根本原因,來自於家庭的破碎和孤獨,並吐露了對於凶嫌與社會問題的心聲。今後她也為了達成「不再留下任何懸案、還給無辜的受害者公道」的目標,持續埋首於案發現場中。

75 特價26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