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哲思 類別 ,共計7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元汁元味毓氏元學

河洛圖書  出版
2021/12/31 出版

先師愛新覺羅毓鋆出生於禮王府,六歲當皇帝溥儀陪讀,師事王國維、陳寶琛、羅振玉、康有為、鄭孝胥、葉玉麟等名儒大師。大滿州國成立,出任御前行走,負責練兵、情報等任務。民國三十四年,大滿州國結束,毓鋆師向國民黨投案,宣判無罪;民國三十六年,台灣二二八事變發生不久,被蔣中正繼張學良後,專機送來台灣。在台六十四年,先教授洋博士弟子百餘名後,開設私塾天德黌舍、奉元學院,開班逾百,收徒逾萬。先師親自一字一句親手筆錄的「元汁元味毓氏元學」,講一切生之源的元,以元為體,仁為用,統攝四書五經,一以貫之。編輯方式,有手澤影印元文,並附語譯抄文,以及編者編按。先師在課堂上常訓勉弟子想到就寫,要勤寫卡片做筆記。編者遵照先師之命,將先師所遺留的卡片筆記名曰「手澤」。先師「手澤」是一切智慧的總稱,編者將「手澤」抄寫成印刷字,稱「抄文」。先師「手澤」常見按語,最常用的是「仁按」、「鋆按」,編者仿先師用詞,大膽加上方便閱讀的按語,稱為「編按」。書名【毓氏元學】文氣已足,文意也清楚,為何加「元汁元味」呢?有二義,一是原汁原味不摻雜混血文化;二是先師講的中華文化,非元以外的文化,亦有元汁元味的「元學」、「奉元文化」。【元汁元味毓氏元學】全書共一千二百張「手澤」編成,卷帙不小,兩千餘頁,分裝五冊。編者編後,另撰寫【讀毓式元學之要】,因有兩個考慮,決定稍後單獨印行,原因之一是先師「手澤」已成「鉅著」,冊數不宜再加多;二是編者的編後心得,指示一己之見,書中已加個人按語,宜由同門高賢學長各自展現才慧,接下先師的棒子,完成先師期許心願,扛下「奉元宗二祖」的責任。先師於一九九七年修成永陵,二00四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永陵是有形的文化遺產,先師的「手澤」是無形的文化資產。義子張景興夫婦長久以來辛苦晒書維護手澤,使先師之書得以面世。編撰期間,劉義勝、吳榮彬學長一路扶勉。也感謝助印本書的好友、學長、老師:陳歐珀、蔡國彬、黃華泰、何連祥、楊信輝、顏清和、申德萬。

9 特價13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依孔子易講繫辭

許仁圖  著
河洛圖書  出版
2018/10/29 出版

孔子說上古聖人包犧氏作八卦,中古聖人再繫辭。作卦、繫辭的目的是什麼? 《繫辭上》二章說「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設卦、繫辭的目的就是要告知問占的人占得結果是吉或是兇。但是,上古聖人只有作卦,一般人從卦象中不易看出吉凶的,中古聖人因而有心繫了辭,幫忙看不懂卦象的人「明吉凶」,彰明、明示、表明該卦的吉凶。《繫辭》是孔子讀《古易》後的心得報告,給有志學《易》者一把打開《易》之間的鑰匙。《繫辭》是孔子藉《古易》,所談闡述《孔子易》之一,將本為占筮吉 凶之《易》,提升為哲學思想的智慧之《易》。先師讀書百年,講學半世紀,講《易》時,語重心長提示三要領:一、書讀百遍自通,讀《易》不要只讀注,不能臆說,要依經解經,依《易》解《易》;二、《繫辭》沒讀通,《易》沒法讀下去,孔子如果沒有作《繫辭》,我們都不知到六十四卦是講什麼;三、古人寫文章,不會故意讓大家看不懂,要讓老百姓能知能行,才能移風易俗,厚利民生,講《易》不能只講給專家學者聽,要讓大家(高中生以上程度)聽得懂,要將《易》講成活學問,大家用得上,沒有用就不是真學問。《依孔子易講解繫辭》確指《繫辭》是孔子作的哲學書,哲學書不容易講到大家都明白,我只能盡量,所以在每一章或每一段講完後,來個狗尾續貂,加了「用大家比較了解的文字敘述是這樣的」;當然,我自認為仍未達到讓大家看得懂的要求,我希望接下寫的《依毓氏易講乾坤》、《從頭講大易》,可以更加直白易懂。 「以友輔仁」此書寫作期間,承蒙學長吳榮彬、劉義勝鼓勵教正。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孔子易

許仁圖  著
河洛圖書  出版
2018/10/22 出版

先師稱許熊十力為學「用心深細」,而形容自己為學「小氣」,每一個字都不放過;在先師的教悔下,我深悟為學要「表裏如一」,不只念表面的文字,還要透視裏面深意。我自認學《易》四十年後,終於釐清了《孔子易》和《古易》的分際,才有勇氣向學《易》的同道報告:我們學的是《孔子易》。「不占而已矣」、「不恆其德,或承之羞」,是《孔子易》的要旨;孔子戒占,顯示先民重占筮。那麼,孔子既言「不占而已矣」,為什麼還講了「天地之數」、「大衍之數」?本書因而首章寫「卜筮是理性行為,學《易》不算命」、第二章寫「知占不占,正宗蓍筮方法是孔子教的」,並且在第六章寫「孔子學的《古易》,其要?咎」、第七章寫「古今一王者,我們學的是《孔子易》」、第八章「《孔子易》是富有大業日新盛德」,六、七、八這三章敘述的是《孔子易》和《古易》的不同;也就是說,有一半的篇幅在解釋我為何以《孔子易》作為書名的原因。《易》的辭、變、象、占、爻等都非孤立名詞,而是相關相連,言象難免說爻, 講變一定要提到占,因而在不同章節難免重覆敘述;又因個人有些看法和傳統不同,難免反覆絮叨和申論。先師說包犧氏始作八卦是為了「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所以卦皆談人事,所談的皆人易犯的毛病,而《易》之智海,總開生路,決無絕人之路。近十年來,我天天讀《易》,以《易》印證自己的患難人生,寫了自己六十年的生命歷程「絕路盡頭還有路」,還希望把先師啟示的《易》道公諸社會,但自覺才學魯鈍,讀《易》未通,直至近年才有所悟。思想立說沒有是非對錯,只有層次有別,就看讀的人能不能接受。《孔子易》有些論點和傳統說法不同,個人拙見不求大家接受,只求大家指教。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心主張 吾土吾民

陳歐珀  著
河洛圖書  出版
2016/09/30 出版

一○六個星期五早上九點的堅持「一百個目標不如一個行動,一百個行動不如一個堅持」,立委陳歐珀在立法院每周五的「國是論壇」向人民報名,從二口一二年至今,已報告一○六個議題,一百多個星期五週週不缺席,展現了他的堅持。「一心主張吾土吾民」是陳立委堅持下的成績,有些議題雖歷經三、四年後已成淺淺的殘夢,但陳委員也因而留下了與土地人民的休戚與共感情和關懷,是立法院自一九九四年設立「國是論壇」迄今二十二年,所留下的最真實見證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盤皇另闢天的毓老師(全一冊)

許仁圖  著
河洛圖書  出版
2015/05/01 出版

恩師愛新覺羅毓鋆說:「著書立說太多了,能存在的,必要德」,又說:「廿六史每一朝代都有藝文志,所收錄的書那麼多,但傳世之作有幾本?有幾人?古人能留下一句話,也就不容易了!」   在後世認知宋代宰相趙普說了一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名言,可很少人知道,趙普其實沒有說過這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查考出處,源自宋代羅大經著的「鶴林玉露」。書中記載,趙匡義稱帝,續任趙普為宰相,趙匡義問說:「聽人家說,你只讀過論語一部,是這樣嗎?」趙普對說:「臣這一輩子所知道的,實在只有論語這一部書。過去用它的一半輔佐太祖安定天下,現在打算用它的一半輔佐陛下治天下。」   中國人讀古書,大抵從讀論語開始,趙普讀論語不值一談,「鶴林玉露」的記載一看即知是故事趣談,專制時代,趙普雖然貴為宰相,膽敢當皇帝的面,說要用半部論語幫皇帝治天下?但這種可能犯下欺君大罪、不畏殺頭的說法,卻饒富趣味,加上清朝末年翻譯和介紹達爾文進化論的嚴復寫的文章「救亡決論」說:「從此天下事多,吾以半部論語治之是矣,又何疑惑!又何難哉!」於是,「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名言常被提出來。   毓老師講學立場十分清楚,學問要能用,他講的是「實學」,他要我們多讀古書,因為智慧沒有今古,孔子的智慧高明到極點。   我曾請教毓老師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看法,毓老師的訓勉,如暮鼓晨鐘,他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有七個字,孔子治天下只有四個字:『為政以德』。為政者失民心,即是缺德。」毓老師大概因我曾經從政,又引「顏淵篇」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震聾發聵說:「足食是對內養民,做好財經,足兵是對外,做好軍事國防,主政者能足食足兵,再加上有德有信,這就是最高的領導統御術。智慧豈有新舊,想通即智,何必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句話就可治天下。」毓老師還說:「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我以為仍多了,一章即足。必做活學問,貴精不貴多,一章明白就足以治國平天下」、「真讀通論語、能用出來,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論語任何一章參透,都可以成事。」   毓老師曾說:「『學而時習之』,人人唸,沒人會行」,我只是依照毓老師平時教導的三個治學原則撰寫「論語一章」:一、依經解經,還孔子本來思想面貌;二、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條理一貫撰寫;三、毓老師說他的治學獨門絕活、不傳之密是「一字一義」,毓老師特別重視引申義。   毓老師說:「論語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十三經讀完始懂。八歲讀四書,八十歲也讀四書。」又說:「讀完五經(毓老師有時說「六經」或「十三經」,指傳統經書)始明論語,論語是結論之語。」原來論語是「六經的結論之語」,要讀通六經,才能明白論語。也就是說,所謂的「讀通論語」不是光讀了一本論語,而是要讀通六經,毓老師才會說「真讀通論語,能用出來,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毓老師也因讀通論語,實用論語,一貫六經,才能把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智慧,用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不只歷久彌新,而且玉潤珠圓。   毓老師之學重實用,實用當然要易知易行,講學要講到聽者能懂,毓老師說:「講學通俗最難,講完應叫聽者都懂,作一大堆注才懂,非孔子之志」、「向學子講學,不是大師,跟老百姓講學,才是大師」、「易經、春秋要講得老百姓都聽得懂。」   不過毓老師所謂的「通俗」不是「講白」,他說:「每一個字都是有來源,都有生命,都有深義,這就是大;用今人短淺眼光,看幾千年大人物,把典籍翻成白話文了事,就是小」;因此,毓老師所謂的「通俗」是「通神」,把深奧精粹的古文改用今人語言表達,讓世俗的俗人百姓都聽得懂其中的經義,而非將古人智慧書說得簡單浮淺。   一般認為,讀不懂的古文哲理較深奧,今人所用的白語文平白粗淺。其實古文和白話文各有表達用語,精妙的白話文不一定不如古文,像孔子的「誨人不倦」,毓老師說得通俗,境界不輸孔子原文:「學生糊塗,蒙昧之時,淪為放年班,孔子仍不放棄」。毓老師更進而說「君子不棄」:「君子不器,自己不能只當個小用的小器皿;君子也要『不棄』,不要放棄自己,不放棄任何一個人。」孔子說「有教無類」,毓老師說:「孔子不知道那塊雲會下雨,只要是雲,就同視之。」   毓老師說「元是一切生之本,我們要尊生、慰生、(或「衛生」)榮生,所以要『奉元』,我們因而叫『奉元書院』,毓老師後來越說越通俗:「『元』就是要點了那一點」、「『元』是種子」、「『元』是生生本體符號」。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篇)毓老師創立「奉元書院」說:「不能叫臺灣一地的人懂奉元,應該讓全天下人都奉元。」毓老師讀書百年,講學六十年,他的讀書經驗和講學內容是人類文化遺產,而毓老師百年生命淬鍊的絕學更應公諸於世,讓未受教毓老師的學子都知道毓老師的拯世真文和不傳之學。於是,我寫了這本「盤皇另闢天的毓老師」。   毓老師說熊十力夫子接了孔子的棒子,是第一棒,他接了第二棒,所以講毓老師的學問,必得講熊夫子的立說,個人為示尊重、引用他的思維立說,以原文為準。熊夫子宗述孔子,受王夫之影響甚大,王夫之著作不易閱讀,個人引用時,部份作了較易閱讀的解說語譯。   說理當然要作客觀敘述,但為了讓毓老師之學較輕鬆閱讀,本書有時採行第一人稱主觀敘述觀點,不免加了些許個人的粗淺認知和體悟。   一般語譯古文,先寫古字原本,再括弧語譯。本書為方便閱讀,有時直接語譯行文,再括弧號原文,有的引文只語譯相關部份,某些引文也採節錄引用。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說孟子(上/下卷)

許仁圖  著
河洛圖書  出版
2013/09/30 出版

光大而遠害 劉序讀仁圖兄繼《子曰論語》後,又完成《說孟子》一書,這也是他矢志撰寫《中國哲學史》晚周諸子篇中論述孟子學的深入發揮之作。時亂滔滔,潛心著述,每年都有新構問世,令人羡慕而感佩。誠如其自序中所言,本書跟《論語》尊孔不同,在發揚孟學精采的同時,針對孟子虛矯自高的習氣,以及大言難補時弊的弱處,極力批判。孟子稱述先聖先賢,特尊孔子為出類拔萃的「聖之時者」,終生願學,後世也如其所願,奉為亞聖。然而我們實心體證,孔孟之別,至聖與亞間的差距真是超乎想像的巨大,是根器資質不足?還是春秋到戰國的時代風氣也相應有了劇變呢?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似乎成了他的標籤,也奠定了他在中華學術史上的地位。然而究之實際,並不盡然。內聖修為道性善,孔子雖未明言,易傳中可窺意向:「元者,善之長也。」「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之,成之者性之。」外王稱堯舜,並不堅定主張天下為公的大道,人言至禹而德衰,孟子卻以天命之說為之強辯,對舜的孝行,也多誇張渲染之處。熊十力將其歸類於偏向小康制的儒者,確是透闢之論,沒有冤枉他。孟子全書未言易,對易理卻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數章稱道孔子作春秋,都是關鍵精到之語,對後世了解真正的孔學助益甚大。《論語》稱孔子五十以學易,又引恆卦九三爻辭強調不卜而已矣!廿篇從學學而到堯曰,隻子未提春秋,不少章節卻隱含微言大義。論、孟同列四書,為後世中國人所必讀,其與大易、春秋的關係,值得深入體察玩味。仁圖兄與我是奉元書院同門,有機遇從毓鋆先師處得窺華夏學術的門徑,歎賞宗廟之美、百官之富。他於老師仙逝後埋首著作不斷,本書中亦屢屢引述說師承,感念意深,於我心有戚戚焉。觀覽完全書,得一占象與四方朋友共:渙卦四、上爻動。渙繼兌卦朋友講習之後,嘗試傳播大道於天下四方。六四爻辭:「渙其群,元吉。」小象傳解釋:「光大也。」孟子尊孔之功,發揚光大至聖精微奧義,足以當此。上九爻辭:「渙其血,去逖出,無咎。」小象解釋:「遠害也。」孟學的拘礙流弊亦須駁正,如針刺放血以活絡體氣一般。孔子主張「載之空言,不如見之行事之深切著明。」儒學正脈實在於此,願與豪傑之士共勉之。劉君祖 謹識於癸已年芒種、夏至間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哲學史(祖述篇/孔學篇)

許仁圖  著
河洛圖書  出版
2013/03/20 出版

詳細內容 許仁圖遵循恩詩愛新覺羅毓鋆教誨,條理數千年中國先賢體系哲理,統元會宗、一以貫之中國哲學史。《豈只日月易新懸,必也盤皇另闢天》,「祖述篇」和「孔學篇」給中國哲學安了頭,也給中國哲學的發展開了新局。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