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怎麼養小孩!?」 一位青少年的演講影片被瘋狂轉載, 甚至獲得2011年YouTube政治類最高點閱率 ──全因他有一對女同性戀雙親。 晚安。我的名字叫做查克‧華茲。 第六代愛荷華人,愛荷華大學工程系的學生, 我是由兩位女性撫養長大。 而我表現得還不錯。 本書特色: 一個在美國愛荷華發生的事件,回應著台灣當今最受爭議的話題 ──關於婚姻平權、同志成家以及如何教養小孩。 全球華文的書市上,不可缺席的重要見證 人權工作者 陳嘉君 立法委員 尤美女 音樂人 陳珊妮 作家 個人意見 作家伴侶 陳雪與早餐人 作家 肆一 作家 廖玉蕙 愛都準備好了,人人成家推薦 我們不需要是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或擁有同性戀父母, 也能了解這些家庭所被迫經歷的艱難。 約莫在十五年前,美國開始一連串針對同性婚姻與LGBT人權的公共討論; 同性戀公開進入穩定的親密關係、建立家庭, 甚至透過領養或「人工」方式養育小孩。 他們想要享有並使用公民權、自由權及法律保障, 保護他們摯愛的伴侶及小孩──但是有些人不想要這件事發生。 這只是一個家的故事。 我寫這本書,是想跟你聊聊家庭: 我的妹妹潔比、我的兩個媽媽杰姬和泰莉,和我們的狗喜爾多。 以及在我長大成人過程中,我媽媽們所教導的種種價值觀。 我們聽過許多「同性戀養育小孩會帶來傷害」的言論, 但在我十九年來的人生中, 不曾被人察覺到我是由同性戀伴侶撫養長大。 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我媽媽們的性傾向對我的人格毫無影響。 我跟你們的孩子沒有任何不同,家庭也別無兩樣; 如果我是你的兒子,我相信我會讓你感到驕傲。 家庭的價值不是來自於政府說:「恭喜你們結婚了!」 家的意義來自於我們承諾彼此、共度難關,一起享受美好時光。 家,來自於將我們緊緊相連的愛。 「你會發現,在他們的故事當中, 獨特的不是家長的性傾向,獨特的不是家庭成員組合, 獨特的永遠是愛,是他們為愛奮鬥的故事,帶給我們力量。」 ── 陳嘉君 *作者演講影片連結: http://youtu.be/kJ4bPLacO1M *更多本書訊息,請上基本書坊部落格: http://gbookstaiwan.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