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精簡的統計書籍,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動機及避免學生們的統計恐懼症,最好能按步驟操作也能瞭解統計,本書就在此期待中被催生;而本書並不是完成一本統計原理,而是期待製作成一本統計食譜,以期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能瞭解統計的運用,以及提供量化研究中資料整理的參考。
本書有系統地說明成效導向方案規劃的原則,是社會工作領域的經典著作。作者配合清楚易懂的範例,解說服務方案的設計、執行、評估等步驟,涵蓋了從問題分析、需求評估到評績效測量與計算成本的方案完整歷程。不管是對初學或精進的人群服務工作者來說,都是非常值得一讀的書籍。 本書特色 ‧架構明確:本書方案規劃的取向具備堅實理論基礎,逐章解說明確的規劃步驟與要點。 ‧案例豐富:每個步驟皆包含大量清楚易懂且多元的案例,幫助讀者瞭解方案規劃各階段的重要原則與核心概念。 ‧實務導向:幫助社會服務機構的主管、管理人員,或是有志於此的學子,瞭解成果與績效測量的原則與概念,將其轉化成機構的政策與實務。
《國際關係總論》(第六版)是在前五版奠定的基礎上,根據最新國際情勢更新改版的國際關係基礎讀本。本版次除邀請台灣知名公私立大學國際關係領域學有專精、教學與研究成績出眾的作者們,依照各自專長區分主題撰寫專章,並有優秀新銳學者加入此次團隊,撰寫國關研究知識論與方法論議題。新版深入淺出,雅俗共賞,適合大學與研究所師生教學與研究參考運用。 新版內容遍及國際關係領域各主要議題,分為十七章。除了第一章以「理解國際關係」作為導論外,也包括了國際關係理論(第二至第六章)、傳統國際關係研究主要議題(第七至第十一章),以及全球化時代的各項新興議題(第十三至第十六章)等三大部分,最後仍以評估展望當今「國際秩序」的變遷,做為全書總結。各章按照慣例仍提供了中外文獻與延伸問題,便於有興趣的讀者深入追蹤、思考和討論,誠為一本高水準的國際關係學教科書。
人類對環境的劇變和飲食習慣的變化應有明顯的感受了!原應是富庶先進的生活,卻惶恐於不按牌理出牌的氣候變遷、自然災害;原可享受地球上豐美的食材,卻有太多虛假的食品和不環保的食物。後疫情時代,也改變了飲食的模式,外帶消費消耗更多的包材,尤其是塑膠、紙盒。美食變成了食品加工料理包,說美味,充其量是許多化學添加物堆疊出來的商品。如何在這些華麗的美食假象中找到真正的飲食方式,享受安心快樂的飲食生活?地球的資源利用、在地的風土環境、人類的身心需求,或許是眼前問題產生的源頭。本書擬從飲食的問題探討「飲食、環境與身心」、「基因食物」、「食品添加物的功過」,繼而引導讀者建構安全綠色食材的選用觀念和資訊──「安全食材標章認識」、「各類食材的認識與選擇」、「台灣食材地圖」,並教導讀者相關的飲食營養設計和製作方法。唯有消費者有支持永續食材、正確的飲食消費觀念和行動,政府制定並執行嚴謹的法規,才能鼓勵堅持誠信的良心企業,才能給予用心辛苦耕植生產的農人、漁民足夠的回饋,最終我們才能真正享受美味的食物帶來的身心滿足。
本書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打開天窗說量化》經過修改之後的第四版。第四版從第一章到第十六章,每一章的開頭都新增了該章的內容摘要,在短短一頁至兩頁的內容摘要當中,扼要地萃取各章的精髓重點,讓讀者很快地掌握量化研究的每一個環節。除此之外,作者也從頭到尾重新潤飾與調整各章內容的文字與文句,增補了一些量化研究的實例,讓這本書比以前更容易親近。本書屬於社會科學量化研究方法的實作指南,不僅適合初學者使用,同時也適合已經具備量化研究基礎的研究者參考之用。
論文寫作吃力不討好,而且有其專門性。就文科學門而言,論文寫作甚至就是其研究本身。從研究主題的選擇以及題目的擬定、結構的安排,以至於寫作的種種規格、註解與引用書目鉅細靡遺的格式規範,在在都馬虎不得。論文寫作是要講究方法的,而且也有方法可循,本書本乎此,提供了作者多年的研究與教學經驗,依序漸進,說明學術論文(包含小論文與博碩士論文)如何按部就班進行撰寫,並一一列舉文科豐富的實例予以討論,俾能一目瞭然。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本書整理歸納了美國芝加哥大學與現代語言學會(MLA)的論文寫作格式,輔以國人的行文規範,提供了一套合用的論文寫作格式,值得文科研究生和學者做為手頭必備的參考手冊或工具書。新版之本書除了大幅度增修外,關於寫作格式亦因應芝大與MLA版寫作手冊的修訂做了適切的調整。
外交工作是項為國為民、忍辱負重,為完成使命,只能做不能說的無名英雄工作。有人說,外交工作是一門藝術,時常必須因事、因人、因時、因地而隨機應變,有膽有識,不眠不休、不計個人毀譽,以期完成任務。 服務於外交部期間,每日戰戰兢兢、步步為營,力求盡職,以不愧國家所託付的使命。退休後,除了享受親友同事間的深厚友情,以及子孫家人的天倫之樂外,仍時時關切國事,雖然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在我外交生涯中,有幸認識多米尼克的查爾斯總理丶尼加拉瓜的查莫洛總統,以及我國的呂秀蓮副總統等三位女性政治家,並深獲其信賴。她們於公職期間,為國為民、克盡心力,終生為爭取自由民主與人權而奮鬥不懈,足為典範,令我無限感佩和尊崇。──林基正
本書《新生死學》(2020)係前書《新生命教育》(2019)的「接著講」,二者可視為姊妹作;雖然書寫型態大異其趣,但敘事風格仍一以貫之,目的為情意性的「心靈會客」及「大智教化」。作者將其所領略的「生命學問」說與有緣人聽,進而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生死學在臺灣創立至今近三十載,由西方死亡學與中國生命學有機組合而成;前者屬於跨領域的中游學科,後者則深深紮根於傳統哲學土壤內。作者涉足哲學半個世紀,從後設立場推陳出新,發現生死學的核心價值和競爭力,此即「生命」與「關懷」;本書便據此分為〈知道〉與〈行動〉上下兩篇,以百帖千字小品文從事情意開顯。其後另有附篇載入四篇議論文章,既得見本書寫作緣起及引申論述,亦可推動家庭與學校的生命教育。從「生死學」引申而出「老病學」,更足以打造一套全方位的「生老病死應用哲學」。
本書係作者在入老之前五年陸續出版「大智教化」系列四書,且完成實驗教學與社會教化階段性任務,於老後重新起步創作「新生命教育」的代表作品,包含「新的生命教育」以及「新生命的教育」二元旨趣;前者為生命教育擴充至大智教化後進一步轉化,後者則屬作者在邁入「生趣閒賞」第三齡的自我貞定。本書以知性形式表達情意內容,可視為標榜「大智教」或「人生教」的人生哲學專著,希望能夠推己及人、自度度人。全書分四篇十二章,〈新人生〉:新生命教育、新生命教育學、我的應用哲學;〈人生義理〉:後科學主義、人文主義、自然主義;〈人生意理〉:自我貞定、社會實踐、國族認同;〈人生大用〉:從常識到智慧、華人家庭教育學、後設生命教育,完整覆蓋成人生命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本書採廣受歡迎的「說故事取向」(storytelling approach)介紹社會心理學的關鍵概念,讓研究和生活連結。「小故事」編排入每一章,把教材帶進生活,每則故事搭配真實的生活現象,激發學生的興趣。☆本書強調社會心理學的「經典研究和當代研究平衡」(a balance of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research)。全書涵蓋經典研究及其新近研究,讓學生看見社會心理學的演進與深度。原作者Elliot Aronson、Timothy D. Wilson、Robin M. Akert和新的共同作者Sam R. Sommers根據豐富的研究和教學經驗,讓經典研究推動社會心理學的未來。☆新!第九版大幅更新了新近研究的參考文獻。新!每章開頭的學習目標帶領學生鳥瞰全文。新!每章的主要段落在結束時加上複習題,幫助學生更能掌握教材。章末摘要為整章提供簡潔速記的內容,幫助學生複習與準備考試。
本書分成六章。本書提供長期照顧產業相關領域之學者及實務工作者,在督導實務操作及教學上之參考。第一章為督導管理特質,學習重點包括管理與領導力、督導定義與特質、長期照顧產業經營與管理。第二章為督導工作範疇,學習重點包括督導人才培育與輔導、日本介護工作發展。第三章為督導工作實務,學習重點包括督導實務工作範例、日本照顧計畫書規劃與執行範例。第四章為督導工作表單,學習重點包括督導工作表單製作、服務工作表單範例。第五章為居家健康促進,學習重點包括老年人健康規劃與健康飲食、健康操運動。第六章為團體活動設計,學習重點包括活動方案設計與評估、高齡活動設計實作範例、志工招募與關懷活動。
從事家庭社會工作,彷彿是打籃球。籃球隊十二人,本書用三篇十二章三十六節十八萬字介紹豐富的家庭社會工作領域。第一篇重點在「奠定家庭服務的能力」,強調基本功夫,依序說明家庭圖、家庭環境圖、家庭理論、家庭訪視、家庭空間、家庭評估、法令、服務輸送。第二篇「透過113業務幫助家庭」,重點是家庭及婚姻暴力、兒童虐待及高風險、性侵害、亂倫及老人虐待,接著說明處遇,從社工、諮商治療、教育社會等方面著力。第三篇「透過經濟與司法幫助家庭」,經濟面有守有攻,濟貧如同防守,脫貧彷彿進攻,包括協助就業、理財脫貧、信託保障等。司法面也有守有攻,家事事件法及家事調解偏重防守,寄養、安置、出養、收養,則主動改變家庭及孩子。
《都市社區工作》一書是針對現今社會發展,深入說明社區工作在都市變化中運用的技巧,建立社會工作者對社區工作技巧運用在都市環境工作應有的概念。 書中以簡淺方式深入介紹社區工作在都市獨有的工作思維及工作特色,尤其在面對都市更新、樓宇維修、樓宇管理造成居民衝突等常見問題,以實例介紹社區工作者協助居民處理都市社區工作這類問題的過程。 都市社區工作除了組織居民的技巧外,還要與其他工作配合,當中包括會議帶領、調解、撰寫工作的技巧等。書中以各種特性作深入說明,讓社區工作者能掌握在複雜的都市環境下,應用社區工作的專業技巧。
本書整合照顧服務學科五十小時之專業知識及實務經驗,分成三篇共十二章。每章最後附有「學習與討論」,協助學習者綜合討論各章節重點。本書提供長期照顧產業相關領域之學者及實務工作者,在實務操作及教學上之參考。 第一篇為照顧服務工作概論,第一章緒論,認識照顧服務員的工作場所、工作倫理及工作守則等。第二章照顧服務相關法律基本認識,認識照顧服務相關民法、刑法等概要。第三章照顧服務資源簡介,認識現有照顧服務資源。第四章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學習溝通的方法等。第五章身體結構與功能,認識人體各系統的構造及功能等。第六章家庭照顧需求與協助,學習壓力調適方法及如何尋求社區資源。第七章意外災害的緊急處理,瞭解意外災害的危害與預防方法等。第八章臨終關懷及認識安寧照顧,認識安寧照顧、臨終關懷等。 第二篇為居服督導工作概論,第九章管理者領導特質,學習重點包括領導管理能力的培養及照顧服務品質管理。第十章督導工作實務,學習重點包括督導工作內容及督導工作指導與服務品質。 第三篇為長青照顧,第十一章老年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學習重點包括失智症的預防方法及腦中風的預防之道。第十二章生活化的靈性健康照顧,學習重點包括靈性健康的意義及靈性健康照顧面向。
社會工作自信守醫療模式,至六○年代產生質疑、七○年代轉而以生態或系統模式整合社會處遇和健康模式策略來處理案主的個人、家庭和社會功能問題,強調問題之根源來自於個體和生理及社會文化脈絡環境之互動過程,個體唯有與環境產生良好的互動,才能發展個體健康的適應能力。本書共計十章,分別介紹人生全程發展之個體生心理特徵,也對人類行為評估之多元層面進行探討,諸如成功老化、職涯發展、性別角色等發展進程及其社會影響因素之評估。 第二版對於個體心理發展和身心變化的衰退予以著墨,建議現代老人對於維持健康及活化應重新省思和定義,要有「儲蓄」觀念,除了儲蓄金錢外,更要儲蓄人際關係,以借由人際關係網絡的強化達到個體的整合感(sense of integrity)。
本書為目前國內有關國際關係學最新且最深入廣泛的著作,有助於認識瞭解國際關係的本質、現象及對於世界的影響,由國內學者依其個人專長集體撰寫,適合大學、研究所教學及自學使用。 本書內容涵蓋面甚廣,總共十七章。除第一章「理解國際關係」外,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屬於國際關係理論面的探討,包括「現實主義」、「新自由主義」、「社會建構主義及英國學派」、「後實證主義學派」、「國際關係的規範論述」等五章。第二部分為傳統國際關係學側重的範疇,包括「外交概論與決策分析」、「國際衝突、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民族主義、文明衝突與恐怖主義」、「國際組織與國際公法」等四章。第三部分則是當前國際關係學所著重的焦點,包括「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國際貿易與金融」、「理解全球化」、「國際整合與區域主義」、「全球不平等發展」、「全球環境政治」、「國際傳播的檢視與展望」等七章。全書完整地對國際關係作了整體與全面性的深入介紹及分析。
本書以兒童福利需求為圭臬,提供案主及其家庭的福利服務,以及介紹兒童社會工作者執行方案的準則。內容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兒童及少年的發展、兒童福利的範疇,有別於過去及傳統所用福利服務之作法與想法;第二部分則介紹有關兒童福利之服務對象,例如,特殊需求之兒童、外籍配偶家庭之兒童、單親家庭之兒童、原住民之兒童、青少年之性行為與未婚懷孕、犯罪兒童少年之安置輔導,以及中輟兒童少年為對象,提供一些社會工作處遇之原則及方法介紹。另外,本書各章中也穿插一些個案資料以彰顯兒童少年及其家庭所處之複雜情境,同時也顯示SWPIP之概念的應用性。
本書為針對1949年以來國內憲政發展與修憲之完整論述,並有最深入之評析,同時為國內第一本針對「內閣制」、「總統制」、「雙首長制」提出憲法增修條文「憲法草案試擬稿」之憲政專書。
本書共分成九章,第一章到第八章,整合照顧服務術科之專業知識及實務經驗,第九章提供長者及失能照顧者身心靈健康照顧計畫和健康引導指標。每章最後一節,分享實務工作示範,提供長期照顧產業相關領域之學者及實務工作者,在專業技能實務操作上的參考。 第一章疾病徵兆認識與處理,學習重點包括身體正常與異常徵象的觀察與記錄、疾病徵狀發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和感染保護措施。第二章基本生命徵象,學習重點包括生命徵象測量的意義和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認識,測量與記錄。第三章基本生理需求,學習重點包括認知知覺之需要、休息與睡眠之需要、管灌案主基本營養之需要與協助餵食和泌尿道、腸道排泄之需要。第四章清潔與舒適,學習重點包括個人衛生和照顧服務專業工作技能。第五章營養與膳食,學習重點包括營養素的功能與食物來源、特殊飲食的認識和老年期的營養。第六章活動與運動,學習重點包括活動及運動的種類、被動運動及輔具使用和褥瘡處理原則。第七章家務處理,學習重點包括家務處理的基本原則和家務處理工作內容及準則。第八章急救概念與急症處理,學習重點包括異物哽塞的處理、心肺復甦術、肌肉骨骼系統意外之處理和出血意外之處理。第九章健康照顧,學習重點包括照顧計畫和身心靈健康管理,含括生理健康管理、運動健康管理、飲食健康管理,以及照顧計畫問題檢查表、老人健康標準原則及健康養生操。
走出「舒適圈」,離開「習慣圈」,透過志願服務,開創新的人生。年紀不是問題,學歷經歷不是障礙,只要有願意做的心,加上這本書介紹的方法,每一位讀者都可以像書中介紹的典範,成為很棒的志工。 不但自己做志工,還可以進一步運用人力資源管理的方法帶領志工,從研擬計畫開始,依序進行工作分析、招募甄選、訓練評鑑、督導引領,成為很好的志工管理者。 不但做志工管理者,還可以進一步運用專案管理推動志工專案,啟始、計畫、執行、監控到結案,一步步都有指引。透過大學裡的服務學習、企業與非營利組織的志工專案、政府主導的花博及世運,乃至更大型的世大運、奧運等專案,學習成為很有效率的志工專案管理者。
「老人學」是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銀髮產業管理系、長期照護系、高齡健康促進系等相關科系必修的課程之一,亦是進入高齡產業服務必須具備的重要基礎知識。「老人學」是老人領域的入門學科,本書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引導學習者進入高齡者及老化的生活世界。「老人學」中每一章節的主題,均可開展獨立的學習科目,例如老化理論、老人教育學、老人休閒學、老人社會工作、老人社區照顧、長期照顧、全人照顧、生死學等。 本書共有十二章,分別探討「老人學議題與實務發展」、「老化理論與生命統整」、「老人價值觀與社會形象」、「老人心理發展與協助」、「老人教育與學習」、「老人休閒與運動」、「老人社會工作與福利」、「老人社區照顧與居住安排」、「老年健康與長期照護」、「全人照顧與輔助療法」、「生死與臨終關懷」、「高齡社會的挑戰與未來」。
本書融合身心靈健康及體驗活動設計的精神,完成多種不同類型高齡身心靈健康的團體方案,可供運用在老人教育機構、樂齡中心、樂齡大學、長照安養護機構、身心障礙機構、日間照顧中心、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活力站、讀書會。方案帶領者可依據機構類型或對象不同需求,針對健康、亞健康、失能的長輩,選擇適合的團體方案,主題包括:自我探索、人際關係、自然和諧、正向超越四大類。 本書分成理論篇和實務篇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理論篇共三章,包括高齡學習發展趨勢、高齡學習方案設計及實施,以及高齡活動設計理論基礎,第二部分實務篇共四章,包括健康高齡者身心靈健康體驗活動設計、亞健康及失能高齡者身心靈健康體驗活動設計、身心靈整合學習方案和活動方案企劃撰寫實例。第一章主要讓讀者了解現今體驗活動發展現況和未來趨勢。第二章在了解高齡活動帶領之原則和技巧,以及新興高齡者特色與學習型態。第三章論述闡明全人整體健康、靈性健康、體驗學習、輔助療法和轉化學習的理論基礎。第四章分別以自我探索、人際關係、自然和諧和正向超越來設計體驗活動。第五章分別論述音樂律動體操、藝術輔助療法和園藝輔助療法的實務運用。第六章分別針對社區學習者、機構住民和讀書會運用來設計高齡健康促進學習方案。第七章主要在分享活動企劃書撰寫實例及示範。
從人力資源培訓與運用的角度觀之,人力資源在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是最值得投資與運用的資源。由近來嚴長壽董事長對技職教育的極力呼籲,及父母與業界的熱烈回應相挺後,促成教育部「技職教育風華再現」中長期政策的緊急應變,更可加以驗證其重要性。 揆諸過去與當前相關單位及專家學者的研究,有針對就業服務、職業訓練、失業保險等就業安全相關的研究議題,但鮮少將三者集結成一書。因此,筆者乃以在此一領域工作與教學十餘年之經驗,撰寫一本有別於坊間僅重相關理論與甚少論述現代實務經驗傳承的書籍,以供關心此一領域之大專學子、實務工作者、機關團體及社會人士,或擬參加公務員高普考、專業人員考試的夥伴參考。
民國九十六年七月十一日修正公布「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身心障礙認定改採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 ICF從「個人因素」、「環境因素」、「身體功能與結構」、「活動」和「參與」的角度來鑑定身心障礙者,在身心障礙的分類上分為8類 1.神經系統構造及精神、心智功能。 2.眼、耳及相關構造與感官功能及疼痛。 3.涉及聲音與言語構造及其功能。 4.循環、造血、免疫與呼吸系統構造及其功能。5.消化、新陳代謝與內分泌系統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6.泌尿與生殖系統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7.神經、肌肉、骨骼之移動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8.皮膚與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本書即在這樣一個架構之下撰寫完成,期盼讀者有進一步之認識。
本書共分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認知篇,完全以志願服務法規定志工基礎訓練的課程為主軸,首先從志願服務的內涵及志願服務法規之認識切入; 第二部分為進階篇,說明志工的角色及任務與志工對社會福利應有的認知,並強調社會資源的結合與運用對推展志願服務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第三部分為成長篇,敘述志願服務的原則、方法及方案設計,且強力主張志工團隊的正常運作及穩定成長,務須重視民主素養的凝塑,尤其懇切呼籲志工應該要有絕對的信心與決心,遠離一切的禁忌; 第四部分為管理篇,針對志工的召募、任用、管理及教育訓練提出具體的看法,同時論及志工督導應有的專業體認及督導志工的原則與技巧,更特別對志工管理機制的建構提出相關的見解; 第五部分為推廣篇,綜合論述志願服務的經營策略,尤更明確提及災害應變時運用志願服務應予重視的議題,最後由祥和計畫之推廣總結回顧與前瞻我國志願服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