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權力是一種偽神聖權利,無須以神聖為其奠基且令人著迷又難以撕破! 近代世界的政治生態逐漸轉向威權主義、民族主義等民粹主義,不斷地挑戰昔日自由主義開放、寬容的價值,以致自由主義和民主似乎正經歷一種撕裂狀態,「主權」似乎成為神聖超越的法則創造者,成為另一宗教。 本書跳脫基督教神學及基督教世界觀的政治與神學的探討,著眼於現代自由主義當道的社會下,政治權力結構及其正當性的問題。 作者陳家富博士以義大利思想家阿甘本的政治思考為主軸,透過貫穿施米特-班雅明-陶伯斯的政治神學路線;追溯霍布斯和康托洛維茨的中世紀和現代政治的解魅與再魅之間的糾結;研究傅柯對現代管治術的分析配以神聖經世譜系學,說明政治神學是一種追操作中的神聖內核的學問,是追問現代社會權力的超越性根基和正當性的問題。政治神學並不關心神學之於政治領域的合法性,反倒要不斷檢視政治權力內部的神學論述,並試圖思考如何終斷政治和神聖之間的結連。 政治神學是思考神學與政治在相互分離中如何相互綑縛、如何在神聖權威與俗世政治權力糾結中拆解雙方的紐帶、如何在宗教象徵和符碼與政治操作的轉譯裡中斷兩者的過渡、如何在鋪天蓋地的主權暴力中尋找逃脫之路。 本書特色 • 循序漸進分析各大家政治神學 • 跳脫傳統基督宗教式的寫作 • 以紮實的文本解讀探討當今世界
請注意,人類社會正面臨一種前所未有的、持久和全面的僭政威脅的處境之中! 僭政作為一種借平民勢力、以僭越手段攫取的政權,其具有嚴重政治缺陷,其統治者僭主,顧名思義,是不以合法推選程式、未經議會授權、利用不當手段或非法手段(主要是「槍桿子」)的僭越方式攫取國家最高治權。 本書通過古典僭政與現代僭政之對比,透視現代僭主的政治品性與僭政的運行邏輯、探究背後的統禦法則與政治理念。 書中不僅使用古希臘大家所著之《歷史》、《國家篇》、《政治學》等史料,帶領讀者認識僭主與僭政的形成,更使用多齣二十世紀共產政權下的影劇作品,如《紅燈記》、《暴風驟雨》、《白毛女》等作為社會縮影,佐以馬基維利、韋伯等人的論證,來探討全新的現代僭政:現代僭政之所以與古典僭政不同,並非基於「政治的無知」,而是「理論的自覺」,其有固定的政治術語、意識形態與歷史的辯護。 經由古今的對比,更進一步帶出古代僭政也不一定是暴政,更非極權;而現代僭政一定是苛政,且是基於恐怖之上的暴政的警世思辯,僭主與僭政,不是僅存於西元前,而是成年累月的流傳進化至如今。
學思辨、養求知正是教育的兩大目的。國家強弱,社會好壞,關鍵都在教育。從教育開始,才能啟動國家社會的正向改變。改變,從教育開始!社會上許多人關心教育,各方談論得也很多,但多半只針對某些現象、某些課題抒發,少了整體的、結構性的觀察與分析,對問題的完整了解幫助不大,難以引發有效的改革。本書除了從人力資源著眼,更從文化面向與現代化角度來看,希望提供一個不一樣的角度與觀點,重新審視我們的教育問題。一切關鍵都在教育,啟動改變就要從教育開始。任何國家社會,一旦教育出了問題,影響將既深且廣,甚至危及存亡。麻煩的是,教育問題牽涉複雜,很難釐清,不容易診斷出真正原因。教育改革者往往不是抓錯重點,就是弄錯方向,而延誤了改善契機。長久下來,將造成國家發展的瓶頸、國力的衰退,以及層出不窮的社會危機。教育同時是文化提升與國家現代化的火車頭。追求現代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透過教育,培養出國民的現代化素養、塑造出現代社會。這幾乎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不過,前提是:教育必須自己先現代化。人的言行思想都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既是一個歷史文化淵遠流長的國家,受傳統影響也特別深重,現代化的過程也因此艱辛萬分。教育尋求本身的現代化更將遭逢極大困難,因為教育是文化的核心,與傳統糾葛更深,更難擺脫,改變也更不容易。這也是台灣教育改革的最大難處。我們必須從教育所生的效應,回頭檢視教育問題,這樣才能找出真正的癥結所在;我們也必須從國家現代化的歷程,回顧檢討傳統的桎梧,克服困難、解除危機,讓教育發揮該有的功能,培養出我們想要的國民素養與所需的人才。
《西方詮釋學與漢語哲學》論叢第壹輯【海德格、高達美、大乘佛學與宋明理學】,已試圖開啟詮釋學與漢語哲學對話與融通之嶄新向度或境界。 本輯【詮釋之生化:應用,差異與理解】乃接續該序曲之第一波開展。在當代西方詮釋學與東方傳統哲學之交會、對化與融通的宏大敘事中,本論文集從一核心概念亦即詮釋學本身之原詞「詮釋」(hermeneuein)出發,並且因此涉及詮釋學之知識學、存有學及倫理學或實踐哲學三向度間的脈絡關係問題。可以說,本論文集不但使當代西方詮釋學哲學與東方傳統漢語哲學進行詮釋學對話與對化之生化過程,也使新儒學與大乘佛學可以藉由哲學詮釋學生發進行對話與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