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上返行人路 ── 14個網媒的採訪反修例運動手記》在過去一年間網上各種渠道出現不少大眾較陌生的媒體,這些網媒部分運作了幾年時間,更多的只成立不到一年光景。他們大多非媒體專業出身,更不乏仍在就學的年輕人,在傳統媒體眼中或略嫌不足,但卻每每在新聞現場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究竟這些來自城市不同角落、不同階層和不同專業的網媒是何許人?他們本著怎麼樣的想法和心情走上最前線?讓大眾認識和了解不間斷記錄香港歷史時刻的他們,從而對一直無私奉獻的他們作出肯定和支持,是這本書存在的唯一且所有意義。擇要:無論聽到多少次「上返行人路」、誤中多少胡椒、吸入多少催淚煙,穿著反光衣、戴著頭盔、緊握著相機電話的他們,都繼續堅守在最前線,走出馬路、跳過欄杆,為的就是把最真實的一切,呈現於我們眼前。歷經了一次四季更替,反修例運動仍然持續進行中。一個個穿上反光衣的記者,也繼續堅守在每個衝突最前線,不怕食椒、無懼催淚煙、隨時撞碎鏡頭,堅持記錄每個最真實的畫面,讓我們無論身處世界哪個角落,一打開社交媒體,就能看到社會上每個最即時狀況。【14個網絡媒體採訪手記 x 3位傳媒人專訪】前線採訪人員的真實經歷、感受;一張張彌足珍貴的反修例運動照片;資深傳媒人吳志森、區家麟、陳惜姿,對網媒冒起的看法。每個關心這場運動的你我,都應該了解的,那些藏在每個鏡頭背後的血淚史。
無論你表現得如何熱切地追求民主,但如果你沒有一夥民主腦,你所說所做的其實不過是空話妄行罷了。 這是第一本以腦科學(Brain Science)探討中國及香港民主僵局的開山之作。 現代人都對民主制度趨之若鶩,到真正要為民主作決擇及付出時卻手足無措,患得患失。今天放眼埃及、泰國及俄羅斯等國家其民主改革均失敗告終,更讓不少人開始懷疑民主體制。 本書正正要指出以上問題的徵結所在。作者以腦科學的嶄新角度,用生物最深層次的原理,去解構民主政治的本質,超越一般傳統社會學、政治學的既定範疇。民主政治成功的先決條件是什麼?這絕非單單關乎社會因素;失敗的原因又在那裡?那也不是單純政治環境不成熟所致。 其實民主不單只是一種概念或社會制度,民主更關連到每個個體的大腦神經結構,以至其母語之間的相互關係,從而推論何以香港不同世代對民主認知存在無法逆轉的差距,全面解釋今天社會撕裂、藍黃對立的現象。 讀畢本書,讀者將不難理解,大腦神經對政治價值的駕馭,將直接影響民主制度的可能,也深遠影響未來政治學、社會學的發展。 同時,作者在本書中用意識科學,徹底地把外國人很想弄明白的「中國模式」完全解讀出來,已超越經濟學及政治學等學術的局限性及片面。作者更不經意地,在幾百字的字裡行間中,就把西方數百年知識世界及哲學發展,由啟蒙時代到後現代,極精簡地完整解構。以上兩題材,皆屬本書探討民主之餘的意外驚喜。 這不是一本追求民主的勵志讀物,呈現的真相或讓人心寒,但最終希望仍會出現於文明交錯的轉角處。 這是一本無論是支持或反對民主的人,都必須一讀的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