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哲學史》(A History of Philosophy)是一部從前蘇格拉底時期到二十世紀早期的西方哲學指南,於1945年率先在美國出版。當羅素在1950年頒授諾貝爾獎時,《西洋哲學史》也被列為獲獎原因之一,並在演說中兩次提及此書。羅素不僅討論書中主要人物的生活、歷史背景、社會環境和哲學系統,還饒有興致的解釋他們錯在哪裡以及為何出錯,且文字幽默易懂。本書被視為:既是書中人物的哲學、也是羅素自己哲學的一部著作,時至今日仍在出版。 本書特色 1. 一部從前蘇格拉底時期到二十世紀早期的西方哲學指南。 2. 本書被視為:既是書中人物的哲學、也是羅素自己哲學的一部著作,時至今日仍在出版。
卡萊爾在1841年撰著的《論英雄與英雄崇拜》(On Heroes, Hero Worship and the Heroic in History),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歐洲甚具影響力的一部書。作者在書中將英雄定義為傳遞神旨予世人之人,除了神或者帝王,先知、教士、詩人、文人、學者、革命家等皆是他所論稱的英雄。如:但丁、莎士比亞為詩人英雄;約翰生、盧梭、彭斯為文人英雄等。卡萊爾並於書中提出──穆罕默德之成功在於其對於萬物的真誠,他認為「真誠」是英雄的首要特點。此外,卡萊爾亦曾撰文指責僅有花言巧語的演說家,並無真正的聰明才智。更推崇聖經使人類得到真理與德性的培養,使人生的奧秘的問題得到解答。 本書特色 1. 卡萊爾在1841年撰著的《論英雄與英雄崇拜》(On Heroes, Hero Worship and the Heroic in History),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歐洲甚具影響力的一部書。本書第一版由聯合國教育科學文教組織補助出版,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2. 作者在書中將英雄定義為傳遞神的旨意予世人之人,全書分六講闡述先知、教士、詩人、文人、學者、革命家所以為其稱為英雄之理論。
本書將各類外交辭令、文牘,分別說明與中英實例演示,在目次及重要內容並加註英文說明。作者為資深外交官,專研國際關係,結合自身經驗與學術研究作成此書,提供有志外交工作或研究外交學問者,甚實用的參考價值。 本書特色 1. 本書將各類外交辭令、文牘,分別說明與中英實例演示,在目次及重要內容並加註英文說明。 2. 作者為資深外交官,專研國際關係,結合自身經驗與學術研究作成此書,提供有志外交工作或研究外交學問者,甚實用的參考價值。
《西洋哲學史》(A History of Philosophy)是一部從前蘇格拉底時期到二十世紀早期的西方哲學指南,於1945年率先在美國出版。當羅素在1950年頒授諾貝爾獎時,《西洋哲學史》也被列為獲獎原因之一,並在演說中兩次提及此書。羅素不僅討論書中主要人物的生活、歷史背景、社會環境和哲學系統,還饒有興致的解釋他們錯在哪裡以及為何出錯,且文字幽默易懂。本書被視為:既是書中人物的哲學、也是羅素自己哲學的一部著作,時至今日仍在出版。 本書特色 1. 一部從前蘇格拉底時期到二十世紀早期的西方哲學指南。 2. 本書被視為:既是書中人物的哲學、也是羅素自己哲學的一部著作,時至今日仍在出版。
本書內容包括各種形式的王國建立的方法,也是一部教導野心家如何使用各種手段當上王位的「君王學」。《君王論》為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聲明最著的經典作品之一,全書探討統治者的治國術(Arte dello stato),分析領導者如何取得、維繫、並擴張其權利。作者馬基維利有意顛覆西方倫理學傳統,主張政治乃獨立於道德之外,他強調權力運作自有理路,如將政治泛道德化必導致毀滅的後果。其理論分析促成了近代政治思想脫離傳統目的論的範圍,並深刻影響了現代民族國家世俗化的政治意識。 本書特色 1. 近五百年來影響西方政治人物最鉅的經典,是所有權位角逐者必讀的一部書。 2. 本書梳理權力運作的理路,強調政治泛道德化必導致毀滅的後果。
作者由思想家輩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春秋戰國時期談起,深度論述各家各派學說。比較特別的是,他將先秦學派與希臘、印度學派作比較,只可惜印度篇尚闕。接著,中國又回到統一的時代,思潮也自然趨向單一主流。從儒學、老學、佛學各自極盛年代依序談論,以至明清近世。作者不只是客觀論述,尚有許多珍貴獨到的觀點與辯證在其中。本書同時也可以是研究梁啟超學術思想的重要參證書籍。 ※重要附註:本書有兩個章節缺文,一為第二章/第三節「論諸家學說之根據及其長短得失」、第四節/乙篇「與印度學派比較」。實為作者當初為求謹慎,希於後再補,終未能夠。
古人有云:「山西出將,山東出相」因一地自然氣候影響人文,累世之人文可能造就基因遺傳。作者試圖以地理特色探究人文科學之發展面貌,畫出一中國古今學風地理分布概況,實為獨到之研究法與特殊成果。又本書專以研究學者產地為主,於各家學術內容不多論列;並採「案而不斷」的態度,臚列事實略為比次。
歷來哲學概論,有偏於歷史的敘述,著者力避自己的主觀,而從客觀的觀點以組織之客觀的哲學概論,此等哲學概論,各有長短。而先生講稿,乃本其精思揉合各種方法以組織之者,從容中道,使讀者能融會貫通,不落前人窠臼,關於神學與哲學在方法上之互相輔助,殊途同歸。 先生治學之態度,不跼促於一隅,而以偏概全,極目騁懷,以尋求真理,其參考文獻,從最古以至最新之作,搜羅至廣,使無遺珠,不僅由此可見先生胸懷之巨,用功之勤,實為從事研究哲學者開究方便之門,此書問世,不僅能啟發初學者蓬勃的哲學慾,以追求人生及宇宙之真理,即對於哲學有修養者,亦定能提供若干新的啟示。 本書特色 1.趙雅博教授之《哲學概論》敘論邏輯分明,組織有序,最適於初學入門者。 2.本書引證者從古至今、東西並搜,最為齊備。
本書是以通俗筆法所書寫的一本哲學概論(通論),以西洋哲學為經,輔以中國哲學為參證,講述各種哲學問題,且敘論每一問題時,均由神學開端,玄學論述,至科學而加以綜合。 根據張教授的解說,哲學即人類的世界觀 ( The Word View Of Human )。本書縱貫古今中外之哲學理論,而以簡明扼要、邏輯分明之體裁呈現,為哲學著作之翹楚。 本書特色 1. 本書是以通俗筆法所書寫的一本哲學概論(通論)。 2. 以西洋哲學為經,輔以中國哲學為參證,講述各種哲學問題。
謝无量的《中國哲學史》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部明確以「中國哲學史」命名的系統哲學史著作,但長期以來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以《中國哲學史》為核心,加之其他各哲學人物與流派的專史類著作,共同構成了謝無量獨特而較為完備的哲學史觀與研究方法,作為近現代中國哲學史研究的早期重要成果。 研究謝無量的哲學史觀與研究方法,對於全面認識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形成、發展歷程有莫大助益,足以進一步完善中國哲學學科體系建設,謝無量的中國哲學史觀與研究方法的價值與影響是重要而不可替代的。 本書特色 1.《中國哲學史》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部明確以「中國哲學史」命名的系統哲學史著作。 2.作者謝无量先生有獨特而完備的哲學史觀與研究方法,其書之價值與影響是重要而不可替代的。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是蔣維喬在光華大學教授中國哲學史時的講義編成。書中所涉上及顧炎武,下及王國維,歷述清初以至民國初年近三百年哲學思想之變遷,將近三百年哲學史劃分為複演古代學術時期和吸收外來思想時期,並於每一時期之中又詳列各派和各家的學說著述以作比較。 本書特色 1.本書探討之哲學思想上及顧炎武,下及王國維,歷述清初以至民國初年近三百年哲學思想之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