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哲思 類別 ,共計15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Breakazine 072 美感,Try me

突破  出版
2023/03/30 出版

當大家都識講 #香港真係好靚, 你我的生活,有幾靚? 看看我們身上的穿搭,個個唯恐炒車,誰敢展露真我個性? 日日早出晚歸,天天筋疲力盡,我們誰有心想像美好生活? 當我們的心承載不到美,香港有幾靚,我們也會看不出來。 當滿街的醜陋迎面襲來, 我們要怎樣培養美的能力, 重新發現香港的靚,感受香港的美? 今期Breakazine翻開美感的話題,不是要做生活品味指南, 而是要梳理美感是如何失落,叩問美感要如何感應, 幫助我們抵抗庸俗,對美好事物仍要追求。 日常衣着的配搭,有我們最貼身的美感經驗; 視藝考評制度,藝文之都的打造,成了藝術感旳反諷; 文青商圈,山野遺址,街頭巷尾,美感近在咫尺間。 重新掌握美感觸覺,對生活有所要求, #香港真係好靚,就不會淪為濫情口號—— 因為仍在香港的你我,真係好靚。  

9 特價29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Breakazine 071 世界,與我無關

突破  出版
2023/01/06 出版

香港故事再好,都不比朋友的IG STORIES精彩; 社會議題再大,指尖輕輕一掃,帖子就從心中掃走。 2022年,我們LIKE了廣東歌、港產片、世界盃、 還有SPY X FAMILY; FOLLOW了本地創作人、KOL、旅遊達人, 還有籃球女神MANDY; 但是曾經無限着緊的「我城」, 好像暗暗的被MUTE了。 一切在復常,但世界與我無關的無力感覺, 為何沒有減退? 這一期,我們嘗試尋問香港人NEWS AVOIDANCE的緣由, 呈現大家不再追看新聞後,仍會留意的人與事。 走訪生活被磨平、卻沒有躺平的朋友, 如何規劃自己的媒體食譜,整理關注的資訊, 策展自己的公共生活。 對抗無力,重新找到連結世界的方式; 走進2023年,我們需要的,將是智識系統的重構。  

9 特價29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Breakazine 070 儀式的形狀

突破  出版
2022/10/03 出版

或者很多人會對老派儀式無感,但也有很多人認同,生活需要儀式感。 暢銷書會寫:「儀式感讓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讓人生變得不平凡。」 但要深究儀式感,先要追溯儀式予人的意義。 儀式,作為人類迄今最古老的文化活動,從不止於個人,卻對整個社羣、社會都有重要意 義,承托着一方地土一方人的記憶、歷史的流變、秩序與價值。很想講好自己的香港故事,儀式可以扮演怎樣的角色? Breakazine 從每個人生活都會遇上的儀式開始, 重新理解一個人、一個羣體、一個社會的故事。 傳統的儀式,今天剩下了什麼? 大學迎新營怎樣成了我們的成人禮?離別在即,我們要怎樣設計自己的道別式? 分隔兩地,香港人要怎樣重新捉緊彼此?一場儀式,一路走來的悲歡離合,盡在不言中。  

9 特價29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Breakazine 069 你睇我唔到

突破  出版
2022/07/11 出版

最近有段時間,我幾乎消失咗。 因為疫情嚴重,我無得落街,日日對住四幅牆, 仲忽然有兩個月好得閒。 呢兩年,好多人飛走咗,話讀書會開心啲, 但就要講好多次「拜拜」。 究竟要幾大個先可以自己做決定? 幾大個先可以知點解? 有時我都好想畀個位我講吓。 大家都好似好重視我, 又花精神時間,又花錢喺我身上, 想安排最好畀我。 不過呢, 如果我可以一齊傾,一齊參與就好喇。 我有信心我做得到~ 其實,你以前都係我嚟㗎, 你睇唔睇到我呀?  

9 特價29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Breakazine 068 拼命無痛

突破  出版
2022/04/14 出版

一塊偶像廣告板,引來歡呼躍動的追星人潮; 喜劇爆發,港式幽默重新回到大眾的視線; 香港歷史意外彈起,進佔書榜榜首成為熱賣保證; 為求心之所安,占卜命理竟成為年輕人的選項。 在反覆不定的社會狀態中,我們苦不堪言, 但同時間,卻爆發出一道道熾熱,甚至狂喜的畫面。 極痛之中,我們拼命尋找無痛,這是麻痺?是迴避?還是有更深一層的意義? 這期Breakazine訪尋四組生活自療的故事,觸摸文化熱潮背後的情緒。 我們無法輕言為時代找出解藥,卻希望在共苦之中,一起找到共鳴的瞬間。 今天應該很高興,今天應該很溫暖,只要願幻想彼此仍在面前。  

9 特價29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Breakazine063 沉默

突破  出版
2021/10/09 出版

夏天過後,走進沉默,彷彿成了社會的新常態。 習慣了有話直說,不得已卡在喉嚨,千思百慮。 是軟弱?是順從?是逃避?是恐懼? 溝通陷入無言,換來割裂與孤獨。 如何令自己不在幽暗之中滋生懷疑, 讓人性在沉默的契約中不致扭曲? Breakazine 嘗試記錄沉默的聲音。 聆聽不同位置上的沉默處境,抑壓下來的躁動; 探索在無聲的氛圍下,仍被好好珍惜默契。 在靜謐中,藏着希望的種子。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Breakazine 066未來職人研究所

突破  出版
2021/10/06 出版

未來如此捉摸不定,職人還可怎樣研究? 入讀理想科目,原來未必一勞永逸; 風險話來就來,可以煞停整個行業; 抉擇或去或留,改變的是人生軌跡…… 職場瀰漫着不安,危機似乎多過機遇。 今期Breakazine嘗試在重重擔憂中尋找職人定位, 探索科技發展下,世界變出怎樣的工作潮流; 向職場達人請教如何穿越外在的技能,調正工作心法; 最終更想問出,工作之中,那些不可取代的人性。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Breakazine 065 離留誌

突破  出版
2021/07/01 出版

怎去斷定哪個才是最佳選擇? 肯定的是,或去或留, 面前也是大量的未知。 活在這樣的懸置狀態,香港人如何自處?   Breakazine以香港人和在港難民作對照, 記錄兩種「離散者」的心路歷程。 從離家的鄉愁,到異地的身分困惑, 難民的生活哲學,給我們帶來什麼啓示?   致離開及留下的香港人, 路上見。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Breakazine 064 我現時自己肯做飯

突破  出版
2021/04/01 出版

有一天,當我們回首再看這場疫症, 其中一個最深刻的片段,或許是大家都無啖好食。 食肆的停擺,成了劣食爆發的導火線; 疫下的廚房,教我們手忙也腳亂, 地獄的食桌,揭示我們都不懂好好自我照顧。 當飲食都被外判,生活都被代理, 活在真實中,又從何談起? 不甘於三餐總是劣, Breakazine 決定首先學習「食在真實中」。 叩問如何找回被化學劑麻痺的味覺, 怎樣重新打開一道生活技藝的大門。 更體會用心地預備一餐家常便飯, 如何帶來走下去的力量。 願香港人別來也無恙, 飲水,坐直,睡好,食好,也活好。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自由未竟:獨立記者歐洲採訪紀實

甄梓鈴  著
突破  出版
2021/01/01 出版

二〇一八年,作者離開所屬的媒體,以獨立記者的身分踏上在歐洲的採訪之旅。 她沒有走向更多人注目的西歐,而是以寒冽的瑞典為駐點。在福利見稱的北歐,她看見天堂的另一面──院士的醜聞被揭發,以致諾貝爾文學獎暫停一年;大量難民尋求庇護,引起不同的反彈。 在東歐變革三十周年,她走訪德國、波蘭、捷克、匈牙利與波羅的海三國,尋找這些國家一路走來的足跡,以至脫離蘇聯後的生活──有人從抗爭者成為總統後,卻被人唾棄;有人堅持講述國家抗爭的歷史,不容國人遺忘;有人參加了「波羅的海之路」,成為一生重要的經歷。 這一年,她走訪大城小鎮,透過採訪,透過觀察,理解這些國家面對不同的挑戰──有的被大國虎視眈眈,經常滋擾;有的慢慢落在獨裁者的手裏,自由漸漸被收緊;有的右派崛起,惹起爭議。雖然如此,在尋找更美好的將來的路上,很多人仍然努力,為自己相信的多走一步,參與罷課,寫真實的報導,講述過往的經歷,留守自己的家鄉。 這些國家的歷史,以至她們正面對的困境,與香港無關,但是有些議題不如想像中遙遠,有些經驗曾與我們在某個時間成功連結,正如捷克著名作家克里瑪所說,「從歷史中學習是重要的」,除了避免重複犯錯,也能借鑑他山之石。

9 特價42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失聲香港

阿果  著
突破  出版
2020/06/01 出版

二〇一四年之後,社會瀰漫著一股無力感。這種無力,來自個人,也是源於集體,延伸至各個層面。有人覺得荒謬的事接二連三,反對之後既然一切如舊,就心灰意冷,拋下一句這裡已經不是我的地頭,選擇了另一種生活模式 。   走入本應多元開放的流行文化世界,商業決定一切,愈來愈單一的路線,已經容不下半點的曖昧。曾經被萬人追捧的明星,變成了官方代言人。有些發表自己意見、呼籲粉絲登記做選民的藝人,因著被攻擊,首先刪文,繼而道歉。在主流的路愈見狹窄的同時,有人離世,有人金盤𠺘口。眾聲喧嘩,彷彿只是一個想望。   回望媒體,依然是大眾的詬病,為了追求點擊率,常常八卦當新聞,小事變大事,樂此不疲。與此同事,又有些媒體,堅持宗旨,做好節目,卻一再被有心人攻擊,直至停止製作。   過去的幾年,因為無力,所以沉默。很多人聚眼於小生活,不理大時代。   直至二〇一九年,情況不同了。有些人開始尋回屬於公民的聲音,在各方各面東奔西走。有些人在滿佈禁區的工業中,不甘走上大路,另闢蹊徑。有些人不再把記者與狗仔隊混為一談,視記者是公民社會的第四權,良心的象徵。   無論社會、流行文化,抑或媒體,一切迥然不同。曾經閉口的,今日發聲;曾經暗淡的,今日有光;曾經遠離的,今日重新走近。   這無疑是值得興奮的時刻。然而,這樣的日子,未必是常態。時勢分秒變遷,甚至往往向我們期望的反方向前進,但過去的一段日子,很多人都以行動說明,日子或者從不容易,或晴或雨,或明或暗,香港人的聲音從不微弱,站在旁邊的,亦不只一人。   「雨過天晴」、「守得雲開」這些字詞,從不適用於現實中的香港,但即使沒人知道今後路況如何,至少我們可記住前面那些失聲的時刻、開聲的興奮。然後,我們仍要找回力氣,重新上路,還得靠自己勤練聲線,練好肌肉,以及不忘初衷。──阿果  

9 特價42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Breakazine 061末日生活提案

突破  出版
2019/10/09 出版

如果說,2019年,香港墮入黑暗;2020年,世界幾乎是撞進末日。 疫症爆發、斷糧危機、監控加強、國際變局,一切都在攬炒與瓦解邊緣。除了搶廁紙、撲口罩,還有什麼可做? 今期Breakazine,在世界停擺之際,嘗試跨進多重時間,回看地球簡史,更好定位當下,評估城市風險,追問香港四大危機的應對之道。借鏡本地、外國、歷史案例,尋找應對末日的生活提案,好好過新日子。 如果生活本來就太不正常,災難是危機,會否也是契機?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當日出日落同步上演:致香港流行文化2012-2017

阿果  著
突破  出版
2018/04/01 出版

對香港人來說,2012至2017年,是無法忘記,甚至影響深遠的五年。   我們送走了曾蔭權,迎來了梁振英,又過渡至林鄭月娥;經歷了幾場龐大的社會運動,一起反國教,要求看電視,喊著特首下台,也曾撐起雨傘──這些記憶我們歷歷在目。   那麼,這段時間的流行文化,你記得幾多?與政局大事相比,流行文化被看為次要──聽一首歌,看一套劇集,究竟有幾重要?這些明星八卦新聞,這些不合情理的節目,為什麼值得一提再提?   「我已經無睇TVB好耐啦!」 「我唔聽廣東歌架啦!」 「我當然要XXX,而唔要XXX!」   這些說話,我們不陌生。然而,打開Facebook研究數據,在茶餐廳做田野考察的時候,你會發現現實的世界不是這樣。   「我已經無睇TVB好耐啦!」(但談論某劇集的時候,個個都能發表幾句,最多聽到的一句是「同其他TVB的劇集好唔同」。) 「我唔聽廣東歌架啦!」(但某歌手登上頒獎禮的台上時,整個Facebook都在share/ comment。)   這是流行文化的厲害之處。   更重要的是,以為流行文化是獨立於整個社會氣候環境而風花雪月嗎?恐怕不是如此。   我們有什麼電視台,看怎樣的電視節目,其實都是(我們很討厭的)政治。是以,被人詬病的大台繼續一台獨大,有著改革野心大量投資的電視台不獲發牌。   看回這幾年的流行文化大事,我們看見的是香港故事。在我們以為最困難的時候,有些人、有些事就悄悄冒起──這幾年,是日出與日落同時上演的時刻,也是我們的轉折點。  

9 特價38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行出一小步

一小步  著
突破  出版
2018/02/01 出版

2012年,很多香港人的覺醒之年。那一年,我們經歷了「反國教」。2013年1月1日,《一小步》正式開始。往後幾年,我們經歷了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見證著社會的轉向,從熱切討論到閉口不語;公民的態度的更改,從熱情到冷淡。人潮逐漸散去,各自回歸自己的屬地──運動或早就變為歷史,當中的一切不再被提,但是影響依然存在。睜開眼睛,看見了問題,就無法視若無睹。於是,有人選擇參與政治,走入體制,從上而下改善問題;同樣,有人選擇以另一種方式,從自己的生活圈開始,走進社區深耕細作,一同思考覺醒以後,我們還能如何與香港一同走下去。《一小步》走訪不同的行動者,談到他們覺醒之後的實踐、思考和記錄。這些行動,著眼於不同的地方,針對的是社會上各式各樣的問題,有的源於個人,有的因觀察而來──1/ 「我」(Me):從自身出發,「我」發現了問題,於是去解決。2/ 「我和你」(Me & You):「我」看到我和你的問題,一起去解決。3/ 「我們」(We):我們遇到一個問題,找不同的人解決。整合起來,就能發現,這些各不相關的行動,展現了一幅多元而有趣的圖畫。有人為了重現小時候的乾淨水源,花了經年弄一個淨水池;有人看見了視障朋友生活的不便,特意設計一款適合他們的銀包;有人為了減少浪費,決意開一間專賣過期食品的超市。這些行動是一個實驗。所謂的實驗,必然帶有不確定性。他們看見了問題,先踏出第一步,以他們心目中的方法,嘗試解決問題,但這不一定以成功告終──有人成功,行動的範模得以擴大;也有人嘗試以後,發現行動無法繼續。然而,這些行動者,這些實驗,正正說明,當一個公民,關心我們的社會,從來不只有一個方法。

9 特價38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下流世代的上流生活

吳渭濱  著
突破  出版
2017/07/01 出版

本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為社會現象分析和鋪陳,敍說日、台、港三地的下流情況,包括大專生薪酬下調、工種零散化、工時不斷上升、加上物價上升、產業狹窄、上流機會減退,即使學業有充足裝備仍無法使青年人得到晉升及上流機會,變得又窮又忙。隨之而來的是青年人盼望感減弱的低慾望社會和小確幸;並使工程趨向更自由的slash/freelance/working holiday。下卷是重新詮釋何謂上流。一般人以為上流是財富地位和資產物質的增長,但這本書要重新定義上流生活:找到自己的聲音,為此奉獻;面對窮忙的生活,透過重整時間運用,儲備真正重要的資產、追尋心靈豐盛的生活,來超越外在環境的下流狀態,過著真正富足和有意義的上流生活。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