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矛盾中求統一在來去之間超脫自在有一次,我在電視台接受訪問,被問起:「什麼是真實(reality)?」我說:「沒有這個東西,你不能找到它和抓住它。」但是我還是勸人到我這裡來聽講些關於真實的話,說不定你能發現那個東西。不過如果你一定要找那個東西,是沒有辦法找到的,最後一定會失望的。但你不去找它,即不知道真實是沒有的;所以雖說是沒有,還是要花一番苦工夫去找找看。所謂下了「踏破鐵鞋無覓處」的工夫之後,才會發覺「得來全不費工夫」的經驗是可貴的。本書將禪的精神,貼切著現實人間的實際生活來講,藉以疏導人生的苦悶與無奈,指出如何達成灑脫自在、積極進取的生活目標,鼓勵每一個人,都應從禪的修行及體驗中,級級提昇身心世界的品質。我寄望此書,能夠成為讀者們在人生修養方面的知音,也祈願此書是伴著讀者們共同修學佛法的益友。 ——聖嚴法師● 日常生活中根本沒有事,全是我在自言自語。● 戴了墨鏡看世界,連太陽也是黑暗的。若不能放下成見,就無法窺見禪門。● 如果不修行、不解脫,這夢便沒有醒的時候。● 一條蟲在地上爬,你看到牠是在爬,你的心不會跟著牠爬。● 任何事情照常發生,但你的心,不會跟著起動作、生分別,也不會留下任何事物的痕跡。● 每個人都有光。修行能使你的心力集中,心力愈是集中,光就散發得愈遠。
中國禪宗特色 真正中國禪宗特色之建立,是由六祖惠能的【六祖壇經】開始。其弟子中能通宗通教,飽覽群集、深入三藏者,惟獨神會禪師不作第二人想。本書是以神會禪師於七十八歲時所撰之【顯宗記】為主體,直指禪宗心要之所在;【顯宗記】之出現,更為六祖禪法能廣傳於中國,扮演著極關鍵之因素。全文以【壇經】的「無念為宗」為主軸,此即『頓悟』之精隨所在,又與【金剛經】中所闡及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異曲同工之妙。 聖嚴法師於書中巧妙地引經據典、並透過抽絲剝繭的方式,引導讀者能觸類旁通,並瞭透中國禪法中「頓悟」、「般若」、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 1930年出生於江蘇南通,十三歲出家,曾於美濃閉關六年。1975年獲得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文學博士,成為國內第一位博士比丘。歷任中華學術院佛研所所長、文化、東吳大學、教授,並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奉獻於教育及學術工作不輟。 法師現為農禪寺及美國紐約東初禪寺住持,是國際知名禪師,他傳承臨濟與曹洞兩宗法脈,不僅深入經藏,融通各宗,更以自然生動的方法,於世界各地指導禪修,使各種文化背景的人士均能接受。 1989年開創法鼓山,以「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理念,推廣文化、教育、弘法及修行,定期舉辦禪修課程與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