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的路上一定會遇到困難, 在你遇到困難時,這本書會帶給你前進的勇氣★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恐龍博士, 但只要堅持,你的夢想就一定會實現! 這是一段將全部的青春都奉獻在恐龍和古生物上的女孩, 比起同年紀的人晚了十年才進入職場, 終於成為古生物學家的故事。 每個孩子小時候都可能著迷於某個事物,像是汽車、恐龍、洋裝、漫畫、遊戲……但是立志要往喜愛的路上前行,最終成為專家的,恐怕少之又少。 女孩的成為恐龍博士之路 本書是一個小時候非常喜歡恐龍的女孩,因為在大恐龍博覽會獲得了一個小小化石而深深著迷;因為看了電影《侏羅紀公園》才知道古生物學家這個職業;立志要成為一名恐龍博士,所歷經的努力、研究,以及遠赴他鄉自立自強最終取得博士學位的真實且激勵人心的故事。 數學成績讓她差點上不了大學 木村由莉把自決定成為恐龍博士之後,她從國中、高中的準備考試、搜尋相關的學科學校的資訊,尋找可以協助、諮詢的學者、老師的細節;吊車尾考進大學後,想辦法加入挖掘恐龍的團隊等的歷程,都鉅細靡遺地記錄下來,對於當今對未來充滿迷惘,或是有目標但不知道如何前進的學子,是非常有用且鼓舞的過程。 我這樣常常失敗的人做得到,你也可以做到 發表此書以來,木村由莉獲得許多學校學生的回響,因為書中給予想從事相關職業,以及想知道古生物學家究竟在做什麼的中小學生、高中生及想要出國留學的人的很多實用的建議。而木村由香很擅長將艱難的古生物知識轉化成趣味的科普知識,並加入她個人求學之路的種種悲喜事件,是一本口吻親切、很容易閱讀,好像在跟好朋友聊天一樣輕鬆的故事。 本書特色 1. 當今人物傳記:古生物學家的求學到進入職場的真實歷程。 閱讀人物傳記是兒童認知自我、模仿學習、創造夢想的橋梁。當今職人現身說法,符合現代情況,更能給予兒童對自己、對未來不同的思考與多元的選擇。 2. 提供實用訊息:本書分求學與入職兩個階段,給予現代學子實際的思想方法與策略 揭露自己的求學歷程外,針對中小學生、高中生、留學生及家長給予想要往研究路上的學子非常實際的建議。留學及求職的過程中的建議,不只是相關科系,其他學科相同狀況的人同樣適用。 3. 有趣的科普故事:從小到大對古生物感興趣的學者,以有趣的方式述說古生物知識 作者將求學、打工、研究、出國留學等過程,融入了古生物的科普知識,並舉出許多實際研究及工作的例子,對於不熟悉古生物學的人讀來也十分有趣。 4. 新增與台灣學者的對談:除了與日本兩位古生物學家對談,中文版新增與台灣大學古生物學家蔡政修副教授的對談,針對台灣學子給予更貼近台灣學習經歷的建議。 【審定】 蔡政修|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古脊椎動物演化及多樣性實驗室副教授 推薦 邱明成|蘭雅國中生物科教師 徐嘉君|農委會林試所副研究員、荷蘭阿姆斯丹大學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博士 張鈞翔|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研究員 董家莒|內湖高中校長、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 (順序按姓氏筆畫排列) 「我從早到晚無間斷的閱讀本書,清新淺顯的翻譯文字,讀起來非常舒服!當然,我更敬佩作者在描述自己的學習歷程中,不知不覺、有意無意地帶領讀者們,進入了古生物的研究世界;抱著恐龍夢想的大小朋友、對於古生物學充滿憧憬的莘莘學子、在興趣與現實糾結拉拔的家長與同學,我非常推薦大家來閱讀《終於成為了古生物學家》這本好書,我相信一定可以從書中得到啟發與感動。」──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研究員張鈞翔 「我是與作者同輩的研究員,所以我在書中看到許多共鳴之處,例如獲得博士學位的掙扎和喜悅,以及對未來的擔憂。書中也詳細記述了難以探知的異國研究生生活,對於立志成為自然史研究者的年輕人在考慮人生規劃時有很大幫助。」──日本亞馬遜書店讀者 「這本書反映了作者樸實、熱情的個性。她的故事沒有過多的裝飾,很直接地述說她的感受。我希望年輕人都可以讀一讀,這是一本很棒的書,它在你遇到困難時給你前進的勇氣。」──日本亞馬遜書店讀者
★台灣第一套從工程師角度為孩子 找出問題X設計圖解X解決問題X執行計畫 的科普圖書★ ★符合SDGs目標的永續閱讀文本★ 書盒典藏版一次收藏,為孩子準備好面對未來的解決方案! ★屬於台灣的驕傲,寫給台灣孩子知道★ ★每個台灣孩子都要知道的台灣超級工程★ 隧道、橋梁、摩天大樓、高速鐵路等設施並不只是選擇一個地方就開始建設,還要做許許多多的調查和檢測,才能做一個對大多數人都受益的決定。因為公共建設與我們現在的生活,甚至五十年、一百年的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是孩子學習的場域,透過台灣的超級工程,更可以讓孩子體驗到在學校所學的學科和未來生活的關聯,並且能更了解自己居住且深愛的土地。 超級工程MIT全5冊書盒典藏版主題如下: 《01穿越雪山隧道》 《02跨越高屏溪的斜張橋》 《03觸碰天際的台北101》 《04奔馳南北的高速鐵路》 《05把水留住的曾文水庫》 雪山隧道、高屏溪斜張橋、台北101、台灣高鐵及曾文水庫都是名揚世界的工程建設,包含基礎工程如隧道和橋梁、交通建設如高鐵、水資源建設如水庫,以及超高大樓如台北101,在當時都是具有技術突破及劃時代的意義。透過編輯手法,將這些超級工程的建造過程有系統的組織及呈現,讓孩子學習像工程師一樣的跨領域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 ★深入淺出的設計,累積孩子跨領域學習的能力★ 1.記者追蹤報導,幫孩子提問,做思考的引入 2.循序漸進的專題報導,為孩子解答工程的祕密 3.超級拉頁及圖解,訓練孩子讀圖表的能力 4.延伸國內外超高建築工程,讓孩子瞭解更全面 5.設計趣味工程師學習單,讓孩子體驗工程師思惟 本系列六大特色 1.扣合國小自然、社會科領域 --台灣的城鄉與區域 --家鄉的開發 --科技的發展 --台灣的自然環境等單元 2. STEAM跨領域學科應用 --科學、技術、工程、人文與藝術及數學 3.符合SDGs目標 指標6乾淨水與衛生、指標9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 4.資訊圖解化 --統計圖表、地圖、步驟插圖、結構剖面、流程圖一目了然 5. 精細插圖大拉頁 --主要建築結構展開圖解,強化學習興趣 6. 開拓國際視野 --延伸介紹海外相關工程建設,與世界接軌 本書特色 回想四年前企劃《超級工程MIT》,就是懷著一股「把台灣超級建築的故事記錄下來吧」、「這題材我們也作得到」的心,投入製作。我們採用記者問問題的方式,把讀者對公共建設的疑問,循序漸進的把公共建設之所以如此考量並建造的過程,用故事、透視圖解、步驟插圖、統計表格等方式一一呈現。我們還特別設計一張大拉頁,把建築的主要結構精細繪製,拉線說明,每到學校分享時,看到師長及學生的驚艷目光,就知道這樣的安排值得了! 科普閱讀就是生活場域中的學習和觀察,這可以來自家庭、學校,更是來自社會那些重大建設,因為它關係著每個人現在和未來的生活,例如高速鐵路加速了南北地方的交流和發展、缺水的南台灣利用改善水庫讓水資源永續;工程建設也是跨領域的學習,它是STEAM各領域結合運用的絕佳範例。 很開心這系列5冊終於集結,也很自傲的跟大家分享,我們擁有的超級工程,也不輸給世界其他偉大的建築。這系列陸續推出以來受到的肯定和推薦,都是支持台灣原創圖書的動力。這系列是台灣最領先、跨領域、最在地、擁有強圖解,並和國際接軌的圖書,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 1.最領先:第一本為台灣孩子介紹國內重大工程的科普圖書。 2.跨領域:透過工程建設了解科學、技術、工程、人文、數學、環保等跨領域的學科應用與生活的關聯。 3.最在地:透過台灣偉大工程認識台灣環境、區域特色及台灣的工程技術。 4.強圖解:每本書都有最詳細的圖解,以及進行建築工程所必須知道的科學知識。 5.大拉頁:特殊製作的拉頁,呈現工程建設完整的結構。 6.接軌國際:從台灣出發,延伸介紹海外重要的超級工程。 得獎紀錄 ★榮獲好書大家讀2020、2022年度知識類圖書★ ★第78、80、82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讀物推薦★ ★文化部第43、44次中小學生閱讀選介自然科普類十大精選★ ★入選2020天下雜誌希望閱讀書單★ ★入圍2020年OPENBOOK年度好書★ ★入圍2021年書展大獎兒童及青少年圖書★ ★入選SDGs兒童永續書房推薦永續閱讀書單★ 好評推薦 STEM教育是未來教育的重要趨勢,《超級工程MIT》系列圖書,結集台灣五大工程奇蹟,藉由深入淺出的圖文解說,引發學子對科技的熱情,成為進入STEM教育的重要指南。──宋曜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講座教授兼副校長、SmartReading適性閱讀研究團隊計畫主持人 很高興等到了這一天,我們不再只能仰望外國,依賴翻譯。而能仔細的看見我們居住且深愛的土地,那些用心做出世界級成績的人們,以及他們的作品。──蔡依橙|蔡依橙的閱讀筆記板主、素養教育工作坊講師 精心為台灣孩子編撰的超級工程圖解書,從不同視角解說工程沿革與核心精神,是每個孩子都該閱讀的優質科普書!──高毓屏|教育部閱讀推手 讀者回響 這是第一本為台灣孩子,介紹國內重大工程的科普圖書,裡面有好多細節,就連我們大人也不知道呢!──Wenwen小姐和寶貝們 「超級工程MIT系列」不論是在出版界或教育界都廣受好評,它「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的豪情也一直很震撼我心。非常感謝小木馬願意花費這麼長的時間,慢火精燉出它們,呈現給每一個台灣的孩子。──我們家的睡前故事 很佩服小木馬的科普書籍編輯群,要把生硬的科普知識,結合自然+社會等廣泛知識內容,化為兒童或青少年能理解的內容,真的很不簡單。書中條列問答的主題安排方式,讓孩子容易對主題重點有印象,也與108課綱的素養知識契合。──鄰家野原
超級工程MIT系列獲獎無數、好評不斷 ★《超級工程MIT》系列獲得第78、80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讀物推薦、SDGs兒童永續書房入選書單 ★《超級工程MIT01穿越雪山隧道》入圍2020OPENBOOK年度好書,以及2021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兒童及青少年組圖書、文化部第43屆中小學生優良讀物推介 ★《超級工程MIT02跨越高屏溪的斜張橋》獲得2020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青少年兒童讀物 ★《超級工程MIT03觸碰天際的台北101》獲文化部第44屆中小學生優良讀物推介 2023年再度推出超級工程系列, 將帶我們的孩子認識台灣最重要的水資源問題,以及水庫建設的維護及永續方法。 ★每個台灣孩子都要知道的台灣超級工程★ 台灣山高水急,即使年降雨量高達25000公釐,卻有70%的水留不住,還名列聯合國評定缺水國家的第18名。要是梅雨季短,夏天颱風不來,那台灣就會面臨缺水乾旱的危機!2020年台灣就度過了56年來首度沒有颱風的夏天,也因此留存水庫的水量頻頻拉警報! 曾文水庫是台灣湖面面積最大,也是容量最大的水庫。雖然蓄水量可達7億4千萬立方公尺,但水庫建好後,颱風登陸所造成的泥沙淤積年年增加,如果不清除淤泥,水庫的使用壽命就會減短,這是水庫面臨的最大問題! 所以除了曾文水庫興建時的大工程,近年又將進行一項超級工程,就是幫曾文水庫開挖排砂隧道,並裝設引水象鼻鋼管,可以有效排除淤泥,延長曾文水庫的壽命。 一起來看看水庫究竟是怎麼興建的?又怎麼在水下開挖隧道的呢? 透過曾文水庫,我們了解一些水利工程的祕密: ★建水庫就會破壞生態嗎? ★把水留住只能建水庫嗎? ★防淤隧道的排沙原理竟然跟沖水馬桶有關! ★聽過北水南調、南水北送嗎?水庫可以互相支援送水,這是怎麼辦到的? ★台灣共95座水庫,供應全台每年約1/4的用水量。 ★水庫的多重功能:防洪、發電,提供休憩娛樂的場所。 ★古時候利用堆石頭來興建水壩,現在的土石壩也是利用堆砌土石而成的! 本書特色 最領先:第一本為台灣孩子介紹國內重大工程的科普圖書。 跨領域:透過工程建設了解各學科的應用與生活的關聯。 最在地:透過台灣偉大工程認識台灣環境、區域特色及台灣的工程技術。 強圖解:內含曾文水庫及防淤隧道結構大拉頁,以及相關主題圖解。 接軌國際:從台灣出發,延伸介紹台灣其他以及海外的重要水利工程。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每個台灣孩子都要知道的台灣超級工程★ 隧道、橋梁、摩天大樓、高速鐵路等設施並不只是選擇一個地方就開始建設,還要做許許多多的調查和檢測,才能做一個對大多數人都受益的決定。因為公共建設與我們現在的生活,甚至五十年、一百年的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是孩子學習的場域,透過台灣的超級工程,更可以讓孩子體驗到在學校所學的學科和未來生活的關聯,並且能更了解自己居住且深愛的土地。 超級工程MIT全4冊收藏版主題如下: 《01穿越雪山隧道》 《02跨越高屏溪的斜張橋》 《03觸碰天際的台北101》 《04奔馳南北的高速鐵路》 雪山隧道、高屏溪斜張橋、台北101和台灣高鐵都是名揚世界的工程建設,透過這些超級工程的建造過程,讓孩子學習像工程師一樣的跨領域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還可以知道這些工程的祕密: ★雪山隧道總共有大大小小58組隧道? ★長隧道中竟然有不讓人睡著的設計? ★斜張橋的鋼纜到底要怎麼把橋梁拉起來? ★第一座斜張橋是誰發明的呢? ★台北101又像竹子又像寶塔,這些設計元素不只是風水,還有科學! ★台北101不只一顆風阻尼器,最頂端的通訊塔也有! ★高鐵的車頭像子彈,跟空氣阻力有關係! ★高鐵全線350公里,有252公里都是高架橋路段,這是為什麼? ★深入淺出的設計,累積孩子跨領域學習的能力★ 1.記者追蹤報導,幫孩子提問,做思考的引入 2.循序漸進的專題報導,為孩子解答工程的祕密 3.超級拉頁及圖解,訓練孩子讀圖表的能力 4.延伸國內外超高建築工程,讓孩子瞭解更全面 5.設計趣味工程師學習單,讓孩子體驗工程師思惟 套書特色 1.最領先:第一本為台灣孩子介紹國內重大工程的科普圖書。 2.跨領域:透過工程建設了解科學、技術、工程、人文、數學、環保等跨領域的學科應用與生活的關聯。 3.最在地:透過台灣偉大工程認識台灣環境、區域特色及台灣的工程技術。 4.強圖解:每本書都有最詳細的圖解,以及進行建築工程所必須知道的科學知識。 5.大拉頁:特殊製作的拉頁,呈現工程建設完整的結構以及車廂內部構造。 6.接軌國際:從台灣出發,延伸介紹海外重要的超級工程。 ★榮獲好書大家讀2020、2022年度知識類圖書★ ★第78、80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讀物推薦★ ★文化部第43次中小學生閱讀選介自然科普類十大精選★ ★入選2020天下雜誌希望閱讀書單★ ★入圍2020年OPENBOOK年度好書★ ★入圍2021年書展大獎兒童及青少年圖書★ ★入選SDGs兒童永續書房推薦永續閱讀書單★ ★各方驚艷好評推薦 ★ ★屬於台灣的驕傲,寫給台灣孩子知道★ 很高興等到了這一天,我們不再只能仰望外國,依賴翻譯。 而能仔細的看見我們居住且深愛的土地, 那些用心做出世界級成績的人們,以及他們的作品。 ──蔡依橙|醫師、親子教養部落客 專文推薦
台灣第一本原創風電科普圖文書 可預期的能源枯竭悄聲接近,97%能源仰賴進口的台灣,正集結各路人馬,展開綠能家園計畫! 科學家們預測,不久的將來,石油、煤炭這些目前人們賴以維生的能源,都將被消耗殆盡。這時,人們發現了一隻神祕的風獸────因因呼,或許是解救人類的希望。 因因呼的力量非常強大,其行蹤遍布世界各地,只要牠出現的地方,就能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永無止盡的能量。比起石油和煤炭,因因呼的能量非常乾淨,但是看不見、摸不著,所以非常不容易捕捉和控制。 於是,人們派出一支超能小隊前往台灣西北方一個小小的漁港,他們的任務是調查神祕風獸因因呼,並打造一台巨大的「能量吸收裝置」,試圖獲得因因呼身上的強大力量⋯⋯ 快點翻開這本書,跟著超能小隊的腳步,看看他們如何運用自己的專業,在團隊合作下,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本書跨領域學習重點 ・Science有趣的科學知識 發電機的電磁感應原理 ・Technology生活裡的科學技術 海氣象觀測術 ・Engineering不簡單的工程 建造巨大風機的海事工程 ・Art不一樣的人文藝術 溝通三步驟 ・Math奇妙的數學 電路與用電計算 本書特色 1.真實採訪的故事創作,帶給孩子面對真實世界的新體驗 編輯團隊採訪離岸風電工作團隊,收集了第一手最珍貴的資料,邀請新銳怪獸童話作家將台灣第一座離岸風場從無到有的過程,寫下奇幻卻寫實的故事。 2.插圖、設計美感再升級 邀請2021年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線上台灣館主視覺設計師Croter繪製及設計,在圖畫與文字中提取訊息,科普閱讀無障礙。 3.遊戲與實驗動手做 一邊讀著圖文故事,一邊學習其中的知識,這時候搭配動手DIY,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4.學習地圖 附有學習地圖,幫助讀者思考和反芻,輕鬆累積科學素養! 【小學生跨領域閱讀知識+系列】STEAM繪遊書,升級加量進階版! 延續「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的跨域精神,著重於孩子學習力的延伸,推出進階版,知識更豐富、故事劇情更富創造性與思考性。 ★亮點1:故事讀到哪,STEAM就在哪。隨著劇情推展,遇到問題就暫停,STEAM解說清楚,讀懂再繼續,理解劇情不再卡關。 ★亮點2:精心安排圖文比例,體驗沉浸式閱讀x跨域學習。同樣以STEAM: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及數學(Mathematics)等跨領域學習的精神。隨著故事推展,讓孩子也能投入故事情節,讀故事和豐富圖像的同時,發現了問題,就像真實世界一樣,遇到了事情就是想辦法解決和克服。 本系列獲 ★第77梯次好書大家讀推薦 ★109年度臺北市兒童深耕閱讀計畫優良閱讀媒材推薦 ★2020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入選 ★2021聯發科教育基金會「全國小學科普實作獎勵計畫」科普閱讀書單入選
★屬於台灣的驕傲,寫給台灣孩子知道★ 很高興等到了這一天,我們不再只能仰望外國,依賴翻譯。 而能仔細的看見我們居住且深愛的土地, 那些用心做出世界級成績的人們,以及他們的作品。 ──蔡依橙|醫師/素養教育工作坊講師 推薦 本系列獲 ★第78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讀物推薦★ ★OPENBOOK 2021年度好書入圍★ ★2020年書展大獎兒童及青少年組入圍★ ★2020年度最佳青少年兒童讀物 ★每個台灣孩子都要知道的台灣超級工程★ 當我們驚嘆金門大橋、英法海底隧道或是哈里發塔的偉大工程時,別忘了台灣也有傲視全球的超級工程!工程是建築、建設,科技和技術,更是設定目標、解決方法、改善問題的過程,是實踐科學、改變生活最實際的例子。 為孩子把台灣超級工程的故事記錄下來,讓我們生活的環境成為孩子學習最好的場域。透過鑽掘隧道、興建橋梁、建造摩天大樓及高速鐵路等的超級工程,讓孩子有更豐富的資源去探索自己的潛力,以及對未來的想像力。 ★打造全球獨一無二的高速鐵路★ 從台北到高雄,以前搭船需要4天;有了公路和鐵路之後縮短時間到1天;縱貫高速公路完成後,縮短到5個小時;而高速鐵路完成後,南來北往最快只需要1.5小時!縮短交通距離,可以促進各地往來活絡,發展區域經濟,這是建造高速鐵路想要打造台灣西部一日生活圈的目的。 高速鐵路的時速高達每小時300公里,能夠達到這麼快的車速,不只是車子的動力而已,它的實現還需要專用的路權,以及運輸系統的整體設計。也就是說,路線要怎麼走最快、要停幾個站、要設計怎樣的鐵軌、車廂,更重要的,還有維修和安全系統,才能串連南北,順利通車,這真是個天大的工程! 你知道嗎?光是建造工程就有世界各地共19個工程公司接下各地段,每個工程路段又面臨到不同的挑戰:有的路線經過生態區、有的路線地質有下陷的危險、有的路線有城市要爭取設置車站……高鐵究竟要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從一開始困難重重,反對聲浪四起,到現在已是台灣南來北往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從引進國外系統,歷經各種困難,到現在已經可以自行設計符合台灣需求,成為全球準點率最高、無人員傷亡紀錄的高速鐵路。 透過台灣高鐵,我們知道一些鐵道的祕密: ★高鐵的車頭像子彈,跟空氣阻力有關係! ★有高鐵全線350公里,有252公里都是高架橋路段,這是為什麼? ★高鐵在行進中需要不斷「觸電」? ★列車座位的一切狀況,高鐵列車長的手機全知道! 本書特色 ★學習科學知識、邏輯思維、創新方法,工程是最實際的例子★ 1、最領先:第一本為台灣孩子介紹國內重大工程的科普圖書。 2、跨領域:透過工程建設了解科學、技術、工程、人文、數學、環保等跨領域學科應用。 3、最在地:透過台灣偉大工程認識台灣環境、區域特色及台灣的工程技術。 4、強圖解:高鐵最詳細的圖解,以及進行高鐵工程所必須知道的科學知識。 5、大拉頁:特殊拉頁,呈現高速鐵路完整的鐵道系統以及高鐵24小時的工作流程。 6、接軌國際:從台灣鐵道歷史,延伸介紹海外重要的高速鐵路工程。
未來的世界AI將無所不在, 翻開這本書輕鬆打造AI腦! 軒轅、堯堯和阿舜是阿宅聯盟的主要成員(嗯……全部其實也只有三個人),擅長以科技解決生活中的大小事,例如出動無人機協尋走失的狗狗,就連打棒球也寫了程式,分析對手的投球軌跡等等。 就在一個平凡到不行的午後,三個人一如既往的總是揮棒落空,怎樣都打不到球。最後,軒轅派出了擁有深度學習功能的機器人米莉上場。「鏘──」一個全壘打,改變這場球賽的結果,也意外介入了來自2121年時空警察的追捕行動中…… 時空警察到底在追捕誰,這背後究竟有什麼大危機,以及不為人知的祕密呢? 最懂科技教育的基金會|鴻海教育基金會 最會製作兒童科普的出版社|木馬文化 最會說兒童故事的劇作家|林于竣(前紙風車兒童劇團編導) 最會用畫面說故事的新銳漫畫家|黑豆(謝欣如) 跨域打造 最好讀的科普閱讀素材,看漫畫、讀故事,無痛累積AI知識 ★知識就在漫畫中,獻給喜歡看漫畫,能從故事裡找到樂趣以及學習新知的孩子★ ★AI科技就在生活中,獻給對科技世界有無限想像的孩子★ 故事裡的AI科技應用大解密 1.電腦如何分辨圖片是否一樣?(圖片辨識原理) 2.聰明的飛行小幫手(無人機飛行輔助) 3.你的投球習慣,AI 全知道(投手投球行為模式學習) 4.下一球投到哪,AI告訴你(棒球投球軌跡預測) 5.你的行為對不對,AI能分辨(人類動作辨識) 6.智慧商店買東西,AI也能當結帳機(超商自動結帳機工作原理) 7.AI機器人也能做早餐(智慧型早餐配餐建議) 8.誰在說話,AI能分辨(聲音辨識與聲音智慧控制原理) 9.AI成為你的專屬健康管理師(智慧健康管家原理) 10.圖書館員小幫手,導引機器人(圖書館智慧導引機器人原理) 11.AI與人類,誰比較聰明?
★★每個台灣孩子都要知道的台灣超級工程★★ 在眾多的知識圖書中、影視節目中,常對巴黎艾菲爾鐵塔、羅浮宮;美國金門大橋、胡佛水壩;英國倫敦大橋、大笨鐘等世界知名工程有詳細的介紹,讓我們對這樣的超級工程心生讚嘆,嚮往到當地一窺究竟。 但其實台灣就有傲視全球的超級工程,尤其是已經成為台灣地標、曾經獨佔世界最高建築頭銜5年的台北101,更是在設計和建造期間,克服台灣地震和颱風頻繁等的因素,不斷創下世界紀錄,到目前仍是亞洲地震帶上最高建築物。 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是我們孩子學習的場域,透過台灣的超級工程,更可以讓孩子體驗到在學校所學的學科和未來生活的關聯。 透過台北101,我們知道一些建築的祕密: ★超高大樓要和城市機場的飛機爭天空! ★在地震和颱風頻繁的台北盆地竟然要蓋超高大樓! ★超高大樓裡面有顆巨大的球幫助大樓減緩搖擺? ★台北101又像竹子又像寶塔,這些設計元素不只是風水,還有科學! ★一百多年前,電梯還沒發明出來,人們根本不想蓋超過6層樓的建築。 ★深入淺出的設計,累積孩子跨領域學習的能力★ 1.記者追蹤報導,幫孩子提問,做思考的引入 2.循序漸進的專題報導,為孩子解答工程的祕密 3.超級拉頁及圖解,訓練孩子讀圖表的能力 4.延伸國內外超高建築工程,讓孩子瞭解更全面 5.設計趣味工程師學習單,讓孩子體驗工程師思惟 ★閱讀超級工程MIT,學習像工程師一樣思考★ 孩子學習知識,累積能力,培養素養,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在生活中應用,而工程,就是最好將知識、技術、藝術等跨領域的學習內容實踐的範例! 1.發現生活中的問題 2.設定一個命題(改善目標) 3.規劃與評估各種方案 4.修改與回饋 5.達成目標 本書特色 1、最領先:第一本為台灣孩子介紹國內重大工程的科普圖書。 2、跨領域:透過工程建設了解學科應用與生活的關聯。 3、最在地:透過台灣偉大工程認識台灣環境、區域特色及台灣的工程技術。 4、強圖解:圖解摩天大樓的結構,以及建築工程的科學知識。 5、大拉頁:特殊拉頁呈現台北101超高建築完整的結構以及透視內部構造。 6、接軌國際:從台灣出發,延伸介紹台灣其他以及海外的重要摩天大樓。 得獎紀錄 《超級工程MIT》系列獲得第78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讀物推薦 《超級工程MIT01穿越雪山隧道》入圍2020OPENBOOK年度好書,以及2021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兒童及青少年組圖書 感動推薦 卜學亮|全方位藝人 何佩玲|大愛電視台地球證詞 主持人 好評推薦 ★屬於台灣的驕傲,寫給台灣孩子知道★ 很高興等到了這一天,我們不再只能仰望外國,依賴翻譯。 而能仔細的看見我們居住且深愛的土地, 那些用心做出世界級成績的人們,以及他們的作品。──蔡依橙|醫師、素養教育工作坊講師 推薦
★成為工程師的夢想,我們幫孩子打開那扇連結的任意門★★透過超級工程MIT,讓大家看見台灣每個領域的製造與工程技術,都能成為「國家隊」★★最全面的圖解、最在地的說明★★第一本為孩子設計的台灣超級工程科普圖書★小木馬新聞記者郝蕙茶—問問最喜歡問「問題」,她奉命採訪橋梁維修的報導,卻發現台灣有一座橋梁不只長,可以跨越全台流域面積第一大的高屏溪,竟然還有一座將近200公尺高的橋塔,它就是高屏溪斜張橋。什麼是斜張橋?橋上有很多根的鋼纜繩索,看起來和吊橋、懸吊橋很像,而這種現代常見的斜張橋究竟有什麼工程祕密,讓各國在建造橋梁時最常考慮選擇來設計建造。問問追蹤報導高屏溪斜張橋就這樣開始了,從高屏溪的調查到橋梁完工,問問製作了許多幅圖解圖,完成了高屏溪橋的專題報導,還畫了一幅高屏溪斜張橋的結構大圖,不僅如此,追追因為報導了橋梁的內容,還去研究了台灣,以及國外的橋樑,簡直成了橋樑專家了!高屏溪斜張橋的超級紀錄★高屏溪斜張橋樑的長度是2,617公尺, 橋塔的高度是183.5公尺, 是臺灣第一座複合式斜張橋,而且是亞洲最長的非對稱型單橋塔斜張橋。這麼長的橋梁搭建時有什麼樣的技術工法呢?★莫拉克颱風沖垮了全台 超過20座橋梁, 這些斷橋全屬於跨徑短、橋墩數多的梁式橋, 只要一個橋墩被沖垮,橋梁就會斷裂。斜張橋的優點就是橋墩少,跨徑可加長,沒有橋墩的斜張橋是利用什麼方式搭建跨河的橋面呢?★斜張橋除了作為交通運輸之用,竟然還成為冬季過境的遊隼的餐廳和儲藏室!因為橋塔很高,成為遊隼居高臨下的最佳狩獵地點。養護的人員會把牠們趕走嗎?★橋梁會因為風雨、洪水、地震,以及使用年限等影響受到損壞,橋梁蓋好後,要怎麼養護和監測,才能避免災害發生?和問問一起來做「工程師大考驗」吧!世界各國的橋樑超級紀錄★第一座斜張橋是誰發明的?★世界最長、最高的橋梁是哪一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到底有多長?本書特色:●最領先:第一本為台灣孩子介紹國內重大工程的科普圖書。●跨領域:透過工程建設了解科學、技術、工程、人文、數學、環保等跨領域的學科應用與生活的關聯。●最在地:透過台灣偉大工程認識台灣環境、區域特色及台灣的工程技術。●強圖解:每本書都有關於橋梁工程最詳細的圖解,以及進行橋梁工程所必須知道的科學知識。●大拉頁:每本書還包還一個特殊製作的拉頁,呈現橋梁完整的結構以及透視內部構造。●接軌國際:從台灣出發,延伸介紹台灣其他以及海外的重要橋梁工程。
★最全面的圖解、最在地的說明★★第一本為孩子設計的台灣超級工程科普圖書★每一個工程,都是台灣國家隊展現團隊與技術的成果!MIT,台灣製造,代表台灣特殊的環境與豐富的物產、更代表台灣每個領域的製造與工程技術,都能成為「台灣國家隊」!看「國家隊」如何排除艱難,展現技術實力,完成台灣第一條超長隧道!小木馬日報記者卜方企--追追最喜歡追「新聞」,而且他的命運常常跟柯南一樣—被派去哪裡,哪裡就會發生危機?!使得他的採訪往往成為追查各種問題,以及了解各種狀況如何解決的過程,不論大人小孩,每個人都喜歡看他的報導。他最驕傲的報導就是完成台灣超級工程—雪山隧道的記錄, 現在雪山隧道的祕密即將公開……1997年12月15日前往雪山隧道採訪上北宜公路前,追追吞了藥丸,便喃喃的說:「等下要開車上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要是不吃暈車藥,我一定會吐的。」「希望雪山隧道趕快完工,有條平直的大路,從台北就可以快點到宜蘭。」Q:從台北到宜蘭的交通有哪些方式?為什麼要選擇穿過雪山隧道?雪山中開挖隧道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下午兩點左右抵達頭城工地隧道口看起來有些凌亂,工程人員匆匆忙忙的進進出出,追追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剛從隧道裡出來的大哥,抓著他就問:「我是記者,請問裡面發生什麼事情?」哥看了一眼追追:「跟你說你也不會懂啦!你又沒有在工地現場待過。」追追不理會大哥嘲笑的語氣,又問:「大哥,你可以描述一下裡面發生了什麼灀況嗎?」「你們這些坐辦公桌的,知道什麼是預鑄環片嗎?」追追蹙著眉,搖搖頭。「就說你不懂吧!那是撐住隧道周圍的水泥預鑄環片,那裡的裂縫越來越大,出水越來越多……」大哥的語氣中帶著一絲驚恐。Q:雪山中開挖隧道遇到了怎樣的困難?這些施工名詞要怎麼解釋才能讓大家都看得懂?追追追蹤報導雪山隧道就這樣開始了,從雪山隧道開挖到完工,追追一共製作了8幅圖解大圖,完成了8個專題報導,還畫了一幅「雪山隧道的大拉頁剖面圖」,不僅如此,追追因為報導了隧道的內容,還去研究了台灣,以及國外的隧道,簡直成了隧道專家了!雪山隧道的超級紀錄★全世界超過10公里的隧道並不少見,少見的是雪山隧道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雙孔公路隧道群,大大小小的隧道總共有58組,雪隧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隧道通路呢?★不只是隧道群的數量少見,雪隧的工程也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艱難,工程延後了8年,隧道崩坍超過10次,還壓毀了一台TBM⋯⋯,就連日本、南非的專家都束手無策,台灣的工程團隊是怎麼克服困難,解決難題的呢?★長隧道還不只是建造的困難要克服,隧道內防災、避難的設計也需要審慎考量,並且為了防止駕駛人疲勞,隧道內還需要有刺激駕駛精神的設計,你知道是哪些設計嗎?世界各國的隧道超級紀錄★第一座用TBM挖出來的隧道位在哪裡?★世界最長的隧道位在哪裡?★海底隧道要怎麼挖掘?本書特色:1、最領先:第一本為台灣孩子介紹國內重大工程的科普圖書。2、跨領域:透過工程建設了解科學、技術、工程、人文、數學、環保等跨領域的學科應用與生活的關聯。3、最在地:透過台灣偉大工程認識台灣環境、區域特色及台灣的工程技術。4、強圖解:每本書都有關於隧道工程最詳細的圖解,以及進行隧道工程所必須知道的科學知識。5、大拉頁:每本書還包還一個特殊製作的拉頁,呈現隧道完整的結構以及透視內部構造。6、好國際:從台灣出發,延伸介紹台灣其他以及海外的重要隧道工程。
★符合108課綱,培養科學素養小達人的最佳文本★ ★幫助孩子融入跨領域學習課程,支持親師陪伴孩子成長的最佳科普啟蒙圖書★ ★10個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10種解決問題的模式、10組動手操作遊戲卡、 10張珍貴精彩的新聞圖照、10個統整與歸納的學習地圖, 以及超過50個生活科學體驗活動★ ★套書加贈一本親師使用手冊★ 《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套書內容包含10冊STEAM繪遊書以及一本親師手冊。10冊圖書改編自世界各地的事件,呈現一篇篇人們為了讓世界更美好所努力的過程;透過故事,孩子不只學到關愛、堅持、分享、創造等價值,還有科學態度、知識能力與科學技術的展現,這即是目前融合教育所要培養孩子最主要的核心素養。 《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套書中的十個題材涉及了六大學習主題,並以問題導向學習法引導孩子了解問題解決的模式;提供每本圖書的關鍵能力雷達表,供師長從孩子的興趣切入學習,是跨領域學習新體驗的最佳文本。 《親師手冊》則提供家庭使用者的使用範例,以及閱讀老師和自然科老師提供使用繪遊書的策略和方法,另為讀者整理出套書的各主題扣合國小生活、綜合和自然科的學習領域,以及提供孩子增強關鍵能力的閱讀選擇。 本書特色 1.原創的科普文本,帶給孩子面對真實世界的新體驗 取材自10個真實事件,為孩子帶來世界各地一樁樁涉及「動物」、「植物」、「生活」、「生態」、「地科」和「工程」等六大領域的難題,看人們如何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提供孩子在學校學習與生活應用的連結。 2.扣合STEAM的學習方法企劃的繪本遊戲書 第一套以STEAM: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及數學(Math)等跨領域學習方式所企劃的繪本遊戲書,利用本書設計的STEAM遊戲,並配合紙卡操作,體驗跨領域學習一點也不難! 3.培養孩子科學素養的最佳科普讀物 「故事」、「任務」和「提問」,是累積知識、培養態度和增強技能的三大重點,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全10冊提供全方位培養科學素養的素材。適合家庭親子一起學習,更適合學校作為科普閱讀的讀本。 4.《培養科學素養小達人》親師手冊 >圖解STEAM繪遊書閱讀功能。 >學習主題、關鍵能力一目了然。 >跟著自然老師及親子社群家長使用範例,共讀輕鬆又有趣! >特別整理扣合國小生活及自然科學習單元一覽表。 得獎記錄 ★榮獲台北市立圖書館108年度第77梯次好書大家讀推薦知識類圖書★
★第一套台灣原創,專為孩子打造的科普啟蒙圖書★ ★從時事出發,開拓孩子的國際視野★ ★符合108課綱的科學素養,讓孩子跨領域學習,在生活中應用★ 長達60年行蹤成謎、被人們稱作神話鳥的黑嘴端鳳頭燕鷗,終於被攝影師捕獲野生身影! 在2000年梁皆得導演發現神話鳥的蹤跡後,林務局也於2008年委託台大森林系與台北鳥會追蹤黑嘴端鳳頭燕鷗的遷徙路徑,並進行保育研究,歷經十多年,黑嘴端鳳頭燕鷗消失又再出現在馬祖列島的故事,終於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消失,因為人的干擾;重現,也因為人的保育 馬祖地區的無人礁島原本就是鷗科鳥類的繁殖棲息地,但由於軍事目的,無人島附近的海域被當作砲擊靶場,更有漁民會登島撿拾鳥蛋,造成鷗科鳥類數量減少,尤其是數量原本就稀少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因此長達60年不見蹤影。 發現黑嘴端鳳頭燕鷗又返回馬祖的島嶼繁殖,可能是因為島嶼不再為軍事用途,並且也規劃了燕鷗保護區,使得島嶼環境回歸自然,吸引燕鷗重返。 ◆透過生活在台灣的鳥類,讓孩子認識台灣離島生態 臺灣處於東亞候鳥遷徙路徑上,多樣棲地提供不同候鳥賴以生息,是成千上萬的候烏南遷北返時的中間驛站或目的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書透過一個在台灣棲息生活的鳥類遷徙的故事,讓孩子認識到台灣離島的生態環境,也將台灣本島和離島間的人文歷史安排在故事之中,是國內少以離島生態為題材的知識繪本。 本書不只是呈現候鳥的生態,也透過一對鳥類主角,帶出保育人士長期觀測紀錄,是一個需要「隱藏」的角色,他們運用方法,讓燕鷗年復一年返回馬祖的數量增加,為台灣在保育瀕危鷗科鳥類的歷史寫下了精采的一頁。 故事之後還有STEAM五個領域的活動,讓小朋友透過生活中的觀察以及簡易的操作, 體驗故事中眾人匯聚的科學力量: S cience有趣的科學知識 候鳥認路有一套——知道候鳥是會遷徙的鳥類,以及牠們認路的方法。 T echnology生活裡的科技工具 把遠處的景物拉到眼前——了解望遠鏡的原理。 E ngineering不簡單的工程 科學家的觀察偽裝——科學家在野外如何做長期的觀察紀錄。 A rt不一樣的人文藝術 讓自己隱藏起來的花紋——透過迷彩圖案,知道動物身上斑點的防禦功能。 M ath奇妙的數學 數鳥的方法——運用科技點數紀錄的方法。 本書特色 1.原創的科普文本,帶給孩子面對真實世界的新體驗 取材自真實事件,由台灣資深兒童編輯企劃撰寫,為孩子帶來世界各地一樁樁涉及氣候、環境、工程、建築、動物、植物等的難題,看人們如何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提供孩子科普閱讀的新體驗。 2.扣合STEAM的學習方法企劃的繪本遊戲書 第一套以STEAM: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及數學(Math)等跨領域學習方式所企劃的繪本遊戲書,透過故事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利用本書設計的STEAM遊戲,配合動物的保護色紙卡動手操作,在家玩STEAM一點都不難! 3.結合培養孩子科學素養三大面向的最佳科普讀物 知識、態度和技能,是培養科學素養的三大面向。透過科普閱讀,能夠幫助孩子累積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態度、開拓國際視野,同時提供互動遊戲的設計,讓孩子探索世界的五感能被啟動、延伸,並透過動手操作體驗工程思維、累積技能。 4.提供家長在各種生活場域都能應用的共學文本 台灣杉的故事及STEAM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利用各種方式親近樹木、認識森林。 當家長帶孩子去國家公園、登山,或是家附近的公園,都可以利用本書提供的方法、 角度去認識和親近植物,一起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一起共學成長。
★第一套台灣原創,專為孩子打造的STEAM知識繪本遊戲書★★符合108課綱,培養孩子關鍵能力的最佳文本★★從時事出發,開拓孩子的國際視野★◆史上最嚴重的海上漏油事件,工程師們、生態專家該如何面對這一團混亂!!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的工作人員一如往常地在墨西哥灣鑽油平台作業,卻因為一個疏忽引發大爆炸,不僅設備全毀,嚴重的是地底下的石油蔓延到了海中……..◆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對當地生態造成的影響至今仍在繼續事件當下造成了數千隻海鳥、海豚死亡,當地的作物也無一倖免,生態學者、動植物專家都懷著心痛又著急的心,希望能拯救受到重傷害的環境。◆微小的疏失,也有可能帶來全球浩劫孩子將在故事中看到,一個疏失所帶來的災害,是遠遠無法想像的。★PBL【問題導向學習法】的科普圖書★※故事之後還有STEAM五個領域的活動,讓小朋友透過生活中的觀察以及簡易的操作,體驗故事中眾人匯聚的科學力量:S cience有趣的科學知識 羽毛的祕密T echnology生活裡的科技工具 包住石油的散油劑E ngineering不簡單的工程 鑽油平台靠壓力抽石油A rt不一樣的人文藝術 小心不小心,安全不安全M ath奇妙的數學 噴出了多少石油?重要事件:這場生態浩劫已改編成電影《怒火地平線》本書特色1. 原創的科普文本,帶給孩子面對真實世界的新體驗取材自真實事件,由台灣資深兒童編輯企劃撰寫,為孩子帶來世界各地一樁樁涉及氣候、環境、工程、建築、動物、植物等的難題,看人們如何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提供孩子科普閱讀的新體驗。2. 扣合STEAM的學習方法企劃的繪本遊戲書第一套以STEAM: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及數學(Math)等跨領域學習方式所企劃的繪本遊戲書,透過故事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利用本書設計的STEAM遊戲,配合附件操作,在家STEAM一點都不難!3. 結合培養孩子科學素養三大面向的最適科普讀物知識、態度和技能,是培養科學素養的三大面向。透過科普閱讀,能夠幫助孩子累積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態度、開拓國際視野,同時提供互動遊戲的設計,讓孩子探索世界的五感能被啟動、延伸,並透過動手操作體驗工程思維、累積技能。
台灣棲蘭山區有三棵長得很高的台灣杉,被魯凱族人暱稱是「撞到月亮的樹」,你知道它們有多高嗎? 相當於20層樓高的樹,只有松鼠和研究附生植物的人(得)爬上去。在樹上,松鼠找到吃的食物和住的地方,而研究人員找到了生命的可能性、生活的多元面貌,以及人們對樹木的想像。 研究人員徐嘉君女士想要將大樹的面貌完整的呈現在眾人面前,召喚人們認識有別於以往的山林面貌,於是她邀請澳洲拍攝大樹的攝影團隊來到台灣,和她一起攀爬台灣杉,並將台灣巨大樹木的生長姿態及環境完整的拍攝下來。 這個故事取材自2017年台灣杉等身照片拍攝計畫,首次改編成兒童知識繪本,和條紋松鼠小金瓜一起穿梭森林、攀爬樹木,從各個角度欣賞森林的樣貌,認識森林的生態。 ◆台灣杉等身照片拍攝計畫拍攝1200多張照片,使用48張拼成 2017年,「台灣杉等身照片拍攝計畫」團隊,和澳洲的「Tree-Project」攝影團隊一起進入棲蘭山區,拍攝三棵台灣杉姐妹的等身照片。他們攀上70公尺高的樹木頂端,並架設相機沿著樹身升降,為台灣杉拍下每個高度的照片,之後再拼組成等身照。這也是台灣杉首次擁有正確比例,完整樹身樣貌的紀錄。 ◆透過研究人員與攝影師為樹木拍攝等身照片,讓人們更直觀感受到大樹的生態 一棵樹就是一個生態系,等身照片可以看到光線從低到高的變化,因此附生植物也有不同,這些是抬頭看大樹所無法看到的,也是研究人員想傳達給大家的大樹生態。 故事之後還有STEAM五個領域的活動,讓小朋友透過生活中的觀察以及簡易的操作, 體驗故事中眾人匯聚的科學力量: S cience有趣的科學知識 為什麼樹能長得那麼高——認識森林植物,以及樹木的構造以及長高的秘密。 T echnology生活裡的科技工具 捕捉光線的透鏡——打開數位相機,知道數位相機的構造,並利用水瓶做實驗,體驗透鏡折射的原理。 E ngineering不簡單的工程 利用摩擦力到樹上去——認識爬樹的方法,並做實驗認識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應用 A rt不一樣的人文藝術 葉子的百變造型——透過收集樹葉觀察、分類,並動手拓印,讓小朋友認識各種樹葉形狀以及構造。 M ath奇妙的數學 量一量,樹有多「胖」?——認識測量工具,以及知道如何測量有弧度的物品。 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 ★第一套台灣原創,專為孩子打造的科普啟蒙圖書★ ★從時事出發,開拓孩子的國際視野★ ★符合108課綱的科學素養,讓孩子跨領域學習,在生活中應用★ 本書特色 1. 原創的科普文本,帶給孩子面對真實世界的新體驗 取材自真實事件,由台灣資深兒童編輯企劃撰寫,為孩子帶來世界各地一樁樁涉及氣候、環境、工程、建築、動物、植物等的難題,看人們如何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提供孩子科普閱讀的新體驗。 2. 扣合STEAM的學習方法企劃的繪本遊戲書 第一套以STEAM: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及數學(Math)等跨領域學習方式所企劃的繪本遊戲書,透過故事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利用本書設計的STEAM遊戲,配合摩擦力紙卡動手操作,在家玩STEAM一點都不難! 3. 結合培養孩子科學素養三大面向的最佳科普讀物 知識、態度和技能,是培養科學素養的三大面向。透過科普閱讀,能夠幫助孩子累積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態度、開拓國際視野,同時提供互動遊戲的設計,讓孩子探索世界的五感能被啟動、延伸,並透過動手操作體驗工程思維、累積技能。 4. 提供家長在各種生活場域都能應用的共學文本 台灣杉的故事及STEAM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利用各種方式親近樹木、認識森林。當家長帶孩子去國家公園、登山,或是家附近的公園,都可以利用本書提供的方法、角度去認識和親近植物,一起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一起共學成長。
★第一套台灣原創,專為孩子打造的科普啟蒙圖書★★符合108課綱的科學素養,讓孩子跨領域學習,在生活中應用★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科學++》系列圖書將蒐羅10個真實的事件改編成故事,並以STEAM的科學素養培養方法,揭開每個精彩故事背後的巨大科學能量,讓孩子不只是看故事,還從故事中得到基於科學、用於生活,以及科學以外的許多可能性。★從時事出發,開拓孩子的國際視野★舉世聞名的比薩斜塔,竟是一個美麗的錯誤!一千多年前,國力強盛的比薩國準備在廣場上興建鐘樓,歷經數百年以及好幾位建築師輪番上陣,比薩斜塔終究無法蓋成直挺挺的模樣,但幸好終於穩定下來,得以屹立不搖,並且成為舉世知名的建築,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觀光客造訪。為什麼這座高八層樓的塔會是頃斜的?原來跟當地獨特的地質有關,這些建築師們究竟做過什麼努力,才成就這座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比薩斜塔終究越來越斜,再不搶救總有一天會倒塌,該怎麼做呢?1990年1月,義大利政府關閉了比薩斜塔,在此之前,也徵求各種解決方案,其中不乏許多【天馬行空】的想像:*綁上氣球把它拉直吧! *如果在塔裡頭種棵大樹呢?*把塔身灌滿鋼筋水泥不就好了!*請兩台大貨車一左一右把它拉直吧!這些有趣的想像都在這個故事裡以插圖呈現出來,絕對會讓孩子會心一笑,而這些幽默的想像,其實並非完全沒有實踐的可能,最終修復團隊考量了當地的獨特地質,以如同為了讓蹺蹺板平衡的方式,歷經了十一年的努力後終於讓塔身斜度變小,重新開放,再屹立個三百年絕對沒問題喔!本書除了能讓孩子一窺比薩斜塔的建造歷史,還能領略解決這個難題時,所必須考量的建築工法和對歷史文物保存之間,如何平衡思考,故事中的兩個主角,帶領讀者陪伴他們,從孩提時期直到長大成人,一起感受比薩斜塔帶給人的記憶和啟發。故事之後還有STEAM五個領域的活動,讓小朋友透過生活中的觀察以及簡易的操作,體驗故事中眾人匯聚的科學力量:S cience有趣的科學知識 重力讓比薩斜塔頃斜T echnology生活裡的科技工具 蓋高樓要記得打地基E ngineering不簡單的工程 疊疊疊,蓋高塔A rt不一樣的人文藝術 什麼是鐘樓?M ath奇妙的數學 量量看,幾度角!
★第一套台灣原創,專為孩子打造的STEAM知識繪本遊戲書★ ★符合108課綱,培養孩子關鍵能力的最佳文本★ ★從時事出發,開拓孩子的國際視野★ ◆一場全球矚目的國際救援行動,這場牽動人心的災難是如何發生 2019年6月23日,泰國一支少年足球隊,練完球後原本應該解散各自回家,但感情好的大家,決定回家前先到一個特別的地方為一個隊上的朋友慶生,於是教練帶著同學以及採買的食物、飲料,走進當地的一個鐘乳石洞,一行人將腳踏車停在洞口、脫下腳底的拖鞋,興奮的踏進洞口……而在他們身後,暴雨將至 ◆集結世界頂尖的救援高手和科技設備,為什麼仍然困難! 下雨了,原來這時節正是泰國的雨季,少年們所身處的洞穴有大量的水沖進了洞哩,水面迅速的上漲,逼得他們只能往洞穴的更深處避難,好不容易找到一塊較高的石頭,大夥兒躲在那裏。 而在洞外越聚越多的大人們發現,要讓他們走出來,需要更專業的技術和團隊。來自全球的頂尖救援高手幾乎全都到齊了,面對洞穴裡迂迴窄小的通道,持續升高的水位,潛水可能是唯一的辦法,然而,少年們卻從沒有潛水的經驗! ◆孩子能在故事裡看見解決難題的跨國界組合,也能看到洞穴裡的大哥哥們處變不驚的態度 即時有了最高科技的支援,行動的成功仍要仰賴天候、足球隊員們的配合,小讀者們在這個故事終將看到人性的可貴和面對艱難困苦時的態度。 ★PBL【問題導向學習法】的科普圖書★ ※故事之後還有STEAM五個領域的活動,讓小朋友透過生活中的觀察以及簡易的操作,體驗故事中眾人匯聚的科學力量: Science有趣的科學知識 被溶解的石灰岩洞穴 T echnology生活裡的科技工具 緊急救援潛水艇! E ngineering不簡單的工程 抽水機行不行? A rt不一樣的人文藝術 會說多國語言的阿杜 M ath奇妙的數學 換你安排救援時間 重要事件: 此事件援救過程牽動全球無數人的關注,也隨即有將事件拍成電影的想法,目前已知的相關計畫有: 1..本書電影/影集製作版權已由Netflex取得,預計2019下半年開拍 2.目前泰國電影【The Cave】已進入後製,預計2019年底上映 3.國家地理頻道亦將製作紀錄片 本書特色 1. 原創的科普文本,帶給孩子面對真實世界的新體驗 取材自真實事件,由台灣資深兒童編輯企劃撰寫,為孩子帶來世界各地一樁樁涉及氣候、環境、工程、建築、動物、植物等的難題,看人們如何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提供孩子科普閱讀的新體驗。 2. 扣合STEAM的學習方法企劃的繪本遊戲書 第一套以STEAM: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及數學(Math)等跨領域學習方式所企劃的繪本遊戲書,透過故事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利用本書設計的STEAM遊戲,配合附件操作,在家STEAM一點都不難! 3. 結合培養孩子科學素養三大面向的最適科普讀物 知識、態度和技能,是培養科學素養的三大面向。透過科普閱讀,能夠幫助孩子累積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態度、開拓國際視野,同時提供互動遊戲的設計,讓孩子探索世界的五感能被啟動、延伸,並透過動手操作體驗工程思維、累積技能。
★第一套台灣原創,專為孩子打造的科普啟蒙圖書★★從時事出發,開拓孩子的國際視野★★符合108課綱的科學素養,讓孩子跨領域學習,在生活中應用★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全球遷徙規模最為壯觀的哺乳動物之一—藏羚羊,牠們為什麼要遷徙呢?中國青海省三江源保護區生活著一群藏羚羊,每年夏季來臨時,約2000頭懷孕的雌藏羚羊,都要打起精神,迎接生命中最大的挑戰—橫跨800公里,前往可可西里的卓乃湖,產下心愛的孩子。◆搭載人們回家的青藏鐵路,可能會切斷藏羚羊的遷徙路徑!?這年復一年的遷徙之路,卻在2013年時有了變化,在藏羚羊遷徙的路途上,橫跨著車道、鐵軌和巨大的高架橋,這些陌生的建築是不是會成為藏羚羊往返生育地點的阻礙?◆透過科學家長期的觀察與研究,藏羚羊的遷徙之路獲得了友善的保留人類為了降低環境的破壞和動物遷徙的影響,又做了哪些考量和設計?和出生在可可西里的小幸運一起踏上回家之路,經歷大自然的殘酷與美好,體驗人類在興建交通建設上,同時維護動物的遷徙路徑所做的努力。故事之後還有STEAM五個領域的活動,讓小朋友透過生活中的觀察以及簡易的操作,體驗故事中眾人匯聚的科學力量:Science有趣的科學知識 動物千里大遷徙——認識世界上三大會遷徙的哺乳動物,以及觀察台灣的遷徙鳥類有哪些。T echnology生活裡的科技工具 在凍土上蓋鐵路——做2個實驗,知道青藏高原的凍土結凍的狀況,還可以知道凍土如何散熱,避免凍土融化的技術。E ngineering不簡單的工程 幫藏羚羊蓋生態廊道——了解什麼是生態廊道,利用生態廊道紙卡在書本上製作立體的生態廊道吧!A rt不一樣的人文藝術 設計鐵路路線——請小朋友想一想,為什麼要蓋鐵路和火車站,再利用鐵路路徑桌遊,幫藏羚羊和人們連接一條大家都能回家的路徑。M ath奇妙的數學 數一數,藏羚羊有幾隻?——認識科學家如何推估藏羚羊的數量,請小朋友模仿科學家,利用比例的方式推估總數量。本書特色:1. 原創的科普文本,帶給孩子面對真實世界的新體驗取材自真實事件,由台灣資深兒童編輯企劃撰寫,為孩子帶來世界各地一樁樁涉及氣候、環境、工程、建築、動物、植物等的難題,看人們如何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提供孩子科普閱讀的新體驗。2. 扣合STEAM的學習方法企劃的繪本遊戲書第一套以STEAM: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及數學(Math)等跨領域學習方式所企劃的繪本遊戲書,透過故事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利用本書設計的STEAM遊戲,配合生態廊道紙卡,以及鐵路路徑桌遊動手操作,在家STEAM一點都不難!3. 結合培養孩子科學素養三大面向的最適科普讀物知識、態度和技能,是培養科學素養的三大面向。透過科普閱讀,能夠幫助孩子累積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態度、開拓國際視野,同時提供互動遊戲的設計,讓孩子探索世界的五感能被啟動、延伸,並透過動手操作體驗工程思維、累積技能。
★第一套台灣原創,專為孩子打造的STEAM知識繪本遊戲書★ ★從時事出發,開拓孩子的國際視野★ ★符合108課綱,培養孩子關鍵能力的最佳文本★ ★PBL【問題導向學習法】的科普圖書★ 《搶救大灰鯨》是1988年10月, 位於北極圈的一個因紐特族村子裡發生的真實事件。 當時參與救援的人非常多,有當地人、科學家、環保人士、軍人, 還有各路人馬針對如何鑿冰、如何為灰鯨引路、 如何不使海水持續結冰前來提供解決方案,再加上新聞媒體的報導, 這場國際救援事件有了一個代號—「破冰行動」, 並且在2012年被拍成了電影「鯨奇之旅」。 真實的故事總是打動人心,人類放下成見, 為了動物而彼此合作的情感更能引起共鳴。 本書以適合孩子閱讀的溫暖文字,搭配富有生態意義的繪圖, 帶領孩子回到那搶救生命、分秒必爭的日子。 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則真實的故事,看到解決問題的過程。 故事之後還有STEAM五個領域的活動, 讓小朋友透過生活中的觀察以及簡易的操作, 體驗故事中眾人匯聚的科學力量: Science有趣的科學知識 北極為什麼這麼冷? Technology生活裡的科技工具 冰怎樣被鑿開? Engineering不簡單的工程 破冰船是什麼船? Art不一樣的人文藝術 因紐特人石堆 Mathematic奇妙的數學 海洋裡的巨大哺乳類 本書特色 1.原創的科普文本,帶給孩子面對真實世界的新體驗 取材自真實事件,由台灣資深兒童編輯企劃撰寫,為孩子帶來世界各地一樁樁涉及氣候、環境、工程、建築、動物、植物等的難題,看人們如何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提供孩子科普閱讀的新體驗。 2.扣合STEAM的學習方法企劃的繪本遊戲書 第一套以STEAM: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及數學(Math)等跨領域學習方式所企劃的繪本遊戲書,透過故事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利用本書設計的STEAM的遊戲,搭配隨書附贈的建構積木紙卡,試著扮演工程師和藝術家,堆出一個又穩固又美觀的因紐特人石堆,在家STEAM一點都不難! 3.結合培養孩子科學素養三大面向的最適科普讀物 知識、態度和技能,是培養科學素養的三大面向。透過科普閱讀,能夠幫助孩子累積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態度、開拓國際視野,同時提供互動遊戲的設計,讓孩子探索世界的五感能被啟動、延伸,並透過動手操作體驗工程思維、累積技能。 4.5大構成,全方位讀本 ●觸動人心的真實故事繪本 ●故事裡的STEAM 解析與遊戲操作 ●給師長的導讀說明 ●真實事件珍藏書衣 ●故事學習地圖
★第一套台灣原創,專為孩子打造的STEAM知識繪本遊戲書★ ★從時事出發,開拓孩子的國際視野★ ★符合108課綱,培養孩子關鍵能力的最佳文本★ ★PBL【問題導向學習法】的科普圖書★ 2013年中秋節, 荷蘭藝術家霍夫曼所設計的黃色小鴨, 在高雄團隊歷經數月的設計、製作、測試後, 終於順利地進入了高雄光榮碼頭,平穩的浮在水面上,成為萬眾矚目的萌星, 但是才展出一天,氣象局卻發布了颱風警報—天兔颱風要登陸了! 巨大的黃色小鴨能承受颱風的風雨襲擊嗎? 高雄團隊又要如何保護小鴨躲避颱風呢? 黃色小鴨回顧經歷,將它第一次來到高雄, 所感受到的台灣人的熱情,以及團隊的專業考量與工作方法寫成故事, 讓大家重溫當時的盛況,以及所感受到的和平與愛。 故事之後還有STEAM五個領域的活動, 讓小朋友透過生活中的觀察以及簡易的操作, 體驗故事中眾人匯聚的科學力量: Science有趣的科學知識 飄在空中的水蒸氣 Technology生活裡的科技工具 不簡單的吊車 Engineering不簡單的工程 誰讓黃色小鴨浮起來 Art不一樣的人文藝術 找一找黃色 Mathematic奇妙的數學 身高比一比 本書特色 1.原創的科普文本,帶給孩子面對真實世界的新體驗 取材自真實事件,由台灣資深兒童編輯企劃撰寫,為孩子帶來世界各地一樁樁涉及氣候、環境、工程、建築、動物、植物等的難題,看人們如何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提供孩子科普閱讀的新體驗。 2.扣合STEAM的學習方法企劃的繪本遊戲書 第一套以STEAM: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及數學(Math)等跨領域學習方式所企劃的繪本遊戲書,透過故事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利用本書設計的STEAM遊戲,搭配隨書附贈的浮力實驗塗色紙卡,試著扮演科學家和藝術家,設計一個水上漂浮小鴨,在家STEAM一點都不難! 3.結合培養孩子科學素養三大面向的最適科普讀物 知識、態度和技能,是培養科學素養的三大面向。透過科普閱讀,能夠幫助孩子累積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態度、開拓國際視野,同時提供互動遊戲的設計,讓孩子探索世界的五感能被啟動、延伸,並透過動手操作體驗工程思維、累積技能。 4.5大構成,全方位讀本 ●觸動人心的真實故事繪本 ●故事裡的STEAM 解析與遊戲操作 ●給師長的導讀說明 ●真實事件珍藏書衣 ●故事學習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