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青少年 類別 ,共計5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楠西的梅花

鄭丞鈞  著
文訊  出版
2024/12/25 出版

您知道臺南楠西「梅嶺」曾經叫「香蕉山」嗎?您知道客家人在楠西區的發展歷史嗎?《楠西的梅花》是奠基於楠西區客家歷史發展,而進行的故事繪本創作。透過繪本載體,看見楠西客家人的打拼精神、從他鄉到故鄉的情感發展與變化,擴大讀者對臺南這片土地上的人文景觀與歷史的認知,也建立對楠西情感的聯繫與認同,並且豐富臺南楠西區的形象。透過繪本主角「桂春」的眼睛,我們一起走進屬於楠西的客家故事。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北投,從前從前

粘忘凡  著
文訊  出版
2020/10/14 出版

一個又一個旅客,在小溪中泡著溫泉; 一列又一列火車,載著來參加納涼會的民眾; 一間又一間飯店,那卡西樂團與歌手生動的演出; 原來這就是從前的北投!   本書以繪本的形式,呈現北投豐富的文化資產,包含古蹟建築、在地文化、歷史場景、口述傳說等。由作者粘忘凡溫暖的文字、繪者孫心瑜細膩的筆觸,帶領讀者緩緩走進從前的北投時光。從日本時期、民國50~90年代、再到21世紀,重現新北投車站、北投公園、北投公共浴場(現北投溫泉博物館)、北投中心新村等建築樣貌,以及那卡西文化、機車快遞、地熱谷煮蛋等常民記憶。   畫面中,以北投地名(源自凱達格蘭族語「Ki-Patauw」,意涵的其中一說為「女巫」)為開端,小女巫隱藏其中,守護著北投這塊土地。   在千禧湯相遇的兩位阿嬤,雖然過去互不相識,因為都在北投生活著,彷若早已認識的多年好友,聊起北投的點點滴滴。   圖風寫實精緻,參酌一幅幅歷史照片,描繪出當時的生活場景、現代的在地活動,傳遞出滿滿的回憶與情感。藉由前後呈現日本時期的北投納涼會,與現代舉辦的北投納涼祭,象徵文化資產的延續。   本書特色   ★以北投歷史場景為主題,寫實細膩的繪畫風格,搭配親切溫暖的文字創作,適合各年齡層的讀者一同來認識北投。 ★以黑白、仿局部染色、朦朧褪色回憶感及全彩等不同方式表現,加上多元的視角,呈現新北投地區橫跨百年精彩的文史樣貌。 ★包含兩頁精美立體頁,描繪夏日納涼會煙火場景,感受古蹟建築躍然於紙上。 ★附錄文資小知識,讓讀者進一步了解北投的各式文化資產。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樹上的朋友

范欽慧  著
文訊  出版
2019/11/13 出版

一個是1935年在台灣出生的純子,一個是1985年在台灣出生的惠慈。兩段差距半世紀的成長,透過兩位同樣是十歲的小女孩,在繪本兩端各自展開了起點。她們相遇在繪本的中心,在交會同時,一個十歲的女孩將在此展開另一個緣起,成了這本繪本的巧思所在,代表著這份人對自然的孺慕之情,將會在此獲得匯流與傳承。 本書特色 改編自《夢土》、《傷鳥天使》兩部紀錄片的真實故事; 兩位不同時空的女孩,卻有著共同面對生命的熱愛, 一本跨越時空的繪本,帶你重新體會人與自然之間的真情動人! 一本適合大人小孩閱讀的繪本,溫暖的文字搭配唯美的視覺畫面!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阿墨的故事屋

盧怡方  著
文訊  出版
2016/11/21 出版

《阿墨的故事屋》從一個熱心、好奇與敏感的小鼴鼠-阿墨的視角,來觀看紀州庵自日治時期、戰後、古蹟保存與成為文學森林的百年歷程,除了有地上世界的變化,也有地底世界的樣貌,創造了奇幻與真實之間的交錯,希望能夠傳達讓大家都成為「書的傳播者」的理念。 本書特色 文學風景在現代多元化社會中,正快速消逝中。如同文學出版與書店的落寞,讓街道風景改變了,曾經的書街也早已不復見,歷史、記憶與過往的生活場景也漸漸由歲月塵封。由文化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指導,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執行與紀州庵文學森林協辦的『「在地文化,數位閱讀」城南文學數位行動』計畫,以紀州庵保存成為文學森林的故事與50~70年代的城南文學故事為基礎,完成在地文學親子繪本故事《阿墨的故事屋》與《寵物離家記》,透過繪本將文學、歷史的故事與場景重現,深耕文學閱讀與記憶的傳承。 本次出版將在地文學故事轉化為親子閱讀的繪本與電子書,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轉化了紀州庵與城南的故事,希望讓孩子們從小就可以探索自己的家鄉,立足在這些累積豐厚的文化、歷史基礎之上,繼續在未來茁壯成長,讓我們的故事帶來更多的能量與豐富。城南故事繪本,不只是讀,我們更希望一起去尋找這些文學場景,看看現在,想想過去,那我們希望的生活又是什麼樣貌呢?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寵物離家記

盧怡方  著
文訊  出版
2016/11/21 出版

《寵物離家記》彷彿是兒童版的《家變》,《家變》是作家王文興以紀州庵古蹟作為場景描繪的小說,是一個父親離家的故事,有點殘酷、有點沉重也有點艱澀。轉化到繪本之後,主角小莉經由尋找寵物的過程,同時也進入了半世紀前的城南街景,看見了林良先生在舊書街的樣貌,還發現了徐鍾珮描繪過的川端橋,更可發現余光中的〈月光曲〉、覃子豪的〈川端橋〉和房慧真《小塵埃》的〈百花深處〉,這些篇章所描繪的城南風景,都轉化為圖像中的景色,原來文學就如同生活般與我們緊密連結著。 本書特色 文學風景在現代多元化社會中,正快速消逝中。如同文學出版與書店的落寞,讓街道風景改變了,曾經的書街也早已不復見,歷史、記憶與過往的生活場景也漸漸由歲月塵封。由文化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指導,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執行與紀州庵文學森林協辦的『「在地文化,數位閱讀」城南文學數位行動』計畫,以紀州庵保存成為文學森林的故事與50~70年代的城南文學故事為基礎,完成在地文學親子繪本故事《阿墨的故事屋》與《寵物離家記》,透過繪本將文學、歷史的故事與場景重現,深耕文學閱讀與記憶的傳承。 本次出版將在地文學故事轉化為親子閱讀的繪本與電子書,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轉化了紀州庵與城南的故事,希望讓孩子們從小就可以探索自己的家鄉,立足在這些累積豐厚的文化、歷史基礎之上,繼續在未來茁壯成長,讓我們的故事帶來更多的能量與豐富。城南故事繪本,不只是讀,我們更希望一起去尋找這些文學場景,看看現在,想想過去,那我們希望的生活又是什麼樣貌呢?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