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世界,所有屬於上帝的也可能屬於魔鬼。米蘭.昆德拉奠定世界文壇地位的小說處女作,創作初心的終極展現!★榮獲捷克作家協會獎!Amazon書店讀者4.6星一致好評!★昆德拉獨家親繪繁體中文版封面插畫,極具收藏價值!就算我能將這幾天毫無意義的日子從我生命當中一筆勾銷,那我又能夠蒙受什麼利益?既然我一生的「整個」歷程本身即是以一場錯誤開展的:那張明信片的笑話,那次巧合,一個荒謬。我懷著驚懼覺悟到,由錯誤所孕育的事情竟然和由理性和必然性所孕育的事情同等真實。但願我能磨滅我這一生的整段經歷!只是,我憑什麼磨滅它?畢竟導致我這段經歷的各種錯誤又不是「我的」錯誤?歸根究柢,當人家把那張明信片裡的笑話當正經事看待的時候,是「誰」搞錯了呢?《玩笑》是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寫作生涯的起點,也是他對當代政治和社會問題的表態,既是親身見證,也是沉重控訴。這個故事構築於似假還真的世界,沒有絕對的敘述者,但卻比所有史學作品更忠實深入。昆德拉不以居高臨下、疏離冷淡的距離來觀察,而是透過近距離的逼視,刻劃每位角色的卑微和庸碌、清醒或盲目,而不論他們是投身光明或蟄伏黑暗,每個人性的高貴或卑鄙,都是最真實的「生存」。昆德拉透過這部作品體現了命運的現實和時代的荒誕,歷史、政治、社會、愛情在極致的筆觸下穿針引線,不但是大師嶄露鋒芒的代表作,更是其創作初心的終極展現!名人推薦【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王浩威、【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才、【詩人、藝術家】許悔之、【作家】陳雨航、【小說家】駱以軍 強力推薦!
小說的價值在於展現生命裡存在的可能性,將深埋在你我心中的東西發掘出來。 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對藝術的獨到見解,20世紀至今猶然散發歷久不衰的耀眼光芒! 我們碰觸到了圍繞在他遺囑四周那段傳說裡的最大謊言:卡夫卡根本不想毀掉他自己的作品。一個人兩腿一伸以後,不是被當做廢物處理,就是被當做象徵供奉。對於他已喪失的個體性,兩種做法都是不敬。 美學意圖不但從作者所寫的表現出來,也從作者所刪去的部分顯露出來。寫出一段文章是不簡單,但刪掉它,卻要求更多的天賦,更多的文化背景,更多的創造力量。所以出版作者所刪去的部分,這和刪去作者決定要保留的部分一樣,都是同樣粗暴的侵犯。 米蘭‧昆德拉延續《小說的藝術》中小說創作的源起,在《被背叛的遺囑》中持續引領讀者在文學史上的經典巨作之中徜徉,進而衍伸探究文學、音樂乃至藝術發展的脈絡。 透過大師的筆觸,探究自古典與現代接壤的二十世紀以降,現代主義、浪漫主義與藝術創作者所處的當代環境、政治社會,在「創作」的洪流中爬梳過去、現在與未來。 本書與《小說的藝術》、《簾幕》、《無謂的盛宴》並列昆德拉的四大文學論集,以廣袤的哲學語境與批判精神,奠定其當代大師地位。
他寫小說不是為了談論他的一生,而是讓讀者睜開眼睛觀察他們自己的生命。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對小說藝術本質的終極解答!聯合報讀書人年度十大好書!法國《讀書》雜誌2005年度最受歡迎的書!榮登法國《快訊》雜誌暢銷排行榜!昆德拉獨家親繪繁體中文版封面插畫,最具珍藏價值!世界上方懸掛著一張由傳說編織而成的神奇簾幕。塞萬提斯將唐吉訶德送上旅途,這時,他將簾幕給撕破了。在這個流浪騎士的眼前,平凡世界的滑稽便赤裸裸呈現出來了。好比一個女人在匆匆趕赴自己第一場約會前趕快將自己打扮起來似的,世界在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也忙不迭地趕到我們面前,但已化妝好了,戴上面具。人們總是相信「眼見為憑」,但其實我們的視野一直被「簾幕」所遮掩,無法窺見真實世界的本質,而「小說」正是一種撕開虛假、跨越藩籬的力量。小說家用創作凸顯人生的荒誕,以虛構洞見人間的實像,流行風潮有時而盡,不朽的文學作品卻令人永誌不忘。昆德拉透過文學史上的經典小說為引,穿插歷史、政治、人性的辯證,深入探討「小說」在所有藝術中不可抹滅的獨特價值。本書與《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無謂的盛宴》並列昆德拉的四大文學論集,堪稱昆德拉對小說藝術理論的集大成之作,更是大師文藝美學的極致展現!
當一個藝術家談起另一個藝術家, 他談的其實始終是自己。 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與文學、美學、藝術的相遇! 出版10週年紀念,書封由昆德拉親筆繪製插畫,最具珍藏價值! 我的感覺是,《百年孤寂》這部小說帶給小說藝術神化的殊榮,同時也是向小說的年代的一次告別。 唐吉訶德死了,小說完成了。只有在唐吉訶德沒有孩子的情況下,這個完成才會確立得如此完美。如果有孩子,他的生命就會被延續、被模仿或被懷疑,被維護或被背叛。 反仿真在卡夫卡的作品裡是由描述撐起來的,描述是完全無人稱的,而且極其引人入勝,讀者不由得被引入一個想像的世界,宛如一場電影。 偉大的大師所做的形式創新總是有某些低調之處,這才是真正最了不起的,只有那些渺小的大師所做的創新才會刻意提醒人去注意。 這是渴望,要將過去的時代留存在小說的地平線上,不讓那些人物被遺棄在再也聽不見先人聲音的空無之中。 昆德拉說相遇是「石火,電光,偶然」,雖然短暫,未必深入,但有時卻足以啟發一場偉大的文學邂逅和思維激盪,甚至影響小說藝術的歷史與生命。本書便收錄了昆德拉與其所崇敬的小說家、藝術家和偉大作品之間難忘而驚喜的相遇,透過隨筆、論述及訪談,暢談他所熱愛的文學、美學與藝術,也讓我們得以走入昆德拉龐大而深邃的思考世界,一睹這一次次相遇所迸發的思想火花。
因為萬物皆有時,屬於我們的時間,就是現在。米蘭.昆德拉最鍾愛的作品!榮獲義大利「蒙岱羅國際文學獎」!法國熱賣突破70萬冊,印行37國!★米蘭.昆德拉踏上流亡之路前最後一部小說,探討美學與人性的經典巨作!★迎接出版50週年紀念,特別根據大師指定的法文修訂版全新翻譯,封面並使用昆德拉親筆繪製插畫,最具珍藏價值!他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說出這番話的,接著他又想,他什麼話都可以對她說,因為再過幾小時他就要離開了,他說的話不管對自己或對她,都不會衍生任何後續。這突然發現的自由令他陶醉。「我的人生在盲目之中度過。在盲目之中。今天,我第一次明白美是存在的,而且我正從它旁邊經過。」當命運與時代的樂章奏響,渴望揮別過往的八名角色,齊聚在這座古老的中歐溫泉小鎮上。昆德拉透過筆下人物荒誕不經的行為,抽絲剝繭地道出人們內心深處的蠢蠢欲動。不同於他的其他小說作品,本作以五幕通俗劇為原型,用最輕盈的形式結合最沉重的主題,讓人類的種種悲劇(無論在床笫之間或歷史舞臺上),在其可怕的無意義中掀去面紗。而在探討道德與責任的同時,昆德拉也描繪出令人唏噓的景況,更點破這個世代的問題,帶領大家看見現代世界是如何荒謬地奪去我們的一切權利。
美,就是對編年紀事的棄絕,就是對時間概念的反叛。 米蘭.昆德拉奠定大師地位的關鍵代表作! 其實所有的愛情關係都是建立在一些不成文的公約上,那是戀人們還在熱戀的最初幾星期裡,未經深思熟慮就草草擬定的公約。那時戀人們還沉浸在夢裡,但這時候,他們其實已經不知不覺地扮演起難纏的法學家,開始逐條逐字編寫他們的愛情合約。噢!戀人們,開頭這幾個險惡的日子裡要當心哪!如果您幫別人把早餐端到床上,您就得一輩子幫他送早餐過去,否則您就會揹上讓愛情褪色與背叛的罪名…… 宛如一曲變奏,《笑忘書》收錄七個以「布拉格之春」為主調的短篇故事,故事中的人有的想留住記憶,有的想抵抗記憶,昆德拉藉此帶出微小個體與龐大歷史之間的微妙連結,並融合夢境、詩歌,雜糅以批判、敘事,用時快時慢的節奏,交織成關於笑與忘的動人樂章。
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唯一的舞台劇作品! 《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是我最鍾愛的小說之一;在其中,一切都是幽默,一切都是遊戲,一切都是小說形式的自由與歡愉;正因為如此,我在《小說的藝術》裡說:「這本書在法國被低估了:這關乎法國曾經失去並且拒絕尋回的一切事物。」一個不屬於自己的作品,只有粗魯的傢伙才會去碰這作品的形式。就讓那些改編者被人看輕吧!這齣戲不是改編的作品;是我自己的形式;是我自己的幻想;是我自己的變奏,我變奏了自己想要紀念的一部小說。──米蘭‧昆德拉 在這本書裡,僕人與主人的對話來自狄德羅、來自斯坦恩,在這對話之上,一個卓越而美麗的對話發生了,在昆德拉與狄德羅之間,在二十世紀的捷克人與十八世紀的法國人之間,在戲劇與小說之間,而正是在這無止境的對話之中,在這思想與聲音的交流之中,文學得到了最高的實現。──知名評論家/弗朗索瓦‧希加 《雅克與他的主人》的故事從主僕兩人的漫遊之旅展開,一路上他們談論宗教、階級、道德、男女,但走著走著,卻跨越了「第四面牆」,開始抱怨起劇作家「昆德拉」,甚至與看戲的觀眾直接對話。這趟旅程既幽默又荒誕,昆德拉精心打造了一場文學的盛宴,除了表達出他對自由的嚮往,嘲諷自己的祖國捷克遭到蘇聯入侵、作品被禁的殘酷現實,更透過文學創作的「遊戲性」,揭櫫了人類生命中不可迴避的悲劇本質。
最糟的並不是這個世界不自由,而是人忘卻了自由。 昆德拉:「我的小說是一部青春的史詩。」 ★榮獲法國文壇最高榮譽「麥迪西大獎」!★許悔之、楊澤、蔡詩萍、駱以軍 4大名家必讀推薦!★書封由米蘭.昆德拉親筆繪圖,最具珍藏價值!因為真實的生活在他方。學生們挖起鋪路的石塊,掀翻汽車,築起街壘;他們闖入這個世界的動作美麗而喧囂,有火焰為他們照明,有催淚彈的爆炸聲和煙霧歡迎他們光臨。他們站立在街壘後頭,拒絕與世界的舊主人們有任何妥協。人類的解放要就是全面的,不然就不是解放。夢就是現實,學生們如是寫在牆上,但是看起來似乎要反過來說才是真的:這個現實(街壘、砍斷的樹、紅色的旗子),就是夢…… 「生活在他方」是十九世紀法國詩人韓波的名言,昆德拉以此為名,構築出一部關於青春的史詩。當生活是如此地平庸無奇,當美好的理想與冰冷的現實相互衝撞,對年輕的心靈來說,真實的生活似乎總是在他方;而詩歌、愛情與革命,便成了最浪漫的反抗。昆德拉透過主角雅羅米爾的視角,在現實與夢境的交錯之中,探討究竟什麼是青春?什麼是生活的本質?不只呈現出動盪時代的樣貌,也讓我們一窺大師的內心世界。
比起「愛」這個字,真正重要的其實是「永遠」和「意志」。 ★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最後一部用捷克語寫成的小說!★奠定昆德拉晚期作品基調最重要的不朽傑作!★書封採用昆德拉親手繪製的插畫設計,以一支遺落的高跟鞋來表現故事中人對生命意義的追索,以及最終可能的幻滅! 面對不朽,人們的態度並不相同。我們必須區分兩種不同的不朽:小小的不朽,是對某人的回憶,留在認識他的那些人的心裡。還有偉大的不朽,也是對某人的回憶,但是卻留在不認識他的那些人的心裡。有些職業會把人一下子推上偉大的不朽,雖說不一定會如此,甚至可以說機會不高,但這樣的可能性卻又毋庸置疑──那就是藝術家和政治家這兩種職業。 《不朽》從女主角阿涅絲在泳池畔一個不經意的手勢開始,巧妙地串連起七個看似各有主題、卻實則皆以「不朽」為核心的篇章。無論是受到往事糾纏的阿涅絲、邂逅詩人的少女貝婷娜,或是愛上姊夫的蘿拉……藉由書中不同性格的角色,進一步對生命的意義進行了強烈的質問。昆德拉也以他一貫的幽默與反諷,一針見血地戳破世俗熱切追求「不朽」的假象與迷思,反照出人在社會現實下的孤寂與荒誕的生存處境。昆德拉也以本書奠定了晚期作品的基調,堪稱他定居法國後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在緩慢與記憶之間,在速度與遺忘之間,有一種秘密的聯繫。 ★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刻劃「時間」的經典傑作,出版25週年紀念版!★波士頓環球報:昆德拉作品中節奏最快、也最容易親近的小說!★書封採用昆德拉親手繪製的插畫設計,象徵人在時間變動中某種凝止不變的狀態,極具珍藏價值! 十八世紀的法國貴族T夫人是掌握時間的專家、理智的女王,她懂得用溫柔甜美的理智,調慢夜晚的流速,延長她與騎士情人相處的時間。T夫人讓時間來主導這場愛情遊戲,與騎士在豔情的夜晚浪漫纏綿……二十世紀的學者樊生渴望在昆蟲研討會上獲得眾人的關注,研討會結束後,樊生與心儀的對象茱莉熱烈攀談,並在眾人面前吻了茱莉,還與她在泳池畔幽會。樊生渴望得到茱莉,卻在關鍵時刻錯過留住她的機會…… 《緩慢》是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醞釀五年才完成的小說傑作,從一場旅途中的超車事件開始,穿梭在兩段不同時空的愛情故事之間。昆德拉用幽默諷刺的筆調,描寫「時間」,也質疑「時間」,探討速度、歷史、記憶與遺忘等關於「時間」的主題,隨處可見的豐富巧思與深刻意涵,也讓我們再次讚歎不已!
一個人要是不能嚴肅地看待任何事,或是任何人,那麼他的人生就會過得很可悲! 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唯一的短篇小說集! ★書封設計採用昆德拉親手繪製的「流淚之人」珍貴插畫,象徵著愛情的神聖與美麗,同時又充滿了荒謬與偶然! 愛莉絲,到目前為止,她在他眼中看起來儘管天真,卻也是個堅定的人,有很清晰的輪廓:她的外表純真美麗,似乎反應了她的信仰單純本真,而且她單純的人生遭遇似乎是她態度如此單純的原因。到目前為止,艾德華都把她看作是一個內在非常穩定、和諧的人:他嘲笑她也沒用、咒罵她也沒用、用謊言哄騙她也沒用,他(不由自主地)實在只能尊敬她。可是,那項錯誤的傳聞造成了一個陷阱(他事先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陷阱),破壞了她這個人的和諧性,艾德華心裡想,愛莉絲對信仰的一些想法事實上只是「鑲嵌」在她人生遭遇之外的一個東西,而她的人生遭遇只是鑲嵌在她身體之外的一個東西,而他只從她身上看到一個身體、一些想法,和一種人生遭遇的偶發聚合,一種無機的聚合,非常的隨機,而且不穩定。他想像著愛莉絲的樣子(她現在正靠在他的肩窩上深深地呼息),他看見她的身體在一邊,她的想法在另外一邊,她的身體他喜歡,她的想法他覺得荒謬可笑,這個身體和這個想法並不構成一個整體;他把她看作是一條在吸墨水紙上擴散開來的線:沒有輪廓、沒有形狀。 深陷靈肉矛盾的年輕情侶、遇見往日出軌對象的老婦人、被仰慕者苦苦糾纏的美術教授、深愛妻子卻又流連溫柔鄉的馬丁、日日夜夜飽受情慾折磨的艾德華……《可笑的愛》收錄了七則短篇故事,每篇故事各自獨立,卻又巧妙串聯出以「愛」為主軸的生命悖論。本書不僅標誌了昆德拉作為一個「小說家」的起步,也預示了昆德拉往後創作的核心主題和人物原型,堪稱昆德拉作品的全索引,也是所有書迷必讀的經典之作!
在另外一個人生裡,要是他遇見她,他不會認得她。 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刻畫愛情的經典之作,重新定義愛情裡的「唯一」。 ★「出版20週年紀念版」書封以昆德拉早期親手繪製的「雙面孔女人」珍貴插畫做設計,象徵故事裡認不出的臉孔、喪失的身分。採用200g維納斯麗綺紙,黑色線條燙黑,極具珍藏價值!尚.馬克作了一個夢:他很擔心香黛兒,到處找她,在街上跑來跑去,終於,他看見她,她的背影,她往前走,越走越遠。他追著她跑,喊她的名字。只差幾步而已,她轉過頭來,這下尚.馬克被懾住了,在他面前的是另一張臉,一張陌生的、讓人不舒服的臉。然而,這不是別人,是香黛兒,是他的香黛兒,他很確定,可是他的香黛兒卻有一張陌生人的臉,這真讓人難受,非常非常地讓人難受。他抱住她,緊緊地把她抱在懷裡,以哽咽的聲音不斷地喚著:「香黛兒,我的小香黛兒,我的小香黛兒!」好像他想藉著一再複述這些話,把她那張丟失了的臉、丟失了的身分,注入這張變形的臉裡面去…… 你愛的,真的是你的愛人嗎?會不會曾有一瞬間,突然感到對方改變了樣貌,讓你認不出來?如果擁有了愛人,卻還是會對其他向你示好的人心動,那麼你愛的,會不會只是被愛的感覺?米蘭.昆德拉的小說《身分》,以尚.馬克和香黛兒這對戀人的互動,探討愛情中的種種存在與定位。尚.馬克發現香黛兒在面對他、面對朋友、面對同事時的模樣都不一樣,宛若陌生人,他愛的到底是哪個香黛兒?而香黛兒雖已有戀人尚.馬克,卻依然對匿名寄來的情書動了情,她又怎麼能說尚.馬克是她愛情裡的唯一?在戀人、家人、朋友、同事、陌生人面前有著不同面目的我們,究竟哪一個,才是我們真正的「身分」?
這本書奠定了米蘭‧昆德拉作為世界上最偉大作家之一的地位 文壇大師昆德拉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二十世紀最動人的小說此生必讀的文學經典 ★本書曾在華文世界掀起一股昆德拉熱潮,暢銷逾百萬冊!★全新版書封以昆德拉早期親手繪製的書中小狗「卡列寧」珍貴插畫做設計,並採用200g維納斯麗綺紙,書名燙藍,極具珍藏價值!★改編拍成電影「布拉格的春天」,由影帝丹尼爾戴路易斯、影后茱麗葉畢諾許主演!如果生命的每一秒鐘都得重複無數次,我們就會像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那樣,被釘在永恆之上。在永劫回歸的世界裡,每一個動作都負荷著讓人不能承受的重責大任,但在這片背景布幕上,我們的生命依然可以在它輝煌燦爛的輕盈之中展現出來。可「重」真是殘酷?而「輕」真是美麗?最沉重的負擔壓垮我們,讓我們屈服,把我們壓倒在地。可是在世世代代的愛情詩篇裡,女人渴望的卻是承受男性肉體的重擔。於是,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最激越的生命實現的形象。負擔越沉重,我們的生命就越貼近地面,生命就越寫實也越真實。相反的,完全沒有負擔會讓人的存在變得比空氣還輕,會讓人的存在飛起,遠離地面,遠離人世的存在,變得只是似真非真,一切動作都變得自由自在,卻又無足輕重。那麼,我們該選哪一個呢?重,還是輕?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布拉格之春」為背景,蘇聯軍隊入侵捷克後,知識分子逃往海外。昆德拉透過一男兩女交織的愛情故事,帶出了對政治、文化、人類生命的省思與嘲諷。托馬斯和特麗莎的愛情是「重」,特麗莎不惜用盡全身全靈去愛托馬斯,她不願愛情僅限一夜,而渴望日日夜夜,但這樣的重卻反而成為托馬斯的負擔。托馬斯和薩賓娜的關係則是「輕」,他們只願片刻歡愉,不願永世承諾。但當薩賓娜選擇離開愛情、離開祖國,一身輕盈卻也是一片空無,成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由此看來,誰還能說「重」即是殘酷,而「輕」則是美麗?我們又該如何抉擇?昆德拉藉由故事、夢境、散文、詩歌、歷史,以音樂般的旋律變化呈現出一齣糅合了甜美、憂傷與殘酷的生命鬧劇,也讓「輕」與「重」的辯證成為昆德拉小說中永恆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