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自治乃檢驗一國民主政治是否真正落實,乃至於人權保障機制是否具備時效性的重要指標。過去長久以來,台灣地方自治的運行卻是在悖離憲政秩序下,以行政命令充為規範的時代。直到1999年地方自治法通過施行,才算是地方制度法制化起點。惟由於起步甚晚,諸多亟待探討的法學課題,依舊經緯萬端。 本書集結作者近年於地方法制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探討範圍涵蓋地方人權保障組織、低碳法制、「市長不進議會」府會衝突、管線監理費、博奕公投與賭場法制、原住民文官制度以及地方民代助理費等諸問題。作為擺盪於實務派與學院派間的一介研究者,深感基植於地方實況的地方法制課題研究, 才能益加體現學術生命力。期待本書出版,能為地方自治法學研究略盡綿力。
地方自治乃檢驗一國民主政治是否真正落實,乃至於人權保障機制是否具備時效性的重要指標。過去長久以來,台灣地方自治的運行卻是在悖離憲政秩序下,以行政命令充為規範的時代。直到1999年地方自治法通過施行,才算是地方制度法制化起點。惟由於起步甚晚,諸多亟待探討的法學課題,依舊經緯萬端。 本書集結作者近年於地方法制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探討範圍涵蓋地方人權保障組織、低碳法制、「市長不進議會」府會衝突、管線監理費、博奕公投與賭場法制、原住民文官制度以及地方民代助理費等諸問題。作為擺盪於實務派與學院派間的一介研究者,深感基植於地方實況的地方法制課題研究, 才能益加體現學術生命力。期待本書出版,能為地方自治法學研究略盡綿力。
關心財政時事的各界人士,絕對不可錯過的學術視角!台灣面臨嚴苛的財政窘境,惟政府往往不試圖嚴格控制支出規模,反而變本加厲推行各類短期討好人民的給付行政,令人憂心。財政為庶政之母,其健全營運,攸關全民福祉。針對政府各種預算與財政措施,當有從財政法學視野認真探討的必要。有賴財政的充分支持,政府各項施政方得以順遂推展。台灣財政法制面臨的各種課題經緯萬端,當有從學術視野持續研究的必要。本書集結作者近四年來財政法相關研究成果,探討範圍涵蓋規費、特別公課、地方預算法制、學校募款、公設財團法人管制以及機場營運模式之政策的課題抉擇,關照面向多元。期盼本書之出版,能對關心財政法發展的讀者提供參考價值。
關心財政時事的各界人士,絕對不可錯過的學術視角!台灣面臨嚴苛的財政窘境,惟政府往往不試圖嚴格控制支出規模,反而變本加厲推行各類短期討好人民的給付行政,令人憂心。財政為庶政之母,其健全營運,攸關全民福祉。針對政府各種預算與財政措施,當有從財政法學視野認真探討的必要。有賴財政的充分支持,政府各項施政方得以順遂推展。台灣財政法制面臨的各種課題經緯萬端,當有從學術視野持續研究的必要。本書集結作者近四年來財政法相關研究成果,探討範圍涵蓋規費、特別公課、地方預算法制、學校募款、公設財團法人管制以及機場營運模式之政策的課題抉擇,關照面向多元。期盼本書之出版,能對關心財政法發展的讀者提供參考價值。
本書是稅法析論、涉法判決、學理述論的重要著作。作者是台大法學博士,擔任律師多年,從事稅法研究十餘年,這本著作為其多年深研的菁華呈現。稅法大師葛克昌教授譽讚作者「善從具體之行政法院裁判入手」,並能從諸多案例中「把握問題,發掘、概括出超越具體案例之結論」,因此深受判決實務、公司稅務、行政執行、會計領域等人士高度肯定。作者依其研究心得,認為稅捐規劃的風險,莫過於實質課稅原則難以捉摸,因此,在合法節稅、脫法避稅、違法逃稅等多方面,有其具體而獨到的見解,並以判決實務的角度,指出具體原則與方針,很值得公司行號、會計從業及司法實務參考。作者是稅法方面的明日之星,其論述俱見其影響力。本書分成兩大主題,涵納多篇論文,舉出的案例分析深具代表性,在學界引起廣泛注意。
台灣面臨嚴苛的財政窘境,惟政府往往不試圖嚴格控制支出規模,反而變本加厲推行各類短期討好人民的給付行政,令人憂心。財政為庶政之母,其健全營運,攸關全民福祉。針對政府各種預算與財政措施,當有從財政法學視野認真探討的必要。本書集結作者近年來關於財政法與預算法領域的研究成果,內容對預算、消費券政策、入聯公投及花博第二預備金、規費收取與標準等最新課題皆有所觸及。對關心此領域的各界人士,本書當具參考價值。
台灣面臨嚴苛的財政窘境,惟政府往往不試圖嚴格控制支出規模,反而變本加厲推行各類短期討好人民的給付行政,令人憂心。財政為庶政之母,其健全營運,攸關全民福祉。針對政府各種預算與財政措施,當有從財政法學視野認真探討的必要。本書集結作者近年來關於財政法與預算法領域的研究成果,內容對預算、消費券政策、入聯公投及花博第二預備金、規費收取與標準等最新課題皆有所觸及。對關心此領域的各界人士,本書當具參考價值。
作者為臺灣大學法律系學、碩士,律師高考及格,曾任會計事務所稅務及商務諮詢高級顧問。本書是作者取得北京大學博士論文改編,以美國所得稅法研究為主體,探討社會福利與所得稅法之關連。本書撰寫期間,時逢中國大陸經歷個人所得稅的修正過程,美國剛否決布希總統提出的稅改提案,台灣首次採納最低稅賦制度。出書之時,美國歐巴馬總統則已簽署「美國經濟復甦再投資法案」,因緣際會,本書重要性備增,與作者主張「人權保障以及社會福利思想能以個人所得稅的方式來實現」,頗有相呼應之妙。美國稅制,極為多元、繁複和周全,透過本書反思台灣當前稅制,值得參考處頗多,允為學術界和財稅官署必須重視和參考的著作,因本書立論觀點先進嶄新,對於國內財稅系所學生也有很多啟蒙作用。本書為納稅人基本權之十一。
本書為作者參與財政部委託「納稅人權利保障法可行性之研究」計畫,擴充成書,其內容紮實,章節豐富,涉及資料亦為稅法研究之少見,是研究稅法必須詳讀的專著。作者從大法官釋字第565號解釋,論及所造成的影響,並觀察外國立法例對納稅人權利保障的情形,再從財產權、生存權、正當法律程序、稅捐處罰、稅捐救濟等五大部分,建構出納稅人權利保障所應具備的內容,並針對「納稅者全力保護法草案」個別條例進行分析,實為了解稅法不可缺少的著作。本書為納稅人基本權系列之十四。
稅務法令多如牛毛,一般納稅人所知有限,因此各國均已建立合理的納稅代理制度,以協助納稅義務人依法履行納稅義務並保障其應有權利。惟,我國迄今該項專業的稅務代理人制度尚未建立完備,作者本書期已喚起全體納稅人與有關行政及立法主管機構,注意專業的稅務代理人制度。本書對於稅務代理制度理論進行分析探討,內容包括各國稅務代理人制度,我國稅務代理人制度沿革及現狀探討,稅務代理人基本觀念與理想稅務代理人法制之應有內容做全盤探討,並附錄各國立法例,以供未來我國建立該法制的參考。本書為納稅人基本權系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