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每年一度舉辦澎湖縣籍藝術家聯展併出版專輯誌慶,今年由 1百多位藝術家參與盛會,內容有油畫、水彩、國畫、書法、攝影、多媒材、雕塑,並收錄今年新秀獎得獎之新秀作品,不但可為澎湖美術史之參考依據,也可以提供學生認識本地作家,是推廣鄉土美育最好教材。
本調查研究之主要對象為產出於臺灣史日治時期的「西嶼彈藥本庫」及「東鼻頭震洋艇格納壕」。前者為日人領臺期間由日本陸軍所建構,作為儲存火砲彈藥的場所;後者為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軍用來隱藏海軍特別攻擊艇的儲藏壕洞。兩據點同位於西嶼的牛心灣東鼻頭山腳,因此在古蹟指定時合併為一案,但在實質研究上仍需兩個不同的研究對象分別處理。
「踏涼傘」是澎湖特有的傳統民俗表演技藝,如圖中出現的元宵節慶典、神明遶境、或神明壽誕時彼此祝壽,「涼傘」都是重要角色,本書以小男孩和擬人化的龍的相逢,牽引出涼傘在澎湖的重要意涵。「涼傘」是這本書的主角,作者細細描繪了各式各樣的「涼傘」-- 大的、小的、遠的、近的、靜止的、舞動的…多姿又多采,華麗而壯觀。
海中孤軍明代澎湖兵防。本書,即是一部研究明代澎湖兵的專門著作,作者現為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平日在授課教學之餘,著力於明代東南海防問題的研究,前後以近十六年,著有專書《浯嶼水寨:一個明代閩海水師重鎮的觀察》以及論文十數篇,並發表於國內的專業學術刊物上。
澎湖縣具豐富文化及自然遺產,故歷經10年籌建完成澎湖生活博物館的設置,作為全縣性遺產保護、文物典藏、學術研究、教育學習之重要機構,並凝聚縣民認同感,傳承縣內文化與生活經驗。本研討會論文專輯將探索博物館相關領域研究以為澎湖生活博物館營運管理之參用,及本縣生活文化之論述,闡揚澎湖文化深厚內涵,並探討評估澎湖研究未來的發展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