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生在世離別總是難免,就讓我們共對明明,遙寄思念和祝福吧!「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一句激憤之語,卻換來一生的鬱鬱,古代士子的命運原來是如此難以捉摸;「分明一覽華胥夢,回首東風淚滿衣」,富貴功名不過是過眼雲煙,到頭來仍然是一場空,抓住眼前時光好好生活才是幸福的真諦;「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亡國之痛和詞句完美融合,終成千古名篇,然而卻害得作者丟了性命,真是可悲可嘆;「海誓山盟字字真,如今墨尚新」,人生難免有很多不如意,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努力去爭取、去奮鬥,美好的一天終究會到來;「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時光易逝,快抓住眼前時光,努力充實自己,不要等白了少年頭才後悔不已。「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為了公理和正義而犧牲性命,身軀雖然猶如梅花一樣「零落成泥碾作塵」,可是精神歷經千年卻仍是「香氣如故」…… 一句句名言錦語,就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千年後的今天,仍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讓我們跨越時空,重新回味古人的智慧和情感,體驗前人內斂而又奔放的熱情,摩擦出更繽紛輝煌的火花!本書特色 ◆ 尊重原著思想,配合青少年讀者群適當改編。 ◆ 影片角色造型生動活潑,再顯寓言人物風采。 ◆ 培養青少年讀者對文學的興趣及思想領域的開拓。本書宗旨 宋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另一種文學體裁,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光彩奪目的一顆巨鑽,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著一代文學之勝。時至今日,它仍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為我們帶來極佳的藝術享受。 詞原本是詩歌的一種,因為可和樂歌唱,所以又被稱為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詞起源於隋朝,最初只在民間流行,大約到中唐時期,一些著名的詩人開始寫詞,才把這一文體引入了文壇;經過晚唐五代的大力發展,詞終於在詩之外別樹一幟,成為中國古代最為突出的文學體裁之一。到了宋代,詞的創作蔚為大觀,出現大批成就斐然的詞人,名篇佳作不絕,並產生了各種風格和流派。《全宋詞》共收錄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將近兩萬首的詞作,從這一數字可以推知當時創作的盛況。詞的起源雖早,但發展高峰則是在宋代,因此後人便把詞視為宋代的代表文學,與唐代詩歌並列,才有了「唐詩宋詞」的說法。 因為詞是拿來吟唱的,所以有一定的曲調,也就是詞牌,換言之,就是作詞的格式;相同的詞牌名,字數、斷句和韻律都應該是一樣的。比較常用的詞牌有一百個,而可考的詞牌不下一千二百個。詞的結構分片或闋,不分片的為單調,分二片的為雙調,分三片的稱三疊。按詞調長短又有令、引、近、慢之別,「令」較短,「引」和「近」較長,而「慢」又比「引」和「近」更長,盛行於北宋中葉以後。依其字數多寡,又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一般而言,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到九十字為中調,超過九十字為長調。 由於詞的字數通常很多,句式長短不一,不利於大眾理解,所以不如唐詩那麼流行,但其意境仍是相當深遠、豐富的。本系列在推出唐詩之後,又推出宋詞一書,希望將唐詩、宋詞這兩朵古典文學奇葩的迷人丰采,完整展示給大家。本書精選了十篇名作,附上解釋賞析,並搭配漫畫故事來幫助讀者深入理解詩句的意境。希望透過這種詞畫結合的方式,能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文學修養,並明白待人處世之道、人倫之道、生存之道,以及生活的藝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籍是知識的寶庫、智慧的泉源,多讀書永遠是增進寫作能力、倍增知識內涵的不二法門;「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在寫作上只有精益求精,才能寫出流傳千古的好文章;「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愛永遠是世世界上最偉大的情感,因為它像陽光對小草的哺育一樣,只知付出而不求回報;「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金子總會發光,信心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只要能為國家效力,發揮自己的才能,是書生抑或軍人又有什麼關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流落異鄉的遊子,誰不希望能和家人早日團聚?「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送禮責任誠而不在利,只要送禮人有誠心,禮物的價值並不是最重要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美好時光總是容易消逝,請珍惜眼前人、眼前事,把握當下就是幸福。一句句名言錦語,就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千年後的今天,仍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讓我們跨越時光,重新回味古人的智慧和情感,體驗前人內歛而又奔放的熱情,摩擦出更繽紛輝煌的火花!本書特色◆ 尊重原著思想,配合青少年讀者群適當改編。◆ 影片角色造型生動活潑,再顯寓言人物風采。◆ 培養青少年讀者對文學的興趣及思想領域的開拓。本書宗旨「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語,可見唐詩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中國珍貴的文學遺產之一。《全唐詩》共收錄了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詩,這當然不是唐詩的全部,由此可見唐詩的繁榮。為什麼唐代的詩歌那麼繁碩呢?首先,唐代詩人眾多,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的大詩人,其他為人熟知的的還有二千三百多人。這些詩人以及他們的詩歌,就像滿天的星斗一般,將文學的夜空點綴得光燦奪目。其次,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庶民生活、社會風習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的題材。第三,唐詩的形式多樣。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兩者亦各有五言和七言的不同。所以唐詩的形式原則上有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用字的平仄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又稱為「格律詩」。唐詩流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家喻戶曉的名篇佳句數之不盡,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唐詩更是啟蒙孩子的教材之一,許多家長在孩子牙牙學語時,便已經教他們朗誦唐詩了。本書精選出十三句名句,除了有字義解析,更搭配漫畫故事來幫助小朋友更深入地理解詩句的意涵。我們希望透過這種詩畫結合的方式,提高小朋友的閱讀興趣,使小讀者們領略到唐代的詩歌之美。
過去習慣將儒家思想稱為孔孟之道,「孔」指的是「至聖先師」孔子,而「孟」就是指「亞聖」孟子。孟子(約前三七二~前二八九年)名軻,戰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相傳為魯國貴族孟孫氏後裔,幼年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個時候。孟子長大後,成為孔子孫子子思的再傳門人,從而奠定了他對儒家學說的終生信仰。學成之後,他一面授徒,一面遊歷列國,向諸侯國君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先後到過齊、宋、滕、魏、魯等國,可是其治國主張一直沒有得到採納。孟子因此心灰意冷,返回鄒國專心講學,並和他的學生萬章、公孫丑等一起整理儒家典籍並寫成了《孟子》一書。現今流傳的《孟子》共有七篇,約三萬五千餘字,全書言簡意賅,內容精鍊,記錄了孟子的主要思想和言論,反映了孟子的思想精髓。書中他提出「性善說」、「仁政」、「民貴君輕」等觀念,將孔子的政治理念發揚光大,因而被後世尊奉為「亞聖」。隨著學習儒家思想的熱潮日益高漲,《孟子》作為儒家經典「四書」之一,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為此,本書從《孟子》中精心挑選了十二段名言奉獻給小朋友們;不但對原文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和注釋,並為每段名言配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讓小朋友們在輕鬆閱讀故事的同時,就能領會原文的意思,體會到其中闡述的道理。本書特色:◆ 尊重原著思想,配合青少年讀者群適當改編◆ 影片角色造型生動活潑,再顯歷史人物風采。◆ 培養青少年讀者對古代歷史的興趣及思想領域的開拓。章節介紹:■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小故事啟示:割髮代首■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小故事啟示:段秀實除惡■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小故事啟示:諸葛亮七擒孟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小故事啟示:武王伐紂■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小故事啟示:楚王好細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小故事啟示:司馬遹自毀前程■道在邇而求諸遠小故事啟示:蛛兒的故事■仲尼不為已甚者小故事啟示:周鄭長葛之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小故事啟示:華歆和王朗■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小故事啟示:鐵杵成針■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小故事啟示:少年英雄夏完淳■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小故事啟示:五羖國相百里奚本系列宗旨: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的代表人物,被尊稱為「亞聖」,因此,要想瞭解儒家的精神,《孟子》不可不讀。《孟子》為儒家經典「四書」之一,在古代就是鑽研儒學的必讀書;不過,由於有《論語》作為儒家的第一經典,《孟子》受人的關注度並不太高,直到近幾年才逐漸升溫。對學識和經歷都有限的小朋友們來說,只要大致了解一下孟子的思想精髓便已足夠,沒有必要太過深入鑽研;本書精選《孟子》中具有代表性的十二段名言加以闡析,正好能滿足小朋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