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專題演講及16篇學術研究論文,透過前總統嚴家淦先生在臺政治經歷,論述臺灣從以農業生產及食品加工為主的小型傳統經濟體,逐步轉型成為以出口、人力技術密集為主的開放型經濟結構,在鼓勵出口措施,設置加工出口區,健全金融體系,加強工業發展與外貿配合等政策下,使臺灣在1960年代達到年均10%的經濟成長率,且於1970年起開始外貿出超。這些演變見證嚴家淦先生是臺灣經濟從戰後復原到轉型起飛的關鍵人物。
死亡是人生必經的歷程,誰都無法迴避。雖深知生命有限,但面對至親逝世時,一般人仍難以承受其傷痛。我國是一個重視孝道的國家,為了安頓亡者的軀體與靈魂,並撫慰生者,很早便發展出一套完備的喪禮儀節供亡者子孫遵循。喪禮的舉行使個人情感得以抒發,透過喪禮儀節與喪服的實踐,達到慎終追遠、養生送死有節的目的。傳統喪禮建構在封建社會宗法制度上,是以父系宗族為中心所發展出來的一套規範,隨著性別平等意識的覺醒、跨國婚姻的增多,社會型態、家庭結構、人際網絡以及人們生死觀念的改變,導致傳統喪禮中有許多習俗、觀念和儀節,已漸不符合時代需求,甚至有違反人性親情至性、違背抒發喪親哀傷原則、以及忽略對不同住民及性傾向者尊重的情形。為呼應「殯葬自主.性別平等.多元尊重」的新時代喪禮核心價值,內政部特別編撰《現代國民喪禮》一書,提供民眾一個符合現代善終需求的喪禮參考。
本書針對臺灣宗教百景的景觀獨有價值、歷史沿革,以及建築或節慶上亮點特色,提供深入淺出的導覽資訊,具有陶冶涵育文化素養、傳達文化保存的價值觀與深化鄉土意識的社會教育意義,也是漫遊臺灣宗教文化風光的實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