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蛋雞業者建立完整飼養管理觀念與正確疫病防治及雞糞處理等,爰邀集學者專家共同編纂蛋雞場轉型經營管理及生物安全宣導手冊,主題包括:水簾蛋雞舍的設計概念與管理、產蛋雞之飼養與管理、蛋雞友善飼養管理策略、蛋雞營養需求、蛋雞場的生物安全與重要疾病防治及剩餘資材處理及利用。
內容針對民國九十七年修訂之"臺灣牧草種原"專輯進行第二次修訂,包括禾本科23屬39種及豆科25屬40種,共計原色圖片179張,並附簡略植株型態說明,以提供各界人士對臺灣牧草有進一步的認識,進而促進國產牧草的發展,並提供優質芻料。
內容為中英文對照版,針對民國八十一年出版之"台灣禾豆科牧草種原"專輯進行修訂,將具有爭議性及不常見的牧草種原資料刪除,新增實用性高及常見的牧草種原資料,包括禾本科43種及豆科40種,共計原色圖片275張,並附植株型態說明及營養成分含量,以提供各界人士對臺灣牧草種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為提升臺灣養豬業經營效益,依據總統施政藍圖,以「創新、就業、分配及永續」原則,推動「提升畜禽產業競爭力重點政策與執行策略」,於106年成立提升豬隻育成率輔導團,由畜牧及獸醫專家提供養豬場經營管理概念輔導,手冊內容包括提升豬隻育成率輔導簡介、提升豬隻育成率的重要策略、13家輔導案例及輔導團連絡方式,期能以可行的經驗啟發更多養豬業者願意轉型升級,提升產業永續競爭力。
盤點國內料源供應較穩定及較易取得之大宗農副產物,包括綠肥作物、農產副產物及農產加工副產物共計17 種農產品之產區、產期、產量、營養成分及其副產物之相關青貯調製方法與利用技術等,並收集彙整相關資料編輯成冊出版,以提供畜牧相關等業者進行飼料調製及牲畜餵飼等之參考,期待提升農副產物再利用率,達友善環境、農業循環永續利用的目標。
彙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於111年與丹麥辦事處及循環農業基金會共同舉辦之「2050年農業淨零臺丹國際研討會Ⅲ-提升畜禽生產效率、企業行動策略與消費意識」國際研討會講者、引言人及與談人,共16位講者、17場言講,包含國內外學術界及產業先驅,以畜產生產與減碳並存共榮、消費者意識喚起等面向,進行經驗與所遇困境之分享。本書籍內容為中英文對照版,期能以可行的經驗論啟發畜牧生產者與消費者在生產端、銷售端及消費端之淨零減碳意識。
由畜產試驗所出版,蒐集2020-2021二年間,研究成果內容及學術發表文獻等,以英文呈現之年度統整報告。相關領域有:1.Animal Breeding and Genetics(育種學領域)2.Aminal Nutrition (營養學領域)3.Animal Physiology (生理學領域)4.Forage Croop(飼料作物領域)5.Livestock Management(經營學領域)6.Processing of Animal Products(加工領域)
由莊老達等學者於2021年臺丹麥農業淨零視訊國際研討會Part Ⅱ發表之研究報告匯集而成,由畜產試驗所技術服務組編彙出版
由Grażyna Polak等28位學者於2021年臺波蘭動物產業視訊國際研討會發表之研究報告匯集而成,由畜產試驗所技術服務組編彙出版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六十週年試驗研究專刊收錄本所近10年之育種、生理、營養、加工、經營、飼料作物及技術服務等7大主軸研究外更延申對循環農業、智慧農業、動物福祉及國際合作等新論述研究與方向的研究成果。
一位40多歲的豬農李榮春,他原本是電子公司主管,連活豬都沒有看過,陰錯陽差之下,花了10年的時間,專心把養豬這件事做好,還研發出台灣原生種平埔黑豬,成功把豬銷到香港!豬種近親雜交容易生病,經過基因篩選純化後增強抵抗力,培育出台灣原生種平埔黑豬,李榮春到屏東養豬,也提供地方工作機會,讓年輕人回到地方就業、促進地方發展。
因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60週年所慶,將近年來營養領域之研發成果匯集成冊,內容包含反芻動物營養、家禽營養及飼料與豬隻營養等,合計20篇研究報告。
臺灣以農立國,儘管目前科技業為臺灣發展的主流,但農業卻一直是所有產業的基石。依據農委會之統計,截至去(103)年止,農業生產總值達4820億元,儘管農業產值較工商服務業產值為低,但我國農業人口仍占總人口數相當大之比率,因此農業經濟價值仍占整體結構中之重要地位。然而我國農業也正面臨從業人口老化、消費者對於農產品品質要求意識提升、全球氣候變遷對於農業耕作技術調整,及國際經貿自由化的衝擊,必須進行轉型。
Up to the presen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France has entered the 30th year since 1983. During the long-term partnership, researchers from both countries have maintained good interflows and mad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that we treasure so much. Today we are delighted to hosting the bilateral symposium here, and to have so many participants from Taiwan and France to discuss and share experiences on curr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minipigs for biomedical uti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