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風起05為題,訴說跑道頭過往的輝煌戰績,探討文化資產與博物館園區的願景,從戰備用途到文化展演,警戒機庫角色的轉變,體現了空間再生,就如同探索文化資產再利用的無限可能般,它將與無數的下一代共同展翅翱翔。
憲光二村是全國唯一全區保留的憲兵眷村,於109年開始進行第1期修復及再利用工程,如今以「憲光二村眷村文化園區」的新姿態正式對外開放,藉由開館誌紀錄憲光二村過去、現在與未來,並以照片回顧憲光二村過往樣貌,帶領讀者沉浸眷村時光,持續傳承珍貴的文化記憶。
2024桃園鍾肇政文學獎得獎作品集,文學獎總共包含5大類,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新詩、童話、散文;此本為:2024桃園鍾肇政文學獎長篇小說正獎《聞起來像大人的氣息》。 《聞起來像大人的氣息:二〇二四桃園鍾肇政文學獎長篇小說正獎》 從台北轉學到雲林的迎慶,在認識同校的辰安後,逐漸對這個無趣的地方有了新的看法。與其當個冷漠的台北人,她決定成為愛管閒事的鄉下人。她開始用著自己的方式,試圖改變周遭的人;然而,她的舉動卻讓看似安穩的校園,意外迎來劇烈的變化。
《二〇二四桃園鍾肇政文學獎得獎作品集:拾字象限》 / 聯經 2024桃園鍾肇政文學獎得獎作品集,文學獎徵件類別5大類,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新詩、童話、散文;此本為《二〇二四桃園鍾肇政文學獎得獎作品集:拾字象限》,內容為短篇小說、新詩、童話、散文之得獎作品集,集結15位得獎者之作品。
以順伯的視角,帶領讀者深入眷村的日常生活,展現彼此互助互愛的精神。故事中,順伯回味過往的點滴,透過與鄰居之間的交流,感受到濃厚的人情味。每年的中秋節,眷村的氣氛總是特別熱鬧,順伯精心製作的充電月餅成為村民們期待的美味。孩子們在旁嬉鬧,迫不及待地等待著這個團圓的時刻,笑聲飄揚在空氣中,彷彿也在慶祝這份幸福。雖然思鄉之情時常湧上心頭,但在鄰里的關懷中,順伯找到安慰與溫暖。這份深厚的情感讓他不再孤單,無論是日常的互助還是節慶的歡慶,都讓他感受到濃厚的眷村連結。透過與鄰居們的交流,順伯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彼此的支持與陪伴讓每個平凡的日子都變得珍貴。他深刻體會到,真正的幸福在於與鄰居共度的每一瞬間,這份濃厚的人情味使得眷村生活更加溫暖。
「美術館裡的『書』:韓國現當代書藝展」為橫山書法藝術館(書藝館)與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MMCA)聯手策畫,首次在臺灣系統性展示韓國現當代書法。有鑑於臺灣少有韓國完整之書法藝術主題展覽和研究,書藝館特別與MMCA合作,商借韓國現當代書藝重要作品來臺展出,期能透過不同地域的書法藝術圖景,開啟書法藝術於東亞現當代藝術世界中的對話路徑。
劉邦友縣長離世已經快要三十年了。公館血案之前一天,他還是一位許多人心目中、言談中所說的好縣長、好朋友,他的政績、他的豪情、他一旦鎖定目標堅定不移向前衝的個性,讓桃園縣跨著大步邁入新的格局,新的氣象。只是突然黎明槍響,奪走了他的生命,可悲的是此後少人談起他對桃園的好,對朋友的好,提到他,就是血案,提到血案,就是揣測,就是負面,人人假扮福爾摩斯,牽強附會、捕風捉影,於是劉邦友的影像模糊了,扭曲了。
桃園市立美術館作為位處國門之都的美術館,典藏策略除了反映桃園藝術的人文背景,亦於立足地方發展的脈絡上,側重與國內外藝術議題相互脈動、連結。《桃園市立美術館典藏專刊 2021-2022》彙集兩年間入藏之來自89位藝術家的370餘件藏品,收錄完整作品圖檔與藝術家小傳,以及三位學者專家以桃美館三大典藏軸線——「國際對話」、「城市 記『藝』」及「書藝研究」為題,針對藏品進行研究論述的專文。
吳烈偉老師是桃園在地的知名藝術家,本次展覽是吳老師五十年創作生涯的回顧展,展出作品涵蓋了桃園的自然山河、人文風情、名勝古蹟等各個面向,在吳老師的筆下,桃園的秀麗風光如詩如畫,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他的作品不僅描繪了桃園的山川景物,也記錄了桃園的地貌變遷和人文地景,讓我們可以透過藝術家的視角,重新認識桃園這座城市。
「2024桃園市美術家邀請展」以東方媒材書法、篆刻瓷刻、膠彩、水墨作品展出,以「墨繹者」為主題,以與墨相識,從而成為墨的演繹使者,精彩作品將在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展陳。
桃園「水彩畫的可能性」是台灣眾多場館展覽系列裡讓人「耳明目聰」的規劃,雖然不像其他一些展覽題目驚世駭俗、讓人揚眉,但主題明確,發人深省。在可能與不可能之間,水彩創作的魅力於焉而生,觀賞的趣味與美感體驗也於此而出。「藝術的可能性」,充滿挑戰與期待,一如人生,過程其實重於結果,當然優異的結果有賴過程的努力經營;也一如文化,是集體傳承、共享甚至是衝撞的呈顯。
本書為2023桃園鍾肇政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已踏入第九屆的桃園鍾肇政文學獎,經過多年深耕,已然是一年一度標誌性的藝文盛事。今年度徵件文類共有六項,分別為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新詩、散文、報導文學以及童話,海內外各方來稿類型繁多,題材涵蓋面向抑或思想探究深度,皆有傑出表現,無一不令人驚豔。共收錄6個文類的評審總評、決審會議紀錄及得獎作品全文。附錄「2023桃園鍾肇政文學獎徵文簡章」。
桃園市立美術館於2023年首度舉辦「橫山書藝雙年展」,邀請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吳超然,以及本館專案督導陳俋佐擔任策展人,共同發掘當代書法藝術的可能性。包括古典書法的現代演繹、書法與現代繪畫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書法藝術的前衛性等,刺激書法藝術未來的發展想像。
為推動考古遺址相關知識普及化,桃園「虎頭山公園考古遺址」為重要考古遺址地點之一。為使民眾們更加了解遺址相關知識,希望能藉由淺顯易懂的考古繪本,以本市「虎頭山公園考古遺址」為主,讓大人及小孩能夠透過故事與文字,回溯歷史記憶及場景,激發對於遺址興趣、對當地之瞭解。
桃園市立美術館自2018年成立迄今已屆滿五年,2022年歷經館長交接、館務重新盤整,不間斷地發揮美術館各項功能,力圖於兼顧在地脈絡與國際藝術潮流的雙重視野中,為桃園儲備各種現當代藝術動能。本書記錄桃園市立美術館2022年各項業務推動實績,並藉由展覽策劃、徵件培力、教育啟發、典藏修護、研究出版與行銷服務等相關篇章,與大眾分享美術館的年度成果。
航空城區域內有其豐富的歷史發展與產業變遷之風貌,本書透過數十位專家學者的研究,針對航空城範圍內的軍事文化、文物檔案、產業經濟、信仰文化、教育資產等內容進行細緻的梳理,以建構出航空城整體歷史文化的脈絡。
以孫小妹玩躲貓貓卻在大櫥櫃裡睡著的夢境視角,帶我們看見孫小妹一家渡海來臺後的經歷。最開始是用竹籬笆搭起「臨時的家」,後來隨著僑愛新村建設完成,一家人也在此落地生根,漸漸蓋起紅磚牆及屬於自己的家,開啟全新的生活。
以長大後的回憶口吻敘述,一場風雨讓共和新村的大家更珍惜自己的家園,其中也帶入共和新村獨有的地理環境、生活型態以及建築特色。隨著長大,眷村的樣貌或許會改變,但我們能做的是守護這份文化,同時將過去的美好深深留存於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