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1970-1980年代相關建設檔案為主題,擇以北迴鐵路、關渡大橋、過港隧道、新中橫公路、臺北市立動物園等5項建設,透過關鍵檔案,從強調開發到重視保育,串連起我國建設順應時代轉折歷程,重現指標性建設肩負的任務與影響。
第5期專刊,分為「制度概況」、「國際情勢」、「名家觀點」及「制度動態」等4項單元,「制度概況」單元係呈現我國各年金制度109年統計概況;「國際情勢」單元本期邀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吳副教授啟新撰寫「跨國工作者之老年經濟安全保障」,探討主要國家因應跨國工作者老年經濟安全保障之措施,及對我國之啟示;「名家觀點」單元邀請南臺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王副教授靜怡及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鄭教授清霞共同撰寫「高齡化趨勢下的勞保老年年金財務規劃;「制度動態」單元則收錄國內大事紀(109年1月至110年12月)、國內制度簡表及國際比較資料,便於參考
為呈現國家檔案的多元類型及廣泛應用,本局首度以國家檔案中的地圖為主軸,從目前典藏之國家檔案中,萃取出48幅具歷史意義的重要地圖,並結合地理空間與比例尺概念,規劃「看見臺灣」、「生活尺度」、「點線之間」3大單元,帶領讀者從臺灣島的高空,漸次往下,以不同的視角探索我們所生活的空間。此外,本書從中再精選11張焦點地圖,搭配QR Code,讓讀者可以從書中「聽」到更多的地圖故事,並透過書中透明片、等高線手繪等的設計,增加讀者與本書的互動性。同時,為更進一步推廣國家檔案應用,本局特以1931年 (昭和6年)繪製的「臺灣鐵道線路圖」製成復刻版地圖,隨書附贈。
運用檔案管理局典藏之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檔案,研究榮工公司背景、設立沿革、經營方向之演變,以及民營化之歷程。
十大建設之一的中船公司是1960年代末期臺灣發展大型造船工業的代表。它上承日治時期的臺灣船渠株式會社(國民政府接收後更名為臺灣造船公司),但也有所不同,多舛的命運使它成立不久就與臺灣造船公司合併,當時保留中船的名字,但幾前年更名為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台船公司)。其發展是臺灣朝向重化工業發展及造船業歷史的重要里程碑。由於2005年檔案管理局已出版一本以中船公司為主題的書籍《造船風雲88年-從台船到中船的故事》,因此本書的規劃儘量不再重複介紹中船公司的一般性歷史,而把內容集中在與中船建廠這件事的相關主題上。所謂相關,指的是與建廠的歷史脈絡、政策思維、該思維的後續及關聯發展等。檔案管理局典藏之中國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檔案,研究中船公司背景、設立沿革、產品種類、經營方向之演變,以及民營化之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