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係臺南區農業改良場112年度各項農業科技研發及農民服務推廣成果,主要單元包括農業氣象與作務生產、新品種育成及生產技術改進、安全農業推動、農業經營輔導、農業施政宣導、農民暨消費者服務、智財權績效及行政部門(人事室、主計室、秘書室)。
本書係臺南區農業改良場111年度各項農業科技研發及農民服務推廣成果,主要單元包括提升產業競爭力、健全農業基礎環境、增進農民服務體系、推廣與學術研究、農民暨消費者服務、智財權績效、行政部門(人事室、主計室、秘書室)、農業氣象與作務生產。
本書介紹7項友善環境之非化學農藥防治作物病蟲害技術,包括1.從昆蟲視覺談蟲害防治上之應用2.倉儲害蟲之非化學農藥防治技術 3.健康種苗應用於作物病害管理 4.中性化亞磷酸及柑桔精油應用於蔬菜病害之防治 5.友善環境之果樹斑星天牛防治技術~高壓空氣灌注法 6.旋轉式避蛾燈應用於果樹吸果夜蛾防治 7.蟲生真菌淡紫斑菌防治害蟲之研究,以及應用於田間作物病蟲害之整合性防治,以逐步達成農藥減量及農業永續之目標。
以淺而易懂方式介紹食品衛生安全的基本概念,針對農產初級加工場、廠房設備和場域規劃、食品衛生作業環境及加工流程範例分享,內容包括農產加值打樣暨整合服務體系之介紹、協助小農輕鬆做好自主衛生管理、打樣案例分享、小農申設農產初級加工場要件、初級加工場規劃配置圖、農產加工流程範例、結語-未來展望。
本書集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110年度各項農業科技研發及農民服務推廣成果,主要單元包括提升產業競爭力、健全農業基礎環境、增進農民福利體系、推廣與學術研究報告、農民暨消費者服務、智財權績效、行政部門(人事室、主計室、秘書室) 及農業氣象與作物生產。
植物醫生制度係透過人才培育場域的實作過程,訓練儲備植醫們在田間診斷以及管理建議之能力。本書集結雲嘉南地區共14 位儲備植醫的在職訓練輔導成果,新手植醫們也在歷經數月的訓練後,逐漸蛻變,不管在專業技能,或服務的應對上,都有顯著的長成。期望能借助前線植醫們的打拼,彼此合作相互輔助,提供全方位且即時的植物健康診療服務,進而實現安全用藥、維護永續生產,落實食安五環等願景。
雲嘉南為雜糧作物之主要產區,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為探討落花生、大豆、玉米、胡麻產業鏈之上、中、下游尚存待解決問題,邀集產官學研各界代表進行研討,惟因新冠肺炎疫情管制,特召開四場次大雜糧產銷價值鏈線上工作坊。進行各作物之產銷策略分析及擬定相關科研、輔導及政策之行動方案,將此成果集結成冊,可供科研及決策單位參酌。
針對本場轄區水稻、玉米、落花生、大豆黑豆、文旦、芒果、木瓜、鳳梨、紅龍果、洋香瓜、番茄、蘆筍、竹筍、葉菜類、花卉作物等15類重要作物,依據作物類別分述其可能遭遇的低溫寒害、颱風、豪雨及霪雨、乾旱等天然災害類別及其風險,並針對這些災害如何進行防患措施以減少作物的損傷,亦介紹如何判別作物受災的可能表徵,及災損之後如何進行救護或復耕等策略,目的在於協助農友積極避災、明辨農作物受損之表徵及進行相對應的防減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