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書/政府出版品 類別 ,共計67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家族企業/企業家族:侯雨利與臺南幫企業傳承[軟精裝]

謝國興  著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5/07/29 出版
95 特價5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劉崧甫鐵窗日記[軟精裝]

劉崧甫  著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5/04/15 出版

二林蔗農事件是臺灣農民運動的先聲,蔗農組合和地方居民抗議製糖公司和總督府,在臺灣史上留下非常輝煌的足跡。1925年10月22日,聚集在衝突現場的民眾約有500人,涉入事件而被檢舉逮補的,一共有93人,其中39人被起訴,刑度最重的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 雖然臺灣糖業的全盛期早已過去,但是對上述歷史事件的回顧仍屬必要。臺灣人的經濟自主如何可能?以此自主為運動目標的社會串聯如何形成?這些主題貫串在二林農民運動中,讓我們重新反思臺人追求經濟自主的歷程,而這本首次問世的《鐵窗日記》,無疑提供深入理解此事件最重要的線索。 《鐵窗日記》作者劉崧甫(1898-1971),是蔗農組合的理事,也是李應章的左右手。這本日記是劉氏從坐牢時期到出獄後所撰寫的個人紀錄。雖然先行研究已經梳理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的政策以及抗議運動的經過,但是,由農運幹部撰寫的日記,能夠讓我們進一步探索歷史當事人的關懷、主觀世界和切身感受,同時提供了重探二林農民運動的線索,並讓我們以具體生動的紀錄,重新建構臺灣農運史論述。

95 特價66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究明原委:戰後臺灣政治案件的多元探索[軟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5/03/27 出版

為了增進社會大眾對臺灣白色恐怖歷史的了解,並推廣相關研究,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合作,將後者委託前者執行之「臺灣白色恐怖歷史編纂計畫」第五期產出的10篇與臺灣白色恐怖歷史相關的研究論文集結成冊出版,便利大眾參考利用,期望能藉此促進社會對相關議題的認識。

95 特價5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懷澄先生日記(十)一九二七年[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5/02/21 出版

陳懷澄先生(一八七七—一九四○),彰化鹿港人,七歲學習漢文,一九○二年加入櫟社,為創社九老之一。他曾任鹿港公學校漢文教師與辜顯榮家的大和家塾教師。一九二○年擔任鹿港首任街長,且連任三屆,管理街政長達十二年,任內創立鹿港街圖書館,並集資興建鹿港公會堂。一九三二年底卸任公職之後,移居黃竹坑。他曾留有手稿詩集《沁園詩草》(一九二一),還編著嘉義蘭記出版的《吉光集》、《媼解集》二書。〈陳懷澄日記〉共16冊(1916-1932年),中缺1917、1923、1929三年的日記,而1924、1931年各有上、下日記兩本,1932年者則僅記載到7月8日為止。日記的內容,呈現出其擔任街長所從事的公共事務彌足珍貴,而日記中廣泛的生活嗜好與交遊娛樂,是正經八百的官方資料、表面史料下所無法看到的記主面相,更難得一見。英文內容大要: This ongoing series contains the diary of Mr. Chen Huai-cheng (1877-1940), a teacher, co-founder of Oak Poetry Society, and public servant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He was District Chief of Lukang, once an important seaport in central Taiwan, from 1920 to 1932. In this capacity, he established the Lukang Library and fundraised for Lukang Assembly Hall.

95 特價4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南方‧島嶼‧人文:中研院南部院區檔案首展圖錄[軟經裝]

本書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於中研院南部院區辦理檔案首展的圖錄,本展覽以「南方・島嶼・人文」為題,分為三個展區,福爾摩沙縱橫行:追溯17世紀荷蘭人來到臺南建城,再到19世紀中葉開港通商至戰後,各方人群海外跨境的多種樣貌;島嶼臺灣特有種:從鹿皮貿易,和茶、米、糖、樟腦等拓墾栽培,再到香蕉、鳳梨等熱帶水果改良與加工,呈現南方島嶼、熱帶氣候環境,原生與特有的物產;文藝南國真善美:臺灣知識青年追求自覺與民主價值,從文化啟蒙中建構新的認同,開創藝文創作盛世,南國意象融入畫作,音樂、美術與文學共同激盪出創新的樣貌。

95 特價5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北大稻埕商業文書:陳源順號(二)(一九0五~一九0六)[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4/12/01 出版

長崎泰益號文書(來自長崎陳東華先生寄存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為長崎華商泰益號所留存之明治後期至昭和中期商業文書。此批文書於1974年被發現,其中留存了萬封以上、數量龐大的貿易書信。泰益號創始人為金門新頭的陳國樑(1840-1908)與陳世望(1869-1940)父子。本書此次出版的1901年至1904年臺北大稻埕陳源順號商業書信,一方面反映日治初期臺灣與日本商業貿易的情形;另一方面,顯現臺灣內部市場的商業變化與商品需求,甚至可進一步探討臺灣商人的經營手段。本書編排上,包含導言、信函內容與圖板及參考書目等三部分外,更整理信函中的關鍵人、事、時、地、物,以利後人之研究,有助於20世紀初期臺灣商業史、交通史及海洋史的研究。

95 特價85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2023年度[軟精裝]

近年來,臺灣史研究出版物的質、量均迅速增長,如何適時提供正確的出版資訊與完整的文獻書目,進而建立兼具累積性和前瞻性的學術批評傳統,實為深化二十一世紀臺灣史研究的重要課題和基礎工作。有鑑於此,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於2004年7月正式成所後,積極規劃《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的編輯出版,期能提供學界較完整的臺灣史研究資訊。《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以年度為範圍,蒐集具有歷史研究取向與學術規範的專書與論文書目。自2005年起,每年出版前一年度的研究成果,2023年度為本書目第20集。為便於讀者檢索利用,本書目分為總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史料等六大類。總類下分通史、人物傳記、工具書、研究方法、論文集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史料等五類,則分為通論、史前與早期、清代、日治、戰後等時期。《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2023年度》共收錄1,443筆書目,其中包含專書313筆,論文976篇,學位論文154篇。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季節圖鑑:呂赫若新出土作品集(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4/07/01 出版

本書是國立臺灣文學館(以下簡稱臺文館)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以下簡稱臺史所)合作出版,主要收錄刊登於1938至1940年的《臺灣新民報》的四部臺灣作家呂赫若散文小說,包括日文原文與翻譯。分別是〈入山三題〉,自1938年6月30日起連載6回;其次是〈父すでに亡し〉(父已逝),自1939年4月10日起連載3回;接著是篇幅最長的中篇小說〈季節圖鑑〉,自1939年10月16日起連載30回;最後則是單篇隨筆〈一本のラケツト〉(一支球拍),刊登於1940年1月23日。

95 特價61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冷戰下的「臺灣研究」:北美人類學家訪問紀錄[軟精裝]

1950至1980年代間,臺灣曾是外國學者們的重要到訪地,扮演「中國社會與文化研究之實驗場域」的角色。本書收錄七位海外中國研究關鍵先驅者的故事:孔邁隆(Myron Cohen)、巴博德(Burton Pasternak)、傅禮門(Edward Friedman)、王斯福(Stephan Feuchtwang)、葛希芝(Hill Gates)、郝瑞(Stevan Harrell)、沙學漢(David Schak),藉由這些德高望重學者的證言及回憶,試圖去了解這幾位外國研究者,是在怎樣的狀況和情形下,在「臺灣研究」成為一個專業領域之前,以臺灣在地經驗,生產出重要的社會科學知識。   本書對臺灣史及更廣義的亞洲研究知識生產,至少有三個顯著貢獻:首先是這群學者的回憶,成為研究冷戰時期臺灣歷史獨特而寶貴的新檔案資料。其次,本書收錄的研究故事與經歷,呈現了以英文為母語的海外中國與亞洲研究之歷史發展進程。最後,是本書收錄的(回憶)敘事彰顯了研究「他者」的知識生產體系中,出身/教育、國際與政治社會大環境、個人意識/選擇和機遇的偶然性之間,相互辯證影響與不斷變化的微妙關係。   這些訪談內容,對一系列的問題和議題提供了解析:臺灣社會在1960年代是如何被(西方學者)想像成為「傳統中國」?外國研究者為何對中國感興趣?他們那時又是如何看待臺灣?不能去中國研究對他們有何影響?外國研究者與本地學者和學術機構的關係?臺灣人類學家如李亦園扮演的角色?以及這些學者是如何透過後來興起的臺灣認同與臺灣研究的視角,去反思與解讀他們之前的工作?我們希望透過這本書啟發更多的研究,也可以為正在發展的冷戰時期臺美關係史研究做補充,並提供冷戰時期臺灣第一手記述。

95 特價7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世界.啟蒙.在地: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紀念(上、下冊不分售)[軟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3/03/02 出版

本書收錄25篇論文,以探討百年來臺灣文化協會為宗旨。受到一次大戰前後各種世界思潮影響而展開行動的臺灣文化協會,雖然在構想上,企圖透過文化啟蒙的途徑,來追尋弱小民族主體性並帶領殖民地走向世界;然而在實踐上,文化協會活動的場域不在抽象的世界,也不在帝國日本,而是在臺灣社會,他們必須回歸本土、在地實作。因此,將世界思潮藉由文化啟蒙的方式進行在地實踐時,便會因為臺灣各地相異的現實情境和社會條件,而呈現多元的歷史格局,並牽動人們對於區域特性的認知與想像。

95 特價133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魂淚(三):我們的遭遇[軟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3/01/09 出版

從一九九七年謝雪紅的《我的半生記》出書後,又蹉跎了十九個年頭的歲月,《台魂淚》第三部《我們的遭遇》才遲遲地要來準備出版。其間漫長的歲月裡,無不時刻記掛著如何把謝雪紅和先父楊克煌兩人所留下來的遺稿繼續加以整理與出版。面對著這些毫無系統又多樣性參雜在一起文體各異的紀事手稿,其內容除了充斥著諸多間斷、交錯、重疊和倒述等迂迴轉折的現象外,還交織著幾番風雨所帶來的政治鬥爭與派系傾軋之糾纏關係,在思量結構的安排與內容的取捨過程中,遇到相當棘手的挑戰。本書僅能小心翼翼地抱著盡量做到「歷史紀實的呈現」與「歷史真相的復活」的這兩項目標。

95 特價66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2021年度[軟精裝]

近年來,臺灣史研究出版物的質、量均迅速增長,如何適時提供正確的出版資訊與完整的文獻書目,進而建立兼具累積性和前瞻性的學術批評傳統,實為深化二十一世紀臺灣史研究的重要課題和基礎工作。有鑑於此,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於2004年7月正式成所後,積極規劃《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的編輯出版,期能提供學界較完整的臺灣史研究資訊。《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以年度為範圍,蒐集具有歷史研究取向與學術規範的專書與論文書目。自2005年起,每年出版前一年度的研究成果,2021年度為本書目第18集。為便於讀者檢索利用,本書目分為總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史料等六大類。每個類別,再依據所研究的時期分為通論、史前與早期、清代、日治、戰後等五個時期。本年度收錄書目包含專書390筆,論文915篇,學位論文161篇,合計1,466筆。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懷澄先生日記(八)一九二五年[平裝]

陳懷澄  著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2/10/25 出版

陳懷澄先生(一八七七—一九四○),彰化鹿港人,七歲學習漢文,一九○二年加入櫟社,為創社九老之一。他曾任鹿港公學校漢文教師與辜顯榮家的大和家塾教師。一九二○年擔任鹿港首任街長,且連任三屆,管理街政長達十二年,任內創立鹿港街圖書館,並集資興建鹿港公會堂。一九三二年底卸任公職之後,移居黃竹坑。他曾留有手稿詩集《沁園詩草》(一九二一),還編著嘉義蘭記出版的《吉光集》、《媼解集》二書。(陳懷澄日記)共16冊(1916-1932年),中缺1917、1923、1929三年的日記,而1924、1931年各有上、下日記兩本,1932年者則僅記載到7月8日為止。日記的內容,呈現出其擔任街長所從事的公共事務彌足珍貴,而日記中廣泛的生活嗜好與交遊娛樂,是正經八百的官方資料、表面史料下所無法看到的記主面相,更難得一見。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近代初期臺灣的海與事[軟精裝]

翁佳音  著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2/02/01 出版

筆者透過古典歷史學的方法論,展現長期結構下的近代初期臺灣歷史,不論是海洋、族群、物質還是社會文化。對過去一些似是而非的論點提出檢討,也以筆者所提倡的研究方法提出新的研究觀點與視角。以「大福佬文化圈」為研究視角,討論洋商與海賊等部分的海洋史,解釋臺灣的地名與聚落,並提出海洋宗教史的新觀點。而族群的考證與文獻辯證,則提供研究者對原住民研究新的方向,免於陷入荷蘭時代與清代間的斷層,使16到19世紀間的歷史敘述出現斷層。最後,地名與物產的考證,更是筆者的工作重點,透過臺灣地名的考訂,將對近代初期臺灣史提出新解。

95 特價4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保密局臺灣站白色恐怖史料彙編(二)[軟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1/12/01 出版

《保密局臺灣站白色恐怖史料彙編(二)》是國防部保密局臺灣站之情報檔案彙編。本系列與本所於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陸續出版共五冊的《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為同時購入之檔案,依照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兩類分為A卷與B卷,並依解讀順序先後編輯出版。白恐檔案共7卷、101件、1070頁,為1948年到1956年的資料,本書為第3、4卷的檔案彙編,主要內容是中國民主社會黨革新派黨員戰後來臺的發展和各種學會、學社的資料,如臺灣政治學會、四維學社、義和學社、陶學社╱會、回教民主憲政會、地方建設協會、建設勵進社、通訊之友社、人民救國大同盟、佛教佈道會、中堅社、仁社等組織,共1件。另有幾件與民社黨無關者如第11件〈市總工會、鐵路工會資料顏艮昌〉、第17件〈青文協蔣渭川卷〉。

95 特價4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黃旺成先生日記(二十二)一九三六[平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1/12/01 出版

黃旺成(1888-1979)先生的日記自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七三年,中間缺一九一八、一九二○、一九三二、一九三八、一九四○、一九四四、一九四七、一九四八、一九五二、一九五四、一九六五、一九六七和一九六九,前後共有四十九年,記述其三分之二的人生歲月。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五年二月主要用日文寫作,之後以漢文為主,是目前僅見公學校教諭所寫的日記,也是一部擁有全臺性知名度的記者、評論家的日記史料。此外,《黃旺成先生日記》亦提供豐富的生活史資料,舉凡宗教、民俗活動、宗族史、娛樂史、讀書紀錄、詩友會、下棋,無不一一描寫。黃旺成先生是個真性情的人,以他眼光所看、筆下所記的世界,讓我們在細讀之餘,貼近、了解那個時代,這對研究臺灣史的人而言,提供了活生生的背景、經驗。以此為基礎,從事相關研究時,更能掌握史料,詮釋史實,該日記可謂新竹地區重要地方史料,亦是臺灣史研究最好的參考資料。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黃旺成先生日記(二十二)一九三六[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1/12/01 出版

黃旺成(1888-1979)先生的日記自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七三年,中間缺一九一八、一九二○、一九三二、一九三八、一九四○、一九四四、一九四七、一九四八、一九五二、一九五四、一九六五、一九六七和一九六九,前後共有四十九年,記述其三分之二的人生歲月。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五年二月主要用日文寫作,之後以漢文為主,是目前僅見公學校教諭所寫的日記,也是一部擁有全臺性知名度的記者、評論家的日記史料。此外,《黃旺成先生日記》亦提供豐富的生活史資料,舉凡宗教、民俗活動、宗族史、娛樂史、讀書紀錄、詩友會、下棋,無不一一描寫。黃旺成先生是個真性情的人,以他眼光所看、筆下所記的世界,讓我們在細讀之餘,貼近、了解那個時代,這對研究臺灣史的人而言,提供了活生生的背景、經驗。以此為基礎,從事相關研究時,更能掌握史料,詮釋史實,該日記可謂新竹地區重要地方史料,亦是臺灣史研究最好的參考資料。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2020年度[軟精裝]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以年度為範圍,蒐集具有歷史研究取向與學術規範的專書與論文書目。期適時提供正確的臺灣史研究的相關出版資訊與完整文獻書目,協助學界建立兼具累積性和前瞻性的學術批評傳統。為便於讀者檢索利用,本書目分為總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史料等六大類。總類下分通史、人物傳記、工具書、研究方法等四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史料等五類則分為通論、史前與早期、清代、日治、戰後等時期。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懷澄先生日記(七)一九二四年[平裝]

陳懷澄  著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1/11/01 出版

陳懷澄先生(1877-1940),彰化鹿港人,7歲學習漢文,1902年加入櫟社,為創社九老之一。他亦曾任鹿港公學校漢文教師與辜顯榮家的大和家塾教師。1920年為首任鹿港街長,擔任三屆街長,管理街政達12年,任內創立鹿港街圖書館並集資興建鹿港公會堂。1932年底卸任公職後,移居黃竹坑。他曾留有手稿詩集《沁園詩草》(1921),還有其所編著在嘉義蘭記出版的《吉光集》、《媼解集》二書。〈陳懷澄日記〉共16冊(1916-1932年),中缺1917、1923、1929三年的日記,而1924、1931年各有上、下日記兩本,1932年者則僅記載到7月8日為止。日記的內容,呈現出其擔任街長所從事的公共事務彌足珍貴,而日記中廣泛的生活嗜好與交遊娛樂,是正經八百的官方資料、表面史料下所無法看到的記主面相,更難得一見。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懷澄先生日記(七)一九二四年[精裝]

陳懷澄  著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1/11/01 出版

陳懷澄先生(1877-1940),彰化鹿港人,7歲學習漢文,1902年加入櫟社,為創社九老之一。他亦曾任鹿港公學校漢文教師與辜顯榮家的大和家塾教師。1920年為首任鹿港街長,擔任三屆街長,管理街政達12年,任內創立鹿港街圖書館並集資興建鹿港公會堂。1932年底卸任公職後,移居黃竹坑。他曾留有手稿詩集《沁園詩草》(1921),還有其所編著在嘉義蘭記出版的《吉光集》、《媼解集》二書。〈陳懷澄日記〉共16冊(1916-1932年),中缺1917、1923、1929三年的日記,而1924、1931年各有上、下日記兩本,1932年者則僅記載到7月8日為止。日記的內容,呈現出其擔任街長所從事的公共事務彌足珍貴,而日記中廣泛的生活嗜好與交遊娛樂,是正經八百的官方資料、表面史料下所無法看到的記主面相,更難得一見。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地方志研究(1999-2020)[軟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1/08/01 出版

地方志是一特定行政區域的「史」與「地」之綜合記載。「史」重「人」與「事」的記載,「地」是「地」與「物」的敘述。本書審視1999-2019年20年來方志面對的困境與挑戰,並思考方志如何由傳統走向創新的纂修之路。

95 特價66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黃旺成先生日記(二十一)一九三五 (平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0/12/01 出版

黃旺成(1888-1979)先生的日記自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七三年,中間缺一九一八、一九二○、一九三二、一九三八、一九四○、一九四四、一九四七、一九四八、一九五二、一九五四、一九六五、一九六七和一九六九,前後共有四十九年,記述其三分之二的人生歲月。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五年二月主要用日文寫作,之後以漢文為主,是目前僅見公學校教諭所寫的日記,也是一部擁有全臺性知名度的記者、評論家的日記史料。此外,《黃旺成先生日記》亦提供豐富的生活史資料,舉凡宗教、民俗活動、宗族史、娛樂史、讀書紀錄、詩友會、下棋,無不一一描寫。黃旺成先生是個真性情的人,以他眼光所看、筆下所記的世界,讓我們在細讀之餘,貼近、了解那個時代,這對研究臺灣史的人而言,提供了活生生的背景、經驗。以此為基礎,從事相關研究時,更能掌握史料,詮釋史實,該日記可謂新竹地區重要地方史料,亦是臺灣史研究最好的參考資料。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懷澄先生日記(六)一九二二年(平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0/12/01 出版

陳懷澄先生(1877-1940),彰化鹿港人,7歲學習漢文,1902年加入櫟社,為創社九老之一。他亦曾任鹿港公學校漢文教師與辜顯榮家的大和家塾教師。1920年為首任鹿港街長,擔任三屆街長,管理街政達12年,任內創立鹿港街圖書館並集資興建鹿港公會堂。1932年底卸任公職後,移居黃竹坑。他曾留有手稿詩集《沁園詩草》(1921),還有其所編著在嘉義蘭記出版的《吉光集》、《媼解集》二書。〈陳懷澄日記〉共16冊(1916-1932年),中缺1917、1923、1929三年的日記,而1924、1931年各有上、下日記兩本,1932年者則僅記載到7月8日為止。日記的內容,呈現出其擔任街長所從事的公共事務彌足珍貴,而日記中廣泛的生活嗜好與交遊娛樂,是正經八百的官方資料、表面史料下所無法看到的記主面相,更難得一見。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體育史:日治時期[上、下冊不分售(精)]

竹村豐俊  著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0/12/01 出版

竹村豐俊所編著的《臺灣體育史》一書,出版於1933年,由當時職掌臺灣體育運動最主要的機構,即「臺灣體育協會」所出版。雖然該書為日人所著,免不了以日人為中心,但卻是編者竹村嘔心瀝血,到處蒐羅資料整理而成,記載著日治臺灣體育協會及其下轄各單項運動部門,即網球、棒球、田徑、游泳、相撲、球技、登山、武道、高爾夫各部的沿革、組織成員,甚至鉅細靡遺的各項戰績表等,堪稱是臺灣體育界最早且最完整的通史作品。在該書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日治時期各種體育活動蓬勃發展的樣貌,更可以看到臺人參與各種體育組織及競賽活動時的表現與身影,見證臺人與近代體育運動的高度連結。本書除了譯著外,對書中出現的臺、日體育界相關人士、體育名辭,都做了詳細的註解,因此可讀性更高。

95 特價7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黃旺成先生日記(二十一)一九三五 (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0/12/01 出版

黃旺成(1888-1979)先生的日記自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七三年,中間缺一九一八、一九二○、一九三二、一九三八、一九四○、一九四四、一九四七、一九四八、一九五二、一九五四、一九六五、一九六七和一九六九,前後共有四十九年,記述其三分之二的人生歲月。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五年二月主要用日文寫作,之後以漢文為主,是目前僅見公學校教諭所寫的日記,也是一部擁有全臺性知名度的記者、評論家的日記史料。此外,《黃旺成先生日記》亦提供豐富的生活史資料,舉凡宗教、民俗活動、宗族史、娛樂史、讀書紀錄、詩友會、下棋,無不一一描寫。黃旺成先生是個真性情的人,以他眼光所看、筆下所記的世界,讓我們在細讀之餘,貼近、了解那個時代,這對研究臺灣史的人而言,提供了活生生的背景、經驗。以此為基礎,從事相關研究時,更能掌握史料,詮釋史實,該日記可謂新竹地區重要地方史料,亦是臺灣史研究最好的參考資料。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懷澄先生日記(六)一九二二年(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20/12/01 出版

陳懷澄先生(1877-1940),彰化鹿港人,7歲學習漢文,1902年加入櫟社,為創社九老之一。他亦曾任鹿港公學校漢文教師與辜顯榮家的大和家塾教師。1920年為首任鹿港街長,擔任三屆街長,管理街政達12年,任內創立鹿港街圖書館並集資興建鹿港公會堂。1932年底卸任公職後,移居黃竹坑。他曾留有手稿詩集《沁園詩草》(1921),還有其所編著在嘉義蘭記出版的《吉光集》、《媼解集》二書。〈陳懷澄日記〉共16冊(1916-1932年),中缺1917、1923、1929三年的日記,而1924、1931年各有上、下日記兩本,1932年者則僅記載到7月8日為止。日記的內容,呈現出其擔任街長所從事的公共事務彌足珍貴,而日記中廣泛的生活嗜好與交遊娛樂,是正經八百的官方資料、表面史料下所無法看到的記主面相,更難得一見。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黃旺成先生日記(19)一九三三年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18/12/01 出版

黃旺成(1888-1979)先生的日記自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七三年,中間缺一九一八、一九二○、一九三二、一九三八、一九四○、一九四四、一九四七、一九四八、一九五二、一九五四、一九六五、一九六七和一九六九,前後共有四十九年,記述其三分之二的人生歲月。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五年二月主要用日文寫作,之後以漢文為主,是目前僅見公學校教諭所寫的日記,也是一部擁有全臺性知名度的記者、評論家的日記史料。   此外,《黃旺成先生日記》亦提供豐富的生活史資料,舉凡宗教、民俗活動、宗族史、娛樂史、讀書紀錄、詩友會、下棋,無不一一描寫。黃旺成先生是個真性情的人,以他眼光所看、筆下所記的世界,讓我們在細讀之餘,貼近、了解那個時代,這對研究臺灣史的人而言,提供了活生生的背景、經驗。以此為基礎,從事相關研究時,更能掌握史料,詮釋史實,該日記可謂新竹地區重要地方史料,亦是臺灣史研究最好的參考資料。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黃旺成先生日記(19)一九三三年﹝精裝﹞

中央研究院 出版
2018/12/01 出版

黃旺成(1888-1979)先生的日記自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七三年,中間缺一九一八、一九二○、一九三二、一九三八、一九四○、一九四四、一九四七、一九四八、一九五二、一九五四、一九六五、一九六七和一九六九,前後共有四十九年,記述其三分之二的人生歲月。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五年二月主要用日文寫作,之後以漢文為主,是目前僅見公學校教諭所寫的日記,也是一部擁有全臺性知名度的記者、評論家的日記史料。   此外,《黃旺成先生日記》亦提供豐富的生活史資料,舉凡宗教、民俗活動、宗族史、娛樂史、讀書紀錄、詩友會、下棋,無不一一描寫。黃旺成先生是個真性情的人,以他眼光所看、筆下所記的世界,讓我們在細讀之餘,貼近、了解那個時代,這對研究臺灣史的人而言,提供了活生生的背景、經驗。以此為基礎,從事相關研究時,更能掌握史料,詮釋史實,該日記可謂新竹地區重要地方史料,亦是臺灣史研究最好的參考資料。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2017年度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以年度為範圍,蒐集具有歷史研究取向與學術規範的專書與論文書目。期適時提供正確的臺灣史研究的相關出版資訊與完整文獻書目,協助學界建立兼具累積性和前瞻性的學術批評傳統。   為便於讀者檢索利用,本書目分為總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史料等六大類。總類下分通史、人物傳記、工具書、研究方法等四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史料等五類則分為通論、史前與早期、清代、日治、戰後等時期。

95 特價1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葉盛吉日記(三)1942-1943﹝軟精裝﹞

葉盛吉(1923-1950),臺南人。現存葉盛吉日記自昭和13年(1938)至民國39年(1950),日記內容包含就讀臺南一中時代、二高時期、東大醫學院時期、臺大醫學院時期,以及就業後至被逮捕前的讀書、生活及心情紀錄。

95 特價4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3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