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記得,無關係》適合7至12歲的兒童閱讀。書中以魔幻寫實的文學筆觸、超現實與寫實交融的視覺技法,帶領孩子探索高齡化社會中的記憶迷宮。透過孩子與失智長者的互動,故事描繪出一幅由「記憶磚牆」堆砌而成的生命圖景。在這特別的空間裡,記憶時而模糊,時而清晰,宛如片段拼湊的宇宙。溫暖的畫面與巧妙的敘事交織,讓閱讀成為一場深刻的共情與理解之旅。 這本繪本的核心在於啟發孩童共情與理解長者健忘乃至於失智的情況,並以耐心與愛心陪伴他們。伴讀者可藉此引導孩子進一步認識,世上不同的種族、族群、性別、宗教信仰者,甚至身體或心理有障礙或疾病的人,可能面臨的各種不便與挑戰,從而培養尊重與支持的心態。 繪本取材自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舉辦多年的《後生文學獎》得獎作品,以客家飲食記憶串連故事,從「水粄」的童年甜味,到「客家小炒」的艱困歲月,再到「半夜粥」的認同與歸屬感。其中,「半夜粥」描繪了一位外國女婿透過一道粥品與客家文化建立連結的故事,擴展了客家身分的意涵,也為社會上部分較為僵固、排他的身分認同,提供反思與鬆動的思想路徑,深具啟發性。 《毋記得,無關係》不僅是一本親子共讀的繪本,也邀請長者參與其中。透過理解與陪伴,它為「不記得」賦予了溫柔的詮釋:那是歲月的刻痕,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深厚連結。即便記憶可能消逝,家人間的溫暖始終不會消散。
「臺北客莊音樂影像故事」系列專輯自2018年首度問世,七年來始終以音樂作為媒介,捕捉臺北客家族群的生活軌跡與人文溫度。今年的全新作品——《亻厓个房間》,聚焦於「客家女性的流變」,以細膩的旋律和深刻的故事,梳理女性在時代洪流中,如何找尋自己安身立命的位置。專輯特別邀請金曲創作人羅思容、米莎、吉那·楊淑喻、邱淑蟬共同參與創作,並與文學作家方梓與張郅忻、咖啡店主理人劉玉嬌、劇場編導徐堰鈴、「未來親子」品牌長劉冠吟,以及「人生百味」社會工作者羅靖茹等多位具代表性的客家女性深度訪談,探討客家女性在責任與自由間定位自己的多元可能性,以及跨越時代始終不變的堅韌精神,然後將她們豐富的思想與情感注入歌曲,打造出屬於客家女性的「亻厓个房間」。專輯也觸及更寬廣的議題:新聞工作者鄒宗翰以親身經歷分享了從出櫃到結婚、再到扶養子女的生命轉折,透過母親從抗拒到支持的蛻變,折射出客家LGBTQ+群體面臨的挑戰與堅持。這段感人的故事,經由米莎的音樂轉化,溫柔而有力地傳遞了為自我奮鬥的勇氣。《亻厓个房間》不僅是一張專輯,更是一場生命的共鳴,每一首曲目都是一次與自身對話的契機,邀請聽眾在都會的繁忙中,沉浸於當代客家音樂的溫度,感受情感的療癒,並重新思索自己與客家、與文化、與性別的交織疊加。
本年度客家語兒歌曲譜集教材,以「童年遊戲」為主軸,並以「分享、傳承」為概念,製作《細細个時節》專輯,串起父母與孩子跨時代的童年情感,增進親子互動,並藉由充滿趣味性之插畫,搭配10首兒歌歌詞,提供兒童認識客家語言與文化。本專輯由邱廉欽、劉榮昌、趙倩筠、劉靜庭、葉鈺渟等5位音樂人,以菜頭跍、鷂婆捉雞子等10種不同世代的童年遊戲為主題,創作總計10首兒歌,搭配專輯外殼、歌詞本之獨特設計,使整張專輯都是各種不同的遊戲,提升讓聽眾收藏實體專輯之吸引力。本張專輯除製作人聲歌唱版外,亦製作演奏版,出版後亦放置本會官方YouTube頻道,提供大眾公用聆聽。
教材主要適讀對象為學前到中低年級兒童。其以後生文學獎得獎作品為故事原型,並以《小花》為書名,將客家人受原住民扶養長大,以及臺籍日本兵前往南洋作戰等史實及多元文化,融入以未來多元宇宙為背景的故事中,步步引導孩子們認識多元族群文化與多元歷史敘事。同時,以當代的插畫視覺風格,將歷史用現代手法融合,引起新生代的注意,拉近世代間的距離,是一本結合客語、文學、教育與藝術的多面向教材,也希望成為新世代不同族群間相互理解與成長的繪本。
以「母語家庭」為主軸,透過父母與孩童成長的生活經驗作為歌曲故事軸線,創作10首客語兒歌專輯,有別以往透過文本改編,增加專輯內容之創意性,再由多位創作者譜曲,以不同的曲風製作出新時代的客語兒歌,輔以可愛豐富的插畫結合原始文本創造出更大的想像空間,讓教師、家長及學童能一起快樂的學習客語。
繪本以呂紹澄校長的《創意神豬》小說為故事原型,以客家原生文化「義民祭」為核心,串聯不同世代間之願望,並運用AR、VR等魔幻寫實之筆法,呈現「穿越」的想像,打造不同世代間溝通橋梁之繪本,以達親子共讀之目的,製作一本富含趣味性之繪本。
客家是不斷移動著的族群,為了生活,選擇從原鄉移動到臺北定居。臺北客莊音樂影像故事為一系列計畫,以「循著鐵路,找回客家」作為脈絡根據,以「聽音樂,追火車,說臺北客家人的故事」為核心發想,並延續107年度入圍金曲獎之「漂移」音樂專輯概念,循著臺北市民大道鐵路沿線、火車站附近不斷移動著,找尋臺北過去的鐵路地景,找尋鐵路的客家身影,更找回臺北屬於客家的記憶,以此作為音樂創作的基礎。流動的音樂,將帶著我們循著鐵路,從過去移動到當代,到未來。
《客音留.流.轉》,諧音「客音溜溜轉」,寓意我們朝向一個人人都能通曉客語、客話自在流通的理想社會。在曲目編排方面,我們以「首張用聽的客語∕客家音樂發展史專輯」為策略,結合文學與影像,呈現台灣客家族群的聲音地景(soundscape)。這是流動的客家族群生活在他方的聲音,更是思鄉心切的聲音。
本年度客家語兒歌曲譜集教材以「 笑笑仔世界」為主題,以榮獲金鼎獎作家甘耀明《喪禮上的故事》內容發想成10首客家語兒歌歌詞,並邀請客家金曲音樂人羅思容、溫尹嫦(米莎)及林生祥三位老師譜曲,以生動、活潑的兒歌,賦予想像空間和生命意涵,並配合豐富之插圖,結合趣味性、文學性、藝術性及音樂性成為學習客語、認識客家文化的最佳教材。
透過包含【迎神遶境】、【挑擔踩街】、【安座大典】、【主祭大典】、【送神大典】等音樂的重新規劃與創作,以奠基於傳統的文化元素融合世界音樂與當代聲響,創製出最符合臺灣客家時代精神的慶典樂曲。並期許藉由本企劃之“義民嘉年華的製樂工程”,為客家創作音樂與文化功能結合的模式樹立典範。
2015新穎獨特手法,客家山歌?手現代爵士風 重新思維「引用傳唱的客家老山歌、山歌仔簡潔的旋律(La、Do、Mi)轉化為“藝術創作的動機、動力、意向”」,透過音樂是美麗的語言,落實客家山歌的推展與傳承 "音樂可以灑脫;如果擁有簡單的思維"是整張專輯在製作、作曲、編曲解構,重構的中心思想及焦點,客家新民風,從二十年前崛起,客家農庄搖滾年代至今確實有不斷的求新改變,作曲林少英經歷數十年客家新音樂的起起落落,?覽各式各樣的繁複華麗的變化,反而更深刻體悟客家老山歌單純的三音(La、Do、Mi)旋律與當下年輕人熱衷的藍調是吻合及啟思的泉源,如何逆向思考擷取老山歌、山歌仔…這獨特的三個音,平板的片段旋律、聲韻,十八摸的call and respond(呼應對唱),起伏張力的線型轉化為藝術創作的motive(動機),融入爵士藍調,法國印象派(Satie)意象的和聲,東西方樂器的匯流,以演奏曲方式呈現,錄音採取精緻但仍保留質樸自然的風格,用隱喻把語言轉幻成器樂演奏,透過音樂自然的牽引,音樂本無國界,讓不同領域的?眾可以藉此更了解客家的人文藝術...賦予客家音樂新風向、國際視野,在保留傳承同時也能與時代脈流並行
為建置多元客家語輔助教材,本會針對「兒歌」規劃製作「客家語兒歌專輯」,以新時代的生活內容為標的,創作出生動、活潑以及符合現代生活題材的兒歌,反應現代小孩的生活體驗,讓孩子可以透過歌謠,賦予豐富的想像空間和生命意涵,並配合圖文並茂的繪本形式,讓孩子一邊歌唱一邊欣賞細緻而富童趣的圖畫,以趣味性、文學性及音樂性成為親子間寓教於樂的溝通橋樑,以及孩子學習客語、認識客家文化的最佳教材。
兼具「好看、好聽、好玩、好學」4大特色的「十二生肖來唱客」動畫繪本雙DVD教材,收錄12首全新創作的客家兒歌,由堅強的金曲團隊企劃製作,四縣及海陸2種腔調,結合SWING、雷鬼、交響樂、華爾滋等多元曲風,從抒情、優雅到輕快的節奏,讓客家兒歌變時尚了。為兼顧流行性與教育功能,雙DVD中,其中一片為動畫MV,附有卡啦OK版,讓小朋友可以在家自學K歌,另一片為曲譜集電子書,除了規劃歌詞大意、曲譜集外,還由客語專家一句一句朗讀歌詞及詞彙發音解析,讓小朋友可以簡單就學會客語咬字及發音,並貼心提供A4曲譜下載功能,讓老師教學更加方便!
具「好看、好聽、好玩、好學」4大特色的「共下來唱客語童謠」雙DVD教材,收錄12首全新創作或重新詮釋編曲兒歌童謠,由堅強的金曲團隊企劃製作,集結眾多老師作品,曲風多元,結合四縣、海陸、大埔及饒平等4種客家語腔調,內容豐富有趣,除了把經典客家流行歌「油桐花」改編成兒歌版,更翻唱老歌「莫忘祖宗言」,重新改編成輕快版本,還有全新創作的抒情歌曲「天弓」(彩虹)。為兼顧流行性與教育功能,雙DVD中,其中一片為動畫MV,附有卡啦OK版,讓小朋友可以在家自學K歌,另一片為曲譜集電子書,除了規劃歌詞大意、曲譜集外,還由客語專家一句一句朗讀歌詞及詞彙發音解析,讓小朋友可以簡單就學會客語咬字及發音,並貼心提供A4曲譜下載功能,讓老師教學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