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國家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其數量及年齡結構的變化對一國整體發展至關重要。為掌握我國未來可能的人口變化,以作為社會各界及政府機關在擬定人口、教育、勞動力、產業發展、都市住宅、社會服務及醫療服務等相關決策之依據,本會每2年根據最新的人口、出生、死亡,以及戶籍遷移等統計資料,修正未來人口推估值。人口數量與年齡結構在短期內也許不會顯現太大變化,但在長期卻會產生深遠影響;當前我國人口的少子高齡化趨勢,即是反映了過去長久以來整體社會經濟環境演變下,國人在婚育、死亡和戶籍遷移等方面行為改變後的結果。基於此一人口特性,為了觀察本世代之生育水準對下一世代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影響,使各界得以重視並及早因應未來所需面對的人口議題,本報告旨在描繪不同生育情境假設下我國未來的長期人口態樣,而非著重於精確預測未來短期的人口規模,因此,本報告參考國際作法,推估未來約50年左右之人口數,本次推估期間為2024年至2070年。
編 者 序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力發展處主要業務在因應國內外經濟與社會發展趨勢,辦理與國家整體人力資源發展有關重要政策與計畫之研析、規劃、審議、協調及推動等事項,其中包含人口及移民政策研擬、人口與人力供需推估及分析、教育發展與人才培育、就業市場及勞動法制、國際人力資源及人才延攬留用、老年經濟安全制度及相關社會保障政策等。為提升同仁對人力發展議題之研究能量,俾能確實掌握問題的核心與影響層面,使所規劃之相關政策與計畫更具整體性、周延性及前瞻性,本處積極鼓勵同仁針對人口、人力預測、教育、培訓、運用、促進就業及老年經濟安全等議題從事專題研究,以提升自我的專業度。「人力規劃及發展研究報告」第22輯共計收錄11篇專題論文,相關研究議題均為國家人力資源政策重要發展趨勢,包括:愛爾蘭遠距工作政策發展經驗與對我國之啟發; 後疫情時代未來工作樣態之探討;我國區域人口推估-年輪變動比法之可行性初探;近年我國縣市人口變動情形及影響因素;提升勞工就業技能人才發展培育策略之研究-以強化職業訓練為例;後疫情時代主要國家經濟移民政策對我國之啟示與展望; 強化專業人才技能再開發策略之研究—以成人及繼續教育為例;後疫情時代促進大學STEM人才培育策略之探討;僑外生留用政策變革之探析;如何完善遠距工作相關法令機制之研究;就業金卡政策執行成果分析及精進做法之研究。上述11篇所收錄的內容,均為同仁近年來利用公忙之餘,對相關重要議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成果。本輯的出版,除反映同仁認真致力公務之心得產出,也是專業知識能力的展現。由於所收錄的專文均是本處同仁獲得本會110-111年度自行研究論文得獎之作品,期待藉此引發更多意見交流,並帶動產、官、學、研對人力資源發展議題之關注。在此特別感謝撰稿同仁,於公務繁忙之餘,願意奉獻心力,完成相關研究。本刊物能順利邁入第21輯,承蒙本會歷屆長官及學界先進長年鼓勵與策進,在此謹致上深深的謝忱。雖然各篇內容經多次校正,仍不免有疏漏與錯誤之處,尚祈各界先進不吝指正,並期未來本處能持續以更專業之思維,帶動相關研究議題的深入探討,為國家人力發展的政策,略盡棉薄之力,注入更多的活水泉源。
為加強延攬及僱用外國專業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業於106年11月22日經總統公布,並經行政院核定於107年2月8日施行,勞動部配合該法發布外國特定專業人才聘僱許可期間一次最長核給5年、外籍藝術工作者核給個人工作許可、取得永久居留外籍專業人才的隨同居留成年子女得在臺申請工作許可等申請規定及書表。勞動部表示,依據「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第4條及第7條規定,雇主欲聘僱外國特定專業人才,須符合相關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公告的科技、經濟、教育、文化藝術、體育、金融、法律及建築等8大領域所定外國人資格,並由雇主向勞動部申請聘僱許可,經許可後,其聘僱許可期間最長為5年,不受就業服務法第52條最長許可3年的限制。目前科技部、金管會及法務部已將科技、金融及法律等3領域的外國人資格公告發布,勞動部配合發布應備文件規定,外國人符合上開規定領域及相關資格者,雇主申請聘僱許可的期限,得1次最長申請5年。
人口是國家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人口數量及年齡結構的變化攸關國家整體發展。為掌握我國未來人口可能變化,以做為社會各界及政府機關在擬定人口、教育、勞動力、產業發展、都市住宅、社會服務及醫療服務等相關決策之規劃依據,本會每2年根據最新人口、出生、死亡及遷徙等相關統計資料,修正未來人口推估值。人口數量與年齡結構在短期內或許看不出太大的變化,但卻可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當前我國所面臨之人口少子高齡化趨勢,即反映過去長久以來整體經濟及社會環境演變下,國人在婚育、死亡、遷徙等方面行為改變之結果;而下一世代之人口數量及其年齡結構,亦取決於這一世代出生、死亡及遷徙人數。再者,人口問題改善非一蹴可及,為觀測本世代之生育水準對下一世代人口由幼年至老年時期之年齡結構變化,以及早思考、因應我國未來所需面對的人口重要議題,本報告參照國際做法,推估未來約50年左右之人口數,本次推估期間為2022年至2070年
本期「國家發展計畫(110至113年)」爰秉持「穩定中追求成長、變局中把握先機」的理念,在過去四年所淬鍊的成長動能上,萃取並發展具戰略性與關鍵性的產業項目,同時培育雙語及數位人才,深化臺灣的競爭新優勢,不僅讓世界看見臺灣,更要讓臺灣成為全球關鍵角色。
「人力規劃及發展研究報告」第20輯共計收錄8篇專題論文,相關研究議題均為國家人力資源政策重要發展趨勢,包括:數位科技解決我國人口結構變遷優先議題與對策之研究;我國人力供需推估工作之評析與國際比較;美國、歐盟、英國STEM教育策略對我國之啟發;各國非典型勞動者保障制度之研究與啟示;勞雇雙方如何依勞基法第八十四條之一約定工時之研究;臺灣與日本經濟移民政策之比較;強化僑外生留臺工作之策略性研究等,另有1篇係針對我國各縣市平均餘命與高齡者健康促進政策差異進行研究。「人力規劃及發展研究報告」第20輯共計收錄8篇專題論文,相關研究議題均為國家人力資源政策重要發展趨勢,包括:數位科技解決我國人口結構變遷優先議題與對策之研究;我國人力供需推估工作之評析與國際比較;美國、歐盟、英國STEM教育策略對我國之啟發;各國非典型勞動者保障制度之研究與啟示;勞雇雙方如何依勞基法第八十四條之一約定工時之研究;臺灣與日本經濟移民政策之比較;強化僑外生留臺工作之策略性研究等,另有1篇係針對我國各縣市平均餘命與高齡者健康促進政策差異進行研究。上述8篇所收錄的內容,均為同仁於108年期間利用公忙之餘,對相關重要議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成果。
為加強延攬及僱用外國專業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業於106年11月22日經總統公布,並經行政院核定於107年2月8日施行,勞動部配合該法發布外國特定專業人才聘僱許可期間一次最長核給5年、外籍藝術工作者核給個人工作許可、取得永久居留外籍專業人才的隨同居留成年子女得在臺申請工作許可等申請規定及書表。 勞動部表示,依據「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第4條及第7條規定,雇主欲聘僱外國特定專業人才,須符合相關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公告的科技、經濟、教育、文化藝術、體育、金融、法律及建築等8大領域所定外國人資格,並由雇主向勞動部申請聘僱許可,經許可後,其聘僱許可期間最長為5年,不受就業服務法第52條最長許可3年的限制。目前科技部、金管會及法務部已將科技、金融及法律等3領域的外國人資格公告發布,勞動部配合發布應備文件規定,外國人符合上開規定領域及相關資格者,雇主申請聘僱許可的期限,得1次最長申請5年。
「人力規劃及發展研究報告」第18輯共計收錄11篇專題論文,相關研究議題均為本處重要之業務職掌,包括:「人力培訓」部分2篇:「國際數位技能培訓策略之研析」以及「產學合作博士人才培育相關課題與對策之研究」;「人力運用」部分4篇:「我國非勞動力人口變動對經濟與勞動市場之影響分析」、「促進我國中高齡就業之因應對策研究」、「日本超值星期五政策及其適用於我國之可行性研究」以及「我國勞動力參與率之預測及分析」;「國際人力」部分2篇:「放寬藍領外勞員額可行性分析報告」以及「強化延攬外籍人才策略之國際做法研究」。另有3篇係針對社會安全制度之探討:「老年貧窮風險與年金制度」、「我國推動勞工退休金自選投資之研究」以及「英國職業年金『自動加入』機制對我國勞工自提勞退金的啟發」。所收錄的內容均為同仁近年來利用公忙之餘,對相關重要議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成果。
Economic Development, R.O.C. (Taiwan) 2017
第九屆「政府服務品質獎」計有160個機關參獎,經初審及決審階段,評選出29個得獎機關(第一線服務機關19個、服務規劃機關10個)。
本計畫研究目的,可具體化成三大部分,第一國際電子治理評比指標發展情勢與政策比較;第二數位國情PVEG指標追蹤與分析;第三國情調查方法的比較與分析。本計畫除了既有國際間電子治理政策的檢閱之外,延續前幾年數位國情分析數據的蒐集,以建立一個完整的數位國情數據資料庫,做為我國電子治理政策的參考基礎。另外,在公共價值架構(PVEG)的基礎上,擇定幾個重要新興議題,包含政府開放資料(open data)、行動服務(mobile service)、以及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等進行文獻的探討或是初步的
未來4年,國家建設的推展,將依循總統揭示之「創新、就業、分配」核心理念,建構永續發展的新經濟模式,致力達成「新經濟模式的開創」、「社會安全網的完善」、「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區域和平的推進」、「全球公民社會的模範」等國家發展願景。
Economic development, R.O.C.(Taiwan) 2016
臺灣光復後,政府對臺接收過程及各項行政措施,為日後政治、經濟、教育、衛生、交通等之建設與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為加深國人對臺灣光復歷史的認識,本局委請專家學者由現有國家檔案及其他政府機關及民間等各方面典藏檔案、文物影像等資料,擇選70則臺灣光 復相關檔案及影像出版專題選輯。選輯內容包括「抗日活動」、「籌劃接收」、「政權交替」及「省政新局」等4大主題,期藉由精選臺灣光復相關之國家檔案及文物影像之呈現,讓民眾回顧臺灣光復後復建歷程及政府施政軌跡。
第七屆「政府服務品質獎」共評選出30個績優機關,為讓各得獎機關優質服務有效擴散,特將其績優服務作為及創新整合方法集結成冊,彙編第七屆政府服務品質獎評獎紀實,提供各級機關參考,同時也讓社會大眾瞭解政府提升服務品質的努力。
研究整理發現,在操作性價值重點為效率與使用者導向,我國民眾對此面向之政府效率與電子化政府服務界面易用性部份大多持肯定態度,並期待再提升政府所提供資料品質。
台灣經濟發展歷程: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成果、經濟發展策略。台灣經濟發展概況:經濟成長、物價水準、所得分配、生產結構、對外貿易、投資與儲蓄、基礎建 設、外人直接投資及對外直接投資、貨幣及金融發展、財政收支、勞動力與就業、教育、科技發展、社會安全、歷期國家發展中期計畫、未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