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書/政府出版品 類別 ,共計9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墨海掣鯨:杜忠誥 竹塹.磺溪巡迴展作品集[軟精裝]

杜忠誥  著
新竹文縣館 出版
2021/12/01 出版

書法家杜忠誥教授全新創作當代書藝作品,蒐錄100餘件融合人生智慧與發揮創意之書法佳作。巡迴展於新竹縣及彰化縣展出,特蒐集作品編輯成冊。

95 特價7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北埔事件研究

楊鏡汀  著
新竹文縣館 出版
2020/09/01 出版

「北埔事件」發生於1907年11月14日,到今(109)年已屆112週年。該事件不僅是發生在新竹縣境的歷史事件,更是臺灣客家人首次自籌自劃的武裝抗日事件,對本縣歷史而言意義非常重大。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因為該事件的記載僅散見在日本政府的官方記錄,加上臺灣人因懾於日警威嚇多噤若寒蟬、避談此事,導致該歷史事件的文獻史料,皆以日本人觀點記事,直至楊鏡汀校長投入「北埔事件」的研究後,才得以有不同的研究觀點與面向。 ○○過去40年來,楊鏡汀校長基於對文史工作的熱情,長期投入「北埔事件」的研究,並出版多本著作,包括民國71年的《內豐浩劫》、民國75年的《北埔事件史蹟文獻探考》、民國86年《重估北埔事件之歷史評價》、民國97年的《北埔事件一百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北埔事件研究》,是楊鏡汀校長彙集過去40年來對於「北埔事件」的研究成果,不僅給予此事件一個公允客觀的歷史評價,亦有助社會大眾對於「北埔事件」的正確認知,瞭解新竹地方歷史。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機會之庄:十九、二十世紀之際新竹關西地區之歷史變遷

陳志豪  著
新竹文縣館 出版
2020/03/01 出版

本書由其碩士論文《機會之庄-從新竹關西地區看19、20世紀之際的台灣歷史變遷》修改成書,通過審查後編入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研究叢書第十六冊。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2016年新竹縣客家新曲獎得獎作品集(精裝/附光碟)

新竹文縣館 出版
2017/01/01 出版

2016年新竹縣客家新曲獎徵選活動得獎作品集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竹塹社專書- 當熟番遇到客家 竹塹社錢皆只派下的客家化

廖志軒  著
新竹文縣館 出版
2015/11/01 出版

以竹塹社七姓當中的錢皆只派下為中心,探討竹塹社後裔客家化的原因;透過史料的分析,試圖從中找出這個當代族群現象的答案。透過本書可以了解到竹塹社走向客家化的過程,以及竹塹社與客家人之間的關係。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竹塹社專書- 平埔客從「去做番仔牛」到「嫁做番仔婆」

楊毓雯  著
新竹文縣館 出版
2015/11/01 出版

《平埔客:從『去做番仔牛』到『嫁做番仔婆』》以七姓公人數最多,漢化時間最早,程度最深的廖姓為對象,從客家男性「落番仔賽做番仔牛」到嫁做番仔婆,闡明平埔族與客家族,婚姻漢化為「平埔客」的過程。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竹塹社專書 -當代平埔族竹塹社的族群認同以「祭祀公業竹塹社七姓公」成員為核心的探索

邱美玲  著
新竹文縣館 出版
2015/11/01 出版

本書的研究主題──平埔族竹塹社的族群認同。從「客家研究」的角度而言,這本可以被歸類為「平埔客研究」的書籍,絕對有其相當程度的重要性。從表面上看,這本書的主要研究對象──當代「祭祀公業竹塹社七姓公」成員──好像不屬於所謂的「客家族群」。但是,由於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某些結構性因素,這些人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幾乎都使用客語,同時在自我認同上也有強烈的客家認同痕跡,一般稱之為「平埔客」,在概念層次上可以和已經累積不少文獻的「福佬客」(被福佬化的客家人,主要居住於彰化平原員林一帶)做比較。「平埔客」也好,「福佬客」也好,這都是理解「客家研究」中之「族群接觸/互動」的絕佳題材,也是未來之「客家研究」中還應該再投入更多心力的研究議題。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竹縣客家文史學家口述歷史專書:黃榮洛生命史(精裝)

新竹文縣館 出版
2014/12/01 出版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縣史館於2008年正式啟用,以建立「客家文獻保存中心、文獻資訊中心、地方開發教育中心」之功能為職志,為累積地方豐富文史資產,加強客家史料文獻紀錄與典藏,使窮盡一生撰述新竹縣風土、書寫臺灣精神、記錄臺灣文化的新竹作家、文史學家,成為長存典範,並重新被社會大眾與學界共同關注。典藏客家文化史料文獻,透過數位化資料庫之建置發揮資訊資源中心是縣史館成立之宗旨之一。直接訴諸視覺的照片與影像紀錄,不需透過言語與文字,是喚起集體記憶與凝聚族群情感的最佳載體。今日的歷史是過去生活的集錦,當代的紀錄則是未來重要的文獻史料,因此「客屬文史學家口述歷史及影像記錄計畫」,以黃榮洛、楊鏡汀、杜潘芳格等三人做完整的紀錄。 這些文化工作者,無論在文學、史學等領域上,均具有卓越的貢獻,對於台灣史、客家史或新竹縣拓墾研究等面向上,擁有相當的經驗及著作。黃榮洛先生,我們一向尊稱他為阿洛伯,全力鑽研客家典籍,不求聞達,年過八十,猶孜孜矻矻埋首於堆積如山之古籍中。古宅、老人、古書,輝映自得。儘管外頭世界花花、熱鬧繁華,但阿洛伯不忮不求,志在青史。阿洛伯自身一個人,一輛腳踏車、一隻破筆,沒有任何資源補助下研究客家傳統習俗、蒐集整理客家文獻資料,從無間斷,之間並將所蒐集之百年客家歌詞編輯出版了《渡台悲歌》,成為研究渡台史必讀之經典之作,於學術研究上貢獻甚鉅。阿洛伯勤奮質樸的求知精神,是現在知識青年研究學問之榜樣,也是吾輩客家子弟的共同驕傲。 透過發掘文壇前輩的歷史、進而瞭解新竹縣的整體發展脈絡,烘托出新竹縣人共通的人文特質與記憶,為新竹縣的歷史留下動人的紀錄。這些故事中的歷史名人,將為我們訴說那段可歌可泣的輝煌年代和精采的生命故事。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竹縣客家文史學家口述歷史專書:楊鏡汀生命史(精裝)

新竹文縣館 出版
2014/12/01 出版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縣史館於2008年正式啟用,以建立「客家文獻保存中心、文獻資訊中心、地方開發教育中心」之功能為職志,為累積地方豐富文史資產,加強客家史料文獻紀錄與典藏,使窮盡一生撰述新竹縣風土、書寫臺灣精神、記錄臺灣文化的新竹作家、文史學家,成為長存典範,並重新被社會大眾與學界共同關注。典藏客家文化史料文獻,透過數位化資料庫之建置發揮資訊資源中心是縣史館成立之宗旨之一。直接訴諸視覺的照片與影像紀錄,不需透過言語與文字,是喚起集體記憶與凝聚族群情感的最佳載體。今日的歷史是過去生活的集錦,當代的紀錄則是未來重要的文獻史料,因此「客屬文史學家口述歷史及影像記錄計畫」,以黃榮洛、楊鏡汀、杜潘芳格等三人做完整的紀錄。 這些文化工作者,無論在文學、史學等領域上,均具有卓越的貢獻,對於台灣史、客家史或新竹縣拓墾研究等面向上,擁有相當的經驗及著作。楊鏡汀校長投身杏壇數十載,教育無數莘莘學子;不僅在杏壇發光,校長亦是文化局的常客,一直以來熱心參與本局活動。從2007年「北埔事件一百週年學術研討會」及論文集的出版,協助本局編纂《北埔聚落文化語言小百科》,到《文教生涯六十年》,校長所帶領的客家台灣文化學會,年年舉辦客家相關文史活動、出版專刊圖書,為新竹縣留下客家文化豐碩的果實。校長對客家語言文化造詣極深,對新竹縣的詩文歷史瞭如指掌,更致力於文史詩詞的推廣。透過發掘文壇前輩的歷史、進而瞭解新竹縣的整體發展脈絡,烘托出新竹縣人共通的人文特質與記憶,為新竹縣的歷史留下動人的紀錄。這些故事中的歷史名人,將為我們訴說那段可歌可泣的輝煌年代和精采的生命故事。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