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3500位家長真心推薦!/ 小朋友害羞、膽怯、不想上學、遇到困難只會哭…… 我們該怎麼讓孩子知道「你很棒!你一定辦得到」? 英國親子專家為孩子精心設計29種有趣的塗寫練習, 讓孩子越來越有自信,擁有面對挫折的勇氣! 你的孩子「自信心卡關」了嗎── ◆覺得自己「做不到」,遇到挫折就嚷著「不要不要」 ◆想跟同學玩,但又不敢鼓起勇氣交朋友。 ◆容易害羞,不敢表達意見,很在意別人眼光。 ◆對學校沒興趣,不想學習,覺得自己「比不上」同學。 許多孩子開始融入這個大世界後,因為受到朋友、家人、學校等影響,可能會出現沒自信、自我價值感低落的情形。例如他們會不喜歡自己、沒辦法好好接受讚美或建議、情緒容易不安、遇到挫折就哭泣…… 孩子缺乏自信心,可能會在成長過程中過度依賴父母,社交能力較弱,長大後容易為了討好他人而委屈自己。 然而,當孩子對自己沒信心,我們該怎麼讓他知道「原來我真的很棒」呢? 【想提升孩子自信心,只有稱讚還不夠!】 大部分的家長會這麼想:「只要我多稱讚孩子,孩子就會變得有自信了。」這麼做或許能帶來效果,但久了以後,孩子也會漸漸看出家長的「意圖」為何。 想要讓孩子真正長出自信,我們必須讓孩子發自內心「覺得自己很棒」! 本書採用兒童心理學家所使用的認知行為療法,並融入29種簡單、有趣的書寫練習活動,透過輕鬆的方式,幫助孩子大大提升自信心。 書中還有一位友善的小怪獸「波波」,就像孩子最親密的朋友,給予溫暖的鼓勵,讓孩子卸下心防,感受更多的自信與安全感。 在本書中,孩子們會讀到鼓舞人心的肯定語,這些肯定語能夠啟發他們正面思維,趕走壞念頭,學會欣賞自己的獨特。書裡也會教父母如何幫孩子從日常生活中學會自我肯定,讓他們成為自信、樂觀的小英雄。 【一本讓孩子從小長出信心、學會自我肯定的實用大補帖!】 本書從「自我價值」的角度出發,帶領孩子踏上自我肯定之旅。在本書中,孩子將會學到: ★認識「自我價值」是什麼:透過具體的徵兆來判斷自我價值感高或低,並學會辨識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協助孩子進一步瞭解自己。 ★「提升自我價值」的方法:例如寫日記、正向思考、正念、冥想等,當孩子面對挑戰時,這些小技巧可以成為孩子的「超能力工具包」,協助他們堅定、自信地完成挑戰,不再因為沒自信而逃避。 ★區別誰是「真正的朋友」:這會有助於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找到那些支持和理解自己的朋友,在友誼中培養更積極的自我價值感。 ★學會「轉換不開心的念頭」:把腦中負面、消極的想法,翻轉成正向、積極的念頭,從「我做不到」變成「原來我很棒」。只要改變想法,就能改變對自己的看法,輕鬆長出自信! ★覺察「思考誤區」造成的無益行為:例如迴避、完美主義、被動、侵略性等等,這些行為短期會使自我感覺良好,但長期下來會傷害自己,透過一些小技巧,孩子將能學會克服這些行為。 ★瞭解「照顧自己」的重要性:學會讓身體放鬆、確保自己睡得安穩、吃得健康,好好照顧自己,這將能夠在孩子心中種下「愛自己」的種子,讓他們更喜歡自己,更懂得疼愛自己。 ★幫自己「計畫未來」許下願景:孩子可以發揮想像力,思考自己的未來、想像自己將成為什麼樣的人,擁有明確的目標與動力,孩子也會變得更有自信哦! 本書特色 ★29種書寫活動,輕鬆讓孩子看見自我價值 本書提供豐富有趣的書寫活動,引導孩子探索自我、看見自己的獨特之處,同時覺察有哪些不開心的念頭影響他們,導致自己總是「自我感覺不良好」,透過翻轉思維,孩子就能轉換負面情緒、勇於表達意見,提升自我價值感! ★提倡「照顧好自己」也是增加自信的關鍵 為孩子建立「自我照顧」的概念,讓他們明白提升自信,並不是一定得要獲得他人的讚美或認同才行。重要的是,學習關心自己,適時釋放壓力、養成運動習慣、健康均衡飲食,這樣孩子會更喜歡自己! ★培養孩子自信心,家長不缺席 7至11歲的孩子易受同儕影響,產生自尊心低落的現象,甚至影響未來好幾年的人格發展。父母的話語和溝通方式對孩子的自我觀感至關重要。本書為家長建立觀念、提供實用建議,同時也提供有關兒童心理健康的額外資訊,全方位協助家長支持孩子,讓孩子成長為樂觀自信且心態健康的人!
幫助父母將完整的理財觀念交給孩子! 如何教7-15歲的孩子理財? 從管理零用錢開始,培養他們對金錢的責任感! 10堂理財課,讓錢成為孩子的資產,而不是負債。 ◎你打算何時教下一代理財觀念呢? 大多數父母通常等到孩子亂花錢才想到要教他們理財。 身為財經專家的作者也不例外! 當作者的9歲兒子在百貨公司要求買昂貴的任天堂電動玩具時,作者告訴他:「我沒有錢了。」 他的兒子卻天真地說:「爸爸,那就用你的信用卡買啊!」 這一瞬間讓作者意識到應該要教孩子基本的金融常識! ◎課堂上沒教的理財知識,孩子一定要知道! 許多孩子在學業上表現出色,但是卻以為「使用信用卡購物不需要付錢」。孩子對於消費、儲蓄、信用、投資等方面的知識不足,因此拿到零用錢就花光光,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存錢。 在這個電商氾濫,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孩子需要了解欠下信用卡債務的嚴重性,而不是只教他們控制支出。最重要的是,培育孩子正確的消費習慣和金錢責任,就不用擔心孩子成年後為經濟所困。 ◎那些財務富足的成年人,大多從小就有正確的花錢和儲蓄觀念。 在財商領域、房地產產業打滾25年以上的作者看了無數客戶的經歷,理解從小理財的重要性!有四個孩子的作者回想母親從小就為他開設儲蓄帳戶,讓他從小就建立良好的儲蓄習慣。 因此,建議家長讓孩子從管理零用錢開始,從小理解「想要」與「需要」的差別,懂得珍惜金錢!幫助孩子擁有個人理財的觀念,以及未來經濟獨立的能力! ◎孩子讀這本書有什麼好處? ‧了解賺錢不容易──「何謂理財」、「賺錢的方法」這兩章解釋為何我們有責任賺錢,並且管理賺來的錢。 ‧當聰明的消費者,認真存錢──「金錢與經濟」這章解說供給和需求如何影響價格,讓孩子學會聰明省錢;「通貨膨脹」讓孩子了解金錢可以換到的商品越來越少,只把錢放在存錢筒的壞處。還有經濟不好為何會導致「失業」? ‧了解累積債務的嚴重性,避免孩子花錢如流水──「信用的入門課和進階課」這兩章解釋信用、信用卡、學貸、車貸、貸款、房貸,以及超支、破產、豁免、信用報告、還款能力、保證人。 ‧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存錢?從設定預算來節流──「節流」這章解釋儲蓄的各種方式:儲蓄帳戶、支票帳戶、簽證金融卡和提款卡、定存。 ‧告訴孩子投資的優缺點,避免成年後借貸投資──「股票市場」這章分享什麼是股票,在股票市場賺錢的方法(利潤分成、股價上漲),以及虧損的風險。 ‧讓孩子知道世界經濟為何會影響生活──「世界經濟」這章解釋為何貨幣價值是浮動的?為什麼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何時需要外匯兌換和交易?為何台幣會升值和貶值? 這本書為孩子打下堅實的理財基礎, 學習財務知識,就會做正確的決定,在適當的時機賺錢。 更重要的是,洞悉金錢的原理,就會做明智的決定,妥善的花錢、存錢和投資。 讓孩子未來不會成為月光族、卡債族、啃老族,而是成為能夠存下第一桶金與聰明投資的年輕人。 本書特色 ★中文版特邀知名插畫家陳之婷(iamct)重新繪製全彩插圖,更吸引孩子閱讀。 ★作家沃爾特‧安達爾 (Walter Andal) 受到啟發,創作了一本內容豐富且有趣的書,以幫助孩子們走上正確的道路,做出明智的個人財務決定。在這本書中,孩子和父母將探索: *金錢從哪裡來? *如何賺錢 *儲蓄和投資 *什麼是信用?信用不當的危險 *什麼是股票市場? *影響個人財務的經濟力量 *什麼是貨幣和外匯 *回饋社會的重要性
★上市1週,即榮登韓國Yes24書店親子教養榜第1名★ 4~7歲的EQ與IQ,決定孩子未來20年的成績! 寫給想激發孩子學習潛力,以及為孩子的學習問題苦惱的家長們。 我知道你是對孩子很用心的家長,不但在乎孩子的情緒,也重視孩子的學習。 但是,孩子卻出現了這樣情況──學習能力比同年齡的孩子還要慢,學習時很容易鬧脾氣,學習受挫折或嚴重落後。 親子諮商心理師李林淑發現孩子的情緒問題有70%來自課業。所以,她觀察到「重視4~7歲孩子的情緒和認知發展,就能讓孩子熱愛學習,學習表現優秀」。 ★為何孩子們升小一後會出現學習落差呢? 有些孩子能夠順利適應,情緒穩定,展現出卓越的學習能力;而有些孩子則可能出現過動、情緒失控、學習受挫和缺乏耐心等問題。 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孩子是否培養了正向的學習心態和豐富的綜合知識。 錯誤的起步可能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例如,孩子因為學習起步慢而被罵,因排滿課後才藝而負擔過重,就算孩子跟不上學習也不在意等,都可能使孩子的學習意願降低,攻擊性變強,失去自信。 因此,父母應該避免過度偏重智育或放任孩子玩耍不學習的育兒觀念,才能讓孩子保持學習動力,並避免學習受挫。 ★4~7歲黃金啟蒙期,培養孩子卓越學習能力與正向學習心態! 4至7歲是孩子大腦爆發性成長的時期,對語言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綜合思考能力、品行和道德。 因此,父母應在這個時期建立孩子穩定的情緒和認知基礎──強化自發性學習、思考力、注意力、自我調節力。 ★提升孩子學習能力的3個魔法鑰匙──培養知識力、注意力、自我調節力 栽培孩子必須以非認知和認知的平衡發展為目標。學習是必要的,但應以穩定的情緒為基礎。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培養知識力 教父母透過遊戲和生活經驗,培養孩子的生活知識和學科(如注音、數學、英語)的正確步驟,讓他們在遊戲中獲得成就感。 ◆培養綜合知識的10種遊戲:黏土遊戲、畫遊戲場地圖、畫數字圖表……。 ◆培養綜合知識的10種閱讀法:讀書後畫畫、從書籍擴展到遊戲、體驗書中內容……。 2.注意力 教父母幫助孩子學會集中注意力,專注於他們不喜歡但需要做的事情。包括設定目標、提供適當的環境和激勵方式,培養孩子集中注意力。 ◆培養聽力的10種聽覺注意力遊戲:跟讀數字和反說、記憶力遊戲、按計算機……。 ◆培養視力的10種視覺注意力遊戲:迷宮遊戲、拼圖遊戲、照鏡子遊戲……。 3.自我調節力 教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我調節力,包括情緒調節、時間管理和自律等能力。以應對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緒困擾。父母在陪伴學習時應該如何對話,才能幫助孩子耐心完成學習任務。 ◆釋放情緒的7種自我調節能力遊戲:點連點遊戲、模仿句子遊戲、情緒遊戲……。 ◆培養自我調節能力的5種學習方法:制定學習遊戲計畫、適當的自言自語……。 ◆父母幫助孩子培養自我調節能力的7種心理技巧 ★利用3個魔法鑰匙輕鬆幫助孩子克服學習問題 1. 4~7歲國語學習能力 按照聽、說、讀、寫的正確順序進行,孩子自然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反之,被強迫學習的孩子成績會不佳。 本書告訴父母教孩子注音符號的3種方法,利用繪本學習注音的方法、應用遊戲。 2. 4~7歲數學學習能力 4~7歲學習數學首先要有數感,即使父母過去是放棄數學的人,也能好好教孩子數學,讓孩子不討厭數學。 本書告訴父母培養孩子數感的5種方法,5種提高數學實力的桌遊。 3. 4~7歲英語學習能力 如果不請家教,無作業壓力,4~7歲可以愉快學習英語。比起強調讀跟寫,這階段要先提升聽說能力。 本書提供勝過全美語幼兒園的33個日常英語句,培育孩子聽說能力的3種方法。 作者從育兒經驗與兒童心理治療中研發出75種實踐方法,包括遊戲、閱讀、對話方式和心理技巧等。透過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背景知識;透過各種體驗掌握默會知識(內化經驗的知識);透過找物、聽說和記憶遊戲培養注意力,以及克服學習困難的自我調節力。最後,更提出運用3種魔法鑰匙(知識力、注意力、自我調節力)來學習國語注音、數學、英語的方法。 讓我們疼愛的孩子在盡情玩耍的過程中,學習更多領域的知識吧! 跟著做,就能把孩子養成學習優秀又情緒穩定的孩子。 願大家成為能夠幫助孩子茁壯成長的父母。 本書特色 在進入小學之前,一一實踐書中的學習指南,讓你的孩子面對任何事都能情緒穩定, 並抱持良好的學習動力,就算面對困難也能成功挑戰。 ★認知教育:如何學國語、數學、英語,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 ★非認知能力:由親子諮商專家告訴你怎麼樣的生活教養和遊戲,能夠培養出注意力集中、穩定情緒、生活自律的孩子。 ★75種實踐法(從閱讀、遊戲、對話方式、心理技巧):書中重視情緒和知識教育並重,除了最近受到重視的情緒教育,還針對國英數的正確學習法,讓孩子能輕鬆適應小學生活。 好評推薦 王雅涵_諮商心理師 李郁琳_臨床心理師、作家 曾心怡_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 陳志恆_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魏瑋志(澤爸)_親職教育講師
蟬聯4年英國兒童教養類排行榜NO.1! ++超過4000位家長覺得這本書很有效!++ 20種塗寫活動中幫助孩子解除心魔,長出勇氣! 父母能夠更了解孩子未說出口的焦慮與壓力。 小朋友恐懼未知、害怕失敗、追求完美,敏感纖細、交友困難、黏人愛哭都有解! 這本實用指南是結合兒童心理學家使用的認知行為治療方法, 運用簡單的塗鴉頁面,幫助6-12歲的孩子克服焦慮。 ++++ 你的孩子是不是常常看起來很煩惱? 他們是不是經常拉肚子,或易怒、愛哭、一點挫折就放棄? 他們是不是無法集中精神,過度擔心壞事會發生,或吵著不想上學? 突然變得沒辦法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這些徵兆可能透露出孩子其實很焦慮。 ++++ ★家長真實反饋 ‧「我7歲的孩子很喜歡讀這本書,我可以從他的回答中了解他的感覺,真是太棒了。」 ‧「很棒的書!幫助我9歲的孩子緩解焦慮。很多頁面提供他寫下來和畫出來,很喜歡它!」 ‧「在使用這本書的前 45 分鐘內,我對我兒子的了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他真的很喜歡使用它。我也做過一些育兒課程,這本書經常被專業人士推薦。」 ++++ ‧小朋友焦慮時,會變得愛哭易怒 許多孩子被煩惱所苦,不知道怎麼表達出自己的焦慮,也不知道怎麼解決內心的壓力。 孩子焦慮時,會突然變得容易情緒不穩,什麼都說「不要不要」,愛哭易怒,反應過大。讓父母誤以為孩子在挑戰自己的極限,故意搗蛋、作亂。 ‧擬人化小怪獸「嘶嘶」,友善地陪孩子認識情緒 書中有一隻友善的小怪獸名叫「嘶嘶」會支持、引導你的孩子,引起他們的共鳴。 孩子透過有趣的20種塗寫活動來認識情緒、抒解焦慮,其中還有好用的訣竅、金句語錄和給家長的實用資訊。 ‧讓孩子塗寫出心情的顏色和樣子,幫助孩子抒發焦慮 焦慮就像為氣球充氣,累積過量時,隨時會爆破。6-12歲的孩子經歷的很多事情,都會影響他們的自我價值感,並在未來的人生路途中繼續發酵。這本書可以說是新世代小孩面對焦慮感的大補帖。 ‧給孩子工具,讓他們能長出復原力、自信成長 你願意用這本書幫助孩子,你是很棒的父母!本書溫柔地引導孩子,讓他感覺自己越來越勇敢。當孩子受焦慮所苦時,大人難免會想要保護他們,不想讓孩子經歷他們所擔憂的事情。可是這樣一來,孩子得到的訊息是:有焦慮感就表示他們無法完成那件會挑戰他們的事情。 ‧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受用一輩子的 這本書可以協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解決方案與實際的結果上,而不是想著哪些事情會出錯。 對孩子來說,學會如何有效地面對負面想法與負面感受很重要,與其迴避那些讓人焦慮的情境,不如循序漸進且溫柔地給孩子機會來和這個情境建立正面回憶。這樣他們才能獨立、自信的成長。 本書特色 ◎協助孩子面對焦慮感 這本書帶孩子去認識感受、想法、情緒的不同,並理解到焦慮感一直都在,就算長大了也還是會有焦慮爆表的時刻。我們並不是要學會如何再也不焦慮,而是要學會浮現焦慮時,冷靜地判斷這種感受是什麼,學會如何紓解內心的壓力。 ◎提醒大人們焦慮感是一種自然的存在 有時候連大人都不知道自己為何焦慮、如何停止焦慮,所以會莫名地煩躁或是一味地要求自己冷靜,找其他事情來分心。其實大人在陪小孩進行本書練習的時候就是重新教育自己認識焦慮感。 ◎認識有毒的人際關係,辨識情緒勒索的第一步 本書談友誼與霸凌,是美好又驚喜的禮物。協助孩子區分真心和假意,讓孩子知道自己不必在假意的關係裡受傷。接下來,處理網路時代人們的頭號心魔:朋友的生活看起來很完美,讓人欣羨,這會給自己動力追求更理想的生活,卻又形成永遠追不完的目標,追出了焦慮感。 好評推薦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彭冠綸──小鎮圖書館長、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版主 亞曼達.艾胥曼—溫布斯(Amanda Ashman-Wymbs)──英國輔導及心理治療協會認證心理治療師與諮詢師
在網路性犯罪氾濫的時代,守護兒子的未來! 正確的性教育會讓兒子尊重他人、愛自己,擁有幸福的親密關係, 不會成為下一個受害者或加害者。 就算和小孩性別不同也不擔心, 這本書讓你充滿自信與小孩暢談性教育! ★為兒子植入正確的性價值觀! 《越早學越好!給兒子的性教育》作者李錫遠是20萬家長推薦的性教育的專家,針對兒童、青少年的家長舉辦過5000次以上的講座!為了教導家長能自然與兒子傳授性教育的方法,他準備這本性教育百科全書。當你面臨到兒子關於「勃起」、「自慰」、「觀看限制級影照片」、「保險套」等問題,以及他們向你詢問關於「女孩子的身體」、「懷孕」等問題時,你能夠明確且坦蕩地回答孩子的問題。 家長在養育兒子的過程中,發生一些與性有關的問題,往往倍感焦慮,無所適從;尤其,媽媽因為和兒子性別不同,而對兒子的身體變化更不知所措;爸爸的性知識也十分有限,僅限於親身經歷的身體變化而已。假如父母尚未認知到世界早已改變,一直用過去的思維與兒子談論「性」的話,親子關係也很可能會產生代溝問題。 ★性教育是左右兒子人生的必修課 隨著網路化的普及,網路性騷擾與性犯罪的危險性及傷害力日益增長,自己的兒子隨時都有可能成為下一位受害者,甚至是加害者。因此,對現在的孩子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向他們傳遞正確而健康的性知識──內容包含情感教育、性平教育、互相尊重、身體界線、性行為、避孕、懷孕知識、網路性犯罪等。 有一位育有三子的父親表示:「我會擔心兒子將來不小心成為性暴力加害者。因為就算在校成績再好、未來成就再高,只要在性方面犯下失誤,過去累積的種種就會毀於一旦。如今,我認為性教育是足以左右孩子一生的知識。」 ★在氾濫的數位性犯罪中,守護好我們的小孩 2020年的韓國性剝削事件「N號房」震驚全世界,許多加害者和受害者都是青少年,甚至有年僅12歲的少觸法。犯罪主謀是25歲成績優異的模範生,讓26萬男性付費看74名未成年少女被性虐。這些男性會員甚至上傳自己母親、姐妹、女友等的不雅照或影片。連高層警官、公務員也驚傳涉案。 新聞報導指出,這些男性會員往往都沒有前科,只是存在於你我身邊的普通男性,甚至是青少年。而他們沒有伸出援手,甚至成了共犯,只是因為「對性的好奇」,以及「色情片成癮」。 在成長過程中,他們的父母和學校忽視性教育的重要性,家中育有男孩的母親,常常因自己不是男生,而不知道如何教導兒子。對於那些接到警局電話的家長往往不可置信自己乖巧的兒子會犯下大錯。而數位性犯罪加害學生更常說:「沒想過那是犯罪。」 ★家長與孩子聊性、談愛──56道性教育的提問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蘿拉.韋德曼教授的研究團隊,將過去 30 年間針對 25000 名青少年進行的實驗分析。他們發現愈是在家中受過性教育的子女,發生性行為的機率就愈低,即使有發生性行為,也比較會落實避孕,懂得採取安全措施。 本書分成四大主題: 1.學齡前和小學期間Q&A Q 該從何時起和孩子分房睡? Q 當孩子問我寶寶從哪裡來時,該如何回答? Q 孩子會光著身體在家來回走動 Q 孩子目睹了父母的性行為 2.青春期Q&A Q 孩子好像開始會夢遺了 Q 發現小孩會看色情片,該制止嗎? Q 我該教小孩如何做好避孕措施嗎? Q 我發現兒子和女朋友發生了性關係 3.關於性暴力Q&A Q 孩子被視訊裸聊的人詐騙、勒索、威脅 Q 孩子透過網路聊天在跟陌生人交往 Q 兒子和朋友在網路聊天室裡分享性愛影片 Q 孩子性騷擾了女同學 4.兒子會好奇的性問題Q&A Q 自慰會使身體長不高嗎? Q 生理期的時候做愛,就不會懷孕嗎? Q 光是接吻也會被傳染性病嗎? Q 女生初次做愛都一定會流血嗎? ★身為家長的你,你的性知識合格嗎? Q1 沒有勃起也有可能射精。 Q2 男性的龜頭與女性的陰蒂是相同器官。 Q3自慰或性關係次數過多,容易導致性器官形狀或顏色出現改變。 Q4懂得照顧、保護女生才是帥氣的男生。 Q5自慰會使身體長不高 Q6男性的生殖器愈大,愈能在性事上滿足女性。 Q7只要體外射精,就不會使女性懷孕。 Q8男性一輩子都能夠生產精子。 Q9男性只要到青春期,就一定會夢遺。 Q10青少年可以購買保險套。 答案是: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請不要再說:「等你長大以後就知道了。」 壞人永遠不會嫌孩子年紀小,越早學性教育越好。
進入小學之後, 父母會碰到教育孩子以來不曾感受過的全新局面。 本書收錄小學低年級到高年級,家長遇到的各種難題。 當你理解孩子的脆弱與反抗, 孩子會體會到你的苦心,也能重建緊密的親子關係。 「媽媽,我想要買那個,同學有,我都沒有。」 「媽媽,等下我跟朋友約好要一起打遊戲。」 「媽媽,小芳說她不要跟我當好朋友了。」 最讓父母傷腦筋、煩心的教養問題,這本書都有解答。 讓小學資深教師來告訴你與孩子溝通的秘訣,以及孩子的內心變化。 以前互相擁抱和表達愛就能滿足的親子關係, 進入小學階段,只靠這些還不夠,所以必須熟悉和孩子對話的方法。 和孩子對話處處碰壁,你感到害怕、力不從心嗎? ★小學生家長與其關心孩子課業,擔心未來;更要關心孩子身邊微不足道的小事與敏感。 大家都知道,媽媽對孩子說的話很重要,可是,為什麼和孩子對話卻越來越容易起衝突,一天比一天困難呢?別說是對孩子帶來正面影響力,只要一開口說話,親子關係反而更加惡劣。你無心的一句話,可能讓孩子關起心門或喪失學習心: (x)「你的好朋友叫什麼名字?功課好嗎?」(太早這樣探聽,孩子就會燃起防備心。) (x)「都是因為你不聽媽媽的話,所以才⋯⋯」(把錯歸咎孩子,孩子只感覺到怒氣,聽不進任何話。) (x)「很棒,你的分數要比○○同學高喔!」(以結果和他人比較,孩子會喪失學習動機) ★為了正在苦惱的媽媽們,小學教育專家金善浩老師分享了他的實戰經驗! 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如何掌握隱藏在對話之中的真正想法,擺脫對孩子造成創傷的說話方式,以及讓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輕鬆無負擔的對話法,並進一步地培養具備自信心與自學力的孩子。 你應該這樣關心孩子: (o)「最近很累吧?謝謝我的寶貝表現得這麼好。」(同理並肯定孩子,孩子會感受到愛) 你應該這樣支持孩子: (o)「好棒啊,你喜歡那個朋友的哪一點?」(這樣表達支持,孩子就會樂於分享。) 你應該這樣稱讚孩子: (o)「一個月前,你還不太會背九九乘法表,現在背得很熟囉!」(以過程和自己比較,培養自學力) ★提供父母最想知道的Q&A ‧小學時,應該買手機給孩子嗎? ‧有什麼話會傷害到小學生的自尊心呢? ‧為何避免早上罵小孩呢?傷害為何比起晚上更大呢? ‧父母有什麼需要避開的說話習慣呢? ‧父母對孩子帶來正面影響的說話習慣是什麼? ‧當孩子說「好煩」時,父母該如何接話? ‧當孩子一直盧,想買昂貴的東西時,要怎麼辦? ‧當孩子看起來有心事,比起說「怎麼了?有什麼事嗎?」,要怎麼回話比較好? ‧孩子喜歡班上的同學,如何教育孩子初次告白的禮儀? ★父母很努力想了解孩子,但卻無法好好溝通的原因? 從何時開始,你和孩子的對話變得不順暢? 你孩子曾說:「媽媽都不了解我」、「不知道」、「媽媽關心的只有成績。」等話嗎? 這是因為媽媽越想要「依附」孩子(控制孩子在自己理解的安全範圍), 越會讓日漸有「分離」需求的孩子(獨立,想有自己的私密空間)產生大大小小的衝突。 本書告訴你如何接近孩子柔軟的內心。 ★昔日親密的孩子,為何現在卻常常對父母生氣?當孩子經常發脾氣時,先靜靜地留意是什麼事讓他產生了壓力。 當孩子說「煩死了!」代表他現在壓力很大。 小學時期的壓力,多半源自兩種:一、課業壓力;二、人際關係的壓力。 令人惋惜的是,這兩種壓力幾乎沒有什麼解決之道, 本書告訴你比起叫孩子休息一下或安慰他,更該做的事情! ★你的說話方式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資深小學教師說:「唯有大人能從自身做起,在日常的語言中使用儘管微不足道,卻很讓人窩心、帶來感動的語言。孩子們也才會想要自行改變。」 但也別忘了!你也只是普通人而已,無法解決孩子的所有問題,雖然讓人很心痛,卻是鐵錚錚的事實。 身為父母唯一能做的是給孩子歸屬感,成為孩子的溫暖靠山。 本書特色 這本書的編排非常簡單、易懂,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基礎篇和實踐篇。在基礎篇中解釋了孩子為什麼不想跟家長對話,以及父母為什麼會把對話演變成「戰爭」的原因。這裡提到了與「內在小孩」相似的概念,作者用「依附小狗」一詞,呼籲家長先認知自己內心的依附小狗,是不是把自己的慾望強加在了孩子身上。與此同時也強調了孩子是一個人格獨立的個體,所以需要理解和尊重,不要用「為孩子著想」為藉口說教孩子。 想要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關係,要先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觀念。因此,在嘗試與孩子對話以前,先要學會耐心等待。其次是實踐篇,作者結合教育學生的經驗向家長傳授了一些生活中可以運用對話技巧。例如,如何與自卑的孩子對話,母親怎樣的態度可以提升孩子的自尊感;如何耐心的與壞脾氣的小孩溝通;發現孩子說謊時,家長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等。 本書最具特色的地方有兩點,一是開篇的小漫畫,二是每篇結束後的Q&A,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將父母看讀完一章後想追加的問題都寫在了裡面。作者的文筆很有國小老師的親和力,很多問題可以一語道破,還會在文章的對話中標記內心的OS,這也是很有趣的一點。(引自譯者胡椒筒之言)
高敏感兒父母必讀! 現代父母的焦慮出自以左腦為主的教養方式 心連心的深層教養是以右腦為主的教養方式 只要你能覺察、感受自己當下的情緒, 對孩子放下批判、放下強求、保持靜心, 自然能讀懂孩子的情緒,關注孩子真正的需求。 現在的父母為什麼越來越焦慮和擔憂? 在這個年代,教養不再是把孩子拉拔長大,滿足他們的需求而已。然而,我們聽到的教養建議都有難度,更別說要在疲憊、高壓或情緒高漲的時候實行,導致大家瘋狂擔心自己哪裡做錯了。我們經常照本宣科,擔心不照做可能會傷害孩子。你努力照著專家的教養方法,但往往只是「做出」好父母的樣子,而不是營造心連心的連結,讓一切自然而然發生。 你當下的焦慮與煩躁,往往都會反應在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上。在學齡前,孩子就像你的一面鏡子,時時與你同步調。所以,當我們習於用左腦模式與孩子的互動,每天都塞滿的行程和刺激,你對孩子只剩指導規矩、擔心身體、進行活動、消費行為……。這只會讓你的壓力變大,筋疲力盡,你也會發現孩子容易情緒失控(暴怒、哭泣、毆打父母、摔東西)。 【反思】 ‧你和孩子經常有機會「活在當下」,不做事、不思考、不趕時間、不規劃、不憂慮嗎? ‧你跟孩子相處時,經常感覺自己很忙碌,正在想別的事情,或者正在處理事情嗎? ‧你何時會因為孩子而生氣、焦慮或壓力大呢? 為什麼孩子需要父母幫忙調節情緒? 由於孩子的大腦尚未成熟,對於情緒的容忍度極小,難免會大哭、尖叫、激動、抱怨、大吼,讓我們覺得很「難教」。小孩會任由情緒擺佈,他們「唯一的關閉鍵」是在父母身上。 如果你太想要與孩子的感受切割,急著叫孩子「別這樣」、「沒有這麼糟」、「沒關係」,這會妨礙孩子培養EQ,導致他們開始壓抑、否認、逃避情緒。如果你誤以為孩子是針對你,而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這會導致他們感受不到父母的理解,只好每次都用大吵大鬧來宣洩情緒。 如何不威脅,也能讓孩子聽進你的話?如何不處罰,讓小孩尊重父母?如果太溫柔,孩子會不會被寵壞? 教養和權威之間不好拿捏,但真正良好的教養必須有高度溫情(連結)和高度權威(高期待,但是不恫嚇、不責怪、不羞辱)。唯有親子之間建立穩固的連結,父母施展權威時,才不會妨礙長期教養目標,例如:培養內在韌性、樂觀、自我接納。 你是孩子情緒的「代理腦」,你的情緒調節能力好壞,對孩子影響很大。如果你經常情緒失控或與孩子疏離,孩子會開始封閉心房,或者老是纏著你,又或者放大情緒反應來跟你討拍。所以,你可以透過書中「覺察、安撫、反思」的三階段,幫助孩子培養情緒韌性。 心連心教養讓你和孩子相處更輕鬆、更幸福 本書教你善用現代神經科學的力量,不需要你去「做(doing)」什麼改善親子關係,而是教你如何放鬆你自己,與孩子「同在(being)」,心連心教養能讓孩子的身心發展健全,滋養孩子的大腦,長出一輩子受用的心理韌性、同理心、自我接納與真誠,也更容易融入團體與適應社會。 當你試著去訓練自己的心智和神經系統,學會調節自己和自己的情緒,而能創造無數「情感共振的瞬間」。你甚至不用管束孩子的行為,因為你早已「讀懂」孩子的心,直覺會告訴你孩子需要什麼。 你會開始依賴直覺來教小孩,小孩也會喜歡跟你在一起,甚至想要討你歡心,真心把你說的話聽進去,而不是唯恐失去你的愛,或者擔心受懲罰。教養變成互惠的過程,久而久之,你跟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再有「付出」卻得不到回報的感受,反之你會從中獲得滋養,由衷感到值得和喜悅。 雪莉‧喬漢的心連心教養法回歸每個人的初心,它是在釋放現代家長的壓力,讓教養也可以是一段順應本能,自在而有趣的過程。 本書收錄「引導你與孩子深層連結」的10個正念練習: 01練習:學習覺察和感受,放下思考和評斷 02練習:連結你的右腦和左腦 03練習:連結你的右腦,讓自己慢下來 04練習:培養情緒調節的能力 05練習:學習鎮定和安撫不舒服的情緒 06練習: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07練習:對自己的慈悲心 08練習:跟孩子相處時有安全感,而非帶著壓力。 09練習:抑制交感神經和活化副交感神經 10練習:慈心靜觀 回函贈品:10個正念練習影片檔 根據本書作者網站的正念引導音檔(reurl.cc/R6Y6Me)錄製中文版, 由靈性老師Hareen翻譯並錄製,帶領你放鬆大腦、放下焦慮,和孩子深度連結。 本書特色 這個心理負載滿檔的時代,父母對孩子難以保持開放、溫暖和連結。有了這本書,就算在你最忙碌的時候,你跟孩子相處仍會懂得放鬆,保持親切和慈悲心。你會覺得教養沒那麼高壓和複雜了。教養也可以是一件自然快樂的事情! 你也是第一次學習怎麼當父母,可能不太明白如何同理孩子的情緒。如果你的父母也是不習慣討論個人情緒的人,只關注你的行為,而不在乎你的感受。漸漸地你也開始壓抑情緒,覺得這樣沒什麼不好。 但是,當你有意識覺察你的童年經驗,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就會不一樣。因為小孩到25歲之前,腦部都還在活躍生長,一生都有修改的可能。由此可見,當你有所改變,採用心連心教養,便會引導孩子展現你期待的結果和價值。 記住了,情緒並沒有對錯,重點是我們因應情緒而採取的行動,對於情勢有沒有幫助。
★哺乳媽媽100%好評★ 解決塞奶的無痛按摩法+奶量暴增的乳房按摩術 獨家!隨書附贈「吸乳器喇叭罩測量尺」讓你選對電動吸乳器,輕鬆追奶。 「我很愛寶寶,但是怎麼擠都很少;塞奶、石頭奶被硬推的痛,讓我忍不住哭了……。」 你是否正在掙扎要不要放棄餵母乳?或是如何增加奶量? 擁有多重身分的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鍾惠菊,運用協助超過千位媽媽的臨床泌乳指導與母嬰護理經驗,想告訴媽媽們獨家的哺乳訣竅。在本書中讓你了解泌乳原理,並傳授疏通乳腺的無痛技巧,以及溫柔的乳房按摩術,不管親餵或瓶餵都能夠達到供需平衡。 ﹝這本書破解哺餵母奶的十大誤解﹞ 01.只要堅持,就一定能成功哺乳(X) 02.放輕鬆就一定有奶(X) 03.一直親餵就能增加奶量(X) 04.脹奶才會有母奶(X) 05.用力才能推開硬塊(X) 06.半夜擠奶,奶量就會增加(X) 07.餵母乳就可以避孕(X) 08.拉長時間就可以退奶(X) 09.奶水稀比較沒營養(X) 10小胸部就註定奶量少(X) ﹝在產後頭三天掌握哺乳的關鍵﹞ 媽媽們在產後身體還十分疲憊,在也不了解哺乳機制和方法的狀況下,經常第三天出院後,進入月子中心便開始脹奶、塞奶!如果沒有好好處理,演變成石頭奶、乳腺炎就更難好好餵母乳。 ﹝月子中心沒教的無痛按摩法,讓你驚訝:原來解決塞奶可以這麼溫柔!﹞ 媽媽常誤以為乳房按摩是用外力推出乳汁。其實輕輕按摩乳房就會刺激肌肉細胞收縮推出乳汁。本書教你如何溫柔疏通乳腺,開奶、增加奶量,消除小白點、胸部脹痛、塞奶、石頭奶、硬塊。 ‧應付所有狀況的10種按摩手法 1. 放射螺旋法 2. 上下晃動法 3. 放射點壓法 4. 微擠法 5. 上下點壓法 6. 震動法 7. 手捧法 8. 交錯日月法 9. 手指點壓法 10. 大小魚際肌輕撫法 ﹝把握產後黃金60天的追奶期,讓奶量從一餐60ml提升成160ml!﹞ 奶量少的媽媽常會很喪氣,怎麼擠都只有一點點,寶寶必須補配方奶才吃得飽。請別提早放棄,你只是不懂得如何正確溫柔擠奶。其實,只要搞懂泌乳機轉、哺餵頻率、哺餵姿勢、寶寶正確含乳、用手擠奶的重點,以及運用引奶陣的6招乳房按摩術。 ﹝為你解答新手媽媽點擊率最高的20個問題﹞ ‧寶寶又哭了,補餐應該要補多少? ‧親餵就能增加奶量嗎? ‧如何正確使用吸奶器? ‧麥芽、黑麥汁、麥茶是退奶還是發奶? ‧吃含酒食物或喝酒精飲料,多久之後才能餵奶? ‧寶寳不愛喝冷凍過的母奶,該怎麼辦? ﹝本書貼心附贈吸乳器喇叭罩測量尺﹞ 有擠奶需求,打算繼續餵母乳的媽媽們,往往會有添購電動吸乳器的需求。 若吸乳器的喇叭罩內徑不符合媽媽的乳頭大小,將會影響吸乳器的功用,太大或太小的喇叭罩都會影響母乳量,甚至造成乳頭疼痛。本書特別收集市面上的14種喇叭罩尺寸,製作成測量尺。讓你能夠正確測量自己的尺寸,找到最適合的吸乳器。 ﹝另一半這樣做,成功餵母乳的後盾﹞ 讓另一半學習如何幫助自己放鬆的三種技巧(深呼吸放鬆法、肩頸熱敷、背部按摩五招),並透過一些舒緩運動,消除肩頸痠痛和媽媽手等問題。有另一半的支持和幫助,將會是你母乳哺餵的一大靠山。 ﹝即將回歸職場的媽媽,上班如何繼續保持供需平衡?﹞ 本書提供擠奶的頻率和訣竅、注意事項,讓你能夠繼續哺餵母乳。或有退奶需求的媽媽們,也能夠了解正確退奶的知識,避免突然不擠奶造成塞奶。 本書特色 1. 產後的哺乳機制,告訴你脹奶與退奶時,擠奶的頻率,以及何時該冷敷,何時該熱敷? 2. 親餵媽媽必學:腰背不痠痛的親餵姿勢,避免乳頭流血,教你寶寶正確含乳方式。 3. 瓶餵媽媽必學:無痛擠乳,增加奶量好簡單! 4. 圖解:疏通乳腺的無痛技巧,消除石頭奶,預防乳腺炎。 5. 教導哺乳媽媽們正確地漸進式退奶,解析市售黑麥汁、麥茶能夠退奶嗎? 6. 解答點閱率最高的20個Q&A,如:放輕鬆就有奶?用力就能推開硬塊?親餵的神奇奶量公式?可以喝咖啡、喝酒嗎?什麼食物最發奶?寶寶吸了幾分鐘就睡著了,怎麼辦? 7. 附贈:寶寶作息記錄表、吸乳器喇叭罩測量尺